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委會收錢給老師買設備是變相受賄,是對教師的褻瀆和教育的傷害

2020-09-06 神鵰物理

家委會收錢給老師買直播設備是變相受賄,是對教師的褻瀆和教育的傷害!

一場疫情,看出了民眾眾志成城,齊心協力,舍小家為大家等一系列感人的正能量,同時也出現了藉助疫情謀取暴利,藉機斂財,損害他人利益等一系列不良現象,人性的真善美,假惡醜一覽無餘。


持續數月的疫情,老師的確沒有坐以待斃,而是積極投身到了抗疫的戰鬥,化身「主播」,積極為學生答疑解惑,為家長分憂解困,付出了數倍於線下教學工作的努力。老師們的付出,家長們,看在了眼裡,也記在了心裡。於是,家委會提議給予老師一定的補償。

近日,南京一所重點中學卻出現了「收防疫費」的「迷之操作」,令很多家長感到氣憤。

6月19日,一張南京市某重點中學家長微信群通知收取防疫費的截圖被大量轉發。截圖顯示,所謂的「防疫費」包括防疫期間老師的網課課時費,以及老師為上網課購置的直播設備費用等。每名學生需交110元,低保和教師家庭子女可免交。有家長表示「僅高一年級12個班就收取費用共計6萬餘元」。


此事在網上引發熱議後,該校表示已通知班主任向家長委員會核實,如確有收費會立即退回。隨後,家長委員會將「防疫費」退還,並在微信群發出公告,「收費系本人及家委會理解錯誤,學校不會因疫情期間的相關工作收取任何費用。」這場「防疫費鬧劇」,就這樣以「家委會理解錯誤」收尾。

家委會本來是家庭和學校,老師之間交流,聯繫的橋梁,近年來好像有點變味,幾乎成了收錢的工具。但在這一事件中,家委會卻「越位」帶頭收費,理由是防疫期間老師的網課課時費,以及老師為上網課購置的直播設備費用,這其中,老師與校方究竟是否知情、家委會所謂的「理解錯誤」是否只是家委會角色理解的錯誤。


老師是國家工作人員,是享受工資待遇的,其工資發放是有一定標準的,疫情期間教師工資是一分不少的,既然工資照常發放,照常工作才是合理的,即使今年有些特殊。特殊情況的特殊付出,老師也是毫無怨言,相信老師也不會提出這麼出格的要求。家委會竟然主動產生這樣的想法,並付諸實施,令人詫異。難道這只是家委會所說的理解錯誤嗎?

幸好這件事被叫停,否則,老師會承擔什麼樣的社會後果,老師變成了什麼樣的角色,教育不是物物交換,不是簡單的以錢來衡量的,如果是那樣,對教育的理解就十分膚淺了,不要動不動用錢來補償。


假如此事成真,對家委會而言,無疑是變相行賄,對老師而言就是變相受賄,不單承擔社會譴責,是要負法律責任的,如果這樣,無疑是對社會的傷害,對教師的傷害,對教育的傷害。

試想,此口一開,後果會是什麼?今天張三,每天李四......老師每天忙於收錢,忙於想錢......你的孩子,他人的孩子......哈哈!有錢的家長用錢,沒錢的家長怎麼辦?教育公平從何而來?

的確,近年來,家委會參與學校收費,產生了一些十分不良的社會反應,家委會幾乎成了學校變相收費的代名詞,這與家委會對於自己角色的定位,理解偏差有關係。當然,也不排除個別家委會成員心懷私心,以權謀私,想從中得到對自家孩子更多的關照。但長此以往,所產生的家長,老師,學校,社會之間的不信任,很壞的社會影響,無疑是對老師職業的褻瀆,是對教育的傷害。


進一步說,如果學校,老師也參與了此事,那後果就嚴重了,涉事老師,領導應該承擔什麼樣的後果,到那時候那幾個補考費算什麼!社會影響是什麼!對教育的影響又是什麼!你品,細品!

好在,經家長質疑後,該學校的家委會將費用退還給了家長。這或許是「茶杯裡的風暴」,但涉事家委會這種打著教學旗號蠢蠢欲動的收費行為,卻值得認真審視:任何時候,收費都得有合適主體,而不是誰都可以自立一個名目,趁機割家長韭菜。

最後,還值得追問的是:涉事家委會的收費行為,學校到底知不知情?其中是否有利益勾兌?對這些問題,涉事學校最好能給公眾一個詳細交代,而不應該止於退費與一個「理解錯誤」的回應。

家委會,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不得越權,不得亂收費,否則,傷害的不僅是家長,是學生,是老師,是學校,是教育。家委會收錢給老師買設備是變相受賄,是對教師的褻瀆和教育的傷害!

相關焦點

  • 家長委員會被吐槽:只收錢討好老師,家委會到底是個怎樣的存在?
    網友二:家委會每年組織給老師買禮物,每個家長出10-20元,家長代表負責購買禮物和送禮物,老師只記得送禮物的家長,掏了錢不出人的,只想著不被孤立就好。網友三:家委會討論給老師買禮物,家長沒人回答。第二天家委會直接說每人出100,你說發還是不發。
  • 家長委員會被吐槽:只收錢討好老師,家委會到底是個怎樣的存在?
    家委會真的有這麼不堪嗎?家委會到底是幹嘛的?是一個怎樣的存在。作為一個初三學生的家長,也來說道說道。家委會是怎麼回事《教師家庭教育指導實務》中指出:家委會是由在校學生家長代表組成的,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進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和諮詢的自治性組織。
  • 長春一學校家委會收錢給老師買禮物,遭部分家長質疑
    網友爆料:長春一學校班級家委會張羅學生家長自願交200元給各科老師買禮物。可這樣的做法,也引來了不少爭議。又有網友爆料:真心受不了那些奇葩家長,剛到9月份,就要集錢給老師買教師節禮物,各種獻媚,然後其他家長被收錢,你們想討好老師是你們的事,別什麼都亂代表其他家長行嗎?
  • 家長不容當:家委會的安排應該怎麼辦,這背後的故事令人心酸
    但也有少部分的家委會流於形式,家委會成了收錢會,人人爭當家委會成員,變相拉近與學校、老師之間的距離,利用家委會的身份撈取個人資本,更有甚者利用家委會的身份欺上瞞下,打著為老師集體送禮幌子,強行向家長收費,撈取個人不義之財。面對家委會的安排我們怎麼辦?
  • 家委會就像物業,也送個錦旗「幹啥啥不行,收錢第一名」,行不?
    這幾年,一個新動向就是表達心意,由家委會開始操作,搞一些類似成語接龍的遊戲,然而不少家長對這種方式並不感冒。有家長說:其實班級群裡家委會提出來之後有不少家長就不樂意,只是沒有勇氣在群裡公開提出來。也有家長表示:自己還看不慣家委會「看人下菜碟」,還要將老師按照主科副科分三六九等,分別送價值不同的禮物.
  • 畢業前,班主任收錢給任課教師買禮物,這種感恩尊師變味了!
    孩子讀初三,馬上就要中考了,回家要現金60元給任課教師買禮物,以表達對教師的教育之恩。我說等一下我轉帳給班主任就可,孩子說,不行,老師說要現金。我一聽,心裡明白了幾分,轉帳會留下證據,現在國家的政策嚴禁變相收費,一旦有人舉報,教師將會受到相應的處罰!
  • 家委會被吐槽,「只會收錢、拍馬屁!」原因很現實,但不能怪老師
    家委會真可以說是個神奇的組織。神奇在哪裡呢?想加入的家長很多,但吐槽的家長也很多。很多家長想加入,原因很簡單,因為大家都感覺,自己如果多幫老師幹點活、和老師熟絡一點,老師就會多照顧一下我的孩子。很多家長要吐槽,原因也很簡單,現在的家委會的工作方式實在有些太簡單粗暴了,有人就總結了下,說家委會現在主要幹兩件事情:1、收錢;2、拍老師馬屁!額,這麼一看,確實很簡單粗暴啊。01、現在家委會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 刷牆面、鋪地板、買柜子,某些家委會何以成為學校「另類提款機」?
    一些家長反映,實行「一費制」後,不許學校亂收費,都是由家委會出面收錢。長春市朝陽區一所小學的家長告訴記者,8月底女兒幼升小第一天,一些熱心家長自發成立家委會,拉了一個班級群,把老師也加了進來,班級有什麼需要,老師會在群裡發布,然後由家長去買。小到打掃衛生的拖布、水桶,大到上千元的印表機,小來小去的由熱心家長自己買了,數目較大的AA制分攤。為此,家委會做主先向每位家長收了100元。
  • 長沙家長訴家委會收錢為老師送禮 教育局調查
    漫畫/餘寧山  長沙某中學的李老師剛休完婚假回到學校,馬上受到學校和長沙市教育局紀委的調查,因為有家長投訴「班級家委會成員收錢給老師送禮」,投訴的家長把板子基本打在「家委會」身上投訴者在信中表示,老師是不會也不敢開口要禮物的,但是因為家委會的存在,「在班上收錢,把大家的錢當自己的錢送給老師,老師肯定高興」。  為了加強家校聯繫,現在每個學校對建立「家校通」溝通平臺以及家委會對話平臺都非常重視,每個班都會成立家委會。家委會的操作模式各有不同,事實上不少家委會的操作與當前教育部門的「不收費」要求有衝突。
  • 教師節到了,家委會通知,收100元班費給老師買禮物,合適嗎?
    有朋友問,孩子讀小學一年級,家委會說,要收100元,教師節給老師買禮物,剩下的當作班費。這樣合適嗎?我的回答是,不合適。去年有一個事,是家委會提議,每位家長集資300元,集體就餐,當然也請了所有任課老師到場。飯畢,有家長發現,每桌餐費高達兩千多元,部分菜品價格明顯不合理,於是氣憤地說,這是某些家委會成員花大家的錢討好老師,要求退款。
  • 農村學校該不該設立家委會?完全沒有必要,聽聽一線教師的看法
    如果家委會的目的就是為了收學生家長的錢用於購買學校的公共財產,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設立這樣的家委會,接下去來聽聽我這個一線教師的看法吧。首先,購買班級的電風扇,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資金。學校要建立電腦室或者創辦獎教助學基金會,讓社會上的愛心人士募捐即可;購買班級的電風扇,所需的資金不多,教育主管部門一般都會定期撥款給基層學校,用來解決這些方面的問題。教育主管部門一般會根據相關學校學生數的多寡撥款。而上頭撥的這些錢,可能並不多,但是用來購買班級電風扇什麼的,還是可以做到的。既然班級的困難學校本身就能解決,為何要設立家委會來收班費?
  • 家委會變了味,你是不是老師的傳聲筒?
    相信「家委會」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家委會的成立原本是為了進一步加強家、校之間的溝通,營造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便於家長對學校工作的了解、理解和監督,增強學校工作的透明度,確保各種教育渠道的暢通和各種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以便更好地培養和教育學生。但是,近些年來一些地方的家委會慢慢變了味!
  • 定邊縣第五小學一英語教師變相推銷教輔資料被處理
    來源: 絲路駝城 舉報   近日,有網友反映馬上放假了,定邊縣第五小學三年級1-4班英語老師通知家委
  • 開學季丨您參選家委會了嗎?加入家委會有這些好處和煩惱——
    家委會對於學校或者是老師來說,都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組織,主要做家長和學校溝通的橋梁。家委會成員如何進行分工?一般班級的家委會,會根據家長的資源、特長和時間精力,對任務進行合理分工——有的負責收錢記帳、有的負責買東西做後勤,此外部分學校還會開設一些家長課程,作為家委也會積極帶頭去上課。
  • 收每名學生110元給老師買直播設備,家委會「理解錯誤」是否只是說辭?
    截圖顯示,所謂的「防疫費」包括防疫期間老師的網課課時費,以及老師為上網課購置的直播設備費用等。每名學生需交110元,低保和教師家庭子女可免交。據上遊新聞報導,有家長表示「僅高一年級12個班就收取費用共計6萬餘元」。此事在網上引發熱議後,該校表示已通知班主任向家長委員會核實,如確有收費會立即退回。
  • 半學期花掉班費18000,家委會是個啥組織?班費都花哪去了
    班費不是由學校收取的,而是由家委會代為收取,當時說收錢是為了添置班級用品,還有班級活動的開銷,雖然覺得有點小貴,但是為了孩子,也沒有家長在群裡提出反對意見,全班60位同學,班費收入一共18000元。
  • 收錢不辦事是不是受賄?
    有人問小法師:收錢不辦事是不是受賄。小法師想說:收錢不辦事當然是受賄。國家工作人員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的,以受賄論處。從上面可以看出,1、利用職務便利,向他人索取財物叫做受賄。這種情況不論是否為他人真的辦事情,都已經屬於受賄罪;2、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收錢不辦事是否屬於這種情況呢?
  • 教師節家委會號召幼兒園小朋友送禮應不應該
    朋友一小孩上幼兒園,今天家委會就提議給老師準備教師節禮物,剛開始準備每人50,後面改成每人30,我朋友也跟著交了。但回過頭想想,這並不利於小孩子的成長啊,幼兒園小朋友本沒有很大的金錢欲望,思想很單純,引導孩子送送自己的卡片、自己的畫畫,或者是自己對老師的祝福不是更好嗎?過早的社會化或世俗化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 小學一年級的家委會說收100元,來給老師購買禮物,這樣合適嗎?
    小學一年級的家委會說收100元,來給老師購買禮物,這樣合適嗎?其實作為家長,我不反對利用教師節之機,送點祝福之語,送點小禮物,表達對教師的感謝之情,敬重之意,但是這種感謝的方式最好是私下裡的,而不是這種裹脅和綁架,讓許多老師進退兩難。
  • 家委會說收100元,教師節給老師買禮物,剩下的當班費,合適嗎?
    且即便如此家委會仍然設置「會計」一崗,因為有時候花錢的時候是先把錢收齊然後再去使用,具體使用明細需要記錄並最終在群裡進行反饋。而且每次活動是否搞、東西是否買必須人人家接龍表態,只要有一人反對,那麼這事兒我們就不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