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後單位不交醫療費,這些情形員工可以申請先予執行

2020-12-14 騰訊網

勞動者在工作中受傷,送往醫院治療,一般由用人單位先行墊付醫療費,認定工傷後醫療費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單位墊付的醫療費用由工傷保險基金報銷。

而實踐中,關於工傷認定是存在很多爭議的,如果員工無法認定工傷,就無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醫療費應當自行承擔。

按照規定,如果無法認定為工傷,單位墊付的醫療費用可以向員工要回,但實際中經常會產生糾紛。

所以,很多工傷認定存在爭議的情形,單位都不願意墊付全部醫療費用,法律也沒有規定單位必須墊付醫療費用,員工自行付費治療,然後向工傷保險基金報銷。

但如果單位在工傷發生後一個月內不為員工申請認定工傷,一個月後員工自行申請認定工傷,那這一個月內所產生的醫療費用,工傷保險基金不予報銷,應當由用人單位承擔。

若是勞動者工作中受傷,送往醫院後單位不墊付醫療費,員工自己也付不起醫療費該怎麼辦?

員工受傷無力支付醫療費,可申請先予執行

李某是某材料廠員工,廠裡沒有給員工繳納社保。

有一天李某在工作時不慎將左臂捲入皮帶傳輸機傳送滾筒部位,損傷嚴重。

工廠立即將李某送往醫院治療,墊付了一部分醫療費後就再也沒有到醫院來看過。

因為李某受傷嚴重,左上臂中斷截肢,需要昂貴的醫療費用,李某作為家裡的唯一收入來源,家裡已無力支付這麼多的醫療費用。

李某家屬找到工廠領導要求墊付醫療費,工廠以經濟不寬裕、李某違規操作不屬於工傷等理由拒絕墊付。

李某家屬經過諮詢後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交仲裁申請。

仲裁委查明情況後,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規定:「仲裁庭對追索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的案件,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決先予執行,移送人民法院執行。」及時作出裁決先予執行治療費。

先予執行的規定和申請流程: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六條 人民法院對下列案件,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定先予執行:

(一)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醫療費用的;

(二)追索勞動報酬的;

(三)因情況緊急需要先予執行的。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十四條 先予執行

仲裁庭對追索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的案件,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決先予執行,移送人民法院執行。 仲裁庭裁決先予執行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關係明確; (二)不先予執行將嚴重影響申請人的生活。勞動者申請先予執行的,可以不提供擔保

由此可見,勞動者申請先予執行,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也可以向勞動仲裁申請,然後移送到法院執行。只是直接向法院申請需要提供擔保,向勞動仲裁申請的可以不提供擔保。

先予執行的程序

1、向勞動仲裁獲法院書面申請,法院認為有必要提供擔保的責令提供擔保,勞動仲裁程序可以不提供。

2、仲裁/法院審查,申請先予執行的案件是否屬於先予執行的範圍,以及申請是否符合先予執行的條件。

3、對符合先予執行條件的申請,及時作出先予執行的裁定。義務人(單位)應當依裁定履行義務,拒不履行義務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勞動者)的申請或依職權決定採取執行措施強制執行。

單位不服裁決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七條 人民法院裁定先予執行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關係明確,不先予執行將嚴重影響申請人的生活或者生產經營的;

(二)被申請人有履行能力。

人民法院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駁回申請。申請人敗訴的,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先予執行遭受的財產損失。

第一百零八條 當事人對保全或者先予執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請複議一次。複議期間不停止裁定的執行。

先予執行錯誤的,人民法院應在判決中指出先予執行是錯誤的,責令申請人返還因先予執行所取得的利益或裁定採取執行迴轉措施強制執行,被申請人因先予執行遭受損失的,申請人應當賠償。

相關焦點

  • 勞動者能否要求對欠薪案件的裁決結果先予執行?
    公司曾承諾員工會很快補發工資,但是最近很多員工卻發現,公司負責人及主要管理人員均不來上班了。員工想知道,這種情況下,他們能否申請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工資,並在裁決結果出來後申請先予執行?其中,涉及到勞動者切身利益的主要是包括獎金、提成、加班費在內的工資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和賠償金等。因此,為了有效保護勞動者利益,法律規定在勞動者提起追索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的勞動爭議申請時,若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關係明確,同時又出現不先予執行將嚴重影響申請人生活的情形時,仲裁庭可以依勞動者申請,裁決先予執行,並移送人民法院執行。
  • 發生工傷怎麼辦?2020收藏版:工傷處理11個流程指引|轉需
    對於用人單位而言,則應保留就醫的票據,以證明單位支付醫療費的事實。2、第二步、補繳工傷保險對於一些沒有繳納工傷保險的員工而言,如果傷殘等級較高的,法定賠償金額也會較高,為了避免企業無法賠付而最終員工權益受損,員工可要求企業補繳。
  • 用人單位與職工協商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工傷認定申請期限內
    後劉某於2014年5月9日向當地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受理後,認定劉某為工傷。公司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分析公司認為,劉某申請認定工傷的時效已過,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不予受理。
  • 在工作中突發腦溢血,可以算是工傷嗎?
    並且醫療費也花了很多。對於劉先生的意外,其單位對此也只是出面慰問了下,並沒有做出相應的賠償措施,面對高額的醫療費,劉先生家人想問下,這種情況,能算作工傷嗎?有沒有賠償?職工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職工有前款第(三)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除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以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 員工自願不交社保,單位能不繳社保嗎?不繳社保的巨大風險是什麼
    社保(社會保險)確實是單位用工的重要成本,也可能是員工的工資支出成本。相比起來企業的負擔要大於員工。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如,企業為了省錢,很多員工為了不讓到手的工資不縮等等,雙方達成「協議」。員工出具文字承諾書,自願放棄單位為其繳納社保,並同意單位為此不承擔責任。
  • 除了這幾種情形,不是什麼勞動爭議的案件都可以申請仲裁的
    今年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導致勞動爭議方面的仲裁案件出現井噴狀態,現在據我所知,各地勞動仲裁委員會受理的企業員工勞動仲裁申請案件可以說是堆積如山,仲裁機構的仲裁員整天是忙碌無比,他們需要從各類勞動仲裁申請書中一一進行分辨,確認是否立案受理。
  • 在什麼情況下可以申請先予執行,怎樣寫先予執行申請書
    鹽湖區法律援助中心今日受理一件需要先予執行的人身傷害案。那麼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先予執行?怎樣寫申請書呢?張哥今天 就說說這個問題。希望對大家有幫助。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很無奈,就只能通過法律手段來得到相應救助,如果遇到情況危機的時候,就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先予執行。《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通知》106、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先予執行,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案件後終審判決作出前採取。
  • 工傷後單位不想賠錢,請律師要花多少錢?打官司要多久?
    是否屬於工傷,是發生糾紛的原因之一,雙方對是否屬於工傷問題有爭議,又不知道工傷的認定流程,糾紛就產生了。雙方對於工傷沒有異議,如果單位買了保險,就希望按照工傷流程處理,這需要較長的時間,在這期間如果溝通不善,也會產生糾紛。如果用人單位沒有為勞動者繳納工傷保險,也沒有買僱主責任險,那麼勞動者發生工傷事故的賠償,全部由單位承擔。
  • 發生工傷,除了報銷醫療費,還有這筆錢可以領!
    有一次,我親眼目睹一位大哥,在第一次擠地鐵失敗後,竟然來了個助跑……  結果,衝刺失敗,還被地鐵安全門給夾傷了。  何必呢,安全第一,大不了就遲到嘛~    還有我們開頭提到的「大哥被地鐵門夾傷」這樣的意外事故,一般不屬於交通事故傷害,也是不能被認定為工傷的。  所以大家在上班的路上,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規,注意安全。  當然,如果是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那受到傷害後就可以申請工傷認定。
  • 職工治療非工傷引發的疾病,是否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案情回顧】 張某系甲公司的員工,2018年張某與甲公司籤訂勞動合同,甲公司依法為張某繳納了社會保險,2018年11月11日,張某在工作中受傷,後被認定為工傷,住院治療期間花費10000元,出院後工傷保險基金報銷5600元醫藥費,其餘費用屬於張某治療
  • 工傷認定申請流程及賠償標準(2020年)
    一、申請時間:30日或1年內(一)用人單位:要在30日內申請用人單位要在員工受到事故傷害之日,或者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之日30日內申請(二)勞動者:用人單位沒申請的,要在1年內申請用人單位30日內沒有申請的,勞動者本人(或近親屬、工會組織),要在事故傷害之日,或者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之日1年內申請;(註:因「
  • 上崗才10天,發生工傷單位賠償21萬餘元
    由於剛入職才10天,單位與小山未籤訂勞動合同,雖然還在試用期,但小山認為自己是在單位組織的訓練中受傷,應當屬於工傷。但單位認為,小山不是正式員工,也不是在工作崗位受傷,單位正常組織訓練,小山不慎踩空扭傷左腿,骨頭沒事,休養幾天就好了,單位墊付了4萬元醫療費,再給開兩個月工資就行了,不同意為小山申報工傷。
  • 員工請假單位就是不批准,員工直接自行休假算曠工嗎?
    法院經審理後,認為根據公司規章制度:公司員工因種種原因無法上班,必須事前或當日請假並獲得批准。金某於2017年12月20日先後向其主管祖某申請2017年12月21日、22日兩天休年假及病假,但祖某均未予批准。金某在請假未獲批准的情況下,12月21日、22日上午未提供勞動,應屬於曠工,貝卡公司無需支付其工資。法院駁回了金某的該項訴訟請求。
  • 發生工傷怎麼辦?
    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受傷職工或是直系親屬申請工傷認定的時間是一年,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之日起開始計算。很多工傷職工由於不清楚工傷認定的時間限制,未能在規定時間內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導致合法權益得不到法律保護,追悔莫及。
  • 工傷復發認定申請程序及費用
    在工作中所受的傷害,我們稱之為工傷。對於這一類的傷害我們可以要求用人單位對我們進行賠償。但是,很多的工傷會對往後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甚至是復發。那麼,接下來由曾昭明律師 為大家帶有關於工傷復發認定申請程序及費用的知識吧,以供大家參考!
  • 以案說法|已交辭呈後員工遭遇工傷,單位是否需承擔賠償責任?
    公司雖認可我構成工傷,卻拒絕承擔工傷賠償責任,理由是我已經提交辭職信,便不再屬於公司員工,自然沒有承擔工傷保險責任的義務。請問:公司的理由成立嗎?小娟釋法公司的理由不能成立。雖然《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 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義務的轉移是否應當受到嚴格限制?法院裁判來了
    對於上下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的員工,即便事故責任未能在 30 日內明確,或者用人單位未及時獲知事故責任等信息,也不影響用人單位在 30 日內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可以在審核材料後要求補正或者作出中止認定等決定。用人單位對於是否構成工傷持有異議的,可以在申報時如實陳述事故經過並表達相關意見,最終是否認定為工傷屬於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的職能範疇。
  • 90後教師加班猝死?工傷申報早知道
    職工工傷死亡且無直系親屬時,基於類似情形應作相同處理的基本法律原則,應類推適用《工傷保險條例》第17條第2款關於直系親屬有權申請工傷認定的規定,認定此情形下旁系近親屬具有工傷認定申請資格。34、在工傷認定行政程序中,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應該怎麼處理?用人單位無正當理由未提供有關證據,勞動和社會保障機關據此推定為工傷的,人民法院應予認定。
  • 工傷沒社保
    工傷沒社保如果將車禍標誌為工傷,如果無法提出車禍賠償請求,則可以申請工傷。 《社會保險法》第工傷條第42條是由第三人引起的,第三人不支付工傷醫療費或者無法確定第三人的,應當由工傷保險基金先支付。 工傷在保險基金預先付款後,它有權向第三方索賠。
  • 工傷醫療費報銷後,自費部分到底誰來承擔呢
    在員工發生工傷後,通常會由企業墊付醫藥費,等傷情基本穩定後,申請做勞動能力的鑑定,然後再進行工傷理賠。當你把所有的醫藥費單據都貼好後,醫保部門會進行審核,會剔除一部分不符合要求的單據,比如有醫藥費記錄,病歷上沒有記錄,或者也沒有掛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