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曾流行過這麼一句話:如果日本賣掉東京就可以買下整個美國。當然,這只是一句玩笑話,卻折射出當年日本經濟的發展速度,那時候甚至有人預言日本未來會成為世界經濟的中心。
然而,萬事萬物發展皆逃不過盛極必衰的原理,日本經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埋下了一些隱患,而這些隱患在最近的幾十年,也開始慢慢顯現。年輕人不買房、不買車、低欲望在日本幾乎已成為常態,日本的經濟也從高速發展到接近停滯,甚至越走越低迷,這是為什麼呢?
經濟泡沫影響
據2019年日本公布的數據來看,GDP為5.08萬億元,位於世界第三位,而中國早在2011年就超過了日本GDP,位居世界第二,由此也可見,在中國快速發展的這些年,日本的經濟確實在原地踏步。
要追溯經濟低迷的原因,還是要回到快速發展的那段歷史。日本經濟之所以快速發展,是在七八十年代抓住了出口的契機,那時日本GDP規模相當於美國的70%,也正是這個發展勢頭,讓歐美國家心生警惕,開始抑制日本經濟的發展,《廣場協議》應運而生。
日本籤訂協議後,日元升值,出口優勢被削弱,於是日本又轉向房地產市場,靠著房地產拉動經濟發展。剛開始房地產市場一片繁榮,也吸引了大量的資本,甚至外資也紛紛注入日本房地產市場,而日本上市公司的市值也瘋狂上漲。
日本成為世界經濟中心的假象便營造出來了,越來越多的錢進入房產行業,這也就導致日本的房價大規模上漲,遠遠超過了其本身的價值,房地產的泡沫越來越大。
既然是泡沫,總有幻滅的一天,1989年日本各項經濟水平達到了頂點,但實業發展卻沒跟上資本膨脹的速度,投資者對房產行業的熱情遞減,價格大規模下跌,大批企業虧損甚至破產,負債的公司開始裁員,被裁的員工身上背負著沉重的債務壓力,街頭流浪的人也越來越多。
人口老齡化現狀
房價居高不下,就業率低,經濟增長緩慢,人們也對生活越來越沒有信心,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年輕人不敢買房、不敢買車、不敢結婚生孩子,遠離一切消費,"低欲望"就成了現代年輕人的代名詞。
年輕人追求單身,人口老齡化便越來越嚴重,國家的養老成本也就提高了。前幾年,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了一組數據,日本2017年新生人口達到歷史新低,僅94萬!而當年日本死亡人數為134.4萬,也就是說這一年日本人口就自然減少了40.3萬人。
不但如此日本人口死亡速度,要遠遠高於日本人口出生速度,每23秒就有1人死亡,卻每34秒才有人出生,日本新婚情侶數量也要比去年少1.4萬對。
有人預估,按照這樣的情況發展下去,到2053年時,人口將跌破1億,到了2065年,人口將降到8808萬,並且到那時超過40%的人口都是老年人。
我們都知道,人口老齡化會讓社會發展失去活力,企業招不到年輕人,變相增加了企業的用工成本,甚至一些企業不得不將中低端的製造業放在周邊鄰國生產,再回到本土進行組裝,這讓日本損失了一部分企業。
人口老齡化,又加劇了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導致人們的消費能力越來越弱,房、車、奢侈品對他們來說也就沒什麼吸引力了,而這就導致了消費萎縮。
低欲望的社會現狀
人們把日本經濟停滯的這些年稱為"失落的20年",這是日本這一屆三十多歲的年輕人,從一出生就註定要面對的現狀,讓他們在重重壓力之下艱難求生,對周圍的一切喪失了興趣。
哪怕銀行信貸一再調低貸款利率,人們還是不願意背負房貸的風險,哪怕物價降低,對未來的不安,也讓他們不願意消費。不但如此,人們還覺得購物麻煩、結婚麻煩,感覺只需要一部手機就能玩轉生活了。
日本作為一個發達國家,各項社會配套設施很完善,有著發達的租房行業,一個個小型公寓應運而生,屋內裝修精緻,設施齊全,租客只需要帶著自己的衣物便可入住;有著完善交通網絡。
就拿東京來說,擁有世界上最複雜、最密集、運輸流量最高的鐵道運輸系統,通勤效率非常之高,乘坐公共運輸,幾乎可以到達城市各個角落。
這些發達的社會配套設施變相地減弱了人們消費的需求,人們不買車、不買房好像也不會對生活產生太大影響,但用經濟學上的原理來說,只有人們敢消費,貨幣才能在流通中產生價值,才能刺激需求,帶動經濟的發展,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生活成本的增加,讓他們遠離消費,不購物、不買車、不買房、不生娃,從而使經濟萎縮,而這又加劇了年輕人的不安和壓力,致使經濟發展陷入惡性循環。
外部競爭激烈
日本社會現狀,讓經濟發展失去活力,但同一時期,周邊的國家卻抓住一切機會發展。比如我國,在近三十多年間快速發展,已經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樣的這一時期的韓國發展也非常迅速,一躍成為發達國家。
中、日、韓三國在產業結構上有著一定的相似性,汽車、造船、鋼鐵、電子等產都擠在少數個幾個產業裡,對於後起的人來說,有勞動力廉價、原材料或配件價格較低、市場空白等優勢,並且這些國家隨著技術發展,製造出來的產品質量越來越好,自然也就深受消費者歡迎,搶佔了市場。
經濟泡沫的後遺症,讓日本的社會面臨人口老齡化和低欲望的現狀,從而讓消費萎縮,市場經濟失去活力,而激烈的外部競爭,又讓日本失去了原有的優勢,經濟停滯不前,甚至越來越低迷,也就不奇怪了。
而日本的經濟、社會現狀,對我們來說也是值得借鑑的,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也顯現出一些相似的情況,年輕人壓力大,也生出不敢消費的念頭,如何避免這種經濟困境,就成了我們研究日本經濟發展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