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師和學生衝突不斷發生,為何總是學生受傷害?如何去避免

2020-12-16 教育新視線

大學教師和學生衝突不斷發生,為何總是學生受傷害?如何去避免

近幾年,隨著網絡的發達,很多事情發生後都被曝光在了網上,其中大學生和大學教師之間發生衝突的事件時有發生,比如說大學老師利用職務之便,向學生索取賄賂,大學老師以學業要挾學生做自己的情人等,最近還有大學老師醉酒後打學生,這些事件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受傷害的群體都是學生,為什麼會這樣呢?大學生又該如何去避免這類事情的發生呢?

首先,大學生之所以總是受傷害的群體是因為大學生不會保護自己,學生把學業太過看重,當遇到老師以學業來威脅自己時,學生就會害怕妥協,畢竟上大學的機會不易,而且上大學寄託了父母太多期望,學生總覺得事情發生了一次,以後就不會發生,卻不知自己的妥協只會讓一些老師變本加厲,總會受傷害的只能是自己。

其次,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大學生受欺負很多時候是自己所致,有的學生總喜歡走捷徑,為此會去拍老師馬屁,給老師送禮,有時候老師提出一些不合理要求,學生為了在學業上走捷徑,也就會同意,但是,人總是很貪婪,老師所提要求會越來越高,學生滿足不了,就會遭到威脅,很多人扛不住壓力,也就會走極端。

因此,學生就總是受傷害的群體,當學生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時,要學會自我保護,而不是妥協,那樣只會讓一些老師變本加厲,遇到老師不公平的待遇,學生要先採集證據,積極向學校反映情況,學校一般都會處理,如果學校不處理,可以向執法部門反映情況,總會有解決問題的地方。

大家對此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我們該如何避免學生傷害案件的發生?
    ,為何這種事情總是發生?有什麼辦法能夠避免類似傷害案件的發生?我願從以下幾方面做一個回答,希望能拋磚引玉,讓這一惡劣現象與學校徹底絕緣。入學和放學的校門口總是擁擠一、為何總有類似事件發生?真實原因何在?
  • 我們該如何避免學生傷害案件的發生?
    近幾年,每過一段時間,就有類似的案件爆發,讓社會各界對學校周邊的治安狀況和學校的安全工作心生疑慮,為何這種事情總是發生?其真實的原因何在?有什麼辦法能夠避免類似傷害案件的發生?我願從以下幾方面做一個回答,希望能拋磚引玉,讓這一惡劣現象與學校徹底絕緣。
  • 班級管理中如何避免與學生發生衝突?
    班級管理中如何避免與學生發生衝突?幾乎沒有人願意當班主任。除了班主任有很多額外的工作外,和學生難以搞好關係也是重要原因。身為班主任,自然要管理學生。但是三歲的小孩都不喜歡被管教,更不要說處於叛逆期的初中生了。
  • 學生與教師發生肢體衝突,教師應該如何被保護?
    在新聞媒體日益發達的現在,我們在網上屢屢看到學生與老師衝突的事件。由於身份的特殊性,對學生進行糾正時,一旦發生衝突,老師們首當其衝。例如2014年12月15日早自習期間,魯甸縣第一中學初三學生因上課睡覺,與老師發生衝突,並毆打老師;安徽省蒙城縣範集鎮某學校課堂中出現學生集體群毆老師事件等等。發生衝突的原因多種多樣,但是學生對老師大打出手實在令人寒心。老師們又礙於工作要求忍氣吞聲,這使得教師團體在自己人身安全上存在擔憂。
  • 當老師的人怎樣避免和學生起衝突
    師生衝突是導致新教師離職的主要因素,也是影響教師幸福感的一大原因。在工作中,教師應學會自我保護,儘量避免和學生產生衝突。一旦和學生產生衝突,不論是輿論還是處理成本,都對教師不利,那怎樣避免衝突呢?一 剛和學生接觸時一定要嚴肅嚴厲很多新教師,剛和學生接觸時對工作熱忱,對學生溫柔以待。
  • 銅陵一教師與學生發生衝突後失聯,事情該如何處理
    一位教師失聯後隨後又發現了其遺體,讓人感到非常痛心!事情經過如下:7月3號,安徽銅鼓陳瑤湖中心學校老師周安員離家後失聯。6月19日,周老師班上一名男學生和女學生打架。周老師在勸阻的時候,與其中一位男學生發生了肢體衝突。事後,這位男學生的家長找到了周老師,並要求他道歉賠償。
  • 扔筆戳傷學生眼睛,教師如何避免行為失控?
    ,教師如何避免行為失控?新華社記者 俞菀、仇逸上海市楊浦區一所小學25日發生一起老師扔筆戳傷學生角膜的意外事件,所幸孩子接受手術後排除了失明危險。社會各界在熱議此事的同時,也對教師群體的情緒失控和心理問題給予高度關注。對孩子的傷害因何發生?作為本應關愛呵護學生的教師,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自制力,避免行為失控?
  • 老師和學生發生衝突,為什麼吃虧的總是老師?
    但為什麼會發生互罵事件,事實卻很明了:9月15日上午9時30分,縣第二中學第二節下課期間,副校長張某某在教學樓二樓維持課間走廊秩序時,糾正四年三班學生於某某在走廊大聲喧譁行為,於某某未予理會回到教室。隨後,張某某來到學生於某某班門口讓其出來。隨後發生語言衝突,並導致激烈對罵……也就是說,是學生違紀,老師管理,學生不聽,才產生了後面的衝突。
  • 雲南法官給170多名幼兒教師上課:避免發生學生傷害事故
    雲南法官給170多名幼兒教師上課:避免發生學生傷害事故 「雲南高院」微信公號 2018-03-01 21:55
  • 老師應如何避免師生衝突
    老師和學生朝夕相處,難免產生矛盾。面對矛盾,老師如果缺少理智,採取過激言行,往往導致矛盾激化,進而演變成衝突。而師生衝突必然傷害師生身心,導致教育的失敗。那麼。如何理性地化解師生矛盾,避免對抗性衝突呢?      一、從自我出發,做一個出色的老師      一般來說,受學生尊敬的老師很少與學生發生衝突。
  • 學生和科任老師發生衝突, 班主任該怎樣冷靜處理?
    作為科任教師,如果和學生發生衝突,應該是自己的課堂自己負責,除非萬不得已,不要把問題扔給班主任解決。一有搞不定的事情就把學生推給班主任的科任教師是不受歡迎的。但是,因為各人的能力、水平、個性不同,或者事件已經超出了科任教師能解決的範圍,班主任就不得不介入了。
  • 學生起衝突,如何處理不抓狂?
    不論是引入教師社會技巧訓練(Social Skills Training, SST)長達十餘年的友緣基金會執行長廖清碧,或是現任臺灣教育部人權教育中央課程與教學輔導諮詢教師的臺北市河堤小學教師蕭玉芬,都不約而同的強調:「兩造發生衝突,雙方一定都有必須學習之處」。
  • 班主任老師和學生有時候會發生衝突
    作為班主任老師,一天到晚和學生打交道,處理他們之間的各種問題,和學生發生衝突是常有的事。但作為班主任老師和學生發生衝突又是不應該有的事。一則傷了自己也傷了學生;再則作為教育者的老師,和被教育者的學生發生衝突,學生再不佔理,也是可以原諒的,而老師在這個過程中,都會讓自己的形象受損。
  • 教師該如何和學生溝通才能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呢?
    有人討伐教育體制的不合理,有人挖掘學生的人性之惡,有人甚至質疑這位教師究竟做了什麼,竟把學生逼到了這個份兒上。師生間的衝突可能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比如學校的制度、學生的家庭教養等等。最近幾年,網上不斷的報導一些因師生衝突而引發的惡性事件,有的是老師受到了傷害,有的是學生受到了傷害。
  • 科任老師和學生發生矛盾了,怎麼辦?
    2.學生的家庭教育問題 學生的家庭是屬於比較富裕的,但家教是比較鬆散的,外婆非常溺愛孩子,媽媽又忙於生意沒有時間去管教孩子。一旦發生問題,家長想到的是學校和老師的原因,卻不會追責自己家孩子的問題。
  • 面對學生的不良表現,教師要控制情緒,拒絕語言暴力和肢體衝突
    「像你這樣不聽勸的學生,還想有什麼出息?」「早點回家幫你媽掙錢去得了,你這種學習態度念多少年書都白費。」這些看似出發點很好的話,很容易讓學生產生自卑感和反感,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在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屬於語言暴力範疇。這裡舉的是一些發生頻率較高的輕微的語言暴力。更有甚者,有的老師直接貶損學生的人格、品質和智力水平,讓學生聽起來很有無地自容的感覺。
  • 面對學生的不良行為,教師要控制情緒,拒絕語言暴力和肢體衝突
    「像你這樣不聽勸的學生,還想有什麼出息?」「早點回家幫你媽掙錢去得了,你這種學習態度念多少年書都白費。」這些看似出發點很好的話,很容易讓學生產生自卑感和反感,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在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屬於語言暴力範疇。這裡舉的是一些發生頻率較高的輕微的語言暴力。
  • 思鴻教育面試小課堂丨學生和老師發生衝突,身為班主任該如何?
    今日問題學生和科任老師在學校操場發生衝突,作為班主任的你路過了該怎麼辦?分析:本題屬於人際溝通基於關係類,主要考察教師自己與多方面關係的處理,應把握溝通為核心,解決問題為目的的原則,並遵循平等的對待學生與老師。
  • 教師跟學生發生糾紛後,為什麼都是處罰教師,原因何在?
    教師跟學生是一對矛盾,在學生管理中,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是不可避免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儘量避免矛盾激化,出現糾紛或者衝突,依法解決,依法維護各方的合法權益。然而,現實情況往往不是這樣的,在老師跟學生發生矛盾糾紛後,往往是教師無錯也有錯,小錯就是大錯。這種情況真的很普遍,只要教師跟學生發生衝突,教師必敗無疑,沒有任何懸念。
  • 教育部:教師不敢管學生,應有懲戒權。看韓國學生如何受懲戒
    學生的父親是派出所副所長,他帶著警察把老師帶到派出所七個小時。老師把學生的作業情況告訴家長、在課堂上表揚學生等等。這些都是行使教育權。家長們卻迫使老師道歉,認為傷害了學生自尊。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老師們無所是從,不知道怎麼教育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