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兩天分享了六個育兒坑,希望家長們能夠辯證的分析祖輩們的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詳見以下連結
!
!
這六個坑對於年輕的家長來說,明白了道理應該就很容易避開了,對於祖輩來說多多勸導也是可以避開的。但是刻在祖輩骨子裡的兩個詞「隔代親」、「棍棒底下出孝子」很難從他們腦海裡去除掉!
不可否認新一代的祖父母學歷都不會太低,社會閱歷豐富,再加上退休後的老人有時間有精力。對於一個大家庭來說他們是帶娃的不二人選。但是他們極端的育兒方式也是值得我們商榷的。
案例一:祖輩溺愛式育兒
小明上興趣班,奶奶在門口敲門跟老師說:「天太熱,我給小明買了根棒冰,讓他出來一下,吃完再來上課!」老師很無語,也很無奈!
小明奶奶的溺愛著實讓老師吃不消,這種極端的育兒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說實在的隔代親的現象普遍存在,我們也不反對隔代親,但是這種親與愛一旦不受約束地變成了一種縱容和嬌慣,那麼這種親與愛將成為孩子惡習的開始!
案例二:祖輩暴力式育兒
小強因為父母不在身邊一直由爺爺奶奶帶大的,又一次因為作業沒完成,老師打電話告知爺爺。匆忙趕到老師辦公室二話不說拿起掃把一頓毒打,小強一邊哭一邊喊叫:「我沒錯,我也不認錯!」
其實小強的性格本來就非常倔強,孩子在棍棒之下的認錯最多也只是口服心不服,完全不會意識到自己錯在哪裡。只有通過溝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問題,陪他共同解決問題才能讓孩子獲得安全感,從而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也就更願意做出改變!
其實這兩個極端的案例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他們的影子,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讓隔代教育能夠揚長避短更好的幫助孩子成長。個人的幾個小意見供大家參考:
1、發揮祖輩帶孩子的優勢。之前也說了祖輩有時間有精力,還可以使父輩們免去後顧之憂,安心工作。退休後的祖輩也有了精神寄託可謂是一舉多得。
2、祖輩應該與時俱進學習更多的科學育兒知識。祖輩的教育方式極端其實是根深蒂固的理念出現了偏差,現在很多社區、幼兒園都會有一些育兒培訓公益課,祖輩們可以選擇性的參加學習。
3、祖輩父輩應相互協作。雖說父輩的工作很忙,但是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爸爸媽媽是不能缺席的,儘量在工作之餘多陪伴孩子,培養親密的親子關係。再者父輩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相對較強,應該委婉的向祖輩傳遞育兒新知識,在育兒理念上多交流,多溝通,互相學習,選擇一個最佳的育兒方案共同實施。
如果您在育兒方面有什麼高招,請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不要吝嗇你的想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