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朱瑩
12月18日,國際油價延續隔夜跌勢,截至北京時間16:04,美原油盤中最低下探至48.83美元/桶,創一年多新低;布倫特原油盤中最低下探至58.11美元/桶。
分析人士認為,受油價下跌影響,12月28日成品油或再次迎來下調。油價的下跌也可以為部分新興市場實施相對更為寬鬆的貨幣政策支持國內增長提供有利的通脹環境,消費品板塊、下遊企業和石油淨進口國等或成為油價下跌贏家。
成品油調價或迎五連跌
「OPEC減產緩解了供應過剩的擔憂,但是市場對於減產效果仍存疑慮,同時需求端的悲觀預期無明顯緩解。」混沌天成期貨分析師朱金濤表示,OPEC雖然再度達成減產協議,但OPEC內部存在嚴重分歧,能否保持較高的執行率市場仍存疑慮。
美國能源資訊局(EIA)周一發表的月報預測,美國七個主要頁巖油產區年底產量將超過每日800萬桶。到12月底產量料達每日803萬桶,明年1月料再增13.4萬桶,至每日817萬桶。美國已超越沙烏地阿拉伯及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產量達到創紀錄的每日1,170萬桶。
成品油調價窗口將於12月28日打開,受油價下跌影響,業內預計2018年成品油調價或將以「五連跌」收官。
找油網數據顯示,12月17日,地煉汽油價格跌至6759元/噸,柴油價格跌破6000元/噸報5896元/噸,四季度地煉汽柴油累計跌幅超2000元/噸,當前汽柴油價格已跌回至年初水平。
找油網成品油策略師李文靜認為,四季度地煉汽、柴油價格暴跌的原因有三:一是四季度原油價格大幅下跌,二是汽柴油市場供應充裕而需求低迷。三是主營壓低外採價格、臨近年底部分煉廠面臨還貸壓力,同時部分煉廠出貨不暢憋庫。
中國油品加工及流通產業俱樂部CPEC秘書長劉心田預測2018年地煉汽油或收官在6700-6900元/噸,而柴油在5500-5700元/噸。12月28日成品油調價「五連跌」概率較大。
通縮魅影初現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11月CPI同比增速2.2%,低於預期值2.4%,也低於前值2.5%;PPI同比增速2.7%,持平於預期值2.7%,但較前值3.3%繼續下行。另外,核心CPI同比增速繼續維持1.8%位置。
方正中期期貨分析師李彥森表示,從目前的數據來看,國際能源價格持續回落,仍在拖累國內的交運、居住燃料價格的環比繼續下降,疊加短期肉價和醫藥價格回落的影響,12月CPI仍有進一步回落的可能性。
李彥森指出,短期來看,隨著外圍油價企穩的可能性上升,PPI下行速度或暫時有所放慢。但是,在經濟產出端持續承壓、內外需求放緩、供給側改革對價格的支撐減弱等因素的影響下,中長期看PPI增速仍將以逐步走低為主,難以出現明顯回升。
中金公司表示,PPI對國際油價的敏感度較高、同步性較好,二者同比相關性達到0.8,國際油價同比變動1%,將引起PPI同比變動約0.1%。通過模型,基於不同的「油價+匯率+黑色價格」組合,分情境預測,發現在中性假設下,明年PPI均值將轉負,僅四季度有所回升,從PPI角度看,明年經濟存在一定通縮風險。
「原油作為化工產業鏈的源頭產品,對產業鏈企業影響巨大。」陳棟表示,原料成本端的降低,自然將拉低下遊化工產業鏈中間環節及成品端的售價,對於期貨市場上的塑料、PP、PTA、乙二醇、燃料油、瀝青等主要品種油制線路的期貨品種衝擊非常明顯,會拉低價格重心。同時煤化工甲醇、PVC等產品的價格受到的波動也會顯著增強,受拖累而下跌。
產業鏈利潤再分配
「不過,對於用油企業而言,油價下跌能有效降低企業成本。例如航空運輸物流等行業的成本有望降低,化工行業的原料採購和經營成本也會降低,從而增厚上述企業的利潤水平。對於上遊開採端來講,油價走低會削弱油企的生產積極性,減少企業利潤。整個原油產業鏈利潤存在再分配的動態變化。」陳棟說。
中金公司海外研究團隊表示,假設其他變量保持不變,油價的大幅下跌,可能會使得以下幾類資產或市場相對受益:一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板塊。油價大跌將減少能源品在居民個人消費支出中的佔比,這相當於增加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進而對消費品板塊可能也是邊際上有利的。
二是中下遊企業。考慮到油價與非金融非能源板塊企業主營業務成本和毛利率的高度相關性,油價大幅回落將有助於減少中下遊企業的主營業務成本進而提升毛利率。
三是石油淨進口國。油價的下跌對於石油淨進口國而言是積極的,特別是那些主要是因進口原油「貢獻」了較多經常帳戶赤字的新興市場。油價的下跌也可以為部分新興市場實施相對更為寬鬆的貨幣政策支持國內增長提供有利的通脹環境。
「在OPEC達成減產協議的情況下,原油市場仍存在供應過剩的風險,油價缺乏明顯的上行動力。油價的變化對於美國的通脹水平影響更加直接和迅速,油價的弱勢或令美聯儲加息的步伐放緩,加息周期當中的不確定性將會增加。」朱金濤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