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閱讀教育孩子》讀後感

2020-09-14 古城小俠客

談起閱讀,學生時代的我們,更多時候是為了應試教育的分數而讀;進入社會走向職場的我們,或是為了減壓,或是為了某些工作任務而讀;而後,成為父母的我們,為了下一代的教育而讀。似乎,我們的閱讀歷程,總是帶著一些目的性。

為人父母,總想著能把最好的都給孩子,對於教育,更是不遺餘力的尋求各種辦法,想找到最優解來應對。也許從來沒有想過或是不太願意相信,一個簡單的改變,一次用心的堅持,可以帶給我們巨大的收穫。

列車的喧鬧中,一位母親帶著孩子,沒有嬉戲打鬧,沒有來回奔跑,孩子們安靜的坐在角落裡看書,周圍乘客讚賞的目光中帶著好奇,是怎樣的教育方式才能培養出有如此良好習慣的孩子。孩子們的母親眼含溫柔,滿目淡然:我沒有刻意的教他們什麼,只是借用了孩子們最初的模仿天性。這才發現,這位母親手握書卷倚在座位上已是靜默如初。

小小的孩子最擅長的可不就是模仿,尤其是模仿自己的父母。父母的言傳身教,大約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了。我們常常糾結,為什麼自己費盡心力還是沒能教育好孩子,甚至與孩子之間有了隔閡,導致孩子的各種叛逆和不理解,卻沒有認真想過我們自己究竟是怎麼在做。

本書的作者說,常有家長詢問自己是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如何能讓孩子在閱讀、寫作、文學素養等方面更加優秀,如何讓能把孩子教育的這樣好。作者的回答雲淡風清,細細品來,多是家長從自身做起,更願意花心思、花精力著眼於細節,通過引導讓孩子愛上閱讀,用心傾聽孩子在潛移默化後的輸出,更加願意去鼓勵孩子做一些看起來幼稚的舉動,每一句讚揚都不會是簡單的敷衍,每一次批評都在溝通以後讓孩子自知過錯。

而大多數的父母,若不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步步緊逼,便是自以為是的放養。殊不知,真正的放養放的是思維,養的是規則。真正好的教育,愛和規則是並存的。

楊絳先生說: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讀書的目的,不在於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於,當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時,給你一種內在的力量。

入職十年以來,長久的在同一個領域工作,初入職場的躍躍欲試與興奮不已,早已被不斷重複的工作消耗殆盡。有過羨慕,羨慕同事們可以在多個部門歷練,經驗豐富;有過倦怠,倦怠於日漸增加的工作量,精力不支;有過失望,失望於自己沒能積極應對突如其來的變故,措手不及。當一切歸於平靜,回想起那些日子,支撐自己走過的,也許就是那些曾經讀過的書,那些已經潛移默化在生命中的力量。

我學著用閱讀教育孩子,更學著用閱讀淨化自己的心靈,養成一個讀書的習慣,哪天沒有學習感覺跟沒吃飯一樣,開心面對生活,努力提升自己,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加有意義。

相關焦點

  • 分享小學生作文,我閱讀,我快樂,《草房子》讀後感
    小學生作品欣賞我閱讀,我快樂,《草房子》讀後感讀完一個章節,合上心愛的《草房子》,心中所想的不是樓房密集的喧鬧小鎮,而是那油麻地灑滿陽光的草房子,有那翱翔於屋頂的鴿群……心中很是滿足,但又不滿足,捨不得放下,好多次是合上又展開,放下又拿起。
  • 《我用閱讀教育孩子》:讓孩子愛上閱讀,遇見更好的自己
    告別傳統和老舊圖書推薦,選擇經典、暢銷、有代表性的新圖書舉例,更有利於擴大孩子視野,培養面向未來的少年。新穎的閱讀教育理論:閱讀不僅僅是長知識的手段,而是解決孩子成長問題的鑰匙,性格培養、情商、財商,乃至感情問題,都可以用閱讀來解決。
  • 小學生滿分作文-《愛的教育》讀後感,收藏,讓孩子閱讀參考
    《愛的教育》讀後感讀完亞米契斯寫的《愛的教育》,我深受感動。這本書講述了同學之前的友情,老師和學生之前的愛,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我最受感動的是老師講的每月故事中的執著尋母的孩子。這個故事講了小馬爾可的父母負債,母親不得不出國打工賺錢。一開始,小馬爾可的母親經常給家人回信,和家人保持著聯繫。可是,後來因為生了重病,家裡寫的信也常常不能回復。13歲的小馬爾可日夜思念自己的母親。終於有一天,他決定離開家人,去尋找他那奄奄一息的母親。在旅途中,他不辭辛勞,日夜尋找。
  • 四年級學生暑假閱讀打卡,讀後感8篇
    讀《小燕子》有感今天我讀了《小燕子》這篇文章,文中的小燕子離開了家,到處遊逛,不知哪來的一顆泥彈,正好打中小燕子的背。小燕子受傷了,他悲哀地叫著,等待著媽媽愛撫的親吻。柳樹、池塘的水、蜜蜂和棠棣花都來安慰小燕子,雖然他們不能親手為小燕子療傷。這時青子和玉兒來了,他們看到了受傷的小燕子,對小燕子進行了無微不至的照顧。我看到了,小青和玉兒是那麼善良,那麼富有愛心。
  • 孩子會寫讀後感,作文可以不用管
    我在對孩子的作文訓練中,特別注重讀後感的訓練。我認為,讀後感是一切作文的基礎,掌握了讀後感的寫法,任何文體,對孩子來說,都不再困難。讀後感,就是讀一篇文章或本一本書籍後的所思所感所想所悟。由此也可以引申到觀後感,如看總影片,或一個電視節目,道理都是相通的。
  • 點評孩子的作文說方法,我教孩子如何寫讀後感
    我的孩子也不例外。平時書也沒少讀,但是還是寫不好。於是,這個暑假,我給兒子布置了一篇作業:題材體裁不限,每周給我交一篇作文,500字以上。目的很簡單,要讓他多讀多寫鍛鍊寫作,哪怕是有意識的模仿創造也好,希望他的寫作水平慢慢提升。
  • 閱讀本身就是目的,過早讓學生寫讀後感、批註等是典型的揠苗助長
    江海志近20年的語文教育生涯表明,過早地讓孩子寫「閱讀心得」是典型的揠苗助長,會破壞孩子的閱讀興趣,對孩子的語文學習極為不利。我先講個大家可能熟悉的故事:一個母親每日在睡前給孩子講故事。孩子一天最快樂的時光就是睡前聽故事。有一天母親覺得應該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不能只讓孩子停留在對故事情節的喜歡上。於是母親說完故事後,問孩子:剛剛我講的故事你能把主要內容簡單地說出來嗎?你能談談對這個故事的感想嗎?第二天睡前,母親正準備講故事。孩子蒙著頭說:「媽媽,我討厭聽故事!」
  • 「書香飄萬家--親子閱讀讀後感」展示(一)
    陪伴孩子潛心閱讀一本好書,把生活中親子時光變成值得珍藏的快樂。瀘縣婦聯組織開展的「書香飄萬家——親子閱讀讀後感「優秀作品宣傳展示開始啦!跟著小編一起感受家庭親子閱讀的美好時光吧!家庭介紹龐華家庭是2016年瀘縣"最美家庭",是幸福的三口之家。大人平時工作都特別忙,但家庭閱讀卻是必不可少的時光。
  • 讓學生每次閱讀後摘抄好詞好句重要,還是寫點讀後感重要?
    都說學生閱讀很重要,但現在有些老師喜歡讓學生閱讀後抄寫好詞好句,而不重視讓學生寫點讀後感。這是重視閱讀還是將閱讀流於形式呢?,我來分析一下利弊:閱讀不同於精讀,讓學生閱讀博覽群書的目的,不外乎是通過閱讀使學生擴大視野,了解學生不知道的世界,深層次的通過書上的故事感悟生活,潛移默化中增加學生的詞彙儲備量,再讓學生每次讀完寫點讀後感(不要求必須長篇大論,每次寫一點心得),這樣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 語文老師要求家長寫2000字以上讀後感,這樣的親子閱讀,令人反感
    「姐夫,幫我寫一篇讀後感吧,我實在是寫不出來了。」林老師頗感詫異,小舅子是個貨車司機,誰會給他布置讀後感啊?又是叮咚一響,小舅子的第二條信息說明了原因。原來這是孩子的班主任語文老師布置的任務,親子閱讀必須完成的「家長作業」。要求家長陪孩子共讀一本書,然後提交不少於2000字的讀後感。
  • 小學生讀完小說,要不要讓他寫讀後感?
    先說結論:我強烈不同意要求孩子讀完課外書寫讀後感,同樣強烈不同意讓孩子讀書時「把好句子劃下來」。不要讓孩子寫讀後感我們追本溯源,想一想要求孩子寫讀後感到底是為了什麼?一般來說有兩個目的:一是可以通過寫讀後感,讓孩子對讀過的書進行歸納、總結,從中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二是可以通過給孩子留寫讀後感的作業,反過來督促孩子讀書。
  • 讀《我用閱讀教育孩子》後有感
    學校裡的知識大部分是其他知識的基礎,想要開闊視野和提高認知則必須廣泛地閱讀課外書籍,特別是對於正處於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青少年。記得我還是讀大一時,才有意識的儘量拓寬自己的閱讀量。當時新東方老師俞敏洪來我校進行演講,他講到他的兩個合伙人從小就喜歡閱讀課外書,而且這個習慣對他們影響很大。後面自己廣泛閱讀後,確實提高自己的視野和格局。
  • 讀書分享《我用閱讀教育孩子》一
    一、為什麼要閱讀?書香凝聚智慧,共讀潤澤心靈。你好,這裡是香凝家長學院。本周我們將一起共讀的是由周璐所著的《我用閱讀教育孩子》這本書。在這個節目中,我看到無論房子改造前後,這家人的精神富足和幸福感受一如既往,在未改造前,一家人其樂融融、熱愛讀書,孩子睡前必須要讀完一本書才能睡覺;在改造後,有了整面牆的大書架存放他們的上萬冊寶貝圖書,大人孩子的閱讀更加方便,更加熱愛讀書。
  • 【原創】閱讀 《覺醒的力量》讀後感
    包括他對感恩、幸福、人生的思考,對朋友史鐵生的追憶,對教育、閱讀、信仰、生活等的思考,還有他為一些友人的書寫的序言等等。散文的形式讀起來比較輕鬆,很多部分也能引起我的共鳴,能夠感受到用文學的方式傳遞哲人的思考。
  • 讀後感寫作技巧,掌握了嗎?
    寫讀後感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讀出所讀書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開來寫的基礎、中心和出發點。小編收集了讀後感的寫作技巧,歡迎閱讀。、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讀《美麗的吻》有感今天,我讀了《美麗的吻》這篇文章後,裡面的9個孩子手挽著手走向終點的場面使我深受感動,熱淚盈眶。
  • 面向全市中小學生徵集優秀讀後感
    有一種陪伴,叫作和你一起閱讀;有一種幸福,叫作書香伴我成長。 由溫州市教育局、溫州城市大學(溫州電大)聯合溫州日報發起的「親子閱讀.書香家庭」讀書月活動正式啟動,邀你一起讀書,一起來寫讀後感,讓閱讀點亮你的家庭。親子共讀,讓我們把愛讀出來。親子共讀能與孩子有共同的語言和密碼,是對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 [《讀後感》之讀後感]
    在頭條讀到一個五年級小女生的幾篇作文(包括《讀後感》)。作為教書的,看見一個不到十二歲的學生,寫出這樣有模有樣的《讀後感》,以及記錄自己生活的小作文,覺得語文功底還是真不錯!如不是老師規定動作,說明孩子有很強的表達欲望。老話說:「文如其人」。讀者讀文,可以「以文識人「。我反覆品味這幾篇文章,邊讀邊在心中勾勒著小作者的生話環境、個性特點、生活中的模樣,漸漸地,漸漸地,有點清晰了。
  • 《讀後感寫作技巧》
    有一階段時期,老師我一直帶領孩子們在線上進行共讀。共讀過程中,很多小朋友思維敏捷,發言踴躍,講得頭頭是道這一點特別贊,但是一旦要她們寫點兒什麼東西就困難多了。很多家長也和我說,其實孩子挺愛讀書的,但就是寫不出來,不會寫。 我覺得這個問題也要分情況來看,有些小朋友年齡還小,能夠不看拼音獨立閱讀已經很棒了,寫讀後感這樣的要求可以暫時緩一緩。
  • 晨媽分享:教孩子寫《讀後感》作文掌握八個結構技巧解決
    我是晨媽,放棄工作全職帶兩個孩子一年多了,把孩子從不愛學習培養成有計劃,有目標學習方法。如果你也想把自己孩子成績提高,你也在教育孩子路上,我們可以相互交流,可以關注我,或者可以給我留言,我會分享經驗。在這裡感謝觀看我作品。有不足支出多多指教!
  • 蒲公英計劃之讀書分享---《愛的教育》讀後感
    正確的愛                  ——《愛的教育》讀後感                          實驗學校  張喆        真正的學者往往不是讀了很多書的人,而是讀了有用的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