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社論評安倍談話:巧言令色無助亞洲和解

2020-12-12 中國日報網

演講措辭狡黠,文字遊戲令人印象深刻。對於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有關日本在二戰中不光彩歷史的最新聲明,我們只能做出如此評價。

他似乎沒有偏離1995年時任首相村山富市的基準。但是在那場歷史性的演講裡出現的關鍵詞彙比如「侵略」、「殖民統治」、「懺悔」和「道歉」,在安倍的此次演講裡卻是似有若無。

對很多聽眾來說,他提出的「衷心感謝」對那些對日本寬容並幫助它回歸國際社會的人來說可能是一個意外的收穫,正如他承諾「正視歷史」。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人得出結論說,安倍此次講話已經超過了預期,一場東亞危機由此有驚無險,值得慶賀。

但是對日本有警惕之心的鄰國來說,安倍應該繼承村山談話,這不僅僅是對他歷史認真的試金石,而更是一個底線要求。

一旦這個底線被打破,日本與鄰國中國和韓國不斷惡化的關係將無法修復,至少在安倍任期內希望渺茫。

安倍知道接下來會出現什麼局面。所以他一邊挑釁鄰國,一邊拋出橄欖枝,要求舉行首腦會議。因為對村山談話的背棄,顯然他不會得到一個明確的答覆。

安倍巧妙嫁接村山講話的部分措詞,似乎足以讓他的批評者們沉默。但是不要被迷惑了,安倍並沒有代表自己表示歉意。他只是闡述了一個明顯的事實,那就是此前的日本內閣曾多次表示「衷心的歉意」。

不要天真地認為東亞緊張局勢將就此消失。安倍沒有越過紅線,是因為他知道最糟糕局面的可怕後果,他必須避免這種狀況。安倍在來自國內外的巨大輿論壓力下被迫做了表態,但他言不由衷。

與日本政客打交道要注意他們的修辭,這也是為什麼安倍談話中是否包括了那些關鍵詞至關重要。但日本政客擅於玩文字遊戲,這就意味著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從安倍過去的所做作為可以看出,他不吝於做出有關睦鄰友好的承諾,但是他卻常常言行不一。

安倍和他的幕僚一直糾結於是否延續村山談話,直到最後關頭執政黨才就最終稿的一些表述方式達成共識;安倍力圖避免將日本發動的戰爭表述為「侵略」,在提到日本的殖民統治和慰安婦問題時模凌兩可,這些統統說明了安倍政府對村山談話的「繼承」完全是虛情假意。

而且安倍談話和村山談話基調完全不同。與之前首相真誠的語氣形成鮮明對比,安倍迫切掩蓋歷史的意圖昭然若揭。因此,儘管眼前的危機暫時度過,東亞仍將在漫長的歷史陰影中尋找出路。

Crafty rhetoric, insincere politics

A very cleverly worded speech. An impressive play of the words. That's about everything we could say about Japanese Prime Minister Shinzo Abe's latest statement on his country's unseemly record in World War II.

Abe didn't seem to deviate much from the well-received benchmark statement in 1995 by then Japanese prime minister Tomiichi Murayama. And the key points of that historic speech, including "aggression", "colonial rule", "remorse" and "apology", did find their way into his speech, though with abundant ambiguity.

For many in his audience, his expression of "heartfelt gratitude" to those who have been tolerant of his country and helped it return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might be an unexpected bonus - not unlike his pledge to "squarely face the history of the past". That could be why some believe Abe has delivered more than what had been anticipated, given the discrepancies among its versions in different languages.

That East Asia just got around a potentially explosive occasion that could have escalated tensions is itself something to celebrate. For Japan's vigilant neighbors, however, whether or not Abe included the salient points of the Murayama Statement in his speech is not just a touchstone to gauge his attitude toward history, but the bottom line as well. Once that line is crossed, Japan's deteriorating ties with neighboring China and the Republic of Korea will slide past a point of no return, at least during Abe's term in office.

Abe knows what will come next. So, even after provoking neighboring countries no end, he waved olive branches at them requesting meetings at the highest level. He is yet to get one, precisely because of his betrayal of the Murayama Statement's spirit.

By incorporating the key expressions of that milestone statement, Abe may effectively silence some of his critics, whose latest demand was that his statement include the core Murayama expressions.

But make no mistake, he didn't present an apology of his own. He merely stated the obvious truth that earlier Japanese cabinets had expressed "heartfelt" apologies for the atrocities committed by imperial Japan.

It would be naive to think the tensions paralyzing East Asia will thus be gone. That Abe didn't cross the Rubicon, at best, means he was aware of the dire consequences of doing so and avoided it. And, that tremendous public pressure from home and abroad forced him to squeeze those words into his speech doesn't mean he actually meant it.

Rhetoric counts when dealing with Japanese politicians, for whom whether or not the Abe statement includes those key words makes a difference. Japanese politicians' infamous tradition of "slip of the tongue", however, makes it even more important to see how they act.

Abe's track record belies his claims of commitment to peace and good neighborly relations. That Abe and his advisers had reportedly struggled over whether or not to include Murayama's expressions, that the ruling parties had not agreed on the exact use of the expressions in the final transcript until the very last moment, that Abe managed to avoid directly referring to Japan's war as one of aggression and some of the perished Japanese as war criminals, and that his words became evasive when it came to Japan's colonial rule and the "comfort women" issue all betrayed a sense of reluctance.

Needless to say, reading between the lines of the Murayama Statement and Abe's speech even a casual reader can feel the difference in tones. In contrast to Murayama's sincerity, Abe seemed eager to shut out the past, though its sophisticated wording did hit the sentimental sweet spot at some points. But that will not be possible until Abe acts sincerely to achieve real reconciliation.

Therefore, even after weathering an otherwise imminent crisis, East Asia will continue to struggle in the long shadow of history.

本文原文見於8月15日《中國日報》第5版,可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相關焦點

  • 關於「安倍談話」 日本媒體怎麼說
    人民網東京8月18日電 據《朝日新聞》網站報導,8月14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發表了戰後70周年談話,日本各大報紙都發表了社論,NHK等各電視臺也對記者會進行了重點報導。
  • 美媒社論:中國史無前例崛起讓世界受益
    參考消息網10月2日報導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9月30日發表社論稱,中國史無前例的崛起讓世界受益。這篇社論指出,中國的崛起幾乎史無前例。藉助西方開放市場以及中國巨大的國內市場對外國投資者的吸引力,中國幫助數億人擺脫了貧困,成為出口大國,而且還日益成為技術大國。美國和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從中國的發展中獲益。社論稱,許多中國人認為,這一切意味著中國重返其在全球事務中應有的重要地位。
  • 毛澤東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談話的背景、價值及意義
    來源:《青年記者》2018年3月上 1948年4月2日,毛澤東在當時中共中央晉綏分局所在地山西呂梁興縣蔡家崖,對分局機關報《晉綏日報》採編人員和新華社晉綏總分社記者作了一次談話,史稱《毛澤東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亦即「4·2談話」。
  • 否定「三大談話」令日本陷入孤立
    發表否認三大談話言論的日本政客中,除了一些右翼政客外,還包括日本現任首相在內的許多政客,他們競相發表否認日本殖民和侵略歷史罪責的言論,這種「集體對本國可恥過去視而不見」的做法,令亞洲鄰國感到擔憂。韓國《朝鮮日報》日前嚴厲警告稱,「廢除『三大談話』意味著日本要否認侵略歷史,等於宣布脫離亞洲,成為亞洲國家共同譴責的對象。」
  • 保守派喉舌《華爾街日報》社論正式勸退川普
    對此,美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代表保守派立場的《華爾街日報》刊發社論「川普的挑戰已經結束」,鄭重勸退川普說,「在最高法院敗訴後,他沒有其他合法的選擇,應該退讓」。這可能也意味著保守派精英陣營與川普的正式切割。同時,這篇社論,也解釋了美國社會備受黨派政治困擾,2016年希拉蕊敗選後,民主黨人發動持續四年之久的「通俄門」攻擊,也令川普及其支持者拒絕做任何政治讓步。
  • 巧言令色鮮矣仁
    後來我儘可能地避免了對各式各樣的巧言令色實屬居高臨下蠻橫失禮的迎頭痛擊,甚至在某些「呵呵呵」、大家都懂、彼此心照不宣的場合也難免被動地對某些人某些事奉上幾句虛情假意的「熱情讚揚」,但我骨子裡始終保持著對巧言令色、「熱情讚揚」的高度警覺。
  • 《華爾街日報》社論:全球新冠疫情捲土重來
    參考消息網7月30日報導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7月28日發表題為《全球新冠肺炎捲土重來》的社論,文章提到多個國家出現了病例激增的情況,文章編譯如下:還記得有報導指責新冠病毒在美國捲土重來是因為各州重新開放的速度太快,並讚揚其他國家通過封鎖措施消滅了病毒嗎?然而,一些最近放鬆了封鎖和旅行限制的國家現在也出現了病例激增的情況。
  • 英國《自然》周刊網站發表社論:世界應傾聽中國環保經驗
    原標題:英國《自然》周刊網站發表社論:世界應傾聽中國環保經驗參考消息網9月24日報導 英國《自然》周刊網站9月22日發表了題為《中國科研人員擁有全世界需要傾聽的寶貴經驗》的社論稱,中國在研究如何在發展經濟和控制物種及生態系統損失之間找到平衡方面積累了數十年的經驗
  • 「巧言令色鮮矣仁」的兩種斷句解讀,你怎麼看?
    貪官福康安,巧言令色劇照《論語》學而篇和陽貨篇中均有這樣的記載:「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對這句話的解讀,目前有兩種主流傾向:一是:「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巧言令色鮮矣仁」是孔子告誡那些跟隨自己,敢還嘴、具有獨立人格的學生青年人的口頭禪。也是孔子害怕批評,為了躲避批評、迴避辯論的言行證據。
  • 巧言令色,鮮矣仁
    裡面有這樣說到: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學而第一》孔子說:「說話美妙動聽,表情討好熱絡的,這種人很少有真誠的心意。」重點在「仁」,首次出現。孔子思想核心:承禮儀、啟仁。孔子說,巧言令色很少有真誠的心意,他說很少有,不是完全沒有。我們就要在這個地方設法提醒自己不妨巧言令色,但是一定要有真誠的心意。表達我對別人的尊重,如果你到任何地方都板著臉,說話都是有一句沒一句的,那別人看到你也就覺得很嚴肅,保持距離。
  • 三項研究顯示:攝取維生素無助健康
    食品夥伴網訊  據外媒報導,近期三項研究顯示,服用維生素補充品無助預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也不能改善記憶力等認知功能。    《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發布一篇社論,題目為"別再浪費錢在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品"指出,科研證據足以得出定期補充維生素無助健康的結論。    研究人員稱,試驗顯示,補充維生素不能預防死亡、中風或心臟病。社論還說,在其他的研究中,β-胡蘿蔔素、維生素E,可能還包括高劑量的維生素A反而會增加死亡風險。
  • 一起閱讀‖《論語》:巧言令色,鮮矣仁!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本章為《論語》:學而篇【原文】1.3 子曰:「巧言令色①,鮮矣仁②!」【注釋】①巧言令色:巧,好。令,善巧言令色,即滿口說著討人喜歡的話,滿臉裝出討人喜歡的臉色。②鮮:少的意思。【翻譯】孔子說:「花言巧語,偽裝出一副和善的面孔,這種人很少是仁德的。」
  • 犯罪學在中國,前進還是停滯?| 社論前沿
    作者認為在中國,犯罪學已成為公認而邊緣的學科。中國的犯罪學是服務於政府的社會管理的目的。Hebenton和Jou(2010)也指出,中國當代犯罪學的獨特特徵之一就是與國家的單向關係。國家在組織發展、獲取數據和研究資金方面支持並對之實施分級控制。
  • 1.3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1.3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這一章與《論語》17.17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重複。)這一章的關鍵字,不是「巧言令色」,而是「仁」。簡單理解一下什麼是「仁」,下面再說什麼是「巧言令色」。這裡有兩種解釋,第一種解釋:巧言是擅長辭令,令色是面目姣好者。「巧言令色」有能言善辯之意,這種人適合搞政治,當外交家。第二種則是我們現在理解的,指用花言巧語來迷惑、取悅他人。
  • 中國:《中國日報》
    構建全球傳播體系,發出權威中國之聲中國日報傳媒集團旗下共有16種紙質出版物,已實現全球覆蓋、分眾傳播,包括《中國日報》、《中國日報香港版》、《中國日報美國版》、《中國日報歐洲版》、《中國日報亞洲版》、《中國日報東南亞版》、《中國日報非洲版》、《中國日報加拿大版》、《中國日報拉美版》、《中國國家形象專刊》以及21世紀英語教育報系等。
  • 重溫毛澤東《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
    核心閱讀 1948年毛澤東發表的《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圍繞如何通過報紙加強黨和群眾的聯繫這一重要問題,提出了讓群眾了解黨的政策、善於把黨的政策變成群眾的行動、注意改進報導策略和宣傳方式等觀點 1948年4月2日,毛澤東途經晉綏邊區時,對《晉綏日報》和新華社晉綏分社編輯人員發表了重要談話,談話的內容主要圍繞無產階級黨報如何加強黨和群眾的聯繫展開,是一篇標誌著我黨對無產階級黨報性質、作用、任務、文風等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認識成熟、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經典文獻。
  • 虛空先生《論語》淺析:巧言令色,鮮矣仁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學而》巧言,令人愉悅的話語;令色,讓人看起來很高興的面貌。巧言令色,我們講的話,是想讓別人愉悅的,我們表現出來的臉色,是想讓別人高興的,這叫巧言令色。可是孔子卻告訴我們:「巧言令色,鮮矣仁。」說這樣的人,鮮少有仁德在其中。我們看看這句話背後的道理,我們為什麼要去講令人愉悅的話語?為什麼要表現出來讓別人看著很高興的樣子?是因為我們想要取悅於對方,是因為我們心存雜念。當我們有求於人的時候,就想方設法地取悅對方,所以這個時候內心是沒有仁德的表現。「君子直道而行。」
  • 巧言令色到底好不好?|論語孔子說
    《學而篇》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這裡涉及到了儒家的核心觀念「仁」,也是論語中第一次出現「仁」的地方,所以有特別的含義。如果你找人辦事,碰到一些人講話講得非常好聽,表情又和你很客氣,但是最終沒什麼實際行動的人,那就是「巧言令色,鮮矣仁!」了。說明人家只是敷衍你,沒什麼真誠的心意來幫助你。孔子為什麼提到「仁」?這和當時的社會環境有關係。
  • 奈及利亞主流媒體發表社論堅定支持中國抗擊疫情
    人民網阿布賈2月6日電(記者 姜宣) 5日,奈及利亞主流大報《領導者報》發表社論高度評價中國全力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表示該報堅定支持中國政府和人民抗擊疫情,呼籲奈及利亞政府積極學習中國經驗,有效應對拉沙熱等傳染病。
  • 《華爾街日報》:2020全球奢侈品新店多落戶亞洲,中國市場為主要...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未來,即便歐洲和美國的新冠疫情趨緩甚至結束,各大奢侈品品牌仍希望在亞洲開展更多業務——它們的下一個任務是縮減在米蘭、巴黎等傳統國際化都市的門店總量,因為在這些品牌看來,即便疫情過去,這些城市的遊客數量及購買能力也很難在短期內恢復到疫情發生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