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我們應該怎麼辦?

2020-12-20 騰訊網

心源性猝死,是到處找AED,還是用針灸救急?針灸穴位救急更簡單,更方便,更高效,更經濟。

傳統觀念多認為,猝死是老年病,與年輕人關係不大。但近年來數據表明,年輕人也是猝死高發人群。近年來,年輕人猝死頻發,讓「心源性猝死」受到社會關注。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發布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估計,我國每年發生心源性猝死54.4萬例,平均每天有1490人發生心源性猝死。然而,在龐大的心源性猝死者中,院外搶救成功率不足1%。

猝死這種「瞬時死亡」,在發生前沒有明確的預警信號,即便有所謂的預警信號,大多也並不典型。但如果近期出現與活動相關的胸悶胸痛、憋氣乏力、心慌心悸、牙疼、下頜部疼痛不適,以及左肩、左上肢、背部疼痛,或者黑矇、一過性意識障礙、暈厥先兆等症狀均需及時就診,明確心臟狀態。

一、猝死的西醫理念

(一)猝死的原因

年輕人發生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器質性心臟疾病。

電解質或酸解平衡紊亂、應激或情緒波動顯著增加器質性心臟疾病患者心源性猝死的發生概率。極端情況下嚴重的電解質或酸解平衡紊亂、應激或情緒波動本身,也可導致心源性猝死。許多先天性疾病或遺傳性疾病,在年輕人中更為常見。

除此之外,年輕人經常熬夜,有吸菸、喝酒等不良生活習慣的比例高,加之生活節奏快,工作學習壓力大,使得電解質或酸解平衡紊亂、應激或情緒波動的情況頻發。心臟驟停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二)猝死的預防和治療

西醫不重預防,更強調猝死的搶救。並且認為,積極推廣自動體外除顫器(AED)的配置,加速急救觀念普及,催化年輕人群體救援意願,推廣急救知識和AED操作技能,這樣就可以有效降低心源性猝死事件的死亡率。

但AED的成功率高嗎?專家說:「黃金4分鐘」內被成功搶救的患者存活率可達32%,搶救時間每延後1分鐘,患者生存率就會下降7%-10%。只有在「黃金4分鐘」內對患者實施有效的現場急救,才能顯著降低心臟驟停患者的死亡率。

專家認為,由於大多數心源性猝死發生在醫療機構以外,如家庭、公共場所等,導致第一目擊人多數並非醫療專業人員,因此,掌握更多的急救技能技巧,在事發現場也許就能成功挽救生命和降低傷害程度。

專家認為,只有整個社會都有急救的意識、氛圍和技能,公眾在遇到突發情況時,才不僅會救、敢救,更是願救,從而真正構建「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的良好社會風尚,讓每個人都成為生命的守護者。

二、猝死的中醫理念

(一)猝死的原因

年輕人為什麼會發生猝死?原因是年輕人的生活習慣不合理,各種壓力、熬夜、暴飲暴食、久坐不動等等,消耗了年輕人的正氣,透支年輕人的健康,導致正氣不足,這才是猝死的根本原因。

也就是說,猝死源於正虛。中醫以正為本,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正氣即是生命力,正氣一虛,意味著生命力減弱。所謂猝死,本質是正氣太虛,導致心陽暴脫。

生活中常見有些人自恃年輕,或尚且健康,完全不把養生當回事。反而肆意熬夜,吃各種垃圾食品,絕不運動……我常想,生命是自己的,健康是自己的,若自己都不要了,試想,誰還會替你重視呢?!

(二)預防猝死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要預防猝死,應該重視以下兩個理念:

一則,預防為主,「治未病」勝過治已病。

何謂「治未病」?就是未病先防。提前將養正氣,使正氣健旺。「治未病」遠比既病再治更高明。

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體現在健康上,正氣旺才是關鍵。中醫重視「治未病」,其實就是積極養生,養足正氣,則諸邪不能侵襲,人自然健康。

《內經》明確地說:「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我們若能相信《內經》,實踐《內經》,養得一身正氣,諸病不生,還怎麼會發生猝死呢?!

醫學的目的是什麼?當然是維護人類的健康。也就是說,醫學不應該以疾病為主要研究方向,而應該重視預防。凡是基於治療的醫學,很顯然違背了這一原則。我致力於推廣中醫,因為中醫最重視「治未病」,完全符合未來醫學的發展要求,中醫重視讓人少生病或不生病,這遠比既病施治更有價值,也更符合社會的需要。

我崇尚「治未病」理念,但事實上,我平時還是把大部分的精力花在臨床上了。我知道,這從根本上背棄了「治未病」的宗旨。為此,我在臨床之餘致力於寫作中醫文章,希望通過我的文字來宣傳中醫的正信正念,希望能幫助讀者朋友們遠離疾病。

二則,明白因果,在因上預防。

此處我所談的因果,即原因和結果,意為有什麼原因,就會有什麼結果。此非佛家所謂的「因果報應」。

俗話說,菩薩畏因,凡人畏果。凡人看到了結果才開始害怕,不見棺材不掉淚;但菩薩知道,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什麼因,就必然會招什麼果,就會提前在因上預防。

對於疾病亦當作如此觀。我們都害怕體檢結果,害怕出現猝死,我們卻不怕各種熬夜、暴飲暴食、久坐、怨恨惱怒煩等病因。那些肆意折騰的人,難道不怕未來會出現患病或猝死的果嗎!

中醫強調「治未病」,這即是畏因,是菩薩手段。若平時靠體檢維持健康,一旦生了病,再去尋醫治療,即使是明醫,亦難以速愈。由此說,「治未病」其實就是在因上預防,這才是真正高明的醫學手段。

如果在因上預防疾病,並且預防猝死呢?我的建議是,我們要自律,要從飲食、起居、運動、情緒等方面管好自己,簡單來說,就是管住嘴,邁開腿,多開心。唯有如此,才可能讓人健康不病,也才能預防猝死。

(三)猝死的急救

急救不是西醫的專利,中醫亦能急救,並且,中醫擅長急救。以猝死為例,建議首選針灸。

一則,內關急救

可只取內關穴,用針行強刺激手法,即有醒心開竅之功。針刺最好,若無針灸針,亦可用手指重按內關,亦有急救效果。

為什麼選擇內關?其一,內關是心臟的急救大穴,在臨床中有「心臟病第一穴」之稱。可用於多種心臟疾患,如心悸、怔忡、心痛、心肌炎、心律不齊、早搏、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等各種心臟疾患。

其二,內關歸屬手厥陰心包經,為心包經之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陰維脈。內關具有理氣寬胸、和胃降濁、養心安神、醒神開竅的作用,臨床應用廣泛,實用性強,是臨床常用的要穴之一。

其三,心包為心之外膜,有代心受邪的作用,內關對心血管疾病有卓著的療效,而且內關在調理心臟方向具有明顯的雙向調節功能,心動過速的針之可減慢心率,心動過患者可加快心率,具有廣譜的作用。

二則,內關急救的優勢

用內關急救猝死的優勢很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只需要掌握一個穴位,人人都可以操作,這遠比學習並操作AED更簡單,更方便。

其二,更經濟。AED一臺需要2-3萬元左右,還不一定正好放在猝死人的身邊。

其三,更快捷。當有人心臟病猝死時,他人能在四分鐘之內找到AED,並且正確用上嗎?但針灸針人人都可方便攜帶,人人都都迅速施針或手按內關穴。

其四,可同時應用。針刺或按壓內關穴的同時,也可以用上AED,並且,針灸也為使用AED贏得了時間,為什麼不能推廣呢?

其五,針刺或按壓內關穴非常安全。即使是錯誤的針刺或按壓手法,也不會對病人造成多少傷害。而其急救的意義卻非常之大。

對比而言,我建議國家在全民推廣AED的同時,也推廣針刺或按壓內關穴急救心臟病猝死的方法。

三則,中醫急救的意義

心臟驟停的搶救時間極其短暫,搶救成功率與開始搶救時間直接相關。一旦發生心臟驟停,及時有效的心肺復甦至關重要。怎麼辦?與其去找AED,何如先用針灸救急!而且,針灸救急時,也可同時做心肺復甦以及AED搶救。諸法同施,其搶救的成功率必然會更高。

事實上,我曾經遇到過猝死患者,就在我的面前,病人因劇烈疼痛而猝死,呼吸停止,心跳停止。我首針的就是內關穴,配合針刺百會、人中、素髎以及點刺十指尖出血,一兩分鐘左右把病人救活了。

讀者亦可參考:《猝死的急救》一文。

有人說中醫是慢郎中,因為他們沒有見過中醫急救的神奇。中醫擅長治療急症,不但新冠肺炎這樣的急症可用中醫,平時生活中出現的各種急症亦可用中醫,特別是針灸。針灸救急體現了中醫急救的實力,對於搶救中風、昏迷、痛症、痙攣、運動猝死、心臟病突發以及部分血症,有針入病除之效。

若能大力推廣中醫正信正念,讓全社會都了解針灸救急的知識,這對於提高急救的成功率有重要意義。建議在推廣心肺復甦和AED的同時,也推廣穴位急救的常識。若盲目地否定中醫,盲目地否定針灸,都是一葉障目,不見森林的短視行為。

國家應該加強中醫急救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不斷拓展多元化、多樣化形式的中醫急救教育與培訓方式;建立、健全國家層面的中醫急救相關法律法規,鼓勵公眾見義勇為。只有如此,才能最大效率地提高搶救的成功率。(董洪濤 )

相關焦點

  • 關於猝死,我們應該知道這些
    武漢鋼鐵(集團)公司第二職工醫院主任醫師 審稿專家|黃佳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博士 2016年,天涯網副主編金波在北京呼家樓地鐵站發生猝死,經過搶救無效去世;9月25日,北京霍營地鐵站地鐵發生猝死事件。
  • 高以翔錄節目意外出事,心源性猝死有什麼預警症狀?
    在2019年11月27日,年僅35歲的演員高以翔在錄製節目中因心源性猝死不幸身亡,不少網友紛紛為此感到十分痛心。心源性猝死常以死亡急驟、死亡出人意料等特點令人們感到恐懼,但經過科學合理的預防能有效降低心源性猝死發生的風險。
  • 每拖1分鐘,死亡的概率增加10%,高以翔心源性猝死背後給我們敲響的...
    什麼是心源性猝死? 從這個概念上看,可以分成兩部分,心源性+猝死。心源性指的就是因為心臟原因或心臟疾病導致的心臟事件,比如心梗、心臟病,還包括勞累過度情緒等原因。猝死指的是突然、即刻、發病1小時內的意外死亡或突然死亡。因心源性猝死往往平常看起來很健康,在短時間內,出乎意料的、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
  • 心源性猝死,離我們並不遠
    【突然的劇烈運動,可能會導致心源性猝死】身體不適時,過度運動會讓身體產生大量的腎上腺素,導致血壓和心律升高,引發心臟驟停,進而導致心源性猝死。所謂的「過度運動」,對普通人來說可能很容易達到:比如,在炎熱潮溼的夏季,參加一場激烈的球賽,對未經特殊訓練的普通人而言,就已經是超負荷了。
  • 民警輔警接連猝死,心源性疾病是個什麼病?
    新疆喀什地區葉城縣公安局長安園區警務大隊一級警長買買提明·依斯拉木,56歲;新疆喀什地區英吉沙縣公安局黨委委員、副局長米熱卡木力·馬木提,37歲;兩位都是心源性疾病。近期,同樣因為心源性疾病失去生命的,還有年僅23歲的成都鐵路公安局重慶公安處武隆車站派出所民警唐立俐、36歲的貴州貴陽鐵路公安處乘警支隊民警楊瀚、52歲的江蘇省鎮江市公安局丹徒分局谷陽派出所民警朱建平……戰友們,一路走好!從23歲到56歲,不同年齡段的民警輔警,都是因為心源性疾病,在工作崗位被奪走了生命。
  • 心源性猝死如何急救?除了寶貴的「黃金4分鐘」,還有AED~
    「猝死」的新聞再一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其背後的真相是什麼?猝死的「幕後推手」或許顛覆你想像,不少猝死者平日給周圍人的印象都是「一向身體很棒」。為什麼運動性猝死偏偏發生在他們身上?先讓我們了解一下運動性猝死吧。1、什麼是運動性猝死?
  • 出現這7個信號,說明心源性猝死在「靠近」你了,別忽視
    近幾年,由於心源性猝死導致的突發死亡報導越來越多:前幾日,北京地鐵站突發心源性猝死事件,及時當下就有熱心群眾實施了心肺復甦,但患者還是未能搶救過來。2019年11月27日凌晨,演員高以翔在寧波市錄製浙江衛視綜藝節目《追我吧》時暈倒,搶救無效離世。醫院最終宣布高以翔心源性猝死。
  • 心源性猝死有3個前兆:經常熬夜的你發現了嗎?
    所謂心源性猝死,顧名思義是由心臟原因所導致的,病發時會突然導致意識喪失,沒有及時得到治療的話,一小時內,就出現死亡。心慌、胸悶、心跳過緩、暈厥都有可能是心源性猝死的前兆,有這些反應的小夥伴要重視起來!
  • 心源性猝死高發,這些場景、時間和行為都有可能
    近年來,「猝死」一詞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的高頻詞彙,總能在身邊、在電視上看到猝死事件的發生。可以說,我們是猝死高發的一代人。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有關猝死的那些事。猝死的高發期1、猝死的高發時間。冬天天氣驟然變冷,人體基礎狀況較低、血管彈性較差,血壓很容易產生波動,而且室內外的溫差較大,這些種種情況,都很容易導致心源性猝死。2、猝死的高發場景。廁所是猝死發生做多的一個地方。
  • 心源性猝死搶救黃金時間僅4分鐘,有3步要做到位
    據當時目擊證人表示,高以翔先生在猝死前頻繁表達「我不行了,我不行了」,甚至當他休克倒地。但節目組的人依然在進行拍攝,對已經休克的Godfrey 置之不理,直到有人喊沒有心跳了,節目組才採取心肺復甦。但為時已晚,在醫院對高以翔先生進行數小時的搶救後,他還是因為心源性猝死離開了這個世界。
  • 心源性猝死什麼意思名詞解釋 最主要原因及黃金搶救時間方法
    1979年國際心臟病學會、美國心臟學會以及1970年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猝死為:急性症狀發生後即刻或者情況24小時內發生的意外死亡。目前大多數學者傾向於將猝死的時間限定在發病1小時內。其特點有三,①死亡急驟,②死亡出人意料,③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近年來,我國隨著心血管病發生率的增高,心臟猝死的發病率也明顯增加。
  • 面對猝死患者 我們該怎麼做?
    現代醫學證明,猝死患者搶救的最佳時間是2分鐘,2分鐘內心肺復甦的生存率可達90%,4分鐘內心肺復甦的生存率約50%,在10分鐘後搶救成功率幾乎為0,這10分鐘被稱為搶救的「白金十分鐘」,「所以,我們要利用每一個機會,向老百姓普及急救知識。」
  • 我國心源性猝死人數每年高達55萬人
    我國心源性猝死人數每年高達55萬人 2019-11-27 20: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醫學院院長猝死,年僅58歲!從疲勞到猝死,早有6個信號提醒你
    學院一名老師表示:「昨天上午還一起拜訪了一位老教授,沒想到竟是我們的最後一面」,其學生也紛紛表示「太可惜了」。 王濱在幾十年的教育生涯中,培養了大批高素質醫學人才,為醫療衛生健康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 網紅在飛機上猝死,年僅24歲,90後年輕人也應該重視健康
    在我們還沒有從90後年輕人猝死的噩耗中緩過神來,1月8日,某知名女網紅社交平臺發布一則博主去世的消息,並告知粉絲們該網紅已於三日前在飛機上因心臟驟停去世......當然不是這麼簡單,猝死是指存在著某種疾病,但沒有發現或沒有重視,因為疾病導致的意想不到的短時間的死亡。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心臟病導致的猝死,也叫心源性猝死,其次是腦血管疾病,肺部疾病等等,還有胰腺炎、主動脈夾層等等疾病。
  • 近期有關猝死新聞接二連三,一文讀懂心源性猝死
    景一鳴 攝人們非常關注猝死,因而每當有人因此去世,都會在社會上掀起一輪熱議。但我們並非是要消費這個話題,而是希望大眾能從中了解自身的局限性,儘量避免猝死的發生,以及學會在目睹猝死發生時施以援手。先天疾病或後天疾病,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習慣都可能成為猝死的誘發因素。著眼於中青年群體,我們重點來說說不良行為是怎樣成為猝死的引線的。首當其衝的不良行為是長期缺乏睡眠。對於人體而言,心臟就像一臺兢兢業業的發電機。只有在夜間睡眠時,心跳才會跳得慢一些,以減少心臟的工作量。如果一個人經常熬夜,使心臟不能得到充分休息,這臺發電機早晚會累到罷工。
  • 拼多多22歲員工猝死!面對猝死,我們該怎麼做?
    1月1日,一則青年演員孫僑潞猝死的消息被推上了熱搜,引起了廣泛熱議。1月2日晚,孫僑潞的媽媽發文確認女兒心梗猝死的消息。在剛剛結束的2020年,猝死事件也頻頻出現,一個個鮮活生命的逝去為我們的生命健康敲響了警鐘,提醒我們在拼搏奮鬥的過程中也要珍惜自己的健康。
  • 【最提醒】注意「猝死信號」!這份猝死自救指南請務必收好!
    如今,「猝死」二字在我們生活中出現的頻率是否越來越高,關於中青年人猝死的報導也屢見不鮮,在感嘆生命脆弱的同時,是否也想過,「猝死」離自己有多遠?我們該如何預防? 猝死背後的危機你知道嗎?據中國心臟猝死防治救中心聯盟主席金大鵬介紹,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導致的死亡人數高達54萬人,且呈日漸增長的嚴峻形勢。
  • 一文掌握:心源性暈厥早期識別及處理!|GW-ICC 2020
    在10月21日臨床心臟病學實踐-心律失常專場論壇中,來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的朱文青教授為我們帶來《心源性暈厥早期識別及處理》的精彩報告。快搬小板凳,一同來學習吧!暈厥是一種心血管「流行病」,約1/3的健康者在一生中會經歷≥1次的暈厥,暈厥在急診室就診病人中比例約為3%,在住院病人中比例為1-6%。
  • 45歲男子地鐵猝死!忠告:猝死發生前的2個信號,不要再忽視了!
    頻繁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猝死事件,不禁讓人反思:猝死離我們真的很遙遠嗎?可以說,猝死是人類最嚴重的突發疾病。沒有一種疾病是第一次發病就死亡的, 而是多次發作但沒有引起重視, 最終發展到死亡。猝死的發生主要與心血管系統疾病有關。心源性、主動脈夾層、血栓病、肺源性、急性胰腺炎等都可能導致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