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委會收錢給老師買直播設備是變相受賄,是對教師的褻瀆和教育的傷害!
一場疫情,看出了民眾眾志成城,齊心協力,舍小家為大家等一系列感人的正能量,同時也出現了藉助疫情謀取暴利,藉機斂財,損害他人利益等一系列不良現象,人性的真善美,假惡醜一覽無餘。
持續數月的疫情,老師的確沒有坐以待斃,而是積極投身到了抗疫的戰鬥,化身「主播」,積極為學生答疑解惑,為家長分憂解困,付出了數倍於線下教學工作的努力。老師們的付出,家長們,看在了眼裡,也記在了心裡。於是,家委會提議給予老師一定的補償。
近日,南京一所重點中學卻出現了「收防疫費」的「迷之操作」,令很多家長感到氣憤。
6月19日,一張南京市某重點中學家長微信群通知收取防疫費的截圖被大量轉發。截圖顯示,所謂的「防疫費」包括防疫期間老師的網課課時費,以及老師為上網課購置的直播設備費用等。每名學生需交110元,低保和教師家庭子女可免交。有家長表示「僅高一年級12個班就收取費用共計6萬餘元」。
此事在網上引發熱議後,該校表示已通知班主任向家長委員會核實,如確有收費會立即退回。隨後,家長委員會將「防疫費」退還,並在微信群發出公告,「收費系本人及家委會理解錯誤,學校不會因疫情期間的相關工作收取任何費用。」這場「防疫費鬧劇」,就這樣以「家委會理解錯誤」收尾。
家委會本來是家庭和學校,老師之間交流,聯繫的橋梁,近年來好像有點變味,幾乎成了收錢的工具。但在這一事件中,家委會卻「越位」帶頭收費,理由是防疫期間老師的網課課時費,以及老師為上網課購置的直播設備費用,這其中,老師與校方究竟是否知情、家委會所謂的「理解錯誤」是否只是家委會角色理解的錯誤。
老師是國家工作人員,是享受工資待遇的,其工資發放是有一定標準的,疫情期間教師工資是一分不少的,既然工資照常發放,照常工作才是合理的,即使今年有些特殊。特殊情況的特殊付出,老師也是毫無怨言,相信老師也不會提出這麼出格的要求。家委會竟然主動產生這樣的想法,並付諸實施,令人詫異。難道這只是家委會所說的理解錯誤嗎?
幸好這件事被叫停,否則,老師會承擔什麼樣的社會後果,老師變成了什麼樣的角色,教育不是物物交換,不是簡單的以錢來衡量的,如果是那樣,對教育的理解就十分膚淺了,不要動不動用錢來補償。
假如此事成真,對家委會而言,無疑是變相行賄,對老師而言就是變相受賄,不單承擔社會譴責,是要負法律責任的,如果這樣,無疑是對社會的傷害,對教師的傷害,對教育的傷害。
試想,此口一開,後果會是什麼?今天張三,每天李四......老師每天忙於收錢,忙於想錢......你的孩子,他人的孩子......哈哈!有錢的家長用錢,沒錢的家長怎麼辦?教育公平從何而來?
的確,近年來,家委會參與學校收費,產生了一些十分不良的社會反應,家委會幾乎成了學校變相收費的代名詞,這與家委會對於自己角色的定位,理解偏差有關係。當然,也不排除個別家委會成員心懷私心,以權謀私,想從中得到對自家孩子更多的關照。但長此以往,所產生的家長,老師,學校,社會之間的不信任,很壞的社會影響,無疑是對老師職業的褻瀆,是對教育的傷害。
進一步說,如果學校,老師也參與了此事,那後果就嚴重了,涉事老師,領導應該承擔什麼樣的後果,到那時候那幾個補考費算什麼!社會影響是什麼!對教育的影響又是什麼!你品,細品!
好在,經家長質疑後,該學校的家委會將費用退還給了家長。這或許是「茶杯裡的風暴」,但涉事家委會這種打著教學旗號蠢蠢欲動的收費行為,卻值得認真審視:任何時候,收費都得有合適主體,而不是誰都可以自立一個名目,趁機割家長韭菜。
最後,還值得追問的是:涉事家委會的收費行為,學校到底知不知情?其中是否有利益勾兌?對這些問題,涉事學校最好能給公眾一個詳細交代,而不應該止於退費與一個「理解錯誤」的回應。
家委會,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不得越權,不得亂收費,否則,傷害的不僅是家長,是學生,是老師,是學校,是教育。家委會收錢給老師買設備是變相受賄,是對教師的褻瀆和教育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