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就沒有育兒焦慮嗎?什麼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

2020-09-10 育兒萌喵

相信不論是大家的朋友圈或者是看新聞的時候,都曾看到過一個深圳3000萬的學區房,這個學區房旁邊的學校可不一般。

來自哈佛,清華北大,哥倫比亞等世界頂級大學的教育團隊,學校內配有排球,遊泳池,足球場,以及中英雙語教學,書院式管理模式,等等。

全部一級的教育水準,就是這麼豪華配置的學校,但是最終孩子們的中考成績卻不盡人意,幾乎是全軍覆沒。

於是很多人就在評論區煽風點火,說那些買學區房的人真是有錢沒地方使,跑到深圳去交智商稅,同時也有很多懷疑這些出身名校老師們的實力,一時間風起雲湧,我們來看一下爭論的內容。

一,有錢人就沒有育兒焦慮嗎

關於這個新聞中一個爭論的點就是很多人不理解能夠在深圳買得起房子的人已經那麼有錢了,為什麼還要操心學習呢?

在這裡我想說,那些說有錢就不用學習的人格局小了,因為這些家長們知道未雨綢繆,想要通過自己的能力把孩子在送往另一個高度,每一個家長心中都會有焦慮,有錢的家庭也不例外。

甚至說他們的焦慮還可能更多,因為他們可能更沒有時間去陪伴自己的孩子,沒有多餘的時間去教育孩子。

根據我國調查顯示,那些越有錢,學問越高的父母,他們內心對於幼兒的焦慮也就越大,因為他們見識到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好,一些家庭往往會覺得能夠進入外國學校,得更得的offer。

甚至還覺得自己不夠好,所以說,每個階層層都有每一個階層的考慮和焦慮,我們沒有跨進那個階層,不能設身處地的站在當事人的角度上思考,就不要說這些風涼話。

二,什麼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

但是爭論最多的還是關於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兩種教育的看法,因為在這個深圳校區中,完全採用西方的教育方式,注重孩子的素質培養,並不看重孩子的應試能力,在這種完全西化的教育方式當中,最終得到的孩子們的成績卻是如此的不堪,這也引起了關於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很多討論。

對於素質教育,一些家長說,我每個月工資就那麼幾千塊錢,還要給孩子報琴棋書畫班,我們這一家人吃什么喝什麼?還有人說,能夠彈琴唱歌是素質,那麼能分得五穀農耕,算是素質嗎?

這些言語中很有仇富意味,其實並不客觀,什麼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這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這些關於孩子思想,道德層面上的教育,並不是金錢能夠帶來,和彌補的,他更多的是來自於家庭中的教導,父母的學識,家庭是否尊重孩子等等。

三,快樂教育不等同於素質教育

很多家長錯誤的把素質教育理解為快樂教育,快樂教育這個概念是由英國的教育學家赫伯特•斯賓塞提出,他認為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快樂,而不是感到壓迫,知識是讓人感到幸福的。

並不是讓人痛苦,他認為孩子的學習應該擁有興趣,而現實帶來的也就是快樂,如果沒有興趣,那麼學習就是無意義的,我們可以看出他這種理念更願意尊重孩子的個人意願,激發孩子的潛能。

但是,快樂教育並不是鼓勵孩子們及時行樂,今朝有酒今朝醉,讓孩子隨波逐流,放棄自己的學業,他更多的是讓孩子獨立思考自己人生的方向和意義。

找到自己願意付出熱情的工作,就像有的孩子他能夠在遊戲機打上一天一夜,樂此不疲,有的孩子願意星期六星期天的時候讀書,但是,不論在哪個領域,想要得到成功,就必須付出努力的汗水,任何教育的成功也是通過一點一滴的積累。

快樂教育主張的是讓孩子們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而不是讓他們放棄努力,就例如我一個朋友的孩子,他從小就熱愛跳舞,每天都會用自己的閒暇時間來發展自己的特長。

幾年過去後,他陸續在省裡獲得大大小小的獎項,他會把自己的業餘時間用來發展自己的這些特長,有時候甚至忙碌到晚上11點,甚至12點,那星期六星期天的時候,他拒絕了朋友們的邀請玩耍,他樂此不疲的練習舞蹈。

我的朋友說在自己孩子的臉上沒有看到疲憊,而更多的是看到了快樂,這才是快樂教育的真諦。我想那些凌晨4:30看見太陽的人,在那一刻一定是幸福的,因為叫他起床的並不是鬧鐘,而是自己的夢想和內心的呼喚。

四,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不同

我們說到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時候總也是有人含糊不清他的概念,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一些人說,把你成績考好了,分數高了,這就是能力,這就是素質。其實這就是對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一種偏見,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教育理念。

在新聞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高智商犯罪。他們往往有著很高的學歷以及智商,但是他們卻做出了違法的事情,我們能說他們沒有能力嗎?

他們有著優越的資源,有的甚至過著令人豔羨的生活,他缺乏的是什麼,他缺乏的就是素質教育,內心中缺乏對於善惡的界限,情緒的把控以及道德感的喪失。

這類人在高中,大學時候可能夠輕易的解出一道很難的物理題,對於書上的公式 知識點了如指掌,考試的時候門門高分,他所擅長的是應試教育,而我們所說的助人為樂,無私奉獻,見義勇為等等都是素質教育下的成果。

但是也並不是說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是處於對立位置的,那些對於生活的熱愛,朝聞道,夕死足以的真誠,是素質教育帶來的優良品質。

最終也會反饋到應試教育當中,讓孩子們能夠勤奮學習,素質教育也並不是有錢人的專屬,而是每個家庭中都應該存在的教育理念。

家長們從這件事中應該更了解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區別,素質教育真的不是有錢人的專屬,教育孩子成為向陽花木般的人,這需要父母學習很多育兒的知識,玉不琢不成器,對孩子的諄諄教導,循循善誘,就算還是沒有成為國之棟梁,也會擁有一個美好,健康,幸福的人生。

相關焦點

  • 什麼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就要回答什麼是素質?素質就是事物本來的性質。素質就是本質上的、基礎上的、不容易改變的東西。和這個相反的是個什麼東西呢?昨天考試了,今天就忘了。也就是說,考生考試的東西,很多都不是自己的東西,是從老師那裡借來的東西。所以,很多考試考的並不是素質。
  • 大學都上不了,談什麼素質教育?簡直是扯淡,所謂的教育你懂多少
    有的家長認為那些有錢人從來都不會擔心孩子的學習問題,因為他們擁有著最好的師資教育,即便孩子沒有好成績,以後也會有家族企業來繼承,但是現實卻不是這樣的,那些有錢有資源的家長同樣也會擔心孩子的學習。
  • 有錢人也這麼焦慮了嗎
    這個社會就是這麼魔幻,那頭顧佳們給人提鞋也要擠破頭把孩子送進國際學校,接受「紳士教育」。這頭有錢人要把孩子送進公立學校接受「宮鬥教育」。倘若再咬咬牙送娃出國留學,一套房子的錢可能就沒有了,卻不知道孩子要工作多少年才能賺回一套房子來。這都還算比較好的走向了,還得娃本質不錯,沒有行差踏錯。有錢人卻不一樣,他們有大量的資本可以給孩子試錯。
  • 科學網—什麼才是素質教育
    而素質教育改變這樣的狀態,不讓學生陷入考試的題海之中。但後來,有人把所謂西方的教育理念牽扯了進來,認為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本性和興趣發展,才是最好的教育。 然而,最近又有人指出,西方的那種教育理念主要是針對那些普通人家孩子上的普通學校,而所謂精英子弟進入的私立學校,其教育方式與國人所謂西方的素質教育理念沒有任何關係。他們的精英教育根本不按照所謂素質教育來進行。
  • 什麼是素質教育?現在的校園有素質教育嗎?
    我們的素質教育提出很多年了,如果問現在的學校是什麼教育,幾乎每個校長都會說,當然是素質教育了,我們一直踐行的就是素質教育。那麼校園真正的素質教育在哪兒呢?我們看看當今校園所謂的素質教育:第一:分數佔據最高位置的素質教育。
  • 真正的教育都是素質教育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不是一廂情願地替學生考慮周到,而是引導他們自己去思考去規化,讓他們自己放手去做。這些歷年的題型分析,這種種的答題技巧,是一種一手包辦的做法,有利於學生考試,卻不利於他們養成自己思考和動手的習慣。歸納起來說,教育是什麼?教育是讓學生思考且自己思考,或者自己動手做,在做中學。或者說真正的教育是什麼?真正的教育都是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的另一個名稱是「成長」;就像一棵幼苗那樣的成長。
  • 什麼才是好素質教育,
    談素質教育就不得不提應試教育,從這二者的轉變更能明確「什麼是素質教育」。我們為什麼要應試教育?根本的原因是教育資源不足,需要從廣大的基礎中選擇人進行資源不足的高等教育,而這種選擇基於社會系統本身的設置。
  • 家長的焦慮90源於自己,你放下焦慮那刻,才是真正愛孩子的開始
    導讀:家長的焦慮90%源於自己,你放下焦慮那刻,才是真正愛孩子的開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這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
    我特別贊成素質教育,但是又總覺得我們的素質教育哪裡有問題。我們現在說到素質教育,就是拼命地讓孩子學琴棋書畫……這些才藝,以為這些就是高素質。素質教育,應該教會孩子們如何文明出行!素質教育,應該教會孩子們勤儉節約!
  • 育兒焦慮是父母提升教育能力的機會,把握好了,能和孩子一起成長
    不要讓家長的焦慮,變成孩子攀比的理由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喜歡用「你看班上的×××」這樣的句子來試圖激勵孩子的上進心,但有的時候這種別人家的小孩,不僅不會讓孩子奮起直追,反而變得破罐破摔,甚至是嫉妒,不願意努力。想要讓孩子變得更好,家長有自己的育兒焦慮,孩子同樣也會因為父母的情緒傳染,而變得壓抑甚至焦慮起來。
  • 上綱上線的細節教育只會增加育兒焦慮,真正的細節養育需要事實求
    難道細節教育出了問題嗎?不是細節教育出了問題,而是我們把細節教育「上綱上線」了。何為教育的上綱上線?在還沒有定論之前,不允許孩子有任何的解釋,這樣的父母認為他自己就是權威,他已經把孩子的動機揣測得很清楚,因此孩子的任何解釋都是沒有力量的,他們的思維方式才是最重要的。這樣的父母通常有以下幾種表現:1.隨意給孩子貼標籤。
  • 一個人有沒有錢,看他這3個「習慣」就知道,真正的有錢人都具備
    有些人說話刁鑽刻薄,仗勢凌人,有一種「財大氣粗」的感覺,但是這種人內心是沒有真正的涵養,頂多判斷為「暴發戶」而已。真正的有錢人,他們談吐得體,溫文爾雅,從字眼裡也不會透露出半點虛榮心和高傲,謙卑又理性。
  • 3000萬學區房,哈佛師資,中考卻全軍覆沒,素質教育能走多遠
    「讓學生和教師真正獲得成長、讓體育和藝術真正回歸教育、讓教育和世界真正得到融合」,是學校秉承的教育理念。這樣的氣質,絕對符合「高配」家長的訴求!在人均GDP排名全國第一的深圳南山區,有這樣的學校倒也不顯得意外。
  • 學霸家長的大格局育兒經,「通識教育」讓人高瞻遠矚、擺脫焦慮
    《孩子,願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 說實話,育兒的書籍看了不少,但真正有格局的,卻不多。因為太多的育兒書籍還只停留在「術」的階段,而「道」的層次,卻很少有人能夠思考明白。 這其實對寫作者的要求是很高的。 做了多年學霸的郝景芳,在成為媽媽的那一刻,也不免有些許的焦慮。但育兒的過程中,她的內心逐漸澄澈。她在《孩子,願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書中,告訴我們很多有益的育兒經驗,但同時,我認為更可貴的地方在於,她對「通識教育」的重視。
  • 凱媽學:暑假讓孩子做400套題,真正毀掉孩子的是父母的教育焦慮
    面對嘉賓傅首爾的質疑,徐媽媽回應:「孩子的課下時間不用來做作業,剩下的時間不都是用來玩了嗎?」「孩子的玩耍時沒有意義的,沒有快樂的童年,小朋友需要嚴格的學習環境和態度。」一旁的育兒專家張敏則明確地對徐媽媽的育兒觀念表示了反對意見:「你認為玩是浪費的,是沒有意義的,但其實玩才是最有意義的。」
  • 教育孩子的焦慮,育兒戰略忽悠局幫你解決
    以我的觀察,現在大多數家長教育孩子的焦慮,來源於缺乏教育戰略。戰略是一個方向性的東西,它能告訴我們該朝什麼目標前進。就像大海航行,你得有個指南針或者北鬥導航系統。不然迷失了方向,船開得再好也沒有用。當下大家執著的事情,都是戰術的東西,即具體做什麼
  • 考試都應付不了,談什麼素質?一篇爆文千條評論,我理解了所有人
    我沒有想到大眾對於「消費有錢人的痛點」這件事,興致居然這麼高。也沒有想到大家對「素質教育」爭議那麼大。有人留言「原來有錢人也要交智商稅。真解氣!"還有人把矛頭指向無辜的孩子、老師、學校……拿孩子的天賦和能力說事,質疑名校出身的老師教學的能力,甚至學校辦學的動機。
  • 啥才是素質教育?這才是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對應,但也並非絕對對立的概念。其實,80後感受應該是最深的,什麼德智體美勞、三好學生的表彰都是很虛的,應試成績更多的是指揮棒,20年過去了,我國教育跌跌撞,但是最終還是沒有達到素質的教育的那種理想目標。
  • 不焦慮,才是育兒的大智慧
    然而好動,不會跟其他人相處,規則意識也很淡薄,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他們的家長也有一些共同點: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尤其重視孩子的學前知識儲備,所以會讓孩子上學前班或者各種課外班。對孩子的幹涉較多,在一些細枝末節上跟孩子過分糾纏,卻又很少帶孩子出門和同齡的小朋友玩耍,戶外活動更是少之又少。這些家長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可謂是使足了力氣,然而從孩子的表現來看,效果並不好。
  • 從《三十而已》看精英媽媽的育兒生活:育兒焦慮,所有媽媽都一樣
    所以,家長們哪怕自己省吃儉用,也要投資教育、買學區房、潛心打造社交圈,為孩子的未來打下基礎。那麼,那些處於「金字塔」頂尖的「人生贏家」,在教育下一代上也佔盡優勢嗎?我原本以為那些「精英媽媽」的育兒生活,不論從任何人的角度來看,都非同尋常。但是,電視劇裡的顧佳的育兒生活,讓我發現:不論貧富,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大家焦慮的事情卻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