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醫療日益發達 老年人「就醫難」如何破解?

2020-12-20 瀟湘晨報

動動指頭,瞬間就能在網上預約掛號;點點手機,足不出戶即可在網際網路醫院諮詢醫療專家;觸觸屏幕,立刻就能在多功能自助終端機上查詢檢驗結果、繳費、列印發票……近年來,網際網路為醫療健康事業發展插上智慧翅膀,越來越多的醫療服務項目從線下走向線上。面對日益發達的智慧醫療,「銀髮族」的獲得感究竟如何?老年人就醫過程中還有哪些難點、痛點亟待解決?記者近日進行了走訪調查。

不少老人對智能設備望而卻步

日前,記者在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見到正在排隊掛號的合肥患者袁奶奶。她需要看眼睛,可是她和老伴都不會在網上預約掛號,只能一大早就到醫院排隊掛號。

「雖然來得早,還是擔心掛不上號。今天要是掛不上,只能明天再來早點了。 」袁奶奶告訴記者。

「從我們醫院門診來看,使用醫院小程序掛號、網際網路醫院問診的中青年居多,老年人還是習慣現場掛號。一方面是因為老人家不習慣使用智慧型手機,另一方面也有一些老人家覺得『網際網路醫院』看病,看不見真實的醫生,缺乏就醫安全感。」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門診部副主任曾青傑說。

「老人家,是用實體卡還是用電子卡呢? 」12月15日上午,84歲的王新讓和82歲的老伴王承聲來到合肥市經開區海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體檢、拿藥,醫生怕老人家聽不清,特意大聲問了好幾遍。

「兒子給我和老伴都買了智慧型手機,但是我們現在眼睛、耳朵都不好使了,不會用。 」王爺爺坦言。王爺爺當年從西安交通大學畢業後來到合肥工作,退休前曾是省內某國企的高級工程師。

「有也不敢用,怕被騙。不用也省得子女為我們擔心! 」王奶奶連說了好幾遍。

記者看到,兩位老人頻繁將社保卡從兜裡取出又放好,有時候還一下子想不起來到底放在哪個兜了。

隨著「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事業的蓬勃發展,醫院越來越多的業務從線下轉移至線上,只要有智慧型手機、聯網電腦,不僅僅是掛號,連複診、取藥都不用去醫院,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而對於不會使用或是不習慣使用電子產品但恰恰有更多就醫需求的老年人來說,便捷的線上操作便成了難以逾越的鴻溝。

省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智慧醫療」的快速發展讓老年患者有所不適,提升廣大老年患者的就醫體驗感,在各級醫療機構推出「適老化」醫療服務尤為重要。

個性化「適老」服務應運而生

「謝謝!謝謝! 」12月11日上午,在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看胃病的患者黃大爺,不住地向該院門診部多功能自助機主管夏孟楠道謝。

「我們在醫院門診大廳入口處,有專門的導診人員為老年人在預約掛號、就醫方面提供一對一、個性化的就診指導。 」曾青傑介紹,考慮到很多老人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在預檢分診處,老年人只需要填報流調表就可以了,不需要出示安康碼。

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門診部主任鮑萍告訴記者,在該院,除了現場掛號,老人還可以通過118114轉0(健康顧問)電話約號或在總服務臺人工掛號預約處預約掛號;醫院還為老年患者代寄化驗單、檢查單;提供平車、輪椅,開展陪檢服務等。

「針對不會在線上掛號的老年患者,省內醫院除了將一部分門診號源放在網上,還留一部分放在線下,供老年患者現場掛號。 」省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說。

「線上門診真方便!以後抽血、開藥不用來回跑了。 」12月14日下午,65歲的張大媽因患有糖尿病來到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高新院區複查血糖,該院網際網路線下體驗區導診夏銀銀幫助張大媽在網際網路醫院線上方便門診就診,「不到一分鐘抽血化驗單就開好了」。

「我們安排導診人員為不會操作的老年人提供一對一幫扶,特別是一些慢性病複診老年患者,需定期來院開藥,開檢查,通過線上方便門診,無需排隊,諮詢隨訪、開藥、拿藥等一氣呵成。」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高新院區門診部主任劉曄說。

排隊是老年患者普遍反映的就醫痛點。

優先安排80周歲以上的患者就診,為老年患者開設檢驗、取藥、繳費等專門窗口……目前,省內大多數醫院還為老年患者開闢就診「綠色通道」。

截至2019年底,全省設置老年人「綠色通道」的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從2018年的193家增加到2019年的234家,佔比從85%增加到95.5%,增加了12.3%;設置老年人「綠色通道」的二級以上中醫醫院數量從2018年的79家增加到2019年的94家,佔比從84.9%提高到100%。

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為老人送上「定心丸」

近日,68歲的阮大爺身體不適,準備到合肥市廬陽區四裡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得知當天下午有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專家坐診,便早早地就去掛號。

「老人家,以後如果有暈厥、眼睛發黑等情況一定要去急診,今天重新給你開種便宜點的藥,一個月20塊錢不到。」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幹部心內科主任醫師陳曙光大聲對阮大爺叮囑道。

「四裡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我院醫聯體成員單位,在中心設有『醫聯體專家工作室』,我院專家定期來中心坐診,附近居民,尤其是行動不便的老年患者,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我院同質化的醫療資源。」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感謝!感謝!給我們的姚醫生點讚! 」78歲的汪昌甫對他的家庭醫生——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海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師姚文連連稱讚。

汪老腿腳有恙,走路需要拄著拐杖,出趟門別提有多難。 12月15日一早,姚文驅車前往汪老家中,把他接到衛生服務中心做老年人免費體檢。

「我們中心6支家庭醫生團隊,定期上門對老年人進行健康隨訪、諮詢指導等服務。」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海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潘夢舒向記者介紹,中心作為安醫大二附院的緊密型醫聯體單位,周一至周五有安醫大二附院專家坐診,對於需要去上級醫院進一步診治的居民,通過綠色通道即可轉診至安醫大二附院。

為進一步提升老年患者就醫體驗,省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做實做好醫聯(共)體內分工協作,讓更多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暢通上轉渠道,精準對接下轉患者,提高轉診保障能力;在穩定籤約家庭醫生服務數量、鞏固覆蓋面的基礎上,把工作重心向提質增效轉變,做到籤約一人、履約一人、做實一人,不斷提高籤約居民對籤約服務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來源:中安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醫指通:智慧醫療如何改變人們日益增長的就醫需求
    醫指通:智慧醫療如何改變人們日益增長的就醫需求時間:2016年6月2日簡介:貴陽數博會召開之際,工信部雲計算研究中心專家醫指通創始人李浩先生暢談當前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醫療如何改變人們日益增長的就醫需求
  • 智慧醫療,動動手指實現「精準就醫」
    2015年底,南京市正式啟動全市智慧醫療項目建設,互聯互通、信息共享,5年來,南京智慧醫療走上了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在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等難題的同時,也大幅提升百姓健康獲得感。南京鼓樓醫院門診部副主任潘濤告訴記者,讓看病更便捷,讓看病更智慧一直是他們醫院的追求。從今年3月份開始,他們的預約門診細化到「按時段預約」,這些年來,「預約就診」「精準就醫」成了現代人就醫新習慣新模式,更是南京人新生活的代名詞。
  • 南京智慧醫療,動動手指實現「精準就醫」
    2015年底,南京市正式啟動全市智慧醫療項目建設,互聯互通、信息共享,5年來,南京智慧醫療走上了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在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等難題的同時,也大幅提升百姓健康獲得感。   南京鼓樓醫院門診部副主任潘濤告訴記者,讓看病更便捷,讓看病更智慧一直是他們醫院的追求。從今年3月份開始,他們的預約門診細化到「按時段預約」,這些年來,「預約就診」「精準就醫」成了現代人就醫新習慣新模式,更是南京人新生活的代名詞。   從門診量預約來看,專家預約從5年前的60%到現在的80%,普通號預約從5年前的6%到現在的30%。
  • 醫療機構落實「老年人就醫優先政策」不含糊
    提供全流程人性化導醫服務醫療機構落實「老年人就醫優先政策」不含糊隨著手機預約掛號等智能化就醫的逐步普及,老年人如何方便快捷地完成就診流程成為全社會關注的問題之一。記者注意到,在掛號窗口的醒目位置,張貼著寫有「65歲以上老年人優先」的告示牌。對於前來就診的老年患者,窗口人員都悉心接待,反覆解釋,在做好服務的同時讓老人明白就醫。在位於門診二樓的內科診區,61歲的牛智信正在志願服務人員的幫助下使用自助服務一體機進行掛號。「上了歲數,對現代化的東西接受慢,要不是醫院考慮周到,我還真搗鼓不了這個。」
  • 破解就近就醫難 路橋醫共體讓群眾共享健康紅利
    「以治療為中心」轉變為「以健康為中心」,在醫共體內形成「預防-治療-康復-長期護理」的閉環服務模式,破解了老百姓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和醫療資源發展不平衡之間的矛盾。 該區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要求,整合全區醫療衛生資源,做到資源精準下沉、能力精準提升,切實解決群眾就近看病難。「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就醫格局在路橋初步形成,該區醫共體改革的目標更加堅定。院和數萬名知名專家,醫共體各單位通過重構信息平臺,實現與恩澤網際網路醫學中心的有效連接,構建起市、區、鎮三級互聯互通的遠程會診網絡。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南京智慧醫療 動動手指實現「精準就醫...
    智能導診掛號,按時段預約,網際網路結算……  智慧醫療,動動手指實現「精準就醫」  2015年底,南京市正式啟動全市智慧醫療項目建設,互聯互通、信息共享,5年來,南京智慧醫療走上了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在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等難題的同時,也大幅提升百姓健康獲得感。  告別「小板凳」,手機「智能導診掛號」  家住中央門的趙惠升,至今還清晰地記得十多年前一個冬天凌晨4點帶著小凳子趕到醫院為生病的父親排隊掛專家號。
  • 如何破解看病難?聽聽這三家三甲大醫院怎麼說
    今天,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就委屬醫院「十三五」時期改革發展成效情況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來自北京醫院、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的負責人分別介紹了各家醫院破解群眾看病難的好辦法。此外,作為以老年醫學為重點的綜合性三級醫院,北京醫院的住院患者中,老年人的比例比較高,已超過了50%。奚桓透露,北京醫院為80歲老年患者設置優先就診程序,叫號系統會將其優先排在前面,縮短等候時間。
  • 推進智能技術「人性化」,讓老年人舒心智能就醫
    針對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掛號就醫方面遇到的困難,北京市衛生健康委要求,2020年底前所有醫療機構都須開設老年人掛號、就醫等綠色通道。醫療機構要完善電話、網絡、現場預約等多種預約掛號方式,暢通家人、親友、家庭醫生等代為老年人預約掛號的渠道。
  • 老年人「用餐難」如何破解?嘉定鎮街道創新「舌尖養老」
    新民晚報訊(首席記者 範潔)老舊小區多、社區用房少,老年就餐服務設施供給不足,上門送餐服務則存在飯菜難保溫、送餐時間長、菜品單一化等問題,老年人「用餐難」如何破解?地處嘉定老城中心的嘉定鎮街道,通過多方協作創新探索「舌尖養老」。
  • 【科技之星】網際網路+3A智慧醫療創建者——楊波
    【運籌帷幄中的網際網路+3A智慧醫療服務】中國式養老到底有多難?到2015年,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2.16億,約佔總人口的16.7%,年均淨增老年人口800多萬,超過新增人口數量;而城鄉空巢家庭超過50%,部分大中城市達到70%,老年人照料問題日益突出,人口老齡化等社會問題,讓我國老年醫療服務面臨挑戰。
  • 沒有健康碼、不會用手機,老年人掛號就醫怎麼辦?北京市的最新舉措...
    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一級巡視員、新聞發言人高小俊介紹北京市常態化疫情防控下進一步優化老年人掛號就醫服務工作情況:為維護老年人健康權益,滿足廣大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和老年人日常就醫需求,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掛號就醫方面遇到的困難,2020年11月4日,市衛生健康委就進一步優化老年人掛號就醫有關工作進行了部署。
  • 智慧醫療2021十大發展趨勢
    2015~2019年,中國智慧醫療年均複合增長率28.3%,按當前的增速保守估計,2025年中國智慧醫療市場規模將突破5000億元大關。  中國智慧醫療加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一些棘手的問題和挑戰,如「缺乏頂層設計,複合型人才匱乏,院內院間信息互聯互通實現難,數據質量低、無法最大化利用等」。
  • @臨沂老年人:一攬子醫療優待定出時間表
    您身邊的事 掃碼來報料為落實好《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優化老年人優待政策的通知》,讓老年人享受更加溫馨便捷優質的醫療優待服務,臨沂市衛生健康委轉發《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關於全面落實老年人就醫優待政策的通知》並印發《關於提升全市老年人醫療優待服務水平的通知》,為全市醫療機構落實老年人醫療優待定出時間表,其中,醫院要保留掛號
  • 智慧醫療讓杭州人 養成新的就醫習慣
    市衛生計生委每半個月進行的衛生信息化統計數據表明:藉助智慧醫療就醫的人數越來越多,市屬醫院門診院前預約率為30%以上,自助機掛號使用率穩定在93%以上,醫技檢查一站式預約率為79%,分時段就診符合率近80%;市屬醫院診間結算率在86%以上,出院病區結算率達到96%;讓自費病人也能享用智慧醫療的健康卡也很受歡迎,累計持健康卡掛號人次近246萬多人,佔自費病人比例97.5%
  • 全國首個公益性「雲就醫」平臺醫指通牽手BAT合作開發移動智慧醫療
    網際網路+智慧醫療發展高峰論壇」上獲悉,作為全國第一個公益性「雲就醫」平臺——天津醫指通正式牽手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國內網際網路巨頭,共同合作研發移動端的智慧醫療新模式,這其中包括通過對用戶健康大數據的分析,解決患者真正的就醫難問題;通過以微信現有的智慧城市服務平臺,與醫指通合作共建智慧城市微信醫療服務,為患者打造就醫最方便快捷的就醫通道等。
  • 「網際網路+智慧醫療」突圍:杭州益民服務四年考
    2015年7月初,《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出臺,提出加快發展基於網際網路的醫療、健康等新興服務;鼓勵醫藥行業利用電子商務平臺優化採購、分銷體系,提升企業經營效率。如何順勢而為,藉助「網際網路+」元素,提升醫療機構的經營效率和服務品質,乃至推動醫改難題,破解「看病難、看病貴」的痼疾,成為上至國家,下至地方的重要命題。
  • 中國智慧醫療2021十大發展趨勢
    2015~2019年,中國智慧醫療年均複合增長率28.3%,按當前的增速保守估計,2025年中國智慧醫療市場規模將突破5000億元大關。中國智慧醫療加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一些棘手的問題和挑戰,如「缺乏頂層設計,複合型人才匱乏,院內院間信息互聯互通實現難,數據質量低、無法最大化利用等」。
  • 我縣探索破解老年人「數字鴻溝」問題
    然而,網上購物、網上掛號、網上繳費等,對於一些老年人來說,卻成為了難以跨越的「數字鴻溝」。老年化遇上數位化,這道題該如何破解?這一問題也引起了縣政協科協界別組的關注,在今年的縣政協十屆五次會議上,委員們提出了《關於完善服務保障體系、破解老年人「數字鴻溝」問題的建議》。
  • 國辦:保留傳統金融服務方式 優化老年人網上辦理就醫服務
    但同時,我國老齡人口數量快速增長,不少老年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在出行、就醫、消費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無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日益凸顯。通知稱,在政策引導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有效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讓廣大老年人更好地適應並融入智慧社會。
  • 「九九重陽 敬老孝親」幫助老年人融入智能化生活——破解老年人...
    【九九重陽 敬老孝親】幫助老年人融入智能化生活——破解老年人面臨「數字門檻」問題實地調查老年人在醫院工作人員幫助下申領健康碼。老年人也同樣享受到了社會進步和科技進步帶來的便捷。但部分老年人也由此遇到一些問題,例如不會網上支付、不會網上掛號,以及因不會熟練使用健康碼,在出遠門乘坐交通工具時不知所措的尷尬時有發生。面對這條無形的「數字門檻」,如何幫助老年群體融入智能生活、跟上時代步伐,是擺在全社會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需要大家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