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連發2條新規,4樓以上裝電梯,不讓再建高樓,高層不再出現?

2020-12-15 老王談樓市

在以前我們很多人認為高樓大廈才是發達城市的象徵。因為我們經常在電視裡看到,在一些發達城市,無一例外都是高樓林立,晚上更是燈火通明,光彩照人。確實在一些一二線城市,由於土地資源稀缺,開發商為了能建更多的房子,達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把房子建得越來越高。所以現在很多一二線城市甚至三四線城市的房子動不動都是30多層。

在以前這種高層確實是很受歡迎的,一方面大家認為住高層是一件很光榮很自傲的事情,是自己是城市人的象徵。因為大家以前都住在老家的平房甚至是瓦房裡面,城市裡面住的也大部分都是筒子樓,老舊家屬院、房改房、單位分配房,這些房子沒有自來水,沒有暖氣,有時衛生間都是公用的,沒有什麼居住品質。所以大家很羨慕那些發達城市的高樓大廈認為住在這樣的高樓大廈裡面,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另一方面高層住宅確實有他的一些優勢,一方面高層小區一般視野好,採光效果好,通風效果好,有時住在高層可以俯瞰整座城市,屋內相對明亮,曬個衣服什麼的都很容易曬乾。另一方面高層的空氣品質比較高,噪音汙染也比較少。我們知道生活在大城市裡,空氣汙染和噪音汙染都是非常嚴重的,而高層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兩個問題。

但隨著越來越多高層住宅出現,當大家真正搬進去以後,才發現高層住著也不是那麼舒服。

高層一般一層住著好幾戶,有時候會有噪音,這對於很多買高層為了圖個清靜的人來說是很讓人煩惱的。由於住戶比較多,用電梯的人很多,特別是在上班高峰期的時候,有電梯也擠不上去的情況時有發生,很多人不得不早起錯開高峰期。另一方面隨著電梯的老化,安全性也是一個問題。發生意外時很難逃離,我們知道在發生火災或者地震時,電梯是不能用的,走樓梯可能要花費很長時間,意外來臨時時間就是生命,因此高層在意外來臨時逃生的概率將大大降低。高層拆遷難,以前人們買房就是為了住得,不考慮以後拆遷什麼的,但隨著意識的提高,大家開始考慮高層的拆遷問題了。我們知道高層一般住戶非常多,當房子被拆遷時一方面住戶意見很難統一,另一方拆遷的賠償金額巨大,所以這種高層很難有開發商願意接手。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開始從盲目崇尚高層的意識中走了出來,開始認識到高層的一些缺點。最近國家也連發2條新規,對高層進行了限制,未來高層可能不再出現。

第一點:四層以上必須裝電梯

7月6日北京日報報導,在最新的《住宅設計規範》中規定,四層以及四層以上的新建住宅建築或住戶入住層樓面距室外設計地面的高度超過9米的新建住宅,必須設置電梯。另外臥室、起居室淨高不能低於2.5米;在居住安全性方面,規定位於陽臺、外廊和開敞樓梯平臺下部的公共出入口,必須採取防止物體墜落的安全措施,陽臺欄板或者欄高淨高度不能低於1.10米。

隨著北京這條政策的實施,其他城市也會隨著跟進。這條政策的實施無疑讓底層住宅更加受到歡迎,原來我們如果住在七層高的樓房裡面的第六七層,搬家或者添置大一點的家具電器是非常費勁,電梯的安裝無疑很大程度解決了這些方面的困難。

第二點:更嚴厲的限高政策

最近一段時間,住建兩個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與建築風貌管理》的通知,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的建築,另外對於250米以上的建築也要嚴格限制新建,新建100米以上的建築也要充分論證、集中布局,與城市規模、空間尺寸相適宜。

隨著限高政策的更加嚴厲,高層建築的審核更加困難,未來高層住宅可能會越來越少。特別是在一些三四線城市,因為在這城市土地資源本來就不稀缺,人口也在常年流出,高層建築沒有在建的必要。

總結:一面是更嚴厲的限高政策,一面是越來越多的城市規定4樓以上要裝電梯。這兩條規定一方面增大了高層住宅建設的困難,一方面讓低樓層越來越受歡迎,所以在未來高層住宅可能會越來越少,低層住宅會越來越多。

相關焦點

  • 新規來了,明年起4樓以上裝電梯,高樓不再建,高層或消失?
    的確在以前看一個城市的發達程度,就是看這座城市的樓是否建得夠高,高樓大廈才是發達城市的象徵。實際情況高層也確實有利於城市發展,特別在一些一二線城市,土地資源稀缺如果不建高層就容納不了這麼多人,人口上不去城市的經濟就很難上去。另一方面建高層對於開發商來說是最賺錢的,因為一個樓盤最大的資金投入就是買地,蓋房的資金還是次要的,所以現在很多城市的房子如果不是特別偏遠基本都是30層以上。
  • 新規出臺:明年起4樓以上裝電梯,不再建高樓,高層住宅或消失?
    高層住宅雖然存有一定的優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中的問題也漸漸的顯露出來,在經過了數年的風吹雨淋過後,高層住宅難免也會變得老舊,管道老化、牆皮破損以及電梯故障等問題也可能出現,這對於住戶來說會造成一定的不便,而與低層相比,維修成本也比較高。
  • 2大「新規」來襲,明年起高層或被「棄」,舊改裝電梯,都這樣辦
    最明顯的問題就是上下電梯不方便,遇到高峰期的時候上下電梯要等很久。而且高層住宅消防這方面也是個問題,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還是有著一定安全隱患的。正是因為如此「限高令」也就出現了,其中住建部發布規定,嚴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的建築,各地新建100米以上建築應該充分論證、集中布局,與城市規模以及空間尺度相匹配。中小城市要嚴格控制超高層建築,縣城住宅往後主要以多層為主。
  • 樓市「新面貌」:4層以上的房子裝電梯,高層住宅未來價值堪憂
    在買房子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多種類型,包括多層和高層。通常在一個小的區域有許多不同的建築形式,其中最常見的是高層建築和多層建築。我們經常說多層是指六層以下的房子(包括六層)。眾所周知,在過去,這樣的房子通常沒有電梯,不得不走樓梯。所以如果家裡有腿不方便或者有老人的話,他們是不會選擇這樣的房子的。
  • 4樓以上的注意了,高樓停建,住房迎來「新標準」,3類人受益!
    截止2019年底,中國200米以上的高樓總計895棟,300米以上的高樓總計94棟,400米以上的高樓12棟,500米以上的高樓6棟,600米以上的高樓1棟。
  • 樓市新規:明年起,4樓以上加裝電梯,2種方案提出,1樓點頭了
    我們都知道,老社區的居民年紀都相當大了,有的甚至退休老人,再就是小孩即將出生。如果你住在底層還好,買菜和散步什麼的都很方便。但如果你住在高層,這就很困難了。沒有電梯,你每天都要爬上爬下,如果搬家更是累人。最重要的是還有很大的安全隱患。萬一摔倒,老人真的「受不了」,所以大家都願意安裝電梯。
  • 1樓終於同意裝電梯,3樓卻又不同意了,新規下,3樓反對也沒用?
    可是與此同時,問題也隨之出現,比如1、2樓住戶和5、6樓住戶對於是否需要加裝電梯的看法不一,5樓住戶明確表示支持加裝電梯,甚至還親自出面找1、2樓商量,從中斡旋。 那麼1、2樓住戶為什麼不同意加裝電梯呢?我總結了一下,主要有下面2點:
  • 新規出臺:明年起,4層以上加裝電梯,2種方案提出,1樓沉默了
    我們都知道,老社區的居民年紀都相當大了,有的甚至退休老人,再就是小孩即將出生。如果你住在底層還好,買菜和散步什麼的都很方便。但如果你住在高層,這就很困難了。沒有電梯,你每天都要爬上爬下,如果搬家更是累人。最重要的是還有很大的安全隱患。萬一摔倒,老人真的「受不了」,所以大家都願意安裝電梯。
  • 明年起,高樓「全面消失」?住宅實施「新標準」,2類人從中受益
    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1998年-2019年,我國城鎮化率提升了27.25%,這期間有4.3億人從農村進入城市,算下來每年有1965萬人進城。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居住需求,大中城市都開始想方設法提高土地利用率,於是第四代住房電梯房被發明出來,一座座摩天高樓拔地而起,有些高層住宅已經蓋到了六七十層。安居客研究院的數據顯示,截至到2019年底,我國擁有200米以上高樓860座。
  • 王先生兩次約談1-2樓裝電梯未果,2樓提解決方案,3樓沉默了
    他們反對的理由如下: 第一,就老房子而言,後加的電梯結構肯定沒有原有結構堅固,電梯安裝有補貼,後期的維護費怎麼分攤是個問題。 第二,2樓經常下水道堵塞,也沒有找高樓層要錢,裝了電梯高樓層反而得利了,自己用不到電梯,房子還貶值。裝之前2樓的房子行情最好,裝了之後只比1樓好一點。
  • 明年起,高樓「停止建設」?住宅實施「新標準」,2類人從中受益
    從這兩組數據中可以看出,現在住房資源已經過剩了,特別是一些經濟不發達人口不斷流失的中小型城市,住房資源過剩的現象已經很嚴重。所以這些城市已經沒有了必要再建設高層住宅,這樣不但浪費資源,還影響了居民居住舒適度。其實隨著早年建設的一些高層建築慢慢地老化,現在高層建築的問題慢慢也都暴露了出來。
  • 1樓同意加裝電梯,提出要求後6樓不肯,新規出臺後6樓又同意了?
    三類人有福了而舊改過程中,所有改造都符合老舊小區住戶需求,但在老房子加裝電梯上,低層住戶和高層住戶卻出現了意見分歧。1住戶反對加裝電梯,6樓住戶支持加裝電梯。6樓住戶認為加裝電梯可以方便整棟樓層出行,特別是對於老人和小孩的家庭而言,能夠保障出行安全,未來還有升值空間。
  • 樓市2條新規注意了,老小區業主迎「喜事」,高層住宅「亮紅燈」
    反過來說,高層房子這些年成為主流住宅形式,房企拿地越來越偏遠,不光是一二線城市,大量的五六線小縣城也蓋起了成片的高層住宅。由此引發了一個現象:很多購房者寧可掏高價買偏僻的郊區新房,也不願意低價買核心區的老破小。不過,未來情況可能會出現變化,今年開始,注意有關部門發布了2條樓市新規,老小區業主迎來「喜事」,但高層住宅卻「亮起了紅燈」。
  • 老樓裝電梯費用咋分攤?低層住戶不配合咋辦?回應來了!
    從一個成功加裝電梯的小區開始,對這一問題不斷解剖。記者先後發表了《商品房老樓裝電梯,他們成了》、《用維修基金裝電梯需政策助力》、《記者帶你到杭州看「樣板電梯」》、《鄭州商品房老舊小區裝電梯事件有果 老舊小區裝電梯可能有補助》等多篇報導。在大河報報導的推動下,鄭州市政府作出回應,鄭州老舊小區裝電梯的需求量特別大,目前正在研究制定老舊小區裝電梯政策。
  • 1樓不想裝電梯,被5-6樓鄰居多次商談,提兩方案後,再也不找他了
    朋友準備結婚,可男方家住6樓且無電梯,雙方僵持不下。男方家在二線城市市區,是最後的一批多層住宅,交通便利,離商場也很近,一切都很完美,除了電梯這一問題。相信和朋友的境遇相同的一定還有不少的朋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的高樓越建越多,也越來越高,三十多層的住宅多如牛毛,平時商場、寫字樓也都是電梯加持,走樓梯變成了一件考驗體力的活。在不少人認為,低層的「老齡房」已經落後了,同時拆遷的成本又很高,勞民傷財。因而今年國家大力提倡老舊小區改建,獲得了大眾的一致叫好,確實是一項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大好措施。
  • 電梯樓和步梯樓哪個好?電梯樓應該選幾層?
    1、電梯樓電梯樓出行方便;樓層較高視野不受阻礙;私密性良好,不容易被打擾。但是較依賴電梯,容易缺乏運動量,若電梯維修,出行受到困擾。公攤面積大,尤其是一梯兩戶的購房者,變相增加購房成本。電梯安全隱患大,風險不可預知,尤其是一些攤在人禍。
  • 六樓想裝電梯,多次找一樓商談無果,老小區裝電梯成「難題」?
    早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指出未來舊改政策應該怎麼做,其中要求如下: 「1、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和城鎮棚戶區改造,保障困難群體基本居住需求; 2、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城鎮老舊小區量大面廣,要大力進行改造提升,更新水電路氣等配套設施,支持加裝電梯和無障礙環境建設,健全便民市場、便利店、步行街、停車場等生活服務設施。」
  • 鄭州一商品房老樓裝電梯成功 頂樓業主拿錢最多
    李建軍是7號樓高層的住戶,在他和熱心鄰居的牽頭下,7號樓住戶同意在老舊住宅加裝電梯。回想起做這件事情的初心,李建軍表示並不後悔。「我們這棟樓老齡化比較嚴重,樓上有很多老人。他們住在高層,下不來。即便下來了,也爬不上去。因此我們幾個熱心的鄰居就在一起商量:能不能裝一部電梯?」
  • 6層以上老舊樓加裝電梯麻煩多 居民無力承擔費用
    去年4月,位於南寧市祥賓路的廣西電網埌東生活區曾貼出告示,稱擬為小區西面的低層樓加裝電梯,徵求業主意見(詳見本報2013年4月17日A5版)。  一年多時間過去了。近日,記者再次來到該小區,見到多棟老樓依然沒有加裝電梯。「這事已經『黃』了,不打算裝了。」
  • 高樓「全面消失」?2021年起,住宅有新標準,2類人從中受益
    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1998年-2019年,我國城鎮化率提升了27.25%,這期間有4.3億人從農村進入城市,算下來每年有1965萬人進城。所以,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居住需求,大中城市都開始想方設法提高土地利用率,那想要更好的利用土地,肯定不能跟過去一樣,隨隨便便建7-8層就行,必須往上建,只要在安全許可的情況下,能更高就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