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最怕的是什麼?有人會說,孩子最怕父母不要自己;也有人說,孩子最怕父母失信;還有人說,孩子最怕父母偏心……
這些都是孩子害怕的東西,而在一項"孩子最怕什麼"的測試中,結果顯示,孩子最怕的是"失面子",也就是被傷害自尊。看完答案,多少父母已經淚流滿面。
曾經發生過這麼一件真實的事件,2018年7月,11歲男孩小文(化名)照常放學,跟來接自己的媽媽一起回家。但剛一見面,小文就發現氣氛有些不對勁,果然媽媽開始就他的學習問題開始質問:"一星期沒好好做作業了,到底怎麼想的?"
小文平時比較淘氣,所以媽媽對這個情況更是不滿。母子倆上了回家的公交車,途中媽媽一直念叨小文的學習態度,可小文卻頂了句嘴。
小文的頂嘴徹底激怒了媽媽,公車到站後她先下車,發現孩子沒跟著之後也許是失去了理智,她把孩子的衣服褲子都扒掉了,只剩下一雙襪子和一條褲頭。隨後,媽媽徑直下了車。
而光溜溜的男孩小文,只能強忍著尷尬和乘客們的目光,手足無措地一路坐到終點站。所幸有熱心群眾報警,民警給孩子穿上衣服,並把他送回了家。
尋常的打罵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折磨,而這種踐踏孩子自尊的方式,更是一種煎熬。
生活中有的家長也許是情緒失控,也許是故意想讓孩子"長記性",所以通過這些羞辱孩子的方式來"教訓"他們。比如,讓孩子在大街上罰跪;比如,大庭廣眾之下扇孩子巴掌;又比如,罵孩子的時候口不擇言地怒斥"蠢材""廢物"……
孩子年紀小,卻並不代表他們沒自尊,相反,他們非常在意自尊,最怕"丟面子",尤其是在陌生人、好友面前被羞辱。
1、自卑、自我否定
快樂的孩子都是自信的,他們能從自己努力的事情中獲得成就感和自我認同,但家長的語言暴力和羞辱,卻會毀掉他們的自信。
就像那位被迫光著身子坐公車到終點站的男孩,這樣的"懲罰"雖然不會給他的身體留下傷疤,但他受的傷都在心裡。站在車上,旁邊乘客無論上車下車,都讓他感到尷尬和無所適從;人們的目光或心疼或"看好戲",都讓他覺得無地自容。
類似的經歷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導致他們會有意無意地迴避相關的事情,不敢直接面對。這樣長大的孩子是自卑的,他們很容易自我否定,認為自己就像父母說的那樣一無是處。
2、人際交往受阻
被當眾羞辱過的孩子,缺乏跟陌生人交談的勇氣。如果父母曾經當著孩子朋友的面羞辱孩子,孩子會覺得自己在朋友面前沒了尊嚴,以後見到對方就有意無意地避開,因為自己"沒臉見人"。
家長踐踏孩子自尊,也會導致孩子產生抑鬱的情緒。一方面,很少有人願意主動跟抑鬱的人交朋友,因為他們身上可能有很多負能量;另一方面,抑鬱的孩子也難以邁出交友的那一步,與人相處時容易因為心思過於纖細敏感而受傷。
3、孩子難以管教
被傷過自尊心的孩子也可能變得難以管教,但是這種"難管",並不是被父母慣壞的那種無法無天。
家長傷害孩子自尊心的做法,孩子自然是感到反感和不喜的,有些孩子就會用"唱反調"來表示自己的不滿,對這種方式表達抗議。家長以為孩子不肯知錯,殊不知,他們僅僅是在反抗這種傷害自己自尊的教育方式。
童話大王鄭淵潔說:"欣賞、鼓勵和讚美要在眾人面前進行,而批評則是兩個人之間的事,並且要和風細雨。"但現實剛好相反,很多家長習慣於在孩子面前表揚孩子,甚至表達得相當隱晦;卻習慣於在別人面前批評、打罵孩子,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不當眾批評指責
教育家洛克說:父母不宣揚子女的過錯,則子女對自己的名譽就愈看重,他們覺得自己是有名譽的人,因此會更小心地維護別人對自己的好評。
父母維護孩子的自尊心,會使得孩子越發珍惜自己的"好名聲",產生"做得更好"的動力。當然,孩子也會有做錯事情的時候,家長需要批評,但批評需要放到私下進行。
當眾羞辱孩子容易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打擊他們的自尊,而家相對是一個能給孩子安全感的環境,他們更能聽取家長的分析和建議。
★給自己設置底線
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多父母經常情緒"上頭",一衝動就說出了挫傷孩子自尊的話。語言暴力帶來的傷害不容忽視,要想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父母要給自己的憤怒"拴上繩子",設置底線。
比如,父母要時刻告誡自己,批評孩子的時候絕對不能說哪些話,不管多生氣都不當眾責罵孩子,生氣時先迴避、讓自己冷靜下來……
★尊重孩子的個性
沒有人是完美的,而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孩子有自己的特點,父母應該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培養良好的品質,而不是一廂情願地給孩子制定完美的人生模板。
生活中很多家長習慣操控孩子的一切,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走,所以當孩子偏離他們設立的軌道式時,這些家長會"暴跳如雷",向孩子發怒,斥責孩子"廢物"。
要想保護孩子自尊心,父母必須尊重孩子的想法和特性,接納他們的長處和不足,這樣心境就會豁達很多。
孩子的自尊心需要得到家長的重視和尊重,如果真的是為孩子好,就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別讓孩子被家長的羞辱毀掉。
今日互動話題:你身邊有傷害孩子自尊的家長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