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中傳說的那半間房,就藏在這扇門後面

2020-12-20 楊一格

故宮,明清兩代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據資料記載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大小宮殿70多座,房屋9000餘間。目前故宮開放面積不足總面積的50%,但是對於一般遊客來說已經達到一日遊無法完全遊覽的面積,更不用說那些未開放區域。

景山俯瞰下的紫禁城

這紫禁城中到底有多少房間幾乎是人們心中的一個未解之謎,具體數字至今也沒個正解。但在早年間倒是有個說法,說這紫禁城中建有房屋9999間半,為什麼會有半間房呢?原本宮中是建有房屋一萬間的,但這玉皇的天宮中才只有房屋萬間,又怎能容下這人間的皇宮有僭越之心,偏偏這人間的「真龍」又不願放下身價,過於低頭。古人的房間是以「四柱為一間」計算的,最後的這一間房屋為兩柱一間,故稱之為半間房。

文華門

神秘的半間房

雖然這9999間半的故事是個傳說,但這半間房卻是真實存在,兩柱一間的特例就是位於文華殿後身文淵閣西側的樓梯間,古時建築講究左右對稱,但這文淵閣從正面圖片可以清晰看到,面闊五間的兩層樓宇,西邊多出了兩扇小窗,這就是那傳說中的半間房。

文淵閣

文淵閣的由來

文淵閣原址為聖濟殿,建於明代,不僅為藏書只用還是大臣們入朝辦事的地方,可惜古代宮殿多為木質材料,後被大火焚毀。現在的文淵閣位於文華殿後,明朝聖濟殿舊址,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下旨開設四庫全書館,編纂《四庫全書》,乾隆三十九年(1774)下旨仿照浙江寧波範氏天一閣而建藏書樓,乾隆四十一年(1776)建成乾隆賜名文淵閣,用於專儲《四庫全書》,這裡也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處藏書樓,至今保存完好。

文淵閣

1958年,故宮博物院在對宮殿進行修繕整理時,發現明代古今通集庫石碑,而古今通集庫是文淵閣庫房同區,地點與文獻相符,證明明代文淵閣就存在。

與眾不同的閣樓

文淵閣與大多宮殿一樣坐北面南,上下兩層外觀設計,面闊5間多出兩柱一間,又有稱之為面闊6間,但在常規左右對稱的建築風格上也是一處新的突破,這多出的兩住一間為樓梯間,連通上下兩層。黑色的琉璃瓦頂,綠色的琉璃瓦剪邊,也是不同於其他宮殿的設計,寓意黑色主水,用水壓火,以祝願文淵閣及其藏書的安全。閣外綠色簷柱,簷下倒掛楣子,蘇式彩畫繪於其間。

文淵閣彩畫

文華殿曾被設為書畫館,對公眾開放,但後殿的文淵閣因為閣內空間有限,出於對文物的保護未曾開放。

未開放區域「神秘的半間房」

故宮博物院會根據展品的展出期限和對文物的保護來調整個展館的開放情況,文華殿就是其中一處。也許在紫禁城的眾多宮殿中,您未必會注意到某處不起眼的閣樓和宮苑,甚至直走中軸的路線都不曾發現在東華門一側有如此一處境地。但是這裡的每一處房屋,每一顆廊柱都有著它們的故事,如果您感興趣,我會慢慢講給您聽!

文章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請聯繫

相關焦點

  • 9999間半還是8707間,昔日「紫禁城」到底有多大?說出來你別不信
    這些說法當然有些牽強,所有故宮到底有多少間房子仍然是一個問題。要解開這個疑問,我們要先了解的,就必須是「傳說」中那半間房子。文華殿後文淵閣樓上的西端,與一般的樓閣不同,兩根柱子之間的間隙不像往常宮殿之間有一丈多,在此僅有5尺左右的間隙,所謂半間房便是針對這裡,針對這裡間架的尺度不足而言。
  • 紫禁城有9999間房子,卻沒有一間是廁所,要是皇帝臨時內急咋辦?
    眾所周知,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皇帝居住的地方,在這偌大的故宮中,紫禁城的房子是9999間半。在古代,9是陽數,四個九就是極陽之地,十分吉利,所以故意只建9999間半,然而,大家現在在遊玩紫禁城的時候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這麼多間房裡卻沒有一間是廁所這。
  • 紫禁城有房屋9999間半,卻沒有一間廁所,皇帝后妃拉撒怎麼辦?
    古代皇帝都自詡為「天子」,天子居住的紫禁城,據說有房間共9999間半,住滿了皇帝、皇后、妃嬪,還有那麼多的太監和宮女,加起來怎麼也有七八千人了。 但奇怪的是這麼多的房間,卻沒有一間廁所,為什麼明清兩朝皇宮內不建廁所呢?
  • 遊故宮漲知識,北京故宮為什麼叫紫禁城?又有多少間房子?
    後來,可能是在南京愧對侄子朱允炆,可能是感覺自己大本營在北京,也可能是「天子守國門 」的原因,明成祖朱棣在1406年以南京故宮為藍本建設北京故宮,歷經14年終於建成了堪稱奇蹟的紫禁城。此外,封建社會等級森嚴,皇宮在古代屬于禁地,常人不能進入,因此,故宮在古代被稱為「紫禁城」。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初期故宮同外禁垣一起統稱「皇城」,大約明朝中晚期,與外禁垣區分開來,即宮城叫「紫禁城」,外禁垣為「皇城」。
  • 誰說紫禁城沒有廁所的?那是你不知道
    去故宮旅遊的時候確實沒有見過裡面的廁所,除了這個認知之外就是很多的網絡媒體上也說紫禁城沒有廁所,其實廁所是有的,只不過和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廁所不一樣,明清時候紫禁城內的廁所就是在專用的房間裡放置一個馬桶,那時候沒有發達的排水系統,條件肯定要簡陋一點,和咱們現代的廁所也是有區別的,當然了還是咱們現代的廁所相對乾淨和衛生的多
  • 「紫禁城上元之夜」聊故宮
    ·故宮的房屋·  故宮的房屋究竟有多少間?  社會上普遍流傳的說法是9999間半。為什麼出現半間,而不湊個整數建成一萬間呢?原來,傳說天上玉帝所居的天宮共有房屋一萬間,皇帝雖然貴為天子,但也不能越天宮之制,超過天宮房屋的數量。
  • 皇帝號稱九五至尊,這代表什麼意思?為什麼說紫禁城中都有體現?
    導讀:故宮,那絕對是北京城裡最火的景點之一了。不說以前,就說剛剛過去的2019年,官方統計的遊客數量就突破了一千九百萬人。按說這麼熱鬧的地方,每天幾萬人在裡面走來走去,應該是藏不住任何秘密才對吧。可是實際上,故宮裡還珍藏著一個大秘密,什麼秘密呢?九五之尊。
  • 傳說故宮有9999間半房,實地勘測只有8600餘間,其他的去哪了?
    後來朱棣發動靖難之役,那次他雖然成功地登上帝位,但是因為殺人太多,經常做噩夢。並且他的根本是在北京,所以他登基之後,很快就著手遷都事宜。北京故宮的修建,是在永樂四年的時候開始的,修建一個皇城必定是勞民傷財的。所以當時單是材料的準備,就用了11年的時間。而且修建故宮的材料,肯定是要使用最好的,但是當時採集木料,就個當時的民眾帶來了很大的傷害。
  • 一則關於紫禁城角樓的傳說
    紫禁城始建於明代,是一座金碧輝煌的皇家建築群,紫禁城有四個門,南面的午門,北面的神武門、東面的東華門以及西面的西華門。紫禁城的角樓具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十分好看,建築風格獨具特色,可以說是神來之筆。關於角樓的建成,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
  • 故宮紫禁城中的詭異傳說,珍妃井、陰陽道、掌燈宮女,匪夷所思
    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帝王住所,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位於北京城的正中央,坐正北朝正南,背山面水,可以藏風聚氣,具備五行八卦,生生不息,可以說是最好的陽宅風水寶地。明朝鼎盛時期,紫禁城裡嬪妃加上宮女人數多達九千人餘人,清朝繁榮之際,康熙后妃55人,乾隆后妃41人……紫禁城燈火通明、人丁興旺,可以說是天下女子最羨慕的地方。然而六百多年過去了,紫禁城早已不復往年的光景,深宮禁院的詭異傳說更是傳得沸沸揚揚,當地更是流傳出禁苑三大禁區,詭異傳說多到都數不清,特別是那些不對外開放的區域,更是神秘從從。
  • 紫禁城中的小瑞獸之太和殿上的10個脊獸
    歡迎關注紫禁城!每天與您分享優質文章~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象徵,紫禁城這一名稱被賦予了神聖的歷史意義,那麼除了歷史意義之外的紫禁城,還有些什麼其他有趣的符號呢?本期推文我們將要一起來看看紫禁城中都有哪些瑞獸,而他們又代表了哪些有趣的傳統文化。
  • 紫禁城建造時放進去一條蛇,守衛歷代皇族無數次,至今仍藏在內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在紫禁城中居住過的皇帝一共有24位。故宮的外表以及內部構造都是經過嚴格的篩選製作的,甚至在故宮中的每一株花草樹木都是通過工匠細心挑選出來的。望著這龐大然而精巧的建築群,相信每一個到訪者都能夠感到那種莊嚴的氣氛。
  • 六百年的紫禁城,領略極致之美!
    南半部為前朝,北半部則為後寢,太廟(今北京市人民勞動文化宮)和社稷壇(今中山公園)分居左右。而午門等建築的規劃,又承襲了隋唐時恢復的「三朝五門」形制,中軸線這一盡展北京城壯美的大格局,則是元代宮殿遺址打下的基礎。
  • 紫禁城的一道城門:傳的神乎其神的城門,難道真的不讓靠近嗎?
    紫禁城這座等級森嚴的皇城,它的一磚一瓦都嚴格的遵循著祖制來建造,但是紫禁城裡有一個城門,似乎是違背了祖制。這座城門就是紫禁城的東華門,也就是東華門的特別,現在在網上被傳得是神乎其神啊。到處都是關於東華門的神奇傳說,這個東華門特別到哪裡呢?
  • 關於紫禁城有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傳說
    老北京人應該都知道的,關於紫禁城,它的傳說實在是太多了。今天小編要講的這個傳說,在老北京城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啊。但是有趣的是,這個傳說事實上和紫禁城沒有半毛錢的關係,可人們有都願意相信它是真的。這是一個怎樣的傳說呢?
  • 紫禁城防火:木構建築群的終極挑戰
    在御花園裡有一座中軸線上的宗教性建築——欽安殿,殿內供奉的是道教中的北方神玄天上帝,又稱真武大帝。在五行中,北方神屬水,供奉真武大帝正是為了使紫禁城內的建築免遭火災。明嘉靖時期,宮中發生火災,為此嘉靖皇帝在此供奉真武大帝並在欽安殿正門題寫「天一之門」四字。清代皇帝雖篤信喇嘛教,但並未因此取消供奉真武大帝,而是將這一傳統延續下來,每逢道教大祭日,都會安設香案,皇帝親往拈香行禮,祈求水神保佑。
  • 從民間神獸到皇家大婚的「寵兒」:紫禁城中的「龍鳳呈祥」
    看完這篇文章的您再去看展,也許會感受更深刻哦!這些精緻的婚禮吉服、頭飾上,沾滿著來自紫禁城的喜氣。自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以明太祖朱元璋修建的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皇宮至今,紫禁城這座明清兩代的皇城已經走過了將近600個春秋。紫禁城在這近600個春秋中,正如一位歷盡滄桑的老人,默默見證過數十次皇位更迭、王朝興替的歷史悲喜劇,記錄著無數帝後朝臣人生的悲歡離合。
  • 紫禁城六百年光陰,全都濃縮在了這場大展中
    從西雁翅樓、午門正樓到東雁翅樓,450餘件文物、3大主題、18個歷史節點,傾心講述了自1406年起至今紫禁城所經歷的歷史故事。 從國家博物院收藏的這件《明宮城圖》可以大致知道明代的紫禁城結構
  • 知識分享:故宮為何又叫「紫禁城」
    所以,明清兩代的皇宮既喻為紫宮,又是禁地,"紫禁城"的名稱也得以廣泛流傳。  趣味連結:紫禁城角樓  北京紫禁城四角角樓的建築形式,在我國現存的古代樓式建築中極為罕見。這四個角樓建造於明永樂年間,它們的造型奇特,式樣精美,結構複雜。
  • 宮苑雜談︱紫禁城防火:木構建築群的終極挑戰
    在御花園裡有一座中軸線上的宗教性建築——欽安殿,殿內供奉的是道教中的北方神玄天上帝,又稱真武大帝。在五行中,北方神屬水,供奉真武大帝正是為了使紫禁城內的建築免遭火災。明嘉靖時期,宮中發生火災,為此嘉靖皇帝在此供奉真武大帝並在欽安殿正門題寫「天一之門」四字。清代皇帝雖篤信喇嘛教,但並未因此取消供奉真武大帝,而是將這一傳統延續下來,每逢道教大祭日,都會安設香案,皇帝親往拈香行禮,祈求水神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