韓國廢除漢字政策的後果 諷刺了那些拘泥過去卻不懂民族歷史的人

2020-12-15 世界人文地理

首爾市要消除日本帝國的痕跡

每年8月15日的臨近,韓國殖民地時代的記憶就會復甦。

8月6日,首爾市決定對以日本人和日本企業名義放置的土地和建築物「抹去日本帝國的痕跡」。一方面是因為設計好而且結實,統治時代的建築物至今還殘留著很多。另一方面原因是這些「日本帝國的痕跡」是用漢字命名的。1970年代以後,漢字被廢止,學力低下成為社會問題。樸槿惠前政權雖然決定了漢字教育的復活,但文在寅政權卻將其又恢復到了討論階段。40歲以下的韓國人不會讀漢字,整個社會都在承受這個代價。

韓國人的名字一般是1個姓加2個名或者3個名,韓國政府從1948年開始著手對登記有4個字以上的日本人的土地進行編制。被認為是日本人所有的土地、建築物登記有10萬4000件,其中首爾有土地262件、建築物2760件,共計3022件。首爾市認為可能有包含在日本帝國殖民時代用日式名字登記的韓國人的土地和建築物,在一一確認之後,將不存在的土地和建築物從編制中抹除,實際存在的日本帝國的不動產將討論徵收。

日本和韓國在締結日韓基本條約時,互相承諾放棄1945年8月15日之前獲得的財產權的約定。韓國政府和首爾市已經擱置了50多年。60年代以後兩國恢復邦交,韓國一直在模仿日本。消除1910年至45年的日本殖民時期「日帝殘渣」的呼聲一次次地高漲。「

日帝殘渣」的主要東西是建築物和日語,特別是漢字。雖然統治時代的建築物現在還保留著很多,但是設計很好,很結實。

火車站京城站直到KTX開通前的2003年為止都作為首爾火車站被使用,現在變成了博物館。舊朝鮮銀行也是中央銀行的博物館。三越百貨店京城店是新世界百貨店總店,丁子屋百貨店總店是樂天YOUNG Plaza與當時同樣的用途持續營業,京城電器總部大樓作為繼承電力事業的韓國電力公司的首爾本部被繼續使用。

1970年樸正熙總統宣布廢除漢字

另一方面,1989年12月開業的三豐百貨店在完工6年半後的1995年6月29日,一部分建築垮塌。這是歷史上罕見的死亡502人、受傷937人、失蹤6人的慘劇。

2011年6月開工的樂天世界塔,在2012年10月支撐大樓的大柱子上也發現了裂縫。臨時開放後的2014年12月水族館發生了漏水,電影院也發生了噪音和震動,造成了消防隊員趕往現場的騷動。首爾市下達了水族館和電影院停止營業命令和工程中止命令,並起訴了施工的樂天建設。

在盛大開幕之前,原定於2017年3月10日向工作人員和家人披露的活動也發生了騷亂。上升到123層的展望臺的電梯載著39名客人突然停止了。

即時是呼籲抹消日帝殘渣的首爾市,殖民時期的京城府廳是現在的市立圖書館,舊京城法院作為市立美術館使用,首爾市議會也是使用日本殖民時期建造的京城政府大樓。首爾市議員在日本殖民時期建造的京城政府大樓揮拳高喊著不買日本產品。

韓國政府於1948年8月15日成立。緊接之後的10月9日,政府制定了朝鮮文字專用法,允許在朝鮮文字表記上加上漢字並記。

之後在1970年代,當時的樸正熙總統宣布廢止漢字,漢字教育只限於中學和高中的漢文。因為對考試沒有影響,所以漢字學習者變少了,1980年代報紙和雜誌也不使用漢字了。小學的漢字教育全部被禁止,偷教漢字的老師受到了懲戒免職等沉重的處分。

婚禮上看不懂嘉賓名字

但是廢除漢字談何容易,韓國在中國的影響下已經有1000多年了,近代化是在日本的統治下進行的,所以來自中日的漢字詞彙非常多,涉及到各種各樣的領域。哲學、主觀、客觀、藝術、文學、科學、技術等都是統治時代的日語,沒有韓語可以替代。  

而且韓國人幾乎都是漢字名。

1970年以後在學校學習的一代人,不能寫自己和家人的漢字名的人不在少數,當然,很多人不會讀別人的漢字名。

婚禮和正式的招待會一般都是用漢字寫邀請帖和禮金袋上自己的名字,但是不知道漢字的一代人讀不懂,也不會用名字來稱呼。

甚至出現了用智慧型手機拍漢字名,發給專業人員請教讀法。

韓國的學術用語中漢字詞很多,看漢字就一目了然,但韓文只能死記硬背。韓文是表音文字,全部用類似拼音的字符來表示。

同音不同意的詞很多,例如,全力、電力、資歷、戰鬥力、戰略的韓文都是一樣的,很可能會出錯。近年來,以年輕人為中心的語言混亂頻出,甚至有大學生把「今天」誤認為是「周五」的省略語。

大學生的學習能力低下作為社會問題浮出水面,樸槿惠前政權決定恢復漢字教育。300個基本漢字將在道德、社會、數學、科學等除國語外的小學5年級和6年級的教科書中一併記載,但文在寅政權卻打著消除日本帝國痕跡的理由,將恢復漢字教育的的決定取消了。

看不懂歷史書的韓國人

在東亞經濟交流日益活躍的今天,日本人和中國人即使語言不通,也能在書信和智慧型手機上輸入漢字,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交流的隔閡,但是在使用漢字語言的國家中,只有韓國人無法理解,所以就經常發生文化上的誤會。

日本鎌倉時代以後的公文書中漢字和平假名並用,日本人可以無障礙閱讀過去的文件。然而韓國在1945年以前是漢字表記或漢字與韓文並用,不會讀漢字的韓國人無法通過原文了解歷史。

韓國政府操縱歷史認識並不是那麼難的事情。雖說是可以抹除日本帝國痕跡,但以此為理由廢除發祥於中國的漢字顯然很不明智。

韓國反日喜歡用「忘記歷史的民族沒有未來」這句話,但是韓國人自己卻無法閱讀歷史書原文。

相關焦點

  • 廢除漢字幾十年,韓國為何又後悔了?
    1970年,時任韓國總統的樸正熙下令宣布廢除漢字,韓國由此拉開了去漢化的序幕。 此前韓國國內使用的文字有漢字和諺文(韓文)。諺文是一種表音文字,有21個元音和19個輔音,簡單來說就類似我們國內使用的漢語拼音。
  • 韓國「漢字滅絕政策」:執著於過去的民族卻不得不拋棄歷史的悲哀
    這些土地和建築物韓國政府全部實施了國有徵收政策。 「漢字滅絕政策」。推出廢除漢字令後,1970年以後在學校學習的那一代人,不少人不會寫自己或家人的漢字名,當然,很多人都讀不懂別人的漢字名。因此改用戰後政府推行的韓文字典稱謂書寫,至於漢字則變成「韓國的拉丁語」了。
  • 不是徹底廢除漢字了嗎,為何越南、朝鮮、韓國仍舊使用中文名字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後來流傳到世界上各個國家和民族使用,這就構成了龐大的漢文字圈。從古至今,有幾十個民族使用過漢字,比如中國、韓國、朝鮮、日本、新加坡、越南等等。但是到了近代社會,因為各種經濟、政治、環境等原因朝鮮、韓國相繼廢除漢字,日本一直沿用至今。
  • 韓國當初為何要廢除漢字?漢字在韓國是否有可能恢復?
    1945年,崔銥培被任命為韓國軍政府文教部編修局長,主持教科書編寫,作為美國文化的擁躉,崔上臺後提出廢除漢字、純潔韓國民族語言的設想,崔的想法得到了「朝鮮語學會」幹事長李克魯的大力支持,當年11月,他們成立了「漢字廢止會」,為廢除漢字營造聲勢。
  • 廢除漢字數十年,如今韓國對漢字持什麼態度?結果有些出人意料
    韓國堅決廢除漢字,多年過去有什麼成效?現在韓國人怎麼看漢字?國家主權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無疑是最為重大的,在整個的時代背景之下,我想每個國家在這一點上都是額外的看重的。而今天我們主要來說說韓國在文字上面的一個矛盾,可以說在他們獨立之後,近百年的時間當中也一直是想著能夠廢除漢字,但這似乎卻成為了一個繞不過去的坎,國家一直在宣稱要廢除漢字,可生活中還缺少不了,一直以來就成為了遺留的一個重症所在。
  • 韓國和越南廢除漢字後,為何又吵著要恢復?原因讓他們很無奈
    古代漢字文化圈內的國家,目前像日本還保留一定的漢字數量,而韓國和越南則徹底廢除漢字,創造了屬於他們自己的表音文字。這無可厚非,畢竟作為一個現代化國家,不像古代那樣屬於中國附屬國,民族自尊心也越來越強,一直用著別國的文字也不是個事。
  • 韓國廢除漢字?後果:後輩看不懂歷史典籍、憲法
    前言近些年來,韓國娛樂產業蒸蒸日上,影響著世界,在亞洲文娛中佔據著很大部分,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也使各國人們對韓國的文化有了濃重的興趣,去韓國旅遊,品嘗韓國的美食,看著韓國的影視,學著韓國的語言,說著「思密達」,卻不知韓國的文字祖先源於漢字。
  • 此國廢除漢字後諷刺日本「擺脫不了束縛」,日本人回懟:自找麻煩
    導語:此國廢除漢字後諷刺日本「擺脫不了束縛」,日本人回懟:自找麻煩哈嘍大家好!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來看小編的文章,小編每天會分享有趣的新聞來給大家看,喜歡的話歡迎大家多多關注。如今不少國家已經廢除了漢字,如韓國、越南等,但唯有日本保留漢字的使用直到今天。當然,漢字對於我國文化傳承的作用不言而喻,而且在時代的發展下演變出不同的「變體」,如我們今天使用的簡體字就是繁體字演變而成。而日本的「片假名」和「平假名」亦是,借用漢字的字發展成自己獨有的文字。
  • 為什麼日本和韓國在廢除漢字幾十年後,又都後悔了?
    日本:廢除三十一年後再拾起語言和文字在世界各地,有的民族是有語言沒有文字的,歷史悠久大國一般是文字、語言都豐富的,說的不是那麼嚴謹:日本大致是五代左右到唐朝時候,學習過去的,隨著韓國的新一代從一開始就只接受韓文教育,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不認識漢字。不僅韓國的中小學課本越來越少地使用漢字,韓國的報紙、雜誌也從80年代後期逐漸減少漢字採用率。
  • 用不用漢字,韓國應該展現民族自信
    最近的一次是,2014年韓國教育部曾發布教育方針稱,將在小學和中學教科書中並列標記漢字和韓文,並開始推進相關方案的研究。不過因該政策遭到韓國教育界不少人士反對,認為此舉會「增加小學生學習負擔」,韓國教育部最終在2018年廢除了該計劃。顯然,韓國社會或許還沒有做好重新接受漢字的心理準備,仍處在掙扎糾結期。
  • 朝鮮、韓國廢除漢字——自斷後路!
    韓國和朝鮮在二戰以前是一個國家,在二戰結束前的半個世紀裡,是日本的殖民地。而在此前的幾百年歷史中,朝韓都是一個整體。二戰以前,朝鮮半島使用的是漢字,古代朝鮮也以使用漢字為榮,其官方文獻都是用漢字書寫的。不過,由於古朝鮮識字率低,一般只有貴族或名門望族,才認識和能夠順利地使用漢字。一般的平民百姓,只是能夠說朝鮮話,但是不會書寫文字,更不會書寫漢字。
  • 越南:廢除漢字,全民學習羅馬拼音,帶來了什麼後果?
    例如韓國 朝鮮,日本 越南等很多國家都曾經使用過漢字,但是隨著民族意識的覺醒和歷史格局的變化,很多國家都廢棄了漢字,開始創造自己的文字。越南就是其中的一份子,他們廢除了漢字,全民學習羅馬拼音,不過這產生了何種影響呢,且聽分析。
  • 美國讓日本廢除漢字,一場考試之後,結果讓美國人大跌眼鏡
    漢字是屬於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它是全世界唯一從古代一直演變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而中華文明也是全世界最獨特的文明,從古到今從未斷絕至今仍在延續,中華文明輻射整個東亞,漢字也傳入了許多東亞國家,比如日本、韓國、越南、新加坡等國。
  • 廢除漢字幾十年後,現在的韓國人是怎麼看待「漢字」的?
    對於老一輩而言,漢字意味著傳統,意味著歷史,如果看不懂漢字,就無法閱讀韓國的歷史書籍和文獻資料,對於文化的理解也會有缺陷。所以,韓國的許多中老年人還是以認識漢字(就算是不會讀也要以能夠看得懂為標準)為驕傲的。
  • 漢字正變得越來越流行,越南韓國為什麼要廢除?
    因此,國家才能發展文化,富有民族凝聚力。因此,保護母語文化是每個國家都在做的事情。即使目前很多國家都在推行英語教育,也對其進行了一定的改變,富有自己的文化獨特性。我們漢字也是如此。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之一,根據考古學史的發展,漢字大約有6000年的歷史。現存最早的漢字是公元前1300年商代的甲骨文。
  • 韓國廢除漢字,春聯是用韓文寫,國人看到成品後都笑了
    眾所周知,文化語言是一個民族燦爛文化的產物,有語言的民族和沒有語言的民族是兩個不同的極端,有語言的人一般比沒有語言的人名在文化規模上更大。比如我們的漢語,就是一個有六千多年歷史的文字。它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長的字符,沒有任何毛病。因此,作為意音文字,它記錄了大量的中國史實,使得中國五千多年的文化史在當代仍有巨大的影響。歷史上,漢字也曾為中國歷代王朝服務,助其強盛。
  • 越南廢除漢字:不僅是歷史的「割裂感」,更是這個民族永遠的傷疤
    我們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從上古流傳至今都未斷絕,經歷了數千年的歷史激蕩,仍然在世界展現著最閃耀的光芒。中華文化自古以來,在整個東亞文化圈都有著深遠的影響,不管是韓國還是日本,或者是東南亞國家,都能找到中華文化的影子。
  • 第一個廢除漢字的亞洲發達國家,如今卻後悔了,民眾要求恢復
    比如我們熟悉的朝鮮,韓國,日本等國的文字都有受過漢字的影響。但是近代因為種種原因,這些國家基本都進行了「漢字廢止」運動。且還在試圖將自己的歷史「去0中國化」。近代他們主張將漢字這個基本的要素自文字中全面廢除,特別是韓國,在1948年的時候就開啟了「諺文專屬用途法」的條例,這也是漢字廢除運動的開端。
  • 韓國人為何要廢除漢字?漢字對他們的未來會有影響嗎?
    歷史上是我們的附屬國,今後一樣!中國近代的衰落讓過去我們的附屬國紛紛拋棄對中國的崇拜與尊重,以效仿西洋為榮,感覺斷了與中國的聯繫更好,但現在發現他們並不能完全擺脫與中國漢字的聯繫,反而發現了漢字的獨特優勢,故而有用回頭的意思。近代中國國弱,影響力降到歷史最低。不僅鄰國,中國自身也曾有放棄漢字的激進行為。
  • 麥克阿瑟讓日本廢除漢字,一場考試過後,結果卻令美國大跌眼鏡
    我們都知道,中華文明擁有將近5000餘年的歷史,且在文化傳承的過程中幾乎從未中斷,作為中華文化傑出代表的漢字,更是全世界唯一從古代演變到現代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從古至今的發展過程中,中華文明輻射了整個東亞地區,因此漢字在文化傳播過程中也進入了許多東亞國家,包括日本、韓國、越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