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斥問題涉及到一個重要原理——包含與排除原理,也叫容斥原理。即當兩個計數部分有重複包含時,為了不重複計數,應從它們的和中排除重複部分。
容斥原理:對n個事物,如果採用不同的分類標準,按性質a分類與性質b分類(如圖),那麼具有性質a或性質b的事物的個數=Na+Nb-Nab。
例1:一個班有48人,班主任在班會上問:「誰做完語文作業?請舉手!」有37人舉手。又問:「誰做完數學作業?請舉手!」有42人舉手。最後問:「誰語文、數學作業都沒有做完?」沒有人舉手。求這個班語文、數學作業都完成的人數。
分析與解答 完成語文作業的有37人,完成數學作業的有42人,一共有37+42=79人,多於全班人數。這是因為語文、數學作業都完成的人數在統計做完語文作業的人數時算過一次,在統計做完數學作業的人數時又算了一次,這樣就多算了一次。所以,這個班語文、數作業都完成的有:79-48=31人。
例2:某班有36個同學在一項測試中,答對第一題的有25人,答對第二題的有23人,兩題都答對的有15人。問多少個同學兩題都答得不對?
分析與解答:已知答對第一題的有25人,兩題都答對的有15人,可以求出只答對第一題的有25-15=10人。又已知答對第二題的有23人,用只答對第一題的人數,加上答對第二題的人數就得到至少有一題答對的人數:10+23=33人。所以,兩題都答得不對的有36-33=3人。
例3:某班有56人,參加語文競賽的有28人,參加數學競賽的有27人,如果兩科都沒有參加的有25人,那麼同時參加語文、數學兩科競賽的有多少人?
分析與解答:要求兩科競賽同時參加的人數,應先求出至少參加一科競賽的人數:56-25=31人,再求兩科競賽同時參加的人數:28+27-31=24人。
例4:在1到100的自然數中,既不是5的倍數也不是6的倍數的數有多少個?
分析與解答:從1到100的自然數中,減去5或6的倍數的個數。從1到100的自然數中,5的倍數有100÷5=20個,6的倍數有16個(100÷6=16……4),其中既是5的倍數又是6的倍數(即5和6的公倍數)的數有3個(100÷30=3……10)。因此,是6或5的倍數的個數是16+20-3=33個,既不是5的倍數又不是6的倍數的數的個數是:100-33=67個。
例5:光明小學舉辦學生書法展覽。學校的櫥窗裡展出了每個年級學生的書法作品,其中有24幅不是五年級的,有22幅不是六年級的,五、六年級參展的書法作品共有10幅,其他年級參展的書法作品共有多少幅?
分析與解答:由題意知,24幅作品是一、二、三、四、六年級參展作品的總數,22幅是一、二、三、四、五年級參展作品的總數。24+22=46幅,這是一個五、六年級和兩個一、二、三、四年級參展的作品數,從其中去掉五、六兩個年級共參展的10幅作品,即得到兩個一、二、三、四年級參展作品的總數,再除以2,即可求出其他年級參展作品的總數。(24+22-10)÷2=18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