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深入,建築高度越來越高。從一個城市的地標的變化就可以看出,比如鄭州原來的地標是二七塔也就七八層高,現在的地標變成玉米樓和福塔,比二七塔不知高出了多少。的確在以前看一個城市的發達程度,就是看這座城市的樓是否建得夠高,高樓大廈才是發達城市的象徵。實際情況高層也確實有利於城市發展,特別在一些一二線城市,土地資源稀缺如果不建高層就容納不了這麼多人,人口上不去城市的經濟就很難上去。另一方面建高層對於開發商來說是最賺錢的,因為一個樓盤最大的資金投入就是買地,蓋房的資金還是次要的,所以現在很多城市的房子如果不是特別偏遠基本都是30層以上。
過去高層確實受到大家的歡迎,一方面因為以前大家都生活在老家的平房或者瓦房裡面,城市裡面住的很多也是老舊家屬院、四合院、單位分配房等等。這些房子基本都不高而且沒有自來水也沒有暖氣甚至衛生間有時都是公用的,居住品質很差。所以有了高層以後,大家認為住在高層才是城裡人的象徵,那時在北京天津一帶很多人甚至把自己的四合院賣了去買高層。
另一方面高層住宅其本身有一定的優勢,高層住宅相比低層視野、通風、採光都更好,而且空氣品質比較好噪音也非常地小。
但如今高層越來越多,當人們住進去以後才慢慢發現,高層住宅其實也有很多缺點。
高層的缺點
第一:出行比較困難
高層現在很多都是兩梯四戶或者兩梯六戶,住戶非常地多,因此很多時候出行都要擠電梯,特別是上下班高峰期,上下樓梯更是困難很多時候需要坐上去再坐下來,有些人更是為了避免遲到,提前一兩個小時下樓來錯開高峰期。另外等到了一定的年限,電梯出現老化需要經常進行維修也會耽誤出行時間。
第二:發生意外逃生非常困難
因為高層下樓特別依賴電梯,而當意外來臨時又不能坐電梯,只能通過步梯下樓逃生。而像火災、地震這樣的意外很多時候都是非常迅速的,根本沒有時間讓你通過步梯進行逃生,如果家裡有老人和小孩逃生更是困難。現在的高層基本都在30層以上,消防雲梯只能達到8層左右,所以一旦會發生火災8樓以上的住戶非常困難。
第三:高空拋物事件頻發
每次看新聞總能看到一些高空拋物造成的一些悲劇發生,走在高層下面總是感到沒有安全感。平時生活中很小的物件但是如果從高層落下來也會造成人員傷亡,比如前一段時間一位奶奶抱著孫女剛走到小區樓下孫女就被一個蘋果砸中,當場昏迷經醫院搶救雖然保住了生命卻變成了腦癱。經過警方調查原來是高層一個孩子自己在家,因頑皮把一個蘋果扔了出去,造成了悲劇的發生。所以高層住宅有著一定的安全隱患,儘管現在已經做了很多的安全教育,但一些意外還時有發生。
第四:拆遷困難
隨著房子的老化,未來高層也會面臨拆遷的問題,但高層住址住戶很多,一方面意見很難統一,同樣的條件有的人同意有的人可能就不同意。另一方面由於住戶多,賠償金額也十分的巨大,加上現在「限高令」的出臺,不可能建比現在更高的房子,開發商拆遷根本沒有利潤可言,所以開發商也不願意接手這樣的高層進行拆遷。
隨著高層的越來越多,人們也開始認識到高層的一些缺點。最近國家也出臺了2條新規,對高層進行了限制,未來高層可能不再進行建設。
限高令的出臺
不久前住建兩部聯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與建築風貌管理》的通知,其中就規定一般不得新建高於500米以上的建築,對於250米以上的建築也要嚴格限制新建,新建100米以上的建築也要進行充分論證、集中布局,與城市的規模、空間尺寸相適應。
隨著限高令的出臺,高層未來建設的困難增加,城市「地標建設競賽」也會慢慢消失。
四樓以上必須裝電梯
隨著棚改的結束舊改開始登場,為了解決城市中心一些老小區的出行問題,在最新的《住宅設計規範》中規定,四層以及四層以上的新建住宅建築必須裝電梯。這樣就提高了低層住宅的居住體驗,方便了一些生活在低層住宅的老人和小孩,不用再爬樓梯。這條政策也讓低層越來越受歡迎,原來如果我們生活在七層高的低層裡面的六七層上面,搬家和添加一些大型的家具就十分地費勁,電梯的安裝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總結:隨著這兩個政策的出臺,一方面未來高層的建設越來越困難,另一方面低層建築越來越受歡迎,這樣就導致未來開發商會根據人們的需求低層越建越多,高層會原來越來越少。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