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動指頭,瞬間就能在網上預約掛號;點點手機,足不出戶即可在網際網路醫院諮詢醫療專家;觸觸屏幕,立刻就能在多功能自助終端機上查詢檢驗結果、繳費、列印發票……近年來,網際網路為醫療健康事業發展插上智慧翅膀,越來越多的醫療服務項目從線下走向線上。面對日益發達的智慧醫療,「銀髮族」的獲得感究竟如何?老年人就醫過程中還有哪些難點、痛點亟待解決?記者近日進行了走訪調查。
不少老人對智能設備望而卻步
日前,記者在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見到正在排隊掛號的合肥患者袁奶奶。她需要看眼睛,可是她和老伴都不會在網上預約掛號,只能一大早就到醫院排隊掛號。
「雖然來得早,還是擔心掛不上號。今天要是掛不上,只能明天再來早點了。 」袁奶奶告訴記者。
「從我們醫院門診來看,使用醫院小程序掛號、網際網路醫院問診的中青年居多,老年人還是習慣現場掛號。一方面是因為老人家不習慣使用智慧型手機,另一方面也有一些老人家覺得『網際網路醫院』看病,看不見真實的醫生,缺乏就醫安全感。」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門診部副主任曾青傑說。
「老人家,是用實體卡還是用電子卡呢? 」12月15日上午,84歲的王新讓和82歲的老伴王承聲來到合肥市經開區海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體檢、拿藥,醫生怕老人家聽不清,特意大聲問了好幾遍。
「兒子給我和老伴都買了智慧型手機,但是我們現在眼睛、耳朵都不好使了,不會用。 」王爺爺坦言。王爺爺當年從西安交通大學畢業後來到合肥工作,退休前曾是省內某國企的高級工程師。
「有也不敢用,怕被騙。不用也省得子女為我們擔心! 」王奶奶連說了好幾遍。
記者看到,兩位老人頻繁將社保卡從兜裡取出又放好,有時候還一下子想不起來到底放在哪個兜了。
隨著「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事業的蓬勃發展,醫院越來越多的業務從線下轉移至線上,只要有智慧型手機、聯網電腦,不僅僅是掛號,連複診、取藥都不用去醫院,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而對於不會使用或是不習慣使用電子產品但恰恰有更多就醫需求的老年人來說,便捷的線上操作便成了難以逾越的鴻溝。
省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智慧醫療」的快速發展讓老年患者有所不適,提升廣大老年患者的就醫體驗感,在各級醫療機構推出「適老化」醫療服務尤為重要。
個性化「適老」服務應運而生
「謝謝!謝謝! 」12月11日上午,在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看胃病的患者黃大爺,不住地向該院門診部多功能自助機主管夏孟楠道謝。
「我們在醫院門診大廳入口處,有專門的導診人員為老年人在預約掛號、就醫方面提供一對一、個性化的就診指導。 」曾青傑介紹,考慮到很多老人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在預檢分診處,老年人只需要填報流調表就可以了,不需要出示安康碼。
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門診部主任鮑萍告訴記者,在該院,除了現場掛號,老人還可以通過118114轉0(健康顧問)電話約號或在總服務臺人工掛號預約處預約掛號;醫院還為老年患者代寄化驗單、檢查單;提供平車、輪椅,開展陪檢服務等。
「針對不會在線上掛號的老年患者,省內醫院除了將一部分門診號源放在網上,還留一部分放在線下,供老年患者現場掛號。 」省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說。
「線上門診真方便!以後抽血、開藥不用來回跑了。 」12月14日下午,65歲的張大媽因患有糖尿病來到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高新院區複查血糖,該院網際網路線下體驗區導診夏銀銀幫助張大媽在網際網路醫院線上方便門診就診,「不到一分鐘抽血化驗單就開好了」。
「我們安排導診人員為不會操作的老年人提供一對一幫扶,特別是一些慢性病複診老年患者,需定期來院開藥,開檢查,通過線上方便門診,無需排隊,諮詢隨訪、開藥、拿藥等一氣呵成。」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高新院區門診部主任劉曄說。
排隊是老年患者普遍反映的就醫痛點。
優先安排80周歲以上的患者就診,為老年患者開設檢驗、取藥、繳費等專門窗口……目前,省內大多數醫院還為老年患者開闢就診「綠色通道」。
截至2019年底,全省設置老年人「綠色通道」的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從2018年的193家增加到2019年的234家,佔比從85%增加到95.5%,增加了12.3%;設置老年人「綠色通道」的二級以上中醫醫院數量從2018年的79家增加到2019年的94家,佔比從84.9%提高到100%。
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為老人送上「定心丸」
近日,68歲的阮大爺身體不適,準備到合肥市廬陽區四裡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得知當天下午有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專家坐診,便早早地就去掛號。
「老人家,以後如果有暈厥、眼睛發黑等情況一定要去急診,今天重新給你開種便宜點的藥,一個月20塊錢不到。」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幹部心內科主任醫師陳曙光大聲對阮大爺叮囑道。
「四裡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我院醫聯體成員單位,在中心設有『醫聯體專家工作室』,我院專家定期來中心坐診,附近居民,尤其是行動不便的老年患者,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我院同質化的醫療資源。」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感謝!感謝!給我們的姚醫生點讚! 」78歲的汪昌甫對他的家庭醫生——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海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師姚文連連稱讚。
汪老腿腳有恙,走路需要拄著拐杖,出趟門別提有多難。 12月15日一早,姚文驅車前往汪老家中,把他接到衛生服務中心做老年人免費體檢。
「我們中心6支家庭醫生團隊,定期上門對老年人進行健康隨訪、諮詢指導等服務。」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海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潘夢舒向記者介紹,中心作為安醫大二附院的緊密型醫聯體單位,周一至周五有安醫大二附院專家坐診,對於需要去上級醫院進一步診治的居民,通過綠色通道即可轉診至安醫大二附院。
為進一步提升老年患者就醫體驗,省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做實做好醫聯(共)體內分工協作,讓更多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暢通上轉渠道,精準對接下轉患者,提高轉診保障能力;在穩定籤約家庭醫生服務數量、鞏固覆蓋面的基礎上,把工作重心向提質增效轉變,做到籤約一人、履約一人、做實一人,不斷提高籤約居民對籤約服務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來源:中安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