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問:教育孩子和駕駛汽車哪個更難?
很多人都會說:教育孩子。
可是令人震驚的是:教育孩子如此重要和神聖的工作,卻從來不用學習,也不用考試拿合格證,也不需要遵守教育規則,只要能生、會養,永遠不會下崗!
結果是好多父母都成了孩子成長道路上的「馬路殺手」,孩子本是「奔馳車」,活生生被父母們開成了「手扶拖拉機」。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孩子的此生成敗,就看父母是否在養育過程中專業化。
上周的一次教育培訓課,聽到一位媽媽這樣講:我現在出來學習都得瞞著家裡老人,不是不想讓他們知道,而是不敢讓他們知道。他們崇尚的理念就是,不聽話就打,『棍棒之下出孝子』,但是現在孩子跟他們那一代是完全不一樣了。我承認,他們那個年代就是打,打一頓之後立馬變得老老實實,可以「乖」好幾天。但現在的孩子接觸到的信息越來越多,越來越不聽話,懲罰也就越來越不管用。
是啊,每個人都在成長,孩子也一樣。 在職場上:你與上司的觀點不一致,不再像之前那樣忍氣吞聲地順從;在家庭中:女士經濟越來越獨立,不再對丈夫言聽計從;在學校裡:學生有自己的主見,對老師也不再唯命是從……
我們所有的人都在積極地爭取自己的權利。孩子也希望得到尊嚴和平等對待。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再用老一套的懲罰方式管教孩子,帶來的後果就不再是順從,而是報復、憤恨,叛逆或退縮。
此外,還有另一類的家庭。他們奉孩子為全家人的『心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重心全在這個娃身上,他們以愛之名為孩子付出了太多,孩子無需付出任何努力,長久之下孩子會認為這是理所當然。施教者們認為:愛孩子就應該保護好他的方方面面,不能受任何挫折,因此,他們對孩子進行了全方位的保護,剝奪了孩子很多試錯和成長機會。孩子感受不到自己的價值,對自己沒信心,因此便通過一系列不當行為來找尋自己的價值。這些不當行為,就是我們所說的「叛逆」的行為。
在傳統教育下長大的我們,只要我們犯錯,就意味著懲罰,懲罰就是要挨揍。很多父母普遍認為的「只有挨揍才能讓孩子吸取教訓」這一理論永久不衰。但是,懲罰真的讓我們吸取教訓了嗎?並沒有,我們的心思反而沒有放在事情本身上,而是放在如何逃避懲罰上面,或者會因為這些嚴厲的懲罰,產生了強烈的自卑情緒,認為自己就是壞孩子。還有一些孩子,他們甚至會想辦法報復:等我以後長大了,我也要這麼對你……
當我們靜下心來想想:通過指責,批評、打罵等方式讓孩子吸取教訓, 他們真的能從中得到學習嗎?回到自己身上,在我們自己做得比較出色的時候或者這個行為得以延續的時候,一定是我們被認同,被接受。同理,孩子也是一樣的。
養育子女的過程中,當孩子出現問題時,我們先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是什麼,做這件事情的原因是什麼。只有了解行為背後的真正需求,才能幫助我們真正地解決問題。
彼此以一種尊重、平等、不吼不叫的方式合理解決問題。
所以,家庭教育是根,想讓孩子枝繁葉茂,就必須學習科學的育兒知識,給他充足的養分。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幫助,願你在育兒道路上如順水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