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經常遭受體罰的孩子,會有一些心理上的問題,比如愛說謊、叛逆、孤僻等等。我國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上都會採取棍棒教育的方式,當孩子在做錯事之後就對孩子進行打罵。這樣的教育手段看似有用,實則會毀了孩子,家長一定要知道其中的利害關係。
我有一個學生曉璐在剛開學的時候成績很好,而且人的性格也特別不錯,總之是老師和學生都喜歡的同學。可是在之後的學習中,我發現她的狀態越來越不對了。以前的她在上課時特別活躍,經常舉手回答問題,但是現在的她不僅不願意回答老師的提問了,而且學習成績也大幅度的下降了。
我問她為什麼成績會下降,她說的原因讓我聽了特別心疼。原來是因為高中的課程本來就很緊張,所以她總是擔心自己成績不理想。
而且第一次考試之後,她把成績單帶回家給父母看了,父母特別不滿意她的成績,就打罵了她。從此之後她特別想要證明自己,沒想到成績卻一直下降。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她的狀態還是沒有改變,厭學的心理更加明顯了,而且還出現了叛逆的跡象。本來是好好學生的她開始不交作業,還出現上課睡覺的情況。我在和她交流的時候,她說自己也不想這樣,可是自己好像怎麼努力也不能讓父母滿意,每天回去不是挨打就是挨罵,自己也就漸漸沒有學習的心思了。
曉璐從一個乖乖女到叛逆厭學的壞學生,其實並不是她自甘墮落,而是一次次被父母嚴格要求後懷疑自己,失去了方向。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儘量不要打罵孩子,如果你總是對孩子使用暴力的話,他長大後在這些方面就和不挨打的孩子有很大差異。
(1)做事情不主動、積極
經常被父母打罵的孩子,會對自己沒有自信心。因為他們總是被自己的父母否定,對他們的要求嚴格,所以他們很容易陷入自我懷疑當中。這樣的幼兒長大之後,他們就會變得不敢嘗試新鮮事物,呆在自己的舒適區裡。相比於那些家庭氛圍有愛有輕鬆的人來說,他們會不願意主動去爭取,因為他們總是下意識的覺得自己配不上。
當然這類孩子長大之後還有一個弱點就是做事不積極,他們總是覺得事情是達不到完美的,所以也不願意努力爭取。
在有愛輕鬆的家庭下長大的孩子,他們就會很有主見,遇到機會都會努力爭取,所以這樣的人在工作上一般能力更為突出、更被長輩器重。家長如果想你的孩子事業有成的話,就儘量不要打罵孩子,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
(2)和家人之間的關係不好
有一些家長在體罰孩子的時候,可能下手沒有輕重,對孩子的身體和心靈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我甚至看到過父親因為女兒談戀愛就把女兒打骨折的新聞。
孩子對父母的愛其實是很單純的,所以做家長的應該珍惜孩子對自己的愛,不要用暴力的手段讓他們對你寒心。
可能很多父母在家暴完孩子之後,都會給自己找理由,比如說打孩子是因為他不聽話、他沒有達到你給設定的目標等等。如果你在你的孩子小時候,就用這樣的方式和他「溝通」,用暴力的手段去要求他的話,很有可能會讓他和家長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家長教育孩子沒有錯,但是也不要太過於嚴厲、自我了,不然孩子長大之後就會你們的關係冷漠,那時候你想要孩子熱情起來,就特別不容易了。
(3)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
陝西有一名大學生開車撞傷了一名女士,之後他不僅沒有撥打120求救,反而把那位女性給殘殺了。他在警察審訊的時候說到,自己其實不想殺人,但是因為犯錯了,怕受害者把他撞人的事情和父母說了,他特別怕父母的責怪,所以才決定殺人滅口的。
大部分經常被父母責怪的孩子,長大之後都特別害怕別人否定他,說他什麼地方做的不好。因為他們怕承認錯誤之後,父母又是拳腳相向,所以他們就會在有些時候逃避錯誤。這種做法是很不正確的,家長千萬不要讓孩子對自己的尊重和愛,變成孩子無條件的服從。
打罵孩子對他們的性格培養會有很負面的影響,家長千萬不要固執地以為棍棒之下出孝子了。當然在孩子做錯事之後,家長懲罰他們也是很有必要的。只是儘量不要採取體罰的方式,否則會使幼兒的身體和心理都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