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髒話應該被消滅嗎

2020-12-17 騰訊網

[摘要]而且在髒話成為禁忌時,說點髒話顯得「有個性」、「接地氣」,往往還廣受讀者歡迎,有時還會讓讀者覺得「罵到我心坎裡去了」,然後隨手轉發分享,一傳十十傳百。

作者:徐娉婷

無論是風靡朋友圈的自媒體大號,還是吸引無數年輕人的網絡節目,爆粗口似乎成了「接地氣」和「真性情」的標誌,從而成為一種語言時尚。

比如一些閱讀量十萬+的文章標題:《致low逼:不是我太高調,而是你玻璃心》《這部片子你看了一定會痛罵一萬個fuck》,再比如《奇葩說》裡頻繁出現的嗶音,總是引人無限遐想。

為什麼媒體中出現越來越多的髒話?媒體頻繁使用髒話是否合適?

《奇葩說》裡的髒話被「嗶」消音

說髒話是人的本能,隨著媒體把關的放鬆,髒話越來越多

有「語言潔癖」的人可能會希望:如果世界上沒有髒話該多好。但是心理學家、語言學家和大腦研究者們卻對此嗤之以鼻:世界上從來就沒有一個語言天堂。是的,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咒罵可以說是人的本能,這種需求深深植根在我們的腦海裡。科學家對老年痴呆症患者研究後得到一個令人困惑的發現:他們雖然連自己親屬的名字都忘記了,詞彙量也大幅度減少,但是還能說髒話。

一些神經科學家發現,儘管髒話也是一種語言,但是人類加工髒話並不在「高級」的大腦皮層,而是在「低級」的功能區,當人們說髒話時,大腦中主管情緒活動的部分即額葉系統會被激活。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當人們開車在馬路上遇到犯規者時,說的髒話往往要比平時多得多——這是舒緩情緒最直接有效的辦法。

人們從咿呀學語的那一刻起,就已經開始說髒話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髒話文化史》一書指出,從個體上說,英語世界裡的咒罵詞早在幼兒12個月大的時候就會出現,通常在2歲之前可用的咒罵詞語只有三四個,到上小學之前會增加到大約20個,然後繼續增加,並在最叛逆的青春期達到髒話詞彙量的掌握與使用的雙高峰。

雖然髒話是人的本能,但人都有避免墮落、向上提升的願望。所以人們通常會克制說髒話的衝動,在文明世界裡,髒話成為禁忌。

而媒體作為影響大眾的工具,通常也會將所有髒話屏蔽掉。以前的紙媒,有好幾層編輯把關,通常還到不了編輯那兒,作者會把髒話「自我審查」掉。但是,隨著自媒體的興起,作者自己就是編輯,無需顧忌領導。而且在髒話成為禁忌時,說點髒話顯得「有個性」、「接地氣」,往往還廣受讀者歡迎,有時還會讓讀者覺得「罵到我心坎裡去了」,然後隨手轉發分享,一傳十十傳百。

髒話已經變得無害化,甚至有其積極意義

在文明的過程中,似乎只有克制和優雅的人才受人尊重,而人的本能地被層層壓抑,這其中包括了弗洛伊德所強調的攻擊本能。從這個角度去理解,我們就容易明白——說髒話是在滿足那些被壓抑了的攻擊願望。在我們所能採用的宣洩途徑中,說髒話無疑是最容易實現,起作用最快速最直接的選擇。科學認為說髒話的好處在於:「你可以在象徵層面上使用暴力,這樣既達到了目的,又避免了傷害人的身體。」

在幼兒時期,哭叫是一種可以接受的表達情感、釋放壓力和焦慮的方式。隨著兒童的長大,社會的文化並不鼓勵他們哭喊,特別是在公共場合。但是,人們依然需要有發洩強烈感情的出口,因此,說髒話不失時機地出現了。很多研究者認為,說髒話有助於釋放壓力,發洩脾氣,和孩子的啼哭差不多。

當你罵娘的時候,其實你不是在罵娘,而是頃刻之間有一股洪荒之力匯聚體內,隨著髒話脫口而出,你體內負能量得以宣洩。

而且,在日常交流語境中,髒話已經變得越來越無害化。在髒詞裡,最高頻的是「他媽的」,這也是著名國罵之一。這個詞有意思的是聽者不會覺得受冒犯,因為它掃射的是不在場、不具名的人。

類似的如「臥槽(完整:我cao你媽的)」「尼瑪」「特麼」等都是從最初的極為粗鄙的話衍變稱比較含蓄的、省略了對象的髒話。所以聽起來不會那麼尷尬。

這些髒話給人感覺越來越像語氣助詞。比較一下這兩種效果:

這部片子真不錯!

這部片子真他媽不錯!

顯然是第二種更有感染力。對於髒話的演變,《髒話文化史》作者曾這樣解讀:「有些人認為它(fuck)的流行是由於道德的敗壞,把它跟青少年未婚懷孕、毒品泛濫、識字水平每況愈下、同性戀婚姻等等歸為同一類。有些人則認為,這個字已經遠離它原來指稱的動作,使其力度大大減退。事實上,它不但已經失去了原來的字義,而且,作為一個強化語,它也不再有強化語氣的效果。換言之,如今要好幾個fuck才能達到一個fuck在十年前能達到的效果。」所以,有的標題用上了「一萬個fuck」。

然而,髒話並不值得鼓勵,大部分國家對公眾媒體上的髒話進行限制

媒體面向大眾,有一定的示範和引導作用。雖然很多髒話已經變得無害,但是大多數髒話直衝下半身,比如臥槽、屌、撕逼等等。並不是涉及性就意味著髒,而是人都有隱私心理,在公眾場合使用這些詞會讓人聯想,引發尷尬心理。所以髒話,不宜在大眾媒體中使用。

很多國家對公眾媒體使用髒話都有所限制,為避免對兒童產生不良影響,至少會對節目進行分級。

沒有人會樂見自己的孩子滿嘴髒話

美國的一些單人脫口秀裡,偶爾會聽到嗶嗶聲,那就是所謂的「F級」髒字冒了出來,所以媒體必須當心處理,否則也會受到處理。

美國1978年一項法律規定,聯邦通訊委員會(FCC)有權規範廣播和電視節目內容,至少是在兒童可能收看或收聽廣播和電視節目的下午6時到10時。

澳大利亞的電視節目也和電影一樣,在節目的片頭會打上分級的標誌,比如說像是家長指導觀看級,15歲以下不適宜觀看級等等。根據規定全部觀眾適宜觀看級或者是家長指導觀看級的電視節目,通常不會有粗口,而15歲以下不適宜觀看的電視節目允許有粗口。

日本因為考慮到語言的自由表達問題,對廣播電視使用的語言沒有明確的規定。日本公共放送、NHK和各個民間廣播電視臺主要是根據基本常識來判斷是否適合播放,但是NHK有一套播音用字用語發音的辭典,被各個的民間媒體當作重要的參考,也就是說沒有在這套辭典和手冊上出現的詞是不適合播放的。

結語:髒話畢竟是負面情緒的宣洩,有時也暗含著對他人的不敬,偶爾用來作為加持語氣無傷大雅,但如果離開髒話就不會好好說話,這樣的媒體除了宣洩情緒,也不會給受眾帶來什麼營養。

本文系騰訊文化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從社會學角度看,「髒話」存在的意義,有時候就應該說髒話
    你可能會說,髒話不就是罵人的話嗎,這是沒素質的體現,有什麼可研究的?其實不然,黑格爾說過「存在即合理」,髒話既然作為一種語言形式流傳下了,其實在社會生活中是有它存在的意義和作用的,只不過我們大多數人尚未發覺。我這樣說並非鼓勵髒話的使用,因為即使我們要反對髒話,首先你得知道它的由來,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研究「髒話」,我們得先從「髒」這個概念說起。
  • 小小孩子就說髒話?父母根本不知道髒話對這階段的孩子意味著什麼
    可是突然有一天,父母發現孩子開始說髒話了,很多父母就開始著急了,批評教育孩子不能說髒話。對於大多數的父母來說,他們都不贊成孩子說髒話,覺得說髒話不文明,沒素質,所以他們千方百計的阻止孩子說髒話。但是,父母知道孩子為什麼喜歡說髒話嗎?因為,髒話可以帶給人力量感。
  • 孩子髒話連篇,要打嗎?丨父母應該掌握的教育藝術
    這兩種做法都是不合理的,父母應該掌握一定的教育藝術,糾正孩子說髒話的行為。01.此時,父母應該立即糾正,不然孩子就會覺得「說髒話也沒什麼,反正媽媽不管我,或者過幾天媽媽就忘記了。」當發現孩子說了髒話後,父母應立即進行糾正,告訴孩子:「說髒話是很不好的行為,你可能覺得說髒話沒什麼,但是對方心裡卻很難過。所以以後不要再說髒話了!」
  • 孩子說髒話怎麼辦,家長無需緊張應該理智應對
    生活中你會看到很多時候孩子說髒話,很多時候是對小夥伴們說,但是絕大部分還是對親人說,越親的人孩子更願意說,但是我們這些作為家長的真正應該做事物就是,去了解孩子說髒話的真實原因,實用正確的方式去引導孩子。
  • 孩子說髒話了,怎麼辦?
    要是他們學成語、背古詩的速度,能趕上學髒話的一半,早就成為學霸了!不知道,你如果聽到孩子說髒話,會是什麼反應呢?是會覺得可笑,還是會暴怒?你是不是也會擔心,孩子說髒話會不會變成某種習慣,怎麼改也改不掉?
  • 【關注】網際網路會「消滅」大多數學校與平庸教師嗎?
    國外有人斷言:未來全球只需要三所大學——哈佛、耶魯和牛津,網際網路將會「消滅」大多數學校與平庸的教師。那麼,2030年職業教育還需要學校嗎?上世紀伊凡·伊裡奇等社會學家的「非學校化」預言是否快要實現了?在職業教育勢必從固定、封閉轉向動態、終身,從正規教育走向正規與非正規統一,從現實課堂走向現實與虛擬、在線結合的過程中,未來的職業教育形態也將從職業學校的一枝獨秀、企業和其他社會力量的置身事外,走向學校職業教育+網際網路、網際網路+企業培訓、現代學徒制等多種形態的百花齊放和枝枝俊秀。那麼,學校職業教育+網際網路又會孕育出什麼?2030年的職業學校會有哪些變革?
  • 禮貌版髒話?五句並非髒話的英語髒話,你了解幾句?
    髒話對人們來說是一種粗俗、不文明、不禮貌的存在,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的的確確是語言和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不提倡說髒話,可生活中並非每個人都能完完全全做到,有時,它更像是一種發洩的方式。以下五個是英語中比較常見的禮貌版髒話,不會讓人覺得不堪入耳,分享給大家也並非是鼓動大家去罵人,而是應該了解,以後若是聽到別人這樣說,你也就能知道是什麼意思啦。
  • 小朋友突然開始說髒話 父母應該怎麼應對
    為什麼從來沒有說過髒話的孩子突然對說髒話樂此不疲呢?詛咒敏感期時孩子一說髒話你馬上神情緊張大聲呵斥,這樣子不僅不能改掉這個習慣,還會越說越多。因為他從你的反應中了解到了自己語言的力量。在詛咒敏感期中我們的家長不用太過於緊張,不用擔心自己的孩子「學壞了」等詛咒敏感期過去孩子自然不會再說髒話。
  • 您的孩子出口有髒話嗎?您有注意過嗎?您擔心嗎?
    今天小編,沒收了孩子在寫作業時看的漫畫書,孩子嘴裡嘟囔了一句髒話,如晴天霹靂一般,小編一方面覺得這個孩子怎麼這麼粗俗,是從哪裡學到的這些,另一方面,小編覺得這件事,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而說髒話的孩子,卻一臉無辜的說:「老師,我不是說你的!」孩子突然學會爆粗口、說髒話,這種狀況讓不少家長頭疼。
  • 一直搞不懂,為啥父母總是對孩子說髒話耿耿於懷?說髒話怎麼了?
    但是你不覺得這是在自我欺騙嗎?小時候說髒話=沒素質,長大說髒話=很正常。這其實是父母給自己找的一個臺階罷了。將這個邏輯轉換過來其實就不難理解了:既然父母同樣說髒話,就不應該責怪孩子說髒話這件事本身,而是想著孩子說髒話的原因以及父母的應對之策。
  • 改變孩子講髒話的壞毛病,作為家長應該這樣做,簡單又有用
    防止孩子講髒話,需要家長去控制。改變孩子講髒話的壞毛病,作為家長應該這樣做,簡單又有用作為家長在回應孩子講髒話這個事情的過程當中,不妨可以運用我們的同理心,或許也可以利用我們的想像力去想像孩子到底需要自己對孩子說些什麼。當孩子在吃飯的時候講髒話我們作為家長千萬不要下意識的就去責罵孩子,我們可以對孩子這麼說:&39;你講髒話是為了表達自己對飯菜的不滿意嗎?雖然裡面沒有你最喜歡的菜,但是我們下次一起去超市買你喜歡吃的。
  • 我們為什麼會說髒話?
    而當宗教逐漸落下帷幕,人們越來越注重私領域的價值時,身體、器官相關的詞彙便成了最大的禁忌,自然也就成為了罵人用的髒話。今天,書評君跟大家分享李零教授的一篇文章《天下髒話是一家》,如他在文中所感慨:這些骯髒字眼,它們的生命力為什麼如此之強,歷史上屢禁不止,時隱時現,伴隨我們到永遠?這一現象,難道不也像愛情一樣,是人類的永恆主題嗎?
  • 孩子愛罵人,說髒話,家長怎麼做?兒童健康測評
    孩子剛學說話,好奇心強,有一種情不自禁的模仿本能,偶爾聽見別人說一句髒話,他並不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就跟著學了。父母切忌覺得挺好玩而故意引逗他或哄然大笑,這樣會強化他的這種行為;而應該告訴他:「這句話是罵人的話,不好聽,寶寶不學。」把不文明的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中。 孩子生活在社會的大環境中,難免受到各種不良言行的影響,說粗話也是如此。
  • TMD,小學生也這麼說髒話?
    對於髒話人們有許多看法,   在李零的《天下髒話是一家》一文中,他歸結了髒話的幾個共同特點:   做愛、生殖、排洩類:這一類髒話實在太髒,不列舉了。
  • 對「髒話baby」說「NO」
    先了解孩子突然說髒話的原因,再找對方法輕鬆解決掉家裡的「髒話Baby」。孩子怎麼突然說髒話了呢?所以,我們看到在這個過程中,看似孩子說髒話沒有好處,但實際上他體會到了髒話在激怒媽媽時的強大力量。說髒話的行為有效果,這個行為得到了強化,那它當然就會保持下去。
  • 賈靜雯女兒梧桐妹說髒話 罕見動怒網友:罵髒話不行嗎
    據臺灣媒體報導,13歲梧桐妹(Angel)是賈靜雯的大女兒,隨著咘咘、Bo妞的誕生,不時會在個人社交網站分享家人照片,她11日透露另開了一個小帳號,專門記錄自己私下的生活,沒想到,隨後出現在限時動態的髒話,意外引來部份網友以為她帳號被盜,讓她罕見動怒地說:「我私人生活愛罵髒話就罵髒話不行嗎?」
  • 電視裡屏蔽髒話為什麼都用「嗶」
    死侍滿嘴髒話,是個一開口就停不下來的碎嘴子。這樣不甚完美的形象,反而頗得影迷青睞。但由於髒話太多,場面過分血腥,這部電影未能被成功引進國內。「噴薄而出的髒話才帶勁兒。」我同事說。雖然每個國家對銀幕裡的髒話管控程度不一,但絕不會不管不顧地讓你觀至「帶勁兒」。
  • 消滅電子遊戲能拯救孩子嗎?
    今天看到一張圖片,是別人刷到的抖音的截圖,如下我從中看到了一些父母的心聲,擔心他們的孩子會被「電子鴉片」毒害,從而想到消滅電子遊戲,這樣孩子們就可以健康成長了。沒有了電子遊戲孩子就會變好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要不然電子遊戲出現之前那還不得人人都是聖人。
  • 孔子罵了一句髒話,流傳了千年,卻成為現代人的口頭禪
    孔子非常博學,對於教導人這方面他做得也是非常到位的,但是這樣的一個人被學生氣急的時候也是會說「髒話」的,他就因為自己的學生把自己氣急了,說了一句「髒話」,流傳了千年的時間,現如今也成了很多老師的口頭禪。
  • 為什麼全世界都會說髒話?該如何正確面對與使用髒話?
    川普經過滿是髒話塗鴉的街頭本以為自詡為文明國家的美帝,寫在牆上的應該是偉光正的口號標語,比如「反對種族歧視,創建和諧社會」之類的,沒想到盡皆如此粗鄙之語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講髒話的書,而是用嚴謹專業的語言和一本正經的態度來分析人為什麼會講髒話,以及髒話有哪些基本分類的學術型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