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春天往往要比北方來得早,不過雨水也更多,尤其是在二月間,這個時候天氣任性得像一個小孩,有時會接著一連下幾天的雨,為此氣溫也會驟然下除,例如江西和湖南等地,就算是到了二月間那也依舊還是陰雨連綿,氣溫非常的潮溼,仿佛又是回到了冬天。在這樣的天氣裡,人們只能是躲在家裡什麼事情也做不了。二月原本已經是春天,處處繁花似錦,可是由於雨季的原因,這些剛剛開出來的花朵很快就會凋謝。可能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那沒有什麼,這本身就是很正常的自然現象,可是對於古代的文人來說,內心又會生出許多的悲傷。
古人喜歡悲春傷秋,到了春天看到大地在復甦,地面上的小草開始長出了新的嫩芽,樹枝上開出了新的花朵,不過對於詩人來說會認為那只不過是曇花一現,一切都會快速消逝,這使得他們自然而然地會憂愁;到了秋天,大地又是一片肅殺,這個時候又開始要傷秋了。正是在這一悲一傷之間,古代的詩人創作出來了大量感人肺腑的詩作。
宋朝詩人陳與義就寫過一首有趣的詩《春寒》,當時詩人正是在湖南遊歷,看到當地在二月間陰雨連綿,為此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通篇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寫了湖南二月春天裡的陰雨,同時又是借景抒情,表達出了內心的感傷之懷。正是這樣的一種描寫,使得這首詩顯得與眾不同,處處充滿了憂愁,也讓人能夠從中感受到詩人骨子裡的悲痛之苦。
《春寒》宋代:陳與義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濛濛細雨中。
陳與義,字去非,號簡齋,今天北京人氏,宋朝著名的詩人和文學家,他創作這首《春寒》時,正是一個人獨自在湖南遊歷,正是感受到了二月裡湖南的陰雨天,還有倒春寒帶來的寒意,所以寫下了這麼一首有趣的詩,讓我們感受到詩人對於現實生活細膩的刻畫,以及對於春色美景的描寫。
第一二句便是寫到了湖南二月的天氣,儘管已經是立春了,可是依舊還很寒冷,一直下著連綿不絕的小雨,「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二月的巴陵(巴陵古地名,也就是今天的湖南岳陽),幾乎每天都在刮著寒風,料峭的春寒給樹木帶了災難,那些剛剛開出來的花朵,很快就在陰雨中被凋謝了,這著實是叫人擔心害怕。
第三四句接著描寫了內心的感受,還有二月裡湖南的陰雨,「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濛濛細雨中。」,嬌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那些豔麗的花朵,依舊在雨中綻放,可是那些開出來沒有多久,便是被雨水給打落了,全部掉到了地上,最後融入進了泥土裡。最後這兩句詩人正是借景抒情,看似在描寫春天裡的美景,但更多的還是表達出了一種感傷之懷。
陳與義在這首《春寒》中,正是以一種極為悲情的口吻來描寫,從而也使得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也充滿了無限的憂愁,使得我們讀了之後,也是立馬能夠感受到那種悲傷。詩人通篇都是在描寫湖南二月的雨,還有凋謝的花朵,但是很顯然還是另有所指,所要表達的正是自己的人生之路,畢竟對於詩人來說,他生活在這個世上,那也是受盡了無數的挫折和打擊,為此內心是很傷感,所以這首詩自然而然充滿憂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