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的教育觀:教育的本質應當是喚醒靈魂

2020-12-17 河南視野

面對疫災,領軍一線的是84歲的鐘南山、73歲的李蘭娟兩位老人,他們撐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梁,讓中國在大災面前挺直了腰板,勇戰役災,勝利在望!

大災面前,大浪淘沙,必將淘去泥汙,讓善惡盡現。但我們也更要好好反思一下,南山之後,蘭娟開過,我們靠「誰」?

李院士表示:大災之後希望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

大災之後,我們的青少年是否能覺醒,不再去痴迷那些花樣「美男」,不再去迷捧那些「娛星」!

讓那些愛國且有血性、有良心的科學家、軍人及那些逆風而無名英雄成為人人敬仰和追迷的偶像!

如若如此,也是國之幸事。

誠然,我們這個時代的許多青少年,讓人無法樂觀,他們或是沉迷抖音、網遊,或是內心脆弱得可以輕易結束自己的生命。我們相信,疫情終會被我們戰勝,而精神上的頑疾是難以在短暫的時間內被我們醫治的。這是李院士的憂慮,也是我們共同的擔憂。

李院士的話讓我們明白:現代的教育肯定在德育教育上有不足之處。這是在製造一個人類機器人,而不是在教育孩子。

重視德才兼備的人才,而不是重視有才的人才

司馬光在《才德論》中他把才與德做了一個徹底的權衡與解析:德才兼備的是聖人,德才全無的是愚人,德勝才的是君子,才勝德的是小人。

從中,我們不難得出有德的重要性,也很清晰地認識到無德的弊端。

」高薪留給才德兼備的科研、軍事人員,控制娛樂圈所謂的「明星」動則上千萬的片酬「。在薪金問題上,確實存在這樣一個非常大的差距,一個科學家,或是經歷了20多年寒窗苦讀的學子,最後得到的果實,還不如一個」明星「在電視上吃頓飯、在電視上跑一跑、在媒體中露個臉掙得多。

現代的社會需要正能量,在這次疫情過後,我們必須反思,為什么正能量的事,反而卻不如一吃二跑對青少年的影響大。一方面,跑跑跳跳就是個遊戲,有什么正能量?在跑跳之中,偶爾查閱幾句經典語句,就能成為正能量了麼?至今,那些所謂的明星做了些什麼呢?

驅除對青少年有不良影響的事物

所謂的明星,只是一角。那麼,還有些對青少年不良的事物,是否該驅除呢?這是一個嚴肅的話題。在這裡,我想起李院士的話,也相信我們民族的力量:這一點汙垢不驅,豈為華夏兒女?

另一方面,拿我們與青少年對比,青少年生機勃勃,朝氣十足——他們才是國家的未來。在這裡,我們只是一個輔助,一個澆水、施肥人,而且不能停止。

當一次災難來臨的時候,我們彰顯華夏兒女的智慧;當災難過後,則盡享社會的美好。我們要堅持,要努力,不論什麼時候,都要保持一個赤子之心,把華夏文明發揚,把華夏展現給世界。

真正的教育不是點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風化雨,自然無為的過程。

現在的青少年一出生就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面對網際網路、新媒體、新的文化藝術形態,甚至新的消費形態……然而,他們並不具備識別信息背後動機的能力,網際網路上泛濫的暴力、色情、偏激等信息,對青少年產生很大影響,導致他們無法理性、客觀地看待世界,變得激憤、極端。

於是就出現,物質條件好了,但青少年心理和精神問題卻在增多。「現在的社會,青少年宅男宅女變多,而社交能力在下降,而且存在心理障礙的人不斷增加。人們感覺到空虛、價值觀混亂,沒有信仰,無所適從。」

精神世界的匱乏是可怕的,所以才有那麼多小學生沉迷網絡,喜愛低俗的文化,甚至還有很多中學生抑鬱自殺……青少年的精神建設、文化建設、美育建設,可以說已經迫在眉睫。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國之大計,教育為本。」一個社會的發展需要人,一個民族的昌盛需要人;但不是我們,而是青少年!大家一起呼喊:今天起,大家共同努力把德育教育重視起來!

相關焦點

  • 鍾南山談教育,教育的本質應當是喚醒靈魂,不是教會孩子炫富
    鍾南山談教育,教育的本質應當是喚醒靈魂,不是教會孩子炫富「文/萌主(個人原創,歡迎轉載分享)」現如今的發展趨勢,分不清是否真有錢,反正炫富的人是越來越多,大大小小的行頭,以及外在的裝備無一不顯示出奢華。
  • 教育的本質: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文:丹尼爾 | 圖:Pinterest轉載請在後臺輸入授權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雅斯貝爾斯(Karl Theodor Jaspers)在《什麼是教育?》中寫道:「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什麼是好的教育?
  • 教育的本質是喚醒心靈
    教育本質上講是一種「喚醒」。如果教育不能觸及到人的靈魂,未能引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能成為教育;教育最終的目的不是傳授已有東西,而是把人的創造力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在這個基礎上,給予適合他成長和發展的知識和技能的教育,這樣才能更好的培養孩子的成長。
  •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
    中國教育的問題在於,沒有幾個人真懂教育的本質。儘管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辦學校,最早搞社會化教育的國家,但今天的中國人,懂教育的真沒幾人。  我們先看看兩位德國人到底是怎麼評價中國教育的。  01  西洛特:中國教育除了教會孩子考試,別無所有  第一位德國人叫西洛特,在蘇州一所私立學校當外教八年。西洛特說他「一輩子也無法在中國看到真正的教育。」
  • 教育的本質不是單純的灌輸知識,而是點燃心火,是喚醒靈魂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過:「教育不是灌輸大腦,而是點燃心火。」教育的本質是喚醒靈魂(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is to awaken the mind.)如果教育不能觸及到人的靈魂,未能引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能成為良好的教育。
  • 橙哲學堂:教育的本質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國際教育在最近的幾年蓬勃發展,相應的課外學術輔導機構也汲取到養分成長了起來。 家長和孩子面對這一現象,會不知所措無法抉擇。我們也陸續被問到:橙哲是誰?我為什麼要選擇你們? 在此用這篇文章一一回答你們。
  • 教育是一個靈魂對另一個靈魂最無私的喚醒
    歲月漫漫,四季更迭走著走著我們忘了為何出發對人生有了太多的迷茫、困惑對教育越來越無力、焦慮其實教育應該是一場山長水遠的旅程……什麼是教育?教育的本質是啟迪人的智慧。孔子對教育的解析是啟蒙,是撥雲見月。教育其實更多應該是喚醒,喚醒孩子內在的本心,真正的教育,需要將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人格來引導,而不是直接想當然的給予。教導他們自信而不自滿,獨立而不孤立。激發他們的想像能力、質疑能力、自理能力、謙遜能力...所有好的教育,都帶著智慧的光芒,和發自內心的關愛。
  • 走出象牙塔去新疆支教:教育的本質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是他們常常思考的問題。講臺帶給他們磨練與成長,他們說,教師這個職業雖然辛苦,但也讓他們學會了很多,有了不少成就感。章林昱和學生們一起■ 章林昱:雲南省保山市昌寧縣耈街彝族苗族鄉中心小學一過周末學生又不會了,我有很深的挫敗感。2017年7月15日,剛從倫敦大學畢業的章林昱第一次到雲南。
  • 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你得先有靈魂!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雅斯貝爾斯(Karl Theodor Jaspers)在《什麼是教育?》中寫道:「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育就是父母用自己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去喚醒一顆幼小的種子,用自己的真實行動來慢慢影響它,讓它生根發芽、枝繁葉茂。
  • 抗疫期間,讓我明白了:教育是靈魂的喚醒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教」傳授生存之道,處事之道,「育」在《玉篇》裡說:」育,生也。&34;生養&34;生育",我是這樣去理解的,育,更多的是培養,撫育,教育就是教給別人生存生活的能力,是其有一顆「向善」之心,「明理」之心,「善辨」之心。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什麼是教育?》
  • 將爺 | 教育本質是「喚醒」,然而教師卻開始裝睡了
    本來,教師的最大價值,就在於喚醒學生。誠如德國哲學家費希特所說:教育必須培育人的自我決定能力,不是首先要去傳授知識和技能,而要去「喚醒」學生的力量。亦如雅斯貝爾斯所說: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問題是,現在有不少教師,困在錯位道德裡,困在權力系統裡。教育本質是「喚醒」。然而,現在一些教師都開始裝睡了!
  • 教育是靈魂的喚醒師,而不是雕刻師
    數學語文化學物理……當我上了師範的時候,經常接觸的一句話就是,老師是辛勤的園丁是靈魂的工程師。他們用手中的剪刀把所有學生長出來的枝枝丫丫修建掉變成統一的模式,在日復一日的做著塑造靈魂的事情。蘇格拉底有一個故事,他曾經問自己的父親,如何做一個好的雕刻家,他的父親指著眼前的一個石獅子說,就拿它來說吧,我並不是要雕刻他,而是要喚醒他。
  • 釣竿與釣技,哪個更勝一籌,最好的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雅斯貝爾斯(Karl Theodor Jaspers)在《什麼是教育?》中寫道:「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這一思想把尊重和激發學生自主發展作為教育教學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揭示了教師教育與學生自學、知識教育與主體發展、學校教育與終身學習之間對立統一、相互轉化的辯證關係,是對現代教育過程及其本質作出的科學而又通俗的精闢概括,值得我們認真學習領會。
  • 教育就是喚醒,激發孩子的潛能和內在力量才是智慧的教育
    教育就是喚醒教育就是喚醒,激發孩子的潛能和內在力量才是智慧的教育父親說,「以這隻獅子來說吧,我並不是在雕刻這隻石獅子,我是在喚醒它!」「喚醒?」「獅子本來就沉睡在石塊中,我只是將他從石頭監牢裡解救出來而已。」「喚醒」,多麼富有啟發意義的教育箴言。我們的孩子,特別是那些被我們認為成績不好的孩子,就像是沉睡在石塊裡面的獅子,需要父母和教師將其從蒙昧中喚醒,激發他們的天賦潛能和內在力量。
  • 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程盟超/攝這篇報導沒有說混合教育和牆中洞實驗,從專業教育的角度來說是有失公允的。(這個項目)背後是一個公司在運作。一個直播班收費7萬元,建衛星設備要30萬元。科技是把雙刃劍。解決了一個教育不公平,又創造了一個新的教育不公平。不過我最擔心的並不是網校收費問題,畢竟是商業社會。
  • 最好的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如果沒有盲人學校那些老師對安妮·莎莉文的悉心教育,安妮·莎莉文有能力如喚醒海倫·凱勒的天性嗎?最好的教育就是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安妮·莎莉文對海倫·凱勒的教育模式正是對這一理論最好的驗證。而喚醒靈魂的方式,就是接納包容以及和風細雨潤物無聲的愛。
  • 大學生信仰教育:讓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關於大學生信仰教育有效途徑的思考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其實,我們的信仰教育是不缺乏的。一個人從小學到中學,甚至到大學,一直都在接受著社會主流意識形態指導下的信仰教育。只是隨著時代的進步與變化,人們的價值取向逐漸出現多元化,信仰選擇也日益多樣化,這些都使青年人眼花繚亂,茫然失措。而我們信仰教育的方式少有改變,還是過去傳統的灌輸方式。
  • 雅思貝爾斯:教育就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教育就是一顆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育就是父母用自己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去喚醒一顆幼小的種子,用自己的真實行動來慢慢影響它,讓它生根發芽、枝繁葉茂。
  • 中學綜合素質——教育觀的核心考點
    近幾年中小學教師資格科目一綜合素質關於教育觀考查的比較多,多數都是單選題和材料題的形式來考查,教育觀是人們對教育所持有的看法和觀點,它受到環境、制度和教育要素的制約。具體來說,教育觀就是人們對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屬性和相互關係的認識。教育觀的核心是「教育為了什麼」,即教育的目的是什麼。由於教育目的不同,教育者實施的教育活動也不同,從而產生的教育效果也會不同。
  • 萌說新語丨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樹、雲和靈魂,好教師自然也沒有固定模式。風格可以不同,大道一定相通,那就是要把熱情和責任奉獻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