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膠,即魚鰾的幹製品,而魚鰾就是支配魚在水裡升降的那個器官。顧名思義,從「魚膠」這個名稱便知道其富含膠質,所以也有人叫它花膠。
中國人從海魚中剖取魚肚食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00多年前,北魏時期的《齊民要術》就有食用魚膠的記載,到了唐代魚膠已被列為貢品。
南澳赤嘴鰵魚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魚都能製作成名貴的魚膠。廣東南澳島周邊海域有一種海魚,叫做赤嘴鰵魚。赤嘴鰵魚生活在從來沒有受過環境汙染的潔淨海域,是一種極為珍貴的深海鰵魚,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用它的魚鰾幹製成的魚膠就很名貴,堪稱「膠中上品,席上佳餚」。
2009年8月北京某家酒店曾標示出一副赤嘴鰵魚膠售價38萬元人民幣,其魚肉也以每斤698元售出。
南澳漁女自曬赤嘴鰵魚膠
在廣東潮汕地區,不少漁戶以前都會在自家灶臺煙囪上掛著一片金黃色的鰵魚膠。據說這東西在必要的時候還能救人性命——婦女產後如遇血崩,食用此物有奇效。
經現代營養學分析,魚膠的主要成分為高級膠原蛋白、多種維生素,以及鈣、鋅、鐵、硒等多種微量元素,其蛋白質含量高達84.2%,而脂肪僅為0.2%,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滋補佳品,也是「海八珍」之一,素有「海洋人參」之美譽。
魚膠的保存有講究,一般可以用塑膠袋密封后放於冰箱速凍室內。魚膠一般放得越久越好,但是泡發好後的魚膠則不宜久存。
在魚膠的食用方法上,昨天南澳漁女已有介紹,可以把魚膠切成條狀,與冰糖一起燉著吃,為男女老少鹹宜的進補良品。(詳見昨日南澳漁女文章魚膠是煲的好還是燉的好?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