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金毛犬被虐亡,專家:虐待動物破壞公序良俗應予立法打擊

2020-12-20 環球網

12月21日16時許,一隻渾身是血的金毛犬被送至成都郫都區百草路東段的一寵物醫院進行救治,身體發現刀傷70餘處。次日6時許,該金毛犬不治身亡。

22日下午,成都市公安局郫都區分局官方微博@郫都公安 通報稱,針對網上流傳郫都區某小區出現虐待金毛犬只的情況,該局已對此開展調查,相關工作正在進行中。同時,請愛犬人士保持理性,共同維護社會良好秩序。

對於上述事件,上海市華誠律師事務所律師沈寧向澎湃新聞表示,目前我國還沒有動物保護法,對於虐待他人合法飼養動物的人來說,動物的主人可以要求虐待者進行民事賠償;但若被虐待的是流浪動物或者是自己飼養的動物,因沒有法律依據,暫時沒有制裁的辦法。

重慶大學法學院理論法學系主任苗文龍建議,從立法角度考慮,應新增無端傷害虐待動物行為屬於行政違法,建議處以行政拘留或罰款。苗文龍說,虐待動物也是傷害人類的感情,破壞社會良好風化,值得動用公權力來加以打擊。

金毛犬被劃70餘刀後死亡

自12月21日起,成都美聯寵物醫院接到一隻傷痕累累的金毛犬,相關照片顯示,這隻金毛犬瘦得皮包骨,有明顯外傷,疑似此前遭到虐待。

四川啟明小動物保護中心負責人喬偉告訴澎湃新聞,12月22日16時許,他接到愛心人士的電話稱,在成都郫都區一小區的地下車庫門口旁發現受傷的金毛犬。

「他們說狗最開始出現是在地下車庫的垃圾桶旁,被裝在一個紅色箱子裡,身上裹著兩層塑膠袋,頭露在外面都是血。小區保安將狗移至地下車庫的門口,引來了許多人圍觀。」接到愛心人士的求助,喬偉讓對方把狗送到距離最近的定點醫院。

成都美聯寵物醫院院長俞飛表示,剛接到受傷金毛犬時,它的頭骨和脊柱都裸露在外面,頭上背上均有刀傷;把毛剃掉後,發現它的頭上大約有三四十處刀傷,耳根部也都有很多刀口,兩個耳朵幾乎是掉著一半的。

「傷口密密麻麻,全是一到兩釐米的小傷口,看上去像被美工刀樣的東西劃傷。保守估計,全身共有七八十處刀傷。」 俞飛說。

喬偉介紹,當晚,這隻金毛犬經歷近5個小時的手術,手術於當晚9時許結束;金毛犬由兩人在夜間專門照顧,一直輸液輸血,比較正常。然而,第二天6時許,金毛犬在會診中四肢僵硬,經搶救無效死亡。對此,俞飛分析認為,金毛犬的死亡是由於傷口大面積感染導致的多功能衰竭。

警方介入調查,專家呼籲動物保護立法

為了給金毛犬籌集醫療費,啟明小動物保護中心在其官方微博有發起籌款活動。

喬偉透露說,這隻金毛犬的治療費共1000多元,收到的捐款有幾萬元,現在金毛犬走了,他們已發布通知,想退款的可以找他們退款,最後剩餘的錢將用作該小動物保護中心,等全部確認好後,他們會對帳目進行公示。

澎湃新聞注意到,上述事件已引發諸多愛心人士的關注。喬偉說,金毛犬在搶救時,來醫院看它的人大約有40人-50人,還有人士帶著狗來獻血。

針對這一事件,22日下午,成都市公安局郫都區分局官方微博@郫都公安 通報稱,近日在網上流傳郫都區某小區出現虐待金毛犬只的情況,該局已對此開展調查,相關工作正在進行中。同時,請愛犬人士保持理性,共同維護社會良好秩序。

上海市華誠律師事務所律師沈寧告訴澎湃新聞,目前我國還沒有動物保護法,對於虐待他人合法飼養的動物的人來說,動物的主人可以要求虐待者進行民事賠償;如果被虐待的是流浪動物或者是自己飼養的動物,由於沒有法律依據,暫時沒有制裁的辦法。

沈寧指出,我國也沒有專門的組織和機構來處理此類虐待動物的事情,很多情況下都是依靠民間自發的動物保護組織。對此,喬偉表示,該小動物保護中心多對路邊重病重傷殘的動物進行救治,治好後,可以由市民免費領養,如無人領養,則由基地飼養。目前基地大約有1500多隻狗。

喬偉稱,對於普通市民來說,如果發現動物虐待,緊急情況下可以向警方求助,其次就是儘快把動物送到醫院救治。

重慶大學法學院理論法學系主任苗文龍向澎湃新聞表示,從立法角度考慮,應新增無端傷害虐待動物行為屬於行政違法,建議處以行政拘留或罰款。虐待動物也是傷害人類的感情,破壞社會良好風化,值得動用公權力來加以打擊。

相關焦點

  • 戴孟勇:法律行為與公序良俗 | 前沿
    針對上述問題,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戴孟勇在《法律行為與公序良俗》一文中,結合國內外相關立法、理論與實踐,就法律行為各要素違反公序良俗的情況及其對法律行為效力的影響展開研究,以期對我國現行法的解釋適用和今後民事立法的完善有所裨益。原因理論認為,合同的原因違反公序良俗,法律行為無效。
  • 新成語「公序良俗」
    五年後的2015年4月,案件在萬眾矚目中恢復審理,一審駁回原告訴訟請求,依據是僅憑個人喜好和願望在父姓、母姓之外選取其他姓氏或創設新的姓氏,不屬於有關法律規定的「有不違反公序良俗的其他正當理由」。「公序良俗」這個詞語開始逐漸「走紅」。「公序良俗」,一般認為是「公共秩序」與「善良風俗」各自縮略後並列構成的成語,意思比較明了。
  • 《民法典》之「公序良俗」原則
    《民法典》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立法宗旨,公序良俗原則即為重要體現。該原則通過維護社會公共秩序與善良風俗,用法治的力量引導人民群眾向上向善。 「公序良俗」包括公共秩序與善良風俗兩個方面。公序,即社會一般利益,包括國家利益、社會經濟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良俗,即一般道德觀念或良好道德風尚,包括社會公德、商業道德和社會良好風尚。 《民法典》進一步確認和強化「公序良俗」,共提及8次。其中第八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將公序良俗確定為民法的基本原則。
  • 逼人造假的「公序良俗」不值得遵守
    「 (搜狐新聞)我特意去查了一下公序良俗的定義,「公序良俗,即公共秩序與善良風俗的簡稱。所謂公序,即社會一般利益,包括國家利益、社會經濟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所謂良俗,即一般道德觀念或良好道德風尚,包括社會公德、商業道德和社會良好風尚。」我實在看不出,兩個男人一起開個玩笑,合張影,有必要給扣上「破壞公序良俗」的大帽子嗎?
  • 【焦點微談】違反公序良俗,只是道德問題嗎?
    有讀者問:一些黨員幹部認為,違背社會公序良俗,只是單純的道德問題,沒有啥嚴重的懲戒後果。是這樣嗎?現實中,一些黨員、幹部認為,違背社會公序良俗,只是單純的道德問題,沒有啥嚴重的懲戒後果。殊不知,黨員身份決定了黨員必須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今年實施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堅持紀嚴於法、紀在法前、紀法分開,對黨員的生活紀律作出明確規定,「違背公序良俗,在公共場所有不當行為,造成不良影響的」,將按照違紀處理。
  • 【解讀民法典】民法典中有關「公序良俗」的規定
    實質上就是指公序良俗,只是當時存在較多意識形態禁忌,未明確使用公序良俗這一概念。民法總則和民法典立法時對此進行了突破,明確使用公序良俗這一概念。法典條款第八條【守法與公序良俗原則】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 公序良俗司法應用之法理分析:功能、理據與實證機制
    從立法規定來看,《瑞士民法典》的「學理、傳統」與我國《民法總則》中的公序良俗都發揮了「限制」的司法功能。按照張文顯教授對「法理」範疇的定義,《瑞士民法典》第1條中的「學理、傳統」和我國《民法總則》中的「公序良俗」都可以被納入「法理」範疇。
  • 孫夢嬌 | 公序良俗司法應用之法理分析:功能、理據與實證機制
    從立法規定來看,《瑞士民法典》的「學理、傳統」與我國《民法總則》中的公序良俗都發揮了「限制」的司法功能。按照張文顯教授對「法理」範疇的定義,《瑞士民法典》第1條中的「學理、傳統」和我國《民法總則》中的「公序良俗」都可以被納入「法理」範疇。在此需要澄清的是,在世界範圍內的立法實踐中,「法理」不僅被賦予了「限制」的司法功能,而且被賦予了「適用」的司法功能,即發揮著對法律漏洞的補充功能。
  • 「公序良俗」入法後,「遺贈情婦」案該怎麼判?
    相關條文「公序良俗」在《總則》中共出現4次,如下:第8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第153條第2款:「 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什麼是「公序良俗」?《總則》中並沒有明文規定。
  • 公序良俗用於判案了,習慣也可判案
    最近接觸個案件,涉及公序良俗的。法官判案引經據典,即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但文本法律存在滯後性的缺陷,也有與社會道德標準的相矛盾,有時候法律常常為一些不良分子鑽空子,而法院卻表現的無能為力,達不到法律應有的實質正義。民法總則的出現,可能改變這一情況。在民法總則中,公序良俗成為了一條法律原則。看案例,李某在婚姻續存期間與章某非法同居,幾年後李某病故。
  • 違反公序良俗的商業標識難受法律保護 「叫了個雞」自食惡果
    原標題:違反公序良俗的商業標識難受法律保護,「叫了個雞」自食惡果 據悉,這是國內首例以違反公序良俗原則駁回原告訴請的商業標識類智慧財產權民事案件。 據悉,這是國內首例以違反公序良俗原則駁回原告訴請的商業標識類智慧財產權民事案件。 「叫了個雞」要維權 臺享公司起訴稱,其旗下炸雞連鎖品牌「叫了個雞」始創於2014年,目前已擁有近千家門店,遍布全國數百座城市,具有較高知名度。
  • 公序良俗原則適用應予規制
    司法案例為公序良俗原則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但相關案例卻顯示出公序良俗原則在司法適用中的種種亂象,諸如有具體法律規範依據卻向一般條款逃逸、僅作為增強判決說服力的工具、作為其他民法基本原則的替代、與無效行為和效力待定行為規範混同適用等。
  • 聊民法典4:叫了個雞、遺產送二奶,因為公序良俗被認定無效
    第八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公序良俗原則作為一種彈性條款,可以起到補充完善法律條文的作用。公序良俗,是個縮略詞,完整的詞語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公共秩序,是指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基本秩序和根本理念,是與國家和社會整體利益相關的基礎性原則、價值和秩序,在以往的民商事立法中被稱為社會公共利益,在英美法系中也被稱為公共政策。
  • 遷墳訴請被駁回,法院:違背公序良俗
    原一審法院審理認為,民事活動不得違背公序良俗。在劉某B埋葬親屬的當時及此後數年,劉某A並未表示過異議,證明劉某A認可此事;現劉某A要求劉某B遷出埋葬在其承包地內的親屬墳墓,卻未提交違背其真實意志的證據,且該項請求違背公序良俗,故對該訴求不應予以支持,遂依法駁回了劉某A訴訟請求。判決後,劉某A未上訴。典型意義公序良俗原則是民法的一項基本原則。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民事法律規範:弘揚美德 維護公序良俗
    內容提要:本市法律界人士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寫入民法典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指導著我們今後民事立法和執法的總體方向。2020全國兩會天津北方網訊:在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的說明中指出,做好民法典編纂工作,必須遵循和體現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注重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民事法律規範,大力弘揚傳統美德和社會公德,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維護公序良俗。
  • 科學運用公序良俗原則處理民事糾紛(有的放矢)
    處理這些民事糾紛,應運用好公序良俗原則,即民事行為不得違反民法中的公序良俗原則。科學運用公序良俗原則處理民事糾紛,對於懲惡揚善、維護正義、保證社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公序良俗是指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公序良俗的含義非常廣泛,並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變化。公序良俗原則在許多國家的民法典中都有所體現。我國1986年通過的民法通則使用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等詞語來表達相關法律精神。
  • 銀保監會:對個別工作人員違反社會公序良俗問題:立案調查
    據報導,銀保監會個別工作人員在2020年8月北京警方打擊地鐵、公交車等場所「色狼」的專項行動——「獵狼行動」中被當場抓獲,隨後被行政拘留10日。9月23日,銀保監會表示,將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始終要求黨員幹部自覺遵紀守法,培養良好道德風尚。對個別工作人員違反社會公序良俗行政拘留的問題已立案調查,將依法依紀嚴肅處置。
  • 男子用開水燙貓致死,虐待動物何時能受法律嚴懲?
    在今年全國兩會,就有多位代表委員建議:立法對虐待動物及公開傳播對動物施暴信息行為進行懲處。文│王仲昀「太殘忍了!」10月19日,山西太原一男子在馬路邊用開水燙貓的視頻被傳到網上。畫面之殘忍,讓人心痛,更令人感到憤怒。
  • 網售「陪罵林有有」服務 價格2元到10元不等 律師:此舉違背公序良俗
    律師表示,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背公序良俗。如果網友將這樣的辱罵延伸到現實生活中演員本身,就涉嫌侵犯他人名譽權。律師質疑此舉違背公序良俗如延伸到演員本身涉嫌侵犯他人名譽權商家提供陪罵服務,也遭到網友質疑,網上銷售代罵服務,是否合規合法?算不算網絡暴力?
  • 炸雞品牌「叫了個雞」維權敗訴,法院:涉案名稱違背公序良俗
    同時,三被告在同類服務中使用該標識的行為同樣不受法律保護,應予禁止。這是國內首例以違反公序良俗原則駁回原告訴請的商業標識類智慧財產權民事案件。原告:索賠100萬元2018年2月,臺享公司以三被告使用「叫了個雞」等商業標識構成不正當競爭為由,向法院起訴,要求被告停止不正當競爭行為、消除影響並連帶賠償經濟損失1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