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公眾號的更新時間由周四改成了周一,至於為什麼要改,最近任務繁重,周末還有精力謝謝,周內沒精力了,最近手頭上在做一個項目,開頭並不順利,最近也會把這個項目總結一下。
自己所想的未來的路,升職加薪!這個只能算做一個目標,不能成為自己的職場路。
作為一個運營的渣渣,有的時候會很迷茫,看著自己做的一套套方案,用戶數據一點點的增長。混了7年網際網路的人,到了七年之癢,不知道未來的出路在哪裡,為了解決心中的困惑,找高人請教交流,覺得自己的職業生涯應該還可以挽救以下。
慶幸見到了銳仕方達的創始人黃總,聊了各自的職場路以及我對未來的規劃。當然咯,這種面對面的聊天,自己還是比較拘謹,有的時候出現了小規模的斷片,銳仕方達作為國內獵頭的龍頭老大,黃總的建議還是比較中肯,根據我們的聊天內容總結了,運營的職場路可能由以下三個步驟完成。
當然了,這三個階段的總結概括性名詞,都是我自己胡謅出來的,僅代表我個人想法。
壹
技能積累階段
新人入行,積累個人技能。作為一個運營人,這個階段要學的東西會很多,各種運營技巧、漲粉技巧、寫作技巧、數據分析等等。初級崗位階段也會有很多的崗位分工,比如用戶運營、內容運營、新媒體運營、社群運營等等。
每個崗位需求不一樣,要學習的東西也不一樣。
在這個階段要學習的東西太多太多了,有的時候會出現迷茫,要學的東西這麼多,從那個方向下手才好?
貳
行業經驗積累
在一個行業深耕的人,才能在職場中走的更遠。
第一個階段的用戶,有的順利的轉入了第二個階段,有的則被這個行業淘汰,也就是過了40歲的網際網路人,被迫去開滴滴,送外賣的原因。
行業中積累的不再是技能方面的知識,更多的是行業的知識和商業模式,只有行業摸透了才能獲得足夠的判斷依據和賺錢機會。
所謂行業,肯定要基於實體和服務來講,個人認為,網際網路所有的渠道都不能算作行業,最多算作行情或者信息。
基於這個理解,電商、SEO、SEM、新媒體都不能算作一個行業,估計有人會犟,電商就是一個行業,其實電商是賣家的一個渠道,真正的行業是電商平臺的分類,比如:女裝、男裝、五金等等,這算做一個行業。
第一階段磨練好了自己的技能,在第二個階段開始積累行業經驗,這裡拿線上教育來說,畢竟很多運營大佬已經轉型做了線上教育。
線上教育涉及老師、課程、平臺等,要摸清線上教育這個行業,你還要知道市場的天花板有多高、競爭對手有哪些,自己的課程特點,如何把課程做的更加深入人心,從哪裡可以低價獲取大量客戶,自己是否有拿的出手的課程等等系列因素。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人做網際網路賺了錢,而有些人卻沒有賺到錢,還有一些人對於運營大佬為什麼一直在公司上班而不是自己單幹存在疑慮,在電商中最為常見,聽說某個店鋪的運營,一年可以做到上千萬的流水,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這個人怎麼厲害,為什麼不自己單幹?
電商運營大佬對於電商運營技巧掌握較多,而對於供應鏈和選品掌握較少,單幹的風險就比較高,也就是好多電商自己單幹之後,大多數死在了庫存上的原因。
至於自己如何深入一個行業,那就在一個行業中多幹幾年,也就是在招聘高級崗位的時候,大多數公司要求有相關工作經驗的原因。
這個階段的人大多為公司的高管,而且行業經驗和人脈資源積累的越多,自己的職場路越廣闊。
叄
社會價值
這個階段的人應該懷著崇高理想的創業者,目前我個人並沒有感觸。
人的社會地位和社會資源到了一定的位置,而自己又有理想,恰巧又發現社會存在某種弊端,解決這種弊端還可以賺到錢,這就是為社會做了貢獻。
其實根本性還是能夠賺錢,畢竟企業生存下去需要大筆的資金。
任何生存的公司,對於社會都有存在和發展的價值,一些人的成功,確實取得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機會,也就是大多數的創新者,不是成為了先驅而是成為了先烈;也就存在前幾年的網際網路公司,大多數copy國外的產品和商業模式,畢竟風險比較小,而且也能推動國內網際網路的發展和進步。
個人認為企業價值與社會價值是分不開的,企業的價值觀要符合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哪些滿足特殊人群癖好不符合主流社會價值觀的公司,即使能夠賺大筆錢,早晚有一天也會被維持社會正向價值觀的人員所幹掉,比如:偷拍網、黃網、pua等等。
我想,等我們真正為社會做大量貢獻的時候,也是我們已經成功的時候,對於社會價值這塊可能有更深的理解,這個暫時就不聊了。
有了以上三個大方向,運營人的出路還是比較樂觀,而作為基礎的運營人員還是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基本功,也就存在換行不換業、換業不換行,後面尋求在一個行業中發展。確定好行業之後,就換業不換行。至於為社會做貢獻,還是看機遇吧!
增長黑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