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人文的辯證關係

2020-12-14 酷扯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作文導寫,ID:gh_b47952ece65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一、模擬真題

中國航天飛船叫「神舟」。

華為的作業系統叫「鴻蒙」。

中國航天登月探測器名叫「嫦娥」。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名叫「悟空」。

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名為「墨子」。

太陽監測衛星計劃叫「夸父計劃」。

……

中國的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以上這些科技成果的名字是否引起了你和同學們的興趣呢?本周要開一個主題為「科技與人文」的班會,請你結合以上材料作一個主題演講。

要求: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二、寨主立意點撥

這是一篇典型的任務驅動型作文。寫作時,有一些方面需要注意,具體如下:

1.首先要注意內容指令:「科技與人文」——航天飛船、作業系統、探月、暗物質探測,這是都是高科技項目,展現了中國科技發展的成就;而「嫦娥」、「悟空」、「墨子」等名稱,都源自中國古代典籍和神話,是人文底蘊的展現。寫作時,兩方面都要提及,也就是結合材料,論述科技與人文的關係。

2.其次要注意形式指令:演講!演講是一種現場交流方式,一定要注意現場互動,也就是要用適當的口語,展現你在現場面向同學演講,有交流和互動,而不是閉門造車,或者自說自話。

把握好上述注意事項,就可以結合材料進行立意。具體立意角度如下:

1.可以探討科技與人文的相輔相成的關係。科技是技術,是硬實力;人文是精神,是軟實力。兩者就像左右手,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共同組成了國家的綜合實力。演講時,可以向同學講透這層關係,更好激發他們的興趣。

2.可以思考科技和人文的相互促進作用。通過把高科技活動冠以富有人文底蘊的名字,可以讓傳統文化和精神深入人心。而傳統文化和精神深入人心後,也可以鼓舞士氣,提升文化自信,進而增強科技人員的創新精神和實幹能力。演講時,可以向同學剖析二者的作用,激勵他們以後為科技和人物的進一步發展做貢獻。

以上角度,可以抓住其中一個角度,重點去寫。也可以結合兩個角度,綜合去寫。總之,緊扣材料去寫信,適當突出這是現場演講,言之有理,言之有據就可以。

三、高分作文及點評

科技耀國輝,人文展國蘊

福建漳州市平和縣廣兆中學 林璟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你們說,冷冰如鐵的科技與柔情似水的人文,能碰撞出火花嗎?答案是能,而且異常絢麗——「嫦娥」探月,「墨子」巡空,都是有力的證明。為此,我演講的題目是:科技耀國輝,人文展國蘊。請諸位同學跟我一道看看,在中國我們是如何讓「炫酷與溫情齊飛,科技共人文一色」:

「神舟」奮起,東方雄獅一展健碩的身姿。為什麼可以這樣?因為咱們有科技撐腰!且看在這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科技時代裡,我們取得了多少科研成就:航天飛船「神舟」,科技智能作業系統「鴻蒙」,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這裡就不一一細數了,因為在這七十載光陰裡,我們的科技成就根本就數不盡道不完。中國科技創新的勳章牆已經是功勳滿滿,金燦燦一片!

什麼?我聽見有同學說咱們不是談科技與人文嗎?人文在哪呢?難道我們的科學家能用古詩寫程序代碼了不成?

你看,這「墨子」、「悟空」、「神舟」、「鴻蒙,哪一個落下人文了?我們在探索未來中並沒有遺忘過去,我們在追求科技之炫酷之時,並不曾落下中華民族的溫情。那一個個高科技的影子裡融入了不朽文明的故事,同時也深藏著中華民族的精神。我們看到思想家墨子,西遊記中一跟鬥就是十萬八千裡的孫大聖,更品味到科學家科研團隊的奮鬥精神,創造精神,團結精神,夢想精神。這些,難道不是傳承了幾千年的民族精神文化之魂?

這些高科技與人文之光正在共同編制著我們偉大的中國夢,增加起我們登上更高臺階的梯,正攜著無數奮鬥的中華兒女步入實現夢想的高光時刻。在這文明聖火千古未絕的泱泱中華,科技與人文比翼齊飛,撞出一林子的火樹銀花,把我們燦爛中華的星空照得絢麗動人,也讓她美得令人心顫。這樣不可思議的融合更是我們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的完美契機。我們不僅可以讓世界驚嘆於精衛填海的傳奇,還能讓他們為「鴻蒙」跨越深海的技術連連讚嘆,然後了解「嫦娥」探月、「夸父」逐日的美麗,感知探月工程、火星計劃的驚豔。

科技耀國輝,人文展國蘊。在探索未來時,我們從不忘記本來;在銘記本來時,我們懂得展望未來。我想,這大概是中華精神千古未絕之要因吧!祝祖國科技事業蒸蒸日上,願華夏之人文底蘊越發深厚。我的演講到此完畢,謝謝大家!

寨主點評:本文非常出色,頗多亮點:第一,語言富有特色,互動部分口語特點鮮明,充分展現了現場演講的特徵;說理部分嚴謹周密,靈動多變,突出了議論文的特色;第二,主題鮮明,始終緊扣指令任務在寫作,充分表達了「科技耀國輝,人文展國蘊」的主題。第三,部分句子寫得很出色,頗有韻味,比如,「在這文明聖火千古未絕的泱泱中華,科技與人文比翼齊飛,撞出一林子的火樹銀花,把我們燦爛中華的星空照得絢麗動人,也讓她美得令人心顫。」「在探索未來時,我們從不忘記本來;在銘記本來時,我們懂得展望未來。」第四,板書整潔美觀,看上去賞心悅目。不足之處是部分句子的銜接不夠緊密,個別詞語有待斟酌。當然,對於考場作文,不能求全責備。因此,總體來說,這是一篇出色的考場作文,也獲得了56分的高分!

相關焦點

  • 把握好「穩」與「進」的辯證關係
    把握好「穩」與「進」的辯證關係  中國新聞周刊評論員/閆肖鋒  發於2019.12.23總第929期《中國新聞周刊》  在12月12日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再度成為明年中國經濟的註腳。2020年如何把握好「穩」與「進」的辯證關係?
  • 辯證看待基礎科學與技術創新的關係
    基礎科學與技術創新的關係就屬於這樣一類認識問題。基礎研究要加強,特別是關係到國家安全和社會公益性的基礎研究要切實受到重視,這是不容置疑的。但同時我們注意到,許多人特別是一些從事科學研究的同志頭腦中存在著一維單向思維定勢,認為沒有基礎性研究就不能有應用性研究,沒有應用性研究就沒有技術開發。這種觀點值得商榷。
  • 五大發展理念的辯證關係
    認真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必須準確把握它們的辯證關係。  創新發展是動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創新要著力解決的是發展動力問題。當前,從國際形勢看,國家綜合國力競爭本質上是創新能力的競爭。
  • 事業單位政治知識: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係
    今天我們主要來談談在認識論中最常見的知識點,即: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係。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係主要分為實踐決定認識與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兩個部分。實踐決定認識又可以細分為四條,分別是: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實踐是檢驗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 新發展格局與新發展理念的辯證關係
    在這「七個新」中,其邏輯層次可以進行區分,是一種辯證統一關係。其中,「新發展階段」「新發展格局」「新發展理念」具有統領性作用,是我們謀劃「十四五」工作的基本「指南針」。  如何理解「新發展階段」「新發展格局」「新發展理念」之間的辯證統一關係?「新發展理念」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來的,它貫穿了整個「十三五」規劃綱要的始終,「新發展階段」「新發展格局」則是習近平總書記新近提出來的。
  • 把握新時代追求美好生活的辯證關係
    因此,要注重處理好「實現目標與實現手段」「追求效率與追求公平」「個體美好與集體美好」的辯證關係,客觀、全面地揭示不同矛盾雙方的邏輯規律,運用對立統一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推進美好生活偉大實踐。把握好實現目標與實現手段的辯證關係目標與手段是一對古老的哲學範疇,是人類的自覺對象性活動中的兩個要素,揭示出人類實踐活動的內在機制。在二者的關係中,目標起著主導作用,處於支配地位,手段則處於依附和從屬的地位。
  • 人文為什麼要優先於科技?
    但是我對一種似是而非的論調卻不無疑問——在這種環境之下,人文學科的主要發展目標是與科技結合。人文與科技能水到渠成的結合最好,但是那不是人文的惟一目標。人文強調人之所以為人的一些基本的東西。如人的主體性及人的尊嚴、人之道德修養及各個方面自我提升或自我完善的自信與能力、以及人如何增進生命的豐富性等。
  • 王汎森:人文為什麼要優先於科技?
    而且我個人也深切了解現代科技所造成的掀天揭地的變化,已經大幅地改變了「人文」的地景(landscape),逼迫人文學者進行深刻反思。但是我對一種似是而非的論調卻不無疑問——在這種環境之下,人文學科的主要發展目標是與科技結合。人文與科技能水到渠成的結合最好,但是那不是人文的惟一目標。人文強調人之所以為人的一些基本的東西。
  • 望海樓:辯證看待「穩」和「進」的關係
    辯證看待「穩」和「進」的關係——穩中求進中,穩是主調,是大局。而進是方向,是目標。沒有發展、沒有進,就不會真正實現穩。「穩」和「進」不是割裂的,而是辯證統一的。既不能激進地單方面追求高速度發展,也不能一味為了穩而不惜放棄來之不易的奮鬥成果、發展機遇,而是要把兩者有機統一起來,從發展角度去理解各自重點。有風有雨是常態。越是面對風雨,越要保持足夠定力。
  • 《實踐論》: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都來源於實踐,二者是辯證關係
    ——毛澤東《實踐論》寒牛出欄解讀:大家好,上篇文章,我們講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係。這篇文章,我們重點講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上述原文,蘊藏以下3個問題:①認識(知識)來源於實踐;②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都來源於實踐;③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辯證關係。我們圍繞這3個問題,展開來,繼續往下講。
  • 2020山東事業單位考試: 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係
    2020山東事業單位考試: 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係 2020-06-23 10:23:30| 來源:中公事業單位考試題庫 2020山東省省屬事業單位筆試將於7月26日舉行,為了幫助考生順利備考事業單位考試
  • 全面把握制度與治理的辯證關係
    深刻學習領會《決定》精神,必須正確認識和全面把握制度與治理的辯證關係。準確理解國家治理及其現代化的內涵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一次提出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命題。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必須科學把握制度與治理及治理體系的關係。為什麼我們黨要在制度之外再提出一個治理問題?因為制度與治理,既有聯繫也有區別。
  • 海外版望海樓:辯證看待「穩」和「進」的關係
    辯證看待「穩」和「進」的關係——穩中求進中,穩是主調,是大局。而進是方向,是目標。沒有發展、沒有進,就不會真正實現穩。「穩」和「進」不是割裂的,而是辯證統一的。既不能激進地單方面追求高速度發展,也不能一味為了穩而不惜放棄來之不易的奮鬥成果、發展機遇,而是要把兩者有機統一起來,從發展角度去理解各自重點。   有風有雨是常態。越是面對風雨,越要保持足夠定力。
  • 2021考研政治62個哲學考點: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辯證關係
    ►2021考研政治62個哲學考點: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辯證關係  認識過程中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及其辯證關係(四)★感性是基礎,理性是升華  ①感性認識是認識的低級階段,是對事物外部形態的直接的、具體的反映。特點直接性具體性。
  • 再讀傷寒論,太陽主表和太陽經的關係?六經辯證依據經絡對不對?
    上一篇文章再讀傷寒論,太陽如何主表,太陽陽氣從何而來發出後,很多人留言,說太陽主表和太陽經沒有關係,六經辯證不是依據經絡。那麼是不是這樣呢?太陽主表和太陽經有沒有關係?怎麼能說太陽主表和經絡沒有關係?張仲景有些條辨完全是在太陽經上面,張仲景說刺大椎第一間、肺俞、肝俞、期門,都是有道理的,是要講臟腑經絡的。太陽經是陽經之長,少陽和陽明都不如它。因為太陽之經行於陽道。我們的身體前為陰,後為陽。太陽經就是行於背後。足太陽膀胱經,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髆內,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它不僅行於後背,而且還是最長的一條經,穴道也最多。
  • 科技創新論壇 數理與人文
    高能所科技創新論壇(218)報告題目:數理與人文報告人:丘成桐 院士(哈佛大學)主持人:王貽芳
  • 首屆科技人文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辦
    來自國內外的院士、國內外重要刊物主編、世界大學評估專家、著名人文學者應邀參加此次跨學科研究學術盛會。會議期間,還舉辦了以「人工智慧與人類社會的關係」為主題的第一屆科技人文「融通杯」英語辯論賽。加州大學厄灣分校人文研究院院長David Goldberg展示了算法邏輯如何建構、提高並限定生命的種種方式,強調算法對生命的編碼及其由此產生的社會性和價值等概念。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資深教授王寧認為人文與科技在當代是互補的,而且人文學科將發揮新的重要作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哲學與人文國際理事會主席Liuz Oosterbeek就人文學科與新技術的關係發表高見。
  • 公考面試輔導:有辯證關係的名言、俗語題該怎麼應對?
    有些題的題幹包含著相對的辯證關係,如 「一個人的成功,有時候需要朋友,有時候 需要對手」。 對於這句話,你怎麼看? 這種題,在回答的時候,最忌諱考生圍著它的辯證關係來回答,這樣,很容易掉入陷阱中。所以對這種有辯證關係的名言俗語題,應在前面分析時簡單地論證一下它們的辯證關係,然後直接轉到從這句話得到的啟示,從個人工 作、生活、學習等各個角度來講,或者從個人、企業、社會等角度來闡述,不要在啟示的內容上繼續講它們的辯證關係。
  • 擁抱現實:整合關係心理分析和辯證行為療法
    我向讀者介紹了辯證行為治療(DBT)和關係分析治療相結合的可能性,當與經常出現強烈情緒風暴和慢性自我傷害的患者合作時。 我簡要總結了DBT,並探討了我與巴裡的綜合工作,巴裡是一個受到早期創傷、無情的影響不穩定和長期的自我傷害的人。 我描述了與接受有關的佛教思想融入我們的分析導向工作,以及旨在幫助他平靜身心和分散自我傷害的具體正念練習。
  • D5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係原理】(內附超強背誦計劃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係原理】(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的辯證關係原理)當我們的同學們在作答馬原的分析題大題的時候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關係。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個性。矛盾的共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矛盾的個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任何現實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個性的有機統一,共性寓於個性之中,沒有離開個性的共性,也沒有離開共性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