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售「陪罵林有有」服務 價格2元到10元不等 律師:此舉違背公序良俗

2020-08-18 紅星新聞

近日,電視劇《三十而已》熱播。在劇中,年輕女孩林有有與已婚男子許幻山陷入愛河,兩人在一起,角色林有有也引來網友口誅筆伐。

有人看中商機,在閒魚(二手交易平臺)上有多位賣家出售「代罵林有有」服務。「10元暢罵林有有服務,你的不爽我陪你罵!」「陪罵林有有服務,入戲深的請下單。」「陪罵林有有服務,一杯奶茶的錢讓你找到知己。」

律師表示,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背公序良俗。如果網友將這樣的辱罵延伸到現實生活中演員本身,就涉嫌侵犯他人名譽權。

網售頁面

網售多個「陪罵林有有」服務

價格從2元到10元不等

近日,在二手線上購物平臺在閒魚上,紅星新聞找到了多個「陪罵林有有」的購買連結。陪罵價格從2元到10元不等。

其中,曝光率最高的是一款標價為2元包郵的商品。店主對該商品的描述為:「代罵林有有,種類豐富,一起來對罵啊,絕對罵到爽,數量有限,先到先得」,並配有一張林有有劇照。

紅星新聞記者聯繫上了店主小陳。小陳表示,她也是電視劇《三十而已》的劇迷,出售該服務是因為覺得劇中林有有行為引起了自己無法遏制的憤怒。

「看完電視劇中林有有到顧佳所住小區當物業的情節,我實在氣不過,恨不得衝進電視裡面手撕林有有。」小陳說,自己和朋友在現實中罵了一整晚,罵完還是覺得不過癮,「所以就掛這個連結,(看有沒有網友想要一起)專門罵林有有。」

小陳強調,劇本角色和現實演員不相關,「呼籲大家劇中角色不要上升到演員,不能跑到演員微博底下去罵人家演員。」

這樣的「陪罵服務」如何操作呢?小陳透露,會和網友一起聊天,倆人一起痛斥林有有。

那麼,如果拍下這個服務如何收費呢?小陳表示,「一般不收費。我又不缺這幾塊錢,我只為伸張正義而罵人。」小陳說,只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天,共同「出氣」。

據小陳透露,截至目前,已有5人向她諮詢「代罵林有有」服務。小陳並沒有收取任何費用、獲得任何實際收益,該商品並未被售出。

還有網售代吵架服務

如罵人情節惡劣可構成侮辱罪

更有甚者,還有網友專程跑到林有有角色扮演者張月的微博下進行辱罵。

張月本人,也多次通過微博表達對角色林有有的態度。她會化用《隱秘的角落》中的經典橋段,問「林有有你要去爬山嗎?」也會和網友一起吐槽,「 又是被氣失眠的一天!林有有什麼時候下線?」

還曾經有網友專程跑到張月的微博下去罵張月劇中扮演的角色林有有,「我來罵人了,林有有,你幹啥不好非得去當小三,看把你能的!」張月本人也很無奈地評論:「發洩得好。」

8月8日,張月通過微博回應:「感謝大家對《三十而已》和林有有的關注與投入,我覺得角色本身並沒有大小與好壞的區別,無論什麼樣的角色都值得我用心去好好對待。當然,作為新人演員我也有自身的不足,感謝大家對我的批評指點。

事實上,除了陪罵服務之外,此前媒體曾報導,網上還銷售過代吵架服務。如果你吵架吵不過,可以購買服務幫你吵。對此,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著名法律人羅翔也曾通過視頻分析過代吵架服務,「網上以前有代吵架服務,這樣的吵架服務違法嗎?辱罵違法嗎?辱罵有可能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更關鍵的是《刑法》中有個罪名是侮辱罪,侮辱罪的特徵是情節惡劣。如果你罵人達到情節惡劣(的標準),本身就構成了侮辱罪。」

律師質疑此舉違背公序良俗

如延伸到演員本身涉嫌侵犯他人名譽權

商家提供陪罵服務,也遭到網友質疑,網上銷售代罵服務,是否合規合法?算不算網絡暴力?

對此,北京君澤君(成都)律師事務所律師陳小虎認為,此舉違背了公序良俗,「《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8條明確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公序,指公共秩序,是指國家社會的存在及其發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良俗,指善良風俗,是指國家社會的存在及其發展所必需的一般道德。 公序良俗指民事主體的行為應當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風俗,不得違反國家的公共秩序和社會的一般道德。」

陳小虎認為,「商家提供陪罵服務並向觀眾收取陪罵費用,雙方間則建立了服務合同關係。但是該陪罵服務可能會被法院認定為違背公序良俗,一旦認定,根據民法總則第153條之規定,則陪罵服務合同歸於無效,屆時,觀眾有權要求商家退還費用。」如果,將這樣的陪罵、辱罵行為延伸到角色演員身上,陳小虎認為還涉及到侵犯他人名譽權。

泰和泰律師事務所律師宋宏宇認為,這樣的陪罵服務本身不違法,因為辱罵對象是劇中角色,屬於虛擬人物,虛擬人物不是民事權利主體。但如果網友將這樣的辱罵延伸到現實生活中演員本身,就涉嫌侵犯他人名譽權了。

紅星新聞記者 胡挺 顏雪 實習生 王康力 圖據網絡

編輯 包程立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6000元離職賠償金全是硬幣!公司:確實不妥但不違法 律師:違背公序良俗
    離職後,四川資中女子張某通過勞動仲裁,獲得6000餘元補償金。然而,她應約領取補償金時,公司方面卻用三輪車拖來兩桶硬幣。她稱,對方拉來的都是一角的硬幣,還讓她「一角一角地數」。此事件經紅星新聞報導(此前報導:6000元離職賠償金全是硬幣!
  • 「公序良俗」入法後,「遺贈情婦」案該怎麼判?
    第10條:「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第143條第3項:「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 遷墳訴請被駁回,法院:違背公序良俗
    原一審法院審理認為,民事活動不得違背公序良俗。在劉某B埋葬親屬的當時及此後數年,劉某A並未表示過異議,證明劉某A認可此事;現劉某A要求劉某B遷出埋葬在其承包地內的親屬墳墓,卻未提交違背其真實意志的證據,且該項請求違背公序良俗,故對該訴求不應予以支持,遂依法駁回了劉某A訴訟請求。判決後,劉某A未上訴。典型意義公序良俗原則是民法的一項基本原則。
  • 《民法典》之「公序良俗」原則
    公序,即社會一般利益,包括國家利益、社會經濟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良俗,即一般道德觀念或良好道德風尚,包括社會公德、商業道德和社會良好風尚。 《民法典》進一步確認和強化「公序良俗」,共提及8次。其中第八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將公序良俗確定為民法的基本原則。
  • 公序良俗用於判案了,習慣也可判案
    最近接觸個案件,涉及公序良俗的。法官判案引經據典,即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但文本法律存在滯後性的缺陷,也有與社會道德標準的相矛盾,有時候法律常常為一些不良分子鑽空子,而法院卻表現的無能為力,達不到法律應有的實質正義。民法總則的出現,可能改變這一情況。在民法總則中,公序良俗成為了一條法律原則。看案例,李某在婚姻續存期間與章某非法同居,幾年後李某病故。
  • 戴孟勇:法律行為與公序良俗 | 前沿
    《民法總則》第153條第2款僅籠統規定了違反公序良俗的法律行為無效,但並未顧及法律行為的原因、內容、條件等因素違反公序良俗時,其表現樣態和對法律行為效力影響可能的差異,從中體現出現行規定不夠精細。因此,雖然原因理論的實踐對於解決當事人的動機違反公序良俗這一問題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我國現行民事立法並未採納。1.法律行為的中心內容或者說內容本身違反公序良俗。一是以實行公序良俗所禁止的行為為內容;二是以阻止公序良俗所要求的行為為內容。2.法律行為的內容本身雖不違反公序良俗,但如施以法律上的強制則違反公序良俗。
  • 單身漢赴海外代孕失敗,向中介索賠......法院:違背我國公序良俗
    2019年2月,阿剛找了代孕中介某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雙方籤了協議,由公司負責提供諮詢服務,並協助前往海外接受輔助生殖醫療服務。若嬰兒順利出生,阿剛需支付服務費11.3萬元。籤協議後,阿剛先行支付了7萬元。阿剛說,當時公司工作人員宣稱捐卵代孕在海外是合法的,並已有成功案例。
  • 【解讀民法典】民法典中有關「公序良俗」的規定
    第一百四十三條【民事法律行為有效要件】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二款【民事法律行為無效原因】 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 單身漢花37萬赴海外代孕失敗後找中介索賠,法院:違背我國公序良俗,中介服務屬超範圍經營
    2019年2月,阿剛找了代孕中介某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雙方籤了協議,由公司負責提供諮詢服務,並協助前往海外接受輔助生殖醫療服務。若嬰兒順利出生,阿剛需支付服務費11.3萬元。籤協議後,阿剛先行支付了7萬元。
  • 聊民法典4:叫了個雞、遺產送二奶,因為公序良俗被認定無效
    篇文字聊民法典4:叫了個雞、遺產送二奶,因為公序良俗被認定無效第八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二在《民法典》中,直接提到「公序良俗」的有7個條款:第十條 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 【焦點微談】違反公序良俗,只是道德問題嗎?
    有讀者問:一些黨員幹部認為,違背社會公序良俗,只是單純的道德問題,沒有啥嚴重的懲戒後果。是這樣嗎?《條例》原文第一百二十八條:違背社會公序良俗,在公共場所有不當行為,造成不良影響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第一百二十九條:有其他嚴重違反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行為的,應當視具體情節給予警告直至開除黨籍處分。再來看一個案例:王某,某縣教育局局長,中共黨員。
  • 新成語「公序良俗」
    《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收錄有「公序良俗」。這個詞語隨著我們國家的改革開發和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為越來越多人所知曉使用。詞語「公序良俗」流行的起因,可以從八年前的一場訴訟案說起。2009年1月,濟南某市民給女兒起名,不姓爹也不姓娘,詩意自創姓氏「北雁」,名「雲依」,自稱這四個字每字均有詩詞歌賦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處。
  • 公序良俗司法應用之法理分析:功能、理據與實證機制
    《民法總則》第8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第10條規定:「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三、公序良俗司法應用之類型化分析   在對公序良俗進入正式的司法裁判視野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後,筆者以公序良俗之司法功能為劃分標準,對上面搜集到的司法裁判文書樣本進行了類型化的整理與分析。通過分析筆者發現,在司法實踐中,法官應用公序良俗裁判案件大體可以分為兩種情形。第一,法官借用公序良俗來查明、判斷案件事實的真偽。
  • 公序良俗原則適用應予規制
    司法案例為公序良俗原則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但相關案例卻顯示出公序良俗原則在司法適用中的種種亂象,諸如有具體法律規範依據卻向一般條款逃逸、僅作為增強判決說服力的工具、作為其他民法基本原則的替代、與無效行為和效力待定行為規範混同適用等。
  • 孫夢嬌 | 公序良俗司法應用之法理分析:功能、理據與實證機制
    《民法總則》第8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第10條規定:「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為了對司法裁判文書進行儘可能全面的查詢與統計,筆者以「風俗」「習俗」「善良風俗」「公序良俗」為關鍵詞,以2005年至2018年為檢索年限,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進行檢索,剔除不具備相關性的文書,共搜集到5300多份有價值的司法裁判文書。
  • 逼人造假的「公序良俗」不值得遵守
    「 (搜狐新聞)我特意去查了一下公序良俗的定義,「公序良俗,即公共秩序與善良風俗的簡稱。所謂公序,即社會一般利益,包括國家利益、社會經濟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所謂良俗,即一般道德觀念或良好道德風尚,包括社會公德、商業道德和社會良好風尚。」我實在看不出,兩個男人一起開個玩笑,合張影,有必要給扣上「破壞公序良俗」的大帽子嗎?
  • 最高法:違背公序良俗的行為不予保護,如果「誰鬧誰有理」社會道德...
    其中提到,對於違背社會公德和公序良俗的行為不予鼓勵、不予保護,如果「誰鬧誰有理」「誰傷誰有理」,則公民共建文明社會的道德責任感將受到打擊,長此以往,社會的道德水準將大打折扣。案例三村民私自上樹摘果墜亡索賠案——李某某等人訴某村委會違反安全保障義務責任糾紛案核心價值:公序良俗、文明出行一、基本案情案涉某村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不收門票,該村內河堤旁邊栽種有楊梅樹
  • 【山東】離婚訴訟關於風險代理收費條款的約定有悖公序良俗,無效?!
    第五十二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家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婚姻家庭和睦才能有利於社會和諧穩定,離婚訴訟案件除涉及個人利益外,更涉及到社會公共利益、社會秩序和社會風尚,即公序良俗。離婚案件實行風險代理,不能排除利益驅動因素,不利於維護家庭和睦、社會和諧。因此,離婚訴訟案件實行風險代理不符合公序良俗。
  • 炸雞品牌「叫了個雞」維權敗訴,法院:涉案名稱違背公序良俗
    9月10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獲悉,該法院當日對作出宣判,認定原告上海臺享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臺享公司)主張保護的「叫了個雞」等商業標識不具有合法性,亦不構成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的正當法益,無受法律保護的必要性,遂駁回原告全部訴請。同時,三被告在同類服務中使用該標識的行為同樣不受法律保護,應予禁止。
  • 違反公序良俗的商業標識難受法律保護 「叫了個雞」自食惡果
    原標題:違反公序良俗的商業標識難受法律保護,「叫了個雞」自食惡果 據悉,這是國內首例以違反公序良俗原則駁回原告訴請的商業標識類智慧財產權民事案件。 據悉,這是國內首例以違反公序良俗原則駁回原告訴請的商業標識類智慧財產權民事案件。 「叫了個雞」要維權 臺享公司起訴稱,其旗下炸雞連鎖品牌「叫了個雞」始創於2014年,目前已擁有近千家門店,遍布全國數百座城市,具有較高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