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塊教學法是如何提出來的?

2020-08-23 英語教科研

【絕對乾貨】【語塊教學法:語言教學新模式研究(一)】



語塊教學法是如何提出來的?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語言由攜帶了語境信息的板塊狀組件所組成,即使在時間的壓力之下,我們也能夠正確流利地表達意思,也能夠在情境中迅速判斷哪些語言形式是地道的,哪些是人們不說的。學習語言的根本目的是學習如何使用語言,當然是學習含有交際意義的各種語塊,而不是通過學語法去造「合法」 但不「合用」的句子,脫離語言的使用去學習語法是最該避忌的。


Nattinger & DeCarrico(1992)認為,人們使用語言的流利程度不取決於學習者大腦中存儲了多少生成語法規則,而在於存儲了多少預製語塊。隨著語塊研究的深入,許多語言學家也發現語塊是中介語發展的一個有效途徑,應當予以重視。因此,由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逐步形成了與傳統的以語法為中心的教學方法相對立的一種教學方法——語塊教學法。


Willis(1990)認為基於「詞塊」的語言教學方法將更好地促進運用語言的能力。Nattinger and Decarrico(1992)則詳盡論述了詞塊教學法可以更好地認識和產出不同文體的合乎規範的語篇結構和框架。Michael Lewis在1993年提出了「詞彙組塊法」,從而奠定了詞彙教學法的基礎,對與二語習得相關的一語研究成果進行了有益的總結:


1)語言不是通過學習單個的音、結構及其組合學會的,而是通過提高對整體進行分析的能力而學會的 。

2)語法的習得是一個觀察、假設和實驗的過程。

3)我們可以有效地整體使用短語,而無需理解其組成部分。

4)通過與目標語水平更高 的人交往,習得速度會加快。


後來,Michael Lewis(1997)進一步推廣了詞塊教學法,並認為語言教學注意以下幾點:


1)摒棄傳統的語法—詞彙的二分法;

2)搭配是第一要素;

3)成功的語言比精確的語言有著更廣泛的意義;

4)觀察—假設—試驗的方法取代展示—練習—產出的模式;

5)最重要的是,是由語法化的詞彙而不是由詞彙化的語法來組成的。


Widdowson ( 1989) 也曾指出以往語言教學有兩個極端: 結構法注重語法規則卻忽視語言的具體運用, 而交際法則相反。語塊教學法則把語法規則與語言具體運用的教學結合起來, 避免了這兩個極端, 是語言教學中新的發展方向。


註:本文系《外語藝術教育研究》2010年第三期發表的《語塊教學法:語言教學新模式研究》一文的部分內容。。

相關焦點

  • 論文筆記|如何用「構式-語塊」教學法教兼語句
    前一篇我們介紹了蘇丹潔老師的用「構式-語塊」教學法教學存現句,論文筆記|如何用「構式-語塊」教學法教存現句 今天趁熱打鐵,再介紹一下蘇丹潔老師的用「構式-語塊」教學法教學兼語句。教學思路一樣,這兩篇讀完後相信就能更深刻地領悟「構式-語塊」教學法的方法論,並且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隨心所欲、為我所用。怎麼教兼語句?
  •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實施語塊教學法?
    【絕對乾貨】【語塊教學法:語言教學新模式研究(四)】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實施語塊教學法?隨著對語塊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語言學習不是用語法規則去不把一個個單詞組合成句子,而是根據一定的語境直接從長期記憶中提取相應的語塊以達到交際目的。許多語言教師逐漸意識到必須將語法規則與語言具體運用的教學結合起來,將語塊教學當成一條主線貫穿於語言教學的各個階段。可以說,現代英語教學的一個熱點就是對語塊教學法的重視。
  • 語塊教學法有什麼效用?
    【絕對乾貨】【語塊教學法:語言教學新模式研究(三)】目前語言學界和語言教育界對於語塊教學法的研究可以說是剛剛揭開帷幕,然而它在語言教學中已經顯示出明顯的作用和效力,成為當前語言教學的一個新視角和新方法。
  • 語塊研究為對外漢語教學提供新思路
    這些結構與固定短語不同,但由於其使用的頻率性或有效性,又常常被當作一個詞或一個單位記憶或使用,現代詞彙學的主要任務就在於如何掌握這些大量的語言預製結構,如何把它們結合在一起,構成完整的語篇。Nattinger & Decarrico直接將多詞現象和語言教學聯繫起來,強調了它們在語篇中的銜接功能。
  • 為什麼要提出語塊教學法?
    【絕對乾貨】【語塊教學法:語言教學新模式研究(二)】語言是一個雙重體系:一是以規則為基礎的分析體系,由單詞和有限的語法規則構成,相對封閉;二是以記憶為基礎的套語體系,由具有交際功能的語塊組成,相對開放。前者開放。前者佔據長期記憶的空間小, 抽象性高,靈活性強;而後者則能很快從記憶中提取出來,滿足即時交際的需要,使語言準確、流利、地道。這兩個體系相輔相成,都是語言不可或缺的成分。
  • 王文龍副教授精彩講述「教學法」!
    王文龍副教授在百忙之中為大家帶來的內容是《教學法在日本中小學華文課堂的應用》。並且詳細介紹了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三種教學法,指出無論以語言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法都是因人而異的,所以「教有定則,教無定法」是教學法研究和實踐的基本原則。教學法根據語言要素可以細分細化,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研究體系。王老師立足日本孩子的特點,利用一線的教學案例,以教學環節的步驟為主線,深入淺出,幽默詼諧地為大家帶來了非常精彩的一講。
  • 以「語塊學習法」切入在線英語,塊塊英語讓用戶高效記單詞及用法
    )】12月12日報導(文/程遠肖)語塊,又稱詞塊,是經常一起使用的多個單詞組合。語塊學習法由美國作家Michael Lewis在《語塊學習法》一書中提出。在Lewis看來,語言並非由傳統的語法和詞彙組成,而是由多詞的預製語塊組成。因此,人們在使用語言時,不需要有意識地注意語法結構,只要掌握好語塊,就能提高語言使用的正確性和流利性。支持這一觀點的還有塊塊教育創始人徐丹。在徐丹看來,在英語學習中,正確的記憶目標是高效學習的關鍵,具有語境、長度適中的語塊才是正確的記憶目標。
  • 前程教育「四步教學法」迅速提分不是夢
    張志峰是一名高三學生,2月16日他來到前程教育,進行了三個月的一對一輔導,開始了他的提分之旅。  最後的高考分數給了張志峰一家人很大的驚喜,在原來的基礎上,每一科都有了一定的提升。總結在前程教育的這幾個月,張志峰感受頗深。他說:「在前程我什麼都不用擔心,每天都有收穫,每天都有感動!
  • 幼兒英語浸入式課堂離不開的TPR教學法
    20世紀60年代美國加州心理學與統計學教授James Asher創建了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教學法,讓學生在身體活動的過程中學習語言,是一種建立在語言和行動協調基礎上的快速教學法,目的是減少語言學習中的心理壓力。
  • 火爆美國課堂的「TPR教學法」,家長也可用,簡單又高效!
    在小朋友的英語啟蒙過程中,有的孩子就是完全的英語思維,在說英語的時候是主動、享受的狀態,而有的孩子只是一板一眼地將英語讀出來。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語言學習的潛力股,只要使用適當的方法,培養起英語思維來並不難。比如最近幾年,我們在英語啟蒙教學中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個名詞:TPR教學法。
  • TPR教學法
    James J.Asher(詹姆士J.艾謝,1988)提出來的。·你打算如何示範、怎樣演示活動過程?·你是否需要使用道具、預先做一些特別的準備工作?在編寫指令時,關鍵是把握先後順序。本著聽力先行的原則,教師應先說指令,每個指令要重複幾遍,讓學生有機會鍛鍊聽力。等學生聽熟了,再請學生複述。複述沒有困難了,再要求他們自己開口表達。要考慮到學生接受能力有差別。
  • TPR教學法的應用
    TPR,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縮寫,指全身反應教學法,是加州心理學家詹姆士博士提出來的。
  • 話題寫作必備語塊24:文學與藝術
    24個話題寫作必備語塊
  • 在家如何實現自然拼讀教學法?小方熊貓英語傳授技巧
    什麼是自然拼讀教學法?小方熊貓解釋,自然拼讀教學法又稱Phonics,在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它是孩子學習英語發音和拼字的主流教學法。孩子在通過自然拼讀法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可快速掌握英語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則,且根據這些規則能夠將看到的單詞拼讀出來。
  • 案例教學法和你想像的有些不一樣
    經典案例教學法強調案例一定要基於真實企業管理事件開發而來,因此一篇案例從立題、訪談、開發、教學設計,提報評審到入庫,一篇商學院經典案例開發周期可能長達2-3年才會才發完成,而且也需要經過專業培訓的案例教學法教授來完成。 2.案例篇幅過長。
  • 高效課堂教學方法系列|(5)合作學習教學法
    一、合作學習教學法的特點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形式,它要求把學生分成2—6名組成的一個個學習小組,使學生在學習小組中一起從事學習活動,共同完成教師分配的學習任務。建議在充分了解學生學情的前提下開展合作學習教學法,而且適用於小班授課。三、合作學習教學法的基本環節(一)分配任務。
  • 音樂試講中的國際教學法—奧爾夫
    奧爾夫教學法是德國著名音樂家奧爾夫所創建,不是一種具體的方法,一種思想、一種對待音樂教學的態度,在片段教學的備考中,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發展創新。1、語言節奏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在日常教學中每節課都是有課程內容的要求,而如何利用好每次上課的時間讓學生快速的學習歌曲是一個關鍵問題。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對節奏方面有其獨到的地方,而這種方法在教學中也是最容易被利用的。
  • 教學分享|火爆美國課堂的「TPR教學法」,為什麼這麼高效?
    現在很多國際幼兒園都會採用TPR教學法,讓孩子在跑、跳、做遊戲的過程中學習英語,調動孩子的多種感官,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習英語。那麼什麼是TPR教學法呢?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即「全身反應法」, 是美國加州著名的心理學家 James J.Asher(詹姆士J.艾謝,1988)提出來的。他認為學習語言最好的方法是注重語言的互動,而「全身反應法」,正是符合這種自然規律的教學方法。
  • 英語啟蒙:火爆美國課堂的「TPR教學法」,家長快用起來!
    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即「全身反應法」,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教授James Asher提出來的一種教學方法。倡導把語言和行為聯繫在一起,通過身體動作教授語言。孩子們聽到一個外語指令,用身體動作對它做出相應的反應,逐漸建立語言能力形成英語思維,水到渠成的完成從聽到說的學習過程。
  • 三大教學法究竟怎麼用?
    近年來,國際三大音樂教學法——奧爾夫教學法、柯達伊教學法、達爾克羅茲教學法,被廣泛引入國內。但隨著探索與實踐的不斷深入,出現了「教法新、實施難」的水土不服現象。三大音樂教學法如何與中國學校音樂課堂教學體系和內容融合,便於日常課堂教學所用,有效推進學生音樂素養進階成長,成為教學實踐者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