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我們很多人認為高樓大廈才是發達城市的象徵。因為我們經常在電視裡看到,在一些發達城市,無一例外都是高樓林立,晚上更是燈火通明,光彩照人。確實在一些一二線城市,由於土地資源稀缺,開發商為了能建更多的房子,達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把房子建得越來越高。所以現在很多一二線城市甚至三四線城市的房子動不動都是30多層。
在以前這種高層確實是很受歡迎的,一方面大家認為住高層是一件很光榮很自傲的事情,是自己是城市人的象徵。因為大家以前都住在老家的平房甚至是瓦房裡面,城市裡面住的也大部分都是筒子樓,老舊家屬院、房改房、單位分配房,這些房子沒有自來水,沒有暖氣,有時衛生間都是公用的,沒有什麼居住品質。所以大家很羨慕那些發達城市的高樓大廈認為住在這樣的高樓大廈裡面,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另一方面高層住宅確實有他的一些優勢,一方面高層小區一般視野好,採光效果好,通風效果好,有時住在高層可以俯瞰整座城市,屋內相對明亮,曬個衣服什麼的都很容易曬乾。另一方面高層的空氣品質比較高,噪音汙染也比較少。我們知道生活在大城市裡,空氣汙染和噪音汙染都是非常嚴重的,而高層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兩個問題。
但隨著越來越多高層住宅出現,當大家真正搬進去以後,才發現高層住著也不是那麼舒服。
高層一般一層住著好幾戶,有時候會有噪音,這對於很多買高層為了圖個清靜的人來說是很讓人煩惱的。由於住戶比較多,用電梯的人很多,特別是在上班高峰期的時候,有電梯也擠不上去的情況時有發生,很多人不得不早起錯開高峰期。另一方面隨著電梯的老化,安全性也是一個問題。發生意外時很難逃離,我們知道在發生火災或者地震時,電梯是不能用的,走樓梯可能要花費很長時間,意外來臨時時間就是生命,因此高層在意外來臨時逃生的概率將大大降低。高層拆遷難,以前人們買房就是為了住得,不考慮以後拆遷什麼的,但隨著意識的提高,大家開始考慮高層的拆遷問題了。我們知道高層一般住戶非常多,當房子被拆遷時一方面住戶意見很難統一,另一方拆遷的賠償金額巨大,所以這種高層很難有開發商願意接手。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開始從盲目崇尚高層的意識中走了出來,開始認識到高層的一些缺點。最近國家也連發2條新規,對高層進行了限制,未來高層可能不再出現。
第一點:四層以上必須裝電梯
7月6日北京日報報導,在最新的《住宅設計規範》中規定,四層以及四層以上的新建住宅建築或住戶入住層樓面距室外設計地面的高度超過9米的新建住宅,必須設置電梯。另外臥室、起居室淨高不能低於2.5米;在居住安全性方面,規定位於陽臺、外廊和開敞樓梯平臺下部的公共出入口,必須採取防止物體墜落的安全措施,陽臺欄板或者欄高淨高度不能低於1.10米。
隨著北京這條政策的實施,其他城市也會隨著跟進。這條政策的實施無疑讓底層住宅更加受到歡迎,原來我們如果住在七層高的樓房裡面的第六七層,搬家或者添置大一點的家具電器是非常費勁,電梯的安裝無疑很大程度解決了這些方面的困難。
第二點:更嚴厲的限高政策
最近一段時間,住建兩個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與建築風貌管理》的通知,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的建築,另外對於250米以上的建築也要嚴格限制新建,新建100米以上的建築也要充分論證、集中布局,與城市規模、空間尺寸相適宜。
隨著限高政策的更加嚴厲,高層建築的審核更加困難,未來高層住宅可能會越來越少。特別是在一些三四線城市,因為在這城市土地資源本來就不稀缺,人口也在常年流出,高層建築沒有在建的必要。
總結:一面是更嚴厲的限高政策,一面是越來越多的城市規定4樓以上要裝電梯。這兩條規定一方面增大了高層住宅建設的困難,一方面讓低樓層越來越受歡迎,所以在未來高層住宅可能會越來越少,低層住宅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