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茶文化歷經千年之久,茶葉的飲用方法多種多樣,現在,中國人對於茶葉主要是煮飲為主,泡茶之法,全在於如何去滿足自己的心,我們知道茶水之中有苦澀香甜,泡好的茶水滋味和茶的香氣以及茶和水之間的接觸都是緊密相關,所有每一個衝泡出來的茶味道都有所不一樣,我們都是在衝泡屬於自己的那杯茶,而泡茶精妙之處在於衝泡手法、浸泡時間、衝泡次數及泡茶之水,往往注重衝泡茶的細節工作,才能衝泡出沁人心脾的好茶。
衝泡手法分別有:投茶法、衝水法和泡茶法,投茶法又有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上投法主要是先向杯中注入熱水至七分滿,再將茶葉投入水中,這類方法主要可以針對少數外形緊實的綠茶採用上投法,如碧螺春,而一些外形鬆散的茶葉就不要用上投法衝泡了。中投法,先向杯中注入1/3杯熱水,投入茶,再衝水的投茶法,一些細嫩茶葉杯衝泡時多採用中投法衝泡。下投法,先放茶葉,再衝水至茶杯七分滿的投茶法,下投法是在我們生活中常有的衝泡方法。壺泡茶和蓋碗泡茶都是下投法投茶。
衝水法,分別有高衝水,就是懸壺高衝,向壺或者杯中注水時,提高水壺,水流不間斷、不外溢,這樣的目的主要是讓茶葉可以在壺中上下翻滾,有利於茶葉快速浸出。還有大家熟悉的鳳凰三點頭,這是潮汕工夫茶衝水時,拉動手臂,有節奏地連續上下拉動三次,在這個過程中水流不間斷,水不會外溢,衝水量恰到好處,這就是鳳凰三點頭。
衝泡法分別有「衝」既是在衝泡一些細嫩的紅茶時,可以將茶葉放入濾網中,用沸水慢慢衝淋茶葉,茶湯會衝濾網下流出來。這樣泡茶時,水和茶葉相結合,用的時間會較短 ,茶葉中的一些單寧類物質也不會充分溶出,所以茶湯會更加的甘甜。「泡」是指沸水衝入後馬上就倒出茶湯。
浸泡時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品茶,主要是為了舒服、適口和精神方面的愉悅為目的,當然希望我們幾泡水品質比較均衡,水衝入茶葉以後,首先會浸出讓我們味蕾感到鮮爽的維生素、胺基酸和帶有刺激性的生物鹼,浸泡的時間越長,茶多酚、脂多糖慢慢的就會浸出,茶湯的味道也更加的醇厚,所以如果我們能夠把握恰當的浸泡時間,那麼茶湯層次豐富,並且浸泡時間的長短對於茶葉表面組織的破壞程度、發酵程度相關。普洱茶、烏龍茶和紅茶衝水後即可出茶湯,後面再泡茶湯就會稍微減緩。綠茶、花茶、黃茶和白茶衝水後三分鐘就可以出湯。
衝泡次數主要是泡茶時,第一泡茶葉內含有的物質會浸出達到50%左右,第二泡浸出物質佔總含量的30%左右,第三泡浸出物質佔總含量10%左右,第五、六泡,基本沒有什麼物質浸出了,故此我們可以知道,細嫩的綠茶、單芽茶、碎茶我們衝泡1~2泡即可。普通紅茶、綠茶、花茶衝泡3次左右。而烏龍茶、普洱茶、正山小種、白茶我們可以衝泡3~6次左右。
泡茶之水更是重要,古有「精茗蘊香,借水而發,無水不可論茶也。」由此看來好的水質對於茶葉的衝泡尤為重要,現在目前,用自來水泡茶還是很多人的選擇,城市的自來水也是達到了國家飲用水的標準,但是我們直接用自來水來泡茶也是不適宜的,因為自來水再淨化過程中有加入氯氣,淨化的程度時偏低的,內含有礦物質很多,而且自來水時通過管道進入,如果管道被汙染了,就會含有有害物質,燒開自來水只能殺死其中的微生物和除去礦物質,但是茶葉的物質也隨著破壞。最佳衝泡茶葉的水質為天然礦泉水,天然礦泉水大多時沒有汙染的山泉水,是屬於活性軟水,水分子小,其中含有氧化性物質少,泡茶色、香、味俱全。
泡茶精妙之處在於衝泡手法、浸泡時間、衝泡次數及泡茶之水。茶葉文化從古到今歷史悠久,從古代的煮茶到現在流傳的茶道文化,歷經千年,茶不僅是一種茶,而是一種文化,茶藝就是對於茶葉衝泡的最好介紹,作為一名喝茶愛好者對於泡茶應該學習一些衝泡茶葉手法,對於浸泡茶葉時間及選水也應該重視,一款好的茶,需要用心去衝泡,方能品味不一樣的茶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