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買菜2019年營收未達目標 前置倉能否敲開盈利門檻

2020-12-20 GPLP

作者:虞漾

審校:周鶴翔

「我們覺得生鮮電商的春天來了」。叮咚買菜創始人梁昌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2019年年末是生鮮電商暴雷的一個節點,呆蘿蔔、吉及鮮、妙生活等生鮮電商都沒能逃過「摔跟鬥」的命運。

在這種情況下,叮咚買菜創始人卻在日前召開的媒體見面會上表示,叮咚買菜2019年12月的營收達到7億元,2019年營收超過50億元。

但是,叮咚買菜的低客單價、無配送費以及尚未成熟的前置倉模式一直被認為是「燒錢」,如果無法構建起一個良性的商業模式,叮咚買菜的生鮮電商之路堪憂。

營收尚未達到目標

雖然叮咚買菜的營收在眾多生鮮電商暴雷的節點上表現得很亮眼,但是卻並未達到叮咚買菜2019年的營收目標。

叮咚買菜希望其2019年的銷售目標是2018年7億元的10倍,也就是達到70億元,實際上距離目標還有20億元差距。

雖然叮咚買菜的業績很亮眼,但是,在生鮮電商「不景氣」的2019年,叮咚買菜也沒能發揮出最好的業績水平。

另外,據了解,叮咚買菜將在2020年的1-2月,全面推行28元起送門檻政策(低於28元收5元配送費)。而此前,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叮咚買菜在服務體驗上主打「0起送費、0配送費」。這也進一步表明,叮咚買菜的資金壓力還是存在的。

尚未成熟的前置倉模式

叮咚買菜一直以「移動端下單+前置倉配貨+29分鐘內即時配送到家」的模式提供生鮮菜品服務。其中,前置倉模式是叮咚買菜一直推行的經營方式。但是這種模式也受到了業內人士的熱議。

此前,盒馬CEO侯毅表示,前置倉是個偽命題。不過,作為叮咚買菜的創始人,梁昌霖並不認同這一說法。他認為,之所以有人認為前置倉是偽命題,不具備盈利能力,主要是對前置倉的模型有誤解。

梁昌霖認為,前置倉是一個指數模型,一個成熟的前置倉,一天2000單,客單價60元左右,一年營收是4300多萬元。而根據叮咚買菜公布的數據,其日均單量為150000單,前置倉數量約為200個,單倉日均單量為750單。

由此可見,叮咚買菜的前置倉模式還處於發展階段,並沒有達到成熟期。雖然梁昌霖表示,這個單量可以達到盈虧平衡,但是,以目前叮咚買菜的單倉日均單量來看,距離實現盈虧平衡,還有不小的差距。

機會來臨,但仍需等待

在梁昌霖看來,生鮮電商表面上看是消費網際網路,本質上卻是產業網際網路,背後是巨大的農業產業。

他表示,傳統的農業產業是一條「悲傷曲線」:首端是種植、養殖、生產,末端是銷售,中間環節,包括集採、代理、經銷商、各級批發商等漫長的鏈條。兩頭弱小、分散,中間環節龐大冗雜、低效率,這是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產業。

然而,隨著現代化農業的出現、新零售企業的壯大和物流技術、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的不斷發展,農業這個上遊產業會受到下遊產業的帶動從而實現轉型。

這也意味著生鮮電商將會有更多的機會向好發展。但是,農業的轉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從短期來看,生鮮電商仍然面臨著上下遊供需不平衡的問題,生鮮電商的「春天」還需要等待。

此外,梁昌霖指出,現在是低毛利率的紅利期,而低毛利率的特徵是創業公司的護城河。在他看來,叮咚買菜做的是剛需的生意,屬於「衣食住行」中的「食」,特徵是剛需、持久、抗周期,做好這門生意需要比拼硬功夫。而巨頭未必能把低毛利率的生意做得更好。

可以說,低毛利率是叮咚買菜甚至是生鮮電商向好發展的另一個機會。

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目前來說,生鮮電商仍然是一門需要「燒錢」的生意。叮咚買菜即使可以把低毛利率做出來,持續的資金投入是不得不考慮的關鍵因素,這對於巨頭們來說卻不足為懼。可見,叮咚買菜雖然處於一個紅利期,但是在巨頭面前,其競爭力還是相對比較薄弱的。

總體來看,生鮮電商其實還處於一個正在發展的階段,雖然叮咚買菜目前的發展狀況在整個行業中實則是一個比較亮眼的存在,但是,在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叮咚買菜後續的發展將會如何,還需要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2019的「難」會持續到2020?叮咚買菜CEO梁昌霖:前置倉可盈利 生鮮...
    叮咚買菜創始人、CEO梁昌霖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星平 攝更為業界關注的是,作為生鮮電商領域的一匹現象級「黑馬」,梁昌霖首度公開對外披露了叮咚買菜相關業務的最新數據,並認為前置倉可以實現盈利。生鮮電商的春天來臨?
  • 每日優鮮、叮咚買菜能否破題前置倉模式盈利難題?|新零售核心公司...
    2015年,每日優鮮在北京望京開設了第一個前置倉,極速達服務正式上線,也就此開啟了生鮮電商的新江湖。 所謂「前置倉模式」,就是指以倉庫為點,對周圍社區進行5公裡內劃圈覆蓋,根據數據分析和自身供應鏈資源,選擇適合的商品,由總倉配送至前置倉,進行小倉囤貨。同時組建物流團隊,在消費者下單後,將商品從前置倉配送到消費者手中,解決消費者的即時性購物需求。
  • 前置倉電商模式的叮咚買菜,疫情下怎樣了?
    叮咚買菜作為前置倉模式的社區生鮮電商的典型代表,以倉為店,貼近社區,將品類豐富、品質保障、價格優惠的生鮮高效配送到家,在資本助力下,在上海區域高速發展,快速贏得用戶口碑和市場份額。叮咚買菜:前置倉電商模式,深耕上海市場2014 年 3 月,梁昌霖創立上海壹佰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並上線叮咚小區APP,首次探索社區O2O 業態,隨後公司在2014-2017 年期間,探索各種社區生活服務,如乾洗、代跑腿、到家清潔等,最終聚焦定位於家庭買菜業務,並更名為
  • 助力北京「菜籃子」行動 叮咚買菜持續發力「前置倉」模式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北京將培育一批門店宅配、「前置倉+提貨站」等示範項目,加速開啟數位化新生活。這些政策將進一步推動北京的生鮮電商產業升級。對此,知名生鮮電商創業公司叮咚買菜已經佔得先機。6月10日,北京市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11場新聞發布會。值得注意的是,會上,北京市商務局局長閆立剛介紹了《北京市促進新消費引領品質新生活行動方案》。
  • 叮咚買菜「逆勢」上調配送費背後的盈利壓力
    不過,從現有的情況來看,對於「發跡」於上海的叮咚買菜來說,其提價底氣應該與自身在上海長期耕耘的成果有關。根據叮咚買菜的官方數據,截止今年1月,叮咚買菜在上海有200個前置倉,服務超過200萬家庭用戶,輻射上海近3000個社區。每個前置倉有1500個SKU(庫存量單位),服務附近1公裡範圍,基本覆蓋上海市區。
  • 叮咚買菜,被合圍!
    瘋狂融資燒錢補貼、強大的地推鐵軍、前置倉這些叮咚買菜在上半場祭出的殺手鐧能否在下半場發揮出如昔的戰鬥力尚未可知。但2020年進入下半年以來,叮咚買菜的步履顯然加快了。繼4月揮師北上後,在8月下旬,叮咚買菜宣布將連續進軍南京和廣州兩城。一方面是對規模化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叮咚買菜急於撇開區域性劣勢。
  • 生鮮寒冬,叮咚買菜如何做到2019年GMV超50億元?
    記者 | 林北辰倒閉、爆雷、併購風波頻出的生鮮電商賽道,前置倉代表企業叮咚買菜卻說「春天來了」。1月6日,叮咚買菜年會後的第一天,創始人兼CEO梁昌霖披露了公司近期的業務數據:2019年叮咚買菜的全年GMV超過50億元,12月單月營收達7個億。
  • 分析丨前置倉終局會怎樣?來看叮咚買菜、樸樸超市和每日優鮮
    以叮咚買菜為例,從網際網路公開數據來看,叮咚買菜在上海的倉點,每天每個倉庫訂單1000單左右,筆單價50元左右,估計毛利率20%(倉庫端毛利率,不算打包加工)。《老張聊零售》在前文「叮咚買菜模型解析」計算過,叮咚的買菜客單價超過60元,才能盈利,現在叮咚買菜還在投入補貼中。
  • 叮咚買菜:部分前置倉已盈利 加大供應鏈投入
    上線於2017年5月的叮咚買菜以「移動端下單+前置倉配貨+29分鐘內即時配送到家」的模式提供生鮮菜品服務,主打「0起送費、0配送費」,目前共有1700多種SKU,包含蔬菜、水果、肉禽蛋、水產活鮮、糧油米麵等。據叮咚買菜提供的最新數據,目前叮咚買菜已有345個前置倉,日訂單量已突破40萬單。
  • 拆解前置倉
    ,但不代表前置倉可以盈利。 蘇寧小店 蘇寧小店計劃在2019年建成1100個前置倉,核心想法是以倉帶店。值得注意的是,蘇寧小店是一種類似便利店的業態,傳統便利店並不是生鮮的主戰場,而前置倉的主力品類都是生鮮產品。
  • 月營收破7億!叮咚買菜憑什麼爆發增長,和騰訊阿里成為生鮮三巨頭?
    2019 年叮咚買菜的全年GMV超過 50 億元,單月營收突破 7 億元,年末日均訂單量超過 50 萬單,在全國 6 個城市開設了近 550 個前置倉。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它能夠與阿里旗下的盒馬鮮生,騰訊合作的每日優鮮,成為生鮮領域的三大巨頭呢?本文我們將藉助增長思維,拆解叮咚買菜業務快速增長的秘密!
  • 叮咚買菜北京上線,首開18個前置倉
    4月21日,生鮮新零售公司 「叮咚買菜」正式在北京展開服務,東城區、朝陽區、海澱區、昌平區等區域的消費者可線上選購。據了解,叮咚買菜正在用補貼、低價的方式獲取用戶,即每位新用戶都有一份「108元新人紅包」,可分多次使用,邀請新人還可以再獲得30元紅包。同時還有了「新鮮食材0元購」「品牌5折秒殺」等多項優惠活動。
  • 專訪叮咚買菜梁昌霖:效率才是前置倉的盈利敲門磚
    叮咚買菜是一家成立僅為兩年三個多月的前置倉企業,作為一家創業公司來說,這樣的年齡稍顯「年輕」。但是,叮咚買菜卻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發展成為前置倉賽道的頭部品牌,備受資本青睞。僅2018年一年,叮咚買菜就連續完成5輪融資,投資方不乏今日資本、紅杉資本這樣的知名機構。2019年7月,叮咚買菜被媒體爆出已經完成B4和B5輪融資。
  • MRD:叮咚買菜市場需求文檔
    中國作為14億人口的人口大國,對日常蔬菜需求量大,隨著95後步入社會,人們生活節奏加快,方便快捷的移動端「買菜」必將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叮咚買菜作為一個前置倉模式的自營生鮮電商,以免配送費,0起送費,29分鐘快速配送為亮點,從眾多競品中脫穎而出,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7月24日,叮咚買菜已獲得8輪投資,2020年平均日活達149.1萬人次,僅次於多點和盒馬。
  • 從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總結了生鮮電商的兩個盈利模型和盈利公式
    為了平衡周轉和毛利的矛盾,叮咚買菜嚴格把控前置倉需要的SKU數量,將前置倉面積設置在300平米左右,保持生鮮的高周轉。其中,肉禽蛋佔比20%+,蔬菜豆製品佔比20%+,水果佔比10%+,水產海鮮佔比10%+,其他包括米麵糧油、乳品烘焙、方便速食、酒飲零食等,共計佔比20%+。
  • 單月營收翻倍 叮咚買菜逆勢增長的秘密
    3、配送:前置倉模式服務到家  2017年5月,叮咚買菜在浦東建了第一個前置倉,幾十個倉之後,半年多交易額大概在3700到3800萬。  驗證了這個模式可行以後,叮咚集中在上海做了一年,2018年營收做到7個多億,2019年開始圍繞長三角的江浙區域,增長達到50億。
  • 叮咚買菜前途未卜
    小智所稱的「水果不好吃」,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叮咚買菜的異地供應鏈搭建,還未做到最優。當然,叮咚買菜面臨困頓,每日優鮮同樣存在。叮咚買菜自2019年底至今,還未有公開融資的消息;同樣每日優鮮自2018年9月獲得一輪融資後,直到今年5月份才再獲資本加碼。與此同時,另一邊的社區團購,也緊隨前置倉的步調,經歷了一場沉浮。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2018年,社區團購融資事件達23起,融資金額約為40億。但僅在一年之後,社區團購迅速經歷大洗牌。
  • 叮咚買菜身上的「悖論」
    圍繞著買菜這件小事,2019年的生鮮電商已經一地雞毛。隨著去年呆蘿蔔、吉及鮮、秒生活、我廚等接連出現問題,寒冬嚴峻。但也就是在這一年,叮咚買菜卻走出了大本營上海,並在進行試探性的開城。在叮咚買菜新搬的總部大樓裡,叮咚買菜創始人兼CEO梁昌霖向包括虎嗅在內的媒體透露了一些基本數據。
  • 叮咚買菜:一筆無法算清的生意
    作者:一條輝  在創業者眼中,2019年不僅僅是一個新的時間表,也是一場你死我活的爭奪戰,尤其是布局生鮮市場的創業者們。經歷了市場井噴發展、資本搶灘下場的熱鬧階段,生鮮電商已逐步回歸理性,開始探索新的可持續發展模式。畢竟,對於創業者和資本來說,盈利才是根本。
  • 叮咚買菜,會曇花一現嗎?-虎嗅網
    從用戶角度看,在美團和京東到家還沒有聚焦、發力蔬菜這個品類時,現在叮咚買菜的商業模式和盒馬、每日優鮮都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生鮮+配送到家。每日優鮮做前置倉模式更早;而無門檻配送,可以說始於盒馬。既然如此,模式上並非獨家首創的叮咚買菜,為何現在會受到業內的格外關注?2018年年底,連盒馬鮮生創始人侯毅也承認受到了叮咚買菜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