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潛為什麼又被乾隆褫奪了諡號?
於恢
沈德潛六十七歲時才考中進士,後因詩才得到乾隆的恩遇,最後做到禮部侍郎。但是在沈德潛死後卻被乾隆剝奪所贈官職,還把墓碑推倒,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乾隆如此動怒呢?
沈德潛是清代有名的詩家,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唐詩三百首》,其實是以沈德潛編選的《唐詩別裁》為底本進行刪減的。除了這本詩選,還有《宋詩別裁》《明詩別裁》《古詩源》等著作,可以說在這一方面沈德潛絕對是有清一代的泰鬥,史稱其「承學者效之,自成宗派。」。
在編選《清詩別裁》時,沈德潛請乾隆御覽並為之作序,乾隆看了之後,很不喜歡將錢謙益收入,並說:「謙益諸人為明朝達官,而復事本朝,草昧締構,一時權宜;要其人不得為忠孝,其詩自在,聽之可也。選以冠本朝諸人則不可。」
尤其是乾隆四十三年,東臺縣的一個平民檢舉徐述夔的《一柱樓集》有悖逆語,並且集中還有沈德潛為之寫的傳記,其中說徐述夔「品行文章皆可為法」。乾隆看了之後龍顏大怒,於是就下旨褫奪了沈德潛的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