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毒跑道」輿情應對不及格
從「天價消費」到「天價罰單」,從校園「毒跑道」到保稅區學位缺乏,在深圳輿情工作室發布的10月份網絡輿情排行榜上,多個民生熱點事件上榜。其中,「毒跑道」事件的輿情應對得分未過及格線,而羅湖一原副局長受審獲單位公函求情應對表現墊底。
涉及多部門 須防應對缺位
待改進案例:豪車佔道獲天價罰單
在10月深圳輿情榜單上,不少事件涉及多個政府職能部門,而輿情應對的效果,直接取決於多部門的輿情應對協調性。
10月,一輛來自深圳國企的粵B9E5Q9「豪車」,因為在濱河路上23次違法佔用應急車道,被交警部門開出「天價」罰單。該事件獲得短期獲得民眾點讚後,輿論迅速調轉矛頭質疑執法瑕疵。面對「處罰通知不到位」的質疑,深圳交警部門反應迅速,在事件處置和後續回應方面均可圈可點。然而,紀檢監察部門和涉事企業未有作為,引發諸多聯想。
專家點評:
豪車違章,那麼自然有人會懷疑交警的告知義務。138分如何扣罰,交警部門應該在發布的同時就給出處理意見。而對相關企業是否存在腐敗問題,也是輿論發散的必然關注點,相關部門理應回應。
(胡文 本市媒體機構編委)
關注相關輿情 早預防早處置
待改進案例:「毒跑道」事件
10月份,繼國內多地學校出現「毒跑道」事件後,深圳美蓮小學等學校也不幸「中招」。面對此起彼伏的爆料和洶湧的民意,涉事機構一開始顯得驚慌失措,其後逐漸在應對上站穩腳跟,採取了停課輔導、更換跑道和全市排查等多項措施,對穩定事態起到了較好的作用。深圳輿情工作室認為,「毒跑道」事件是10月份的輿情熱點,在江蘇等地出現輿情後,涉事機構如果能主動自糾自查,那麼產生的不良影響也許能降低一些。
專家點評:
涉及「毒跑道」的輿情事件成為教育類輿情中的熱點。該事件緊隨國內輿論趨勢,也提醒政務輿情應對不但要做好「分內事」,還需要加強輿情的敏感性,針對輿論環境早預防、早處置,減少輿情被動應對的尷尬。
(龐胡瑞 國家民委輿情中心幹部)
重視細節 勿拐彎抹角
點讚案例:民悅公園建「商品房」?
「輿情事件處置中,如果細節被擺上檯面,回應就不能拐彎抹角。對輿論關注的細節作模糊處理或討巧避開,輿論場就越攪越渾,涉事機構與民意的鴻溝就越拉越大。」深圳輿情工作室表示。
民治水庫邊上民悅公園建設規劃已有多年,但直到今年7月才有確切消息稱公園已立項,計劃今年底啟動施工招標。而最近,水庫周邊的居民發現,當地進駐開發商開始施工建商品房。民治水庫商業項目用地性質的爭議,經過最近的幾輪線上爆料和線下博弈,居民將相關意見展示得非常充分,涉事機構也為澄清和解釋工作付出了相當的努力。
專家點評:
在這樣的情況下,政府對輿情的反饋更應及時、準確,可通過多種方式發布相關項目的紅線圖紙,以正視聽。在相關投訴指涉社區和街道利益的情況下,回應質疑更關乎政府行政的公信力,不應迴避。
(談浩淵 深圳新聞媒體人士)
10月份深圳網絡輿情應對能力排行榜
1.龍華一市民精油洗臉遭遇「天價」消費78.40
2.違章超45天不處理將被停駛規定遭質疑72.90
3.網傳坪山城管毆打店主視頻被指失實 65.10
4.一女子開豪車佔道獲「最大罰單」身份成謎62.30
5.保稅區因公辦學位缺乏等被指遭「遺棄」 61.70
6.輿論關注美蓮小學等學校出現「毒跑道」55.90
7.「福永最大違建樓」拆遷問題陷僵局 44.40
8.民治水庫商業項目用地性質陷「羅生門」42.60
9.坪山餐廚垃圾預處理中心「邊審邊建」被叫停36.90
10.內地遊客赴港被毆身亡引出低價團亂象31.50
11.羅湖一原副局長受審獲單位公函求情引爭議 25.50(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