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上方藍色的「化學教育期刊」添加關注!化學教育好文盡在於此!
化學核心素養,請看外國專家怎麼說...
德博(2000)指出要獲得化學素養,可能需要:
(1)學習能夠直接應用於日常生活的化學;
(2)學習作為現代世界的一種文化力量的化學;
(3)學習能夠使人們成為更具見識的公民的化學;
(4)學習能夠使人們理解媒體上有關化學的報導和討論的化學;
(5)賞識化學在現實世界中的角色和作用;
(6)學習作為研究自然世界的一種特別方式的化學;
(7)能夠運用化學專業的詞彙閱讀、寫作及有效交流;
(8)學習化學的審美情趣;
(9)贊同化學是一個科學研究領域;
(10)學習化學技術的本質及其與化學的關係。
施瓦茨等(2005)指出化學素養可能包含:
(1)理解化學的本質、規範及方法,即化學家是如何開展工作的,化學家的研究成果是如何被接受為科學知識的;
(2)理解化學的核心理論、概念和模型,而不是相互隔離的大量事實性知識;
(3)理解化學及化學技術之間的關係,化學尋求的是對自然世界的解釋,化學技術尋求的是改變世界,化學和化學技術的概念及模型是相互聯繫和影響的;
(4)賞識化學及化學技術對社會的影響。
施瓦茨等(2006)通過對科學家的訪談和教師的專題研討,得出化學素養的定義框架,見表1。
表1 施瓦茨等(2006)提出的化學素養框架
維度
內涵
科學及化學內容知識
(1)一般的科學觀念:a.化學是一門實驗學科,化學家所做的研究致力於發展普遍性的理論,用以解釋自然世界;b.化學能夠提供用以解釋其他領域(如地球科學、生命科學等)所發生現象的知識。(2)化學的核心觀念:a.化學根據物質的分子結構來解釋宏觀現象和物質的性質;b.化學研究物質的變化及變化的過程性、規律性和能量變化;c.化學根據生物系統中的化學結構和化學過程理解和解釋生命現象;d.化學家運用化學的獨特用語,普通大眾不必一定使用這樣的語言,但應該理解其對化學學科發展的貢獻。(3)化學的基本概念:原子、分子、元素、化合物、化學反應、守恆定律、能量、結構、化學鍵、化學方程式等。
社會生活情境中的化學素養
(1)能夠承認化學與日常生活(健康、食品、燃料等)的聯繫,以及化學知識在解釋日常生活現象中的重要作用;(2)能夠將對化學的理解應用到日常生活高科技新產品的消費中,以及與化學相關的社會議題的個人決策和參與討論中;(3)能夠理解化學的創新成果與社會發展進程之間的關係等。
化學情境下的高級學習技能
(1)閱讀及寫作能力;(2)邏輯思維及推理能力;(3)提出問題及查找信息的能力;(4)對知識進行分類和組織的能力;(5)多樣化表徵及發現規律的能力等。
情感態度
(1)公平公正地從實際出發,來看待化學及其應用;(2)能夠表現出對化學相關話題的興趣,尤其是在電視節目等非正式的情境下等。
吉爾伯特和特萊格斯特認為化學素養應該有水平的高低,可以將其簡單劃分為從低到高的3個水平:
(1)對個人生活實用的化學素養,即作為科技產品的消費者,保障個人飲食、健康和居住等日常生活有序的化學素養;
(2)作為社會公民所需的化學素養,即作為有見識的公民討論與化學或化學技術有關的事件所需的化學素養;
(3)文化層面的化學素養,即認可及賞識化學是科學事業的一個主要方面,具有在專業水平上與化學家對話的能力。
朱玉軍翻譯整理,敬請大家指正和討論!
化學教育期刊公眾號,版權屬於中國化學會《化學教育》編輯部。若轉載,請註明來源。請長按二維碼識別添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