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 photo/圖)
兒子用一款英文教學App在線學習英語已一年多了。「618」年中大促期間,這款App也推出回饋老會員活動,我不假思索地又買了兩個階段學習內容。
可就在當天,孩子學習時發現視頻下載到40%後無法繼續加載。為此,我和老公搗鼓了半天,卻始終沒有起色。無奈的我只得聯繫了售後客服,誰知這款App僅有AI客服,我同屏幕裡的機器人溝通了半天,簡直是「雞同鴨講」,依舊未果。幸好,我們最終在「常見問題」裡發現了故障的原因,圓滿地解決了小小的狀況。
這次事件過後,機器人客服的服務成效在我心底大打折扣。這兩天,我在某電商平臺上購物,遇到退換貨問題,需要諮詢售後客服時,我果斷地選擇了人工客服。事實證明,人工客服果然更加給力,在客服的多方協調下,我的問題迎刃而解。
伴隨著網絡信息技術、人工智慧、電子商務及行動支付平臺的迅猛發展,線上零售、電子金融、線下政務服務等行業正在逐步適應並大力推廣AI客服,也就是機器人客服。
AI客服作為資訊時代的產物,相較於人工客服,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客服機器人能夠模擬真人語音,並能快捷篩選、分類管理客戶需求,及時應答相關問題。當然,越來越多的企事業單位選擇機器人客服的重要原因就是, 機器人24小時不間斷服務,極大減輕了人工客服的工作壓力及企事業單位的運營成本。
然而,在實際生活中,AI客服之於廣大消費者或服務對象而言,用戶體驗並非很好,有時甚至可以說是非常糟糕。
一方面,機器人雖然智能,但主要還是依靠事先編制好的電腦程式運作,在與人類「點對點」溝通時,往往不如人工客服那麼善解人意,出現詞不達意的情況,就像我同AI客服的交流體驗一樣。
另一方面,一些企事業單位為壓縮人力成本,已將絕大多數人工客服「解放」出來,全部換上機器人。如此一來,一旦遇到緊急狀況或突發情況,當用戶想要尋求人工客服幫助時,往往是「百呼而無一應」,這樣很容易給用戶造成損失。譬如,當用戶遭遇電信詐騙時,有關金融機構不光不能夠及時止損,甚至在事後,用戶向金融機構尋求客服幫助時,得到的回覆往往是「人工坐席正忙」。
正是基於以上一些原因,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魯曼提出「機器人客服不是服務升級而是降級」的觀點。以我看來,使用並推廣AI客服是人工智慧時代的必然趨勢,但要想真正普及機器人客服,還需解決一系列問題,仍需從長計議。
毫無疑問的是,首先要克服人機交流障礙。機器人客服必須聽得懂、會區分、能解決用戶的實際需求。這就要求使用機器人的企事業單位充分考量客戶的各方面需求,及時更新並維護相關使用程序,實現機器人客服同用戶的無障礙溝通。
與此同時,推廣、普及AI客服並非意味著人工客服的全面「退場」。企事業單位在引進機器人時,還必須結合用戶需求、AI客服實際服務水平等現實性因素,科學合理配置人工及機器人客服比例,以實現人工與機器人的無縫對接。特別是涉及用戶資金、財產和帳戶安全問題時,必須啟動24小時全天候人工客服。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防止用戶陷入售後服務難、維權難的困境。
當然,要想倒逼AI客服真正實現服務升級,還需發揮工信部、消保委等部門的監管作用。一旦發現有關服務平臺無視消費者或者服務對象的合法權益時,必須依法依規對其予以問責並加以處罰。
(作者為浙江衢州公務員)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欄目期待您的來稿。投稿郵箱:nfzmreaders@163.com)
天使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