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你的焦慮程度有多深?

2020-08-27 國潮金魚

最近不少人因為疫情

很多計劃都受到了影響

不論是工作、學習、生活

都出現各種各樣預料之外的情況

讓你覺得很沒有安全感

並且開始變得恐懼和焦慮了

今天的金魚靈佔就來看看

你的焦慮程度有多深?


放鬆心情

憑直覺選出一張


A

B

C

D


查看答案,請下滑


A


焦慮程度:95%

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對自己要求高


你的焦慮程度很深,感覺特別的窒息。因為不管是工作、學習還是家庭,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而你不得不讓自己硬著頭皮去面對。你很害怕自己沒有辦法讓一切好轉,因為目前你的狀態很迷茫,許多計劃因為外在因素而被擱置著甚至無法推動。而你又對自己的要求很高,你希望自己可以快點進入狀態,化解眼前的困難。當實際情況和自己的期望差太多時,你的焦慮程度也不停上升。


建議:即使眼前面對著各種各樣的困難,你都需要給自己一些空間,讓自己不要陷入在焦慮的情緒中,相信一切都可以逐一解決。


B


焦慮程度:85%

萬事開頭難,不相信自己


你是個外表看似很隨性的人,但內心也渴望變強。你內心嚮往著自由,但是卻不能擺脫現實中的束縛和枷鎖。你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不過你總覺得自己不行。你總覺得身邊的人很優秀,也會羨慕行業大佬,你告訴自己絕對不能落後,但另一種聲音又告訴你,自己目前遠遠達不到,你會覺得自己是不是即使努力了,也不會變好。於是你不敢邁出第一步,你的焦慮就蔓延了。


建議:知道自己的不足,可以去提升自己的能力,但不能因為覺得自己不如人,就放棄了。萬事開頭難,一旦找準目標,就不要退縮。記住一句話「如果你因為什麼事情焦慮,那你就應該去做這件事。」


C


焦慮程度:60%

抗壓能力強,懂得排解壓力


你焦慮程度不高,只是短期內會產生焦慮的情緒,但很快就能被你消化。因為你都懂得如何調節自己的壓力和情緒。你是一個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承受能力比較強,你比較相信「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只有想不通的人」,所以你總會在焦慮來臨的時候,通過和朋友傾訴,在聊天的過程中慢慢想明白,讓自己不至於那麼擔心。在焦慮過後,也會懂得放鬆、快樂地去犒勞自己。


建議:焦慮不是你的對手,因為你有足夠的抗壓能力,如果目前你的工作或者學習是在自己能夠掌握的範圍內,你可以讓自己試著挑戰更高難度的事。


D


焦慮程度:35%

心裡有把稱,懂得規劃時間


你是一個不會非常焦慮的人,因為你很懂得安排自己的時間,即使計劃被打亂,你也會心裡有把稱,知道如何繼續。你很清楚地知道啥時候做什麼,啥時候可以玩。一旦出現讓你覺得焦慮的事情,你都是選擇第一時間把事情解決好。而且,目前還沒有出現什麼你覺得處理不來的事,一切按部就班,也小有成效。你也是個不怎麼喜歡想太多的人,比較隨遇而安,不會勉強自己做一些能力之外的事情。


建議:當出現讓你焦慮不安的情況,你可以選擇安靜地看書,或者畫畫,或少量運動,不僅可以緩解焦慮,也能夠實現自我提高。



小測試僅是提供個人意見的參照

答案僅是參考,也不是絕對的!

(只為博君一笑~)

相關焦點

  • 疫情爆發之下,或焦慮、或恐懼,怎麼辦?|醫生:心理幹預來解決
    2020年,疫情在中華大地上蔓延,帶來諸多不良影響。截止目前,「新冠肺炎」確診人數達7萬多人,死亡也有1800多例。當然,還有因為各地延遲復工,導致每日宅在家裡的全國人民。面臨突然爆發的疫情,嚴重危害著我們身體健康的同時,焦慮、恐懼、麻木等充斥著每一天的生活,心理健康出現問題,我們該怎麼辦?
  • 疫情之下,如何化解內心焦慮,打好心理戰「疫」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已經1個多月了。目前,國內防控態勢積極向好,但情況依然錯綜複雜,反彈風險不可忽視。與此同時,國外疫情接連爆發,形勢十分嚴峻。疫情的持續存在和不確定性,給許多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一些人內心焦慮,感嘆「這世界會好嗎」?疫情何時才能真正結束?
  • 因疫情宅家 超九成大學生有不同程度社交焦慮
    日前,東華大學團委發起了一項關於大學生疫情期間學習、健康、生活情況的調研,654名大學生參與其中。「疫情期間,大學生們的學習方式、生活方式等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這對學生們身心健康、學習效果和生活狀態都可能產生重大影響。」共青團東華大學委員會書記沈潔告訴記者。從已有的新聞報導來看,一些家庭陷入了孩子與父母吵架、冷戰,雙方「相看兩生厭」的狀態。
  • 疫情之下常見的心理疾病有哪些?專家教你這樣調整自己
    疫情之下常見的心理疾病有哪些?  疫情給很多人的生活造成了方方面面的影響,不光是日常的衣食住行,還有可能導致心理疾病。彭國球表示,疫情之下,常見的心理疾病主要有三類。  第一,睡眠障礙。很多人因為疫情打亂了生活節奏,導致睡眠質量變差。也有人受到左鄰右舍的影響,個人生物鐘發生改變,睡眠節律打亂了。
  • 調查:因疫情宅家超九成大學生有不同程度社交焦慮
    數說  一項調查顯示:因疫情宅家 超九成大學生有不同程度社交焦慮從今年1月29日教育部下發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
  • 調查顯示:因疫情宅家 超九成大學生有不同程度社交焦慮
    來源:中國青年報原標題:一項調查顯示:因疫情宅家 超九成大學生有不同程度社交焦慮從今年1月29日教育部下發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學生在家不外出、不聚會、不舉辦和不參加集中性活動開始,大學生們宅家學習的效率,就成為社會公眾關注的焦點。
  • 疫情之下的「普通職場人」該怎麼過?給你3點忠告
    這次受到疫情影響,首當其衝就是我們這些職場人,在上班的羨慕沒上班的,沒上班的羨慕在上班的,還有更慘的是年前就離職待業的。但是也沒必要焦慮,有時候認清形勢或許對接下來的工作會更好開展。本文中,筆者將和你分享下他最近的感受和心得,希望對你的工作有參考作用。
  • 選擇國際教育家長的焦慮:疫情之下還要讓孩子出去留學嗎
    當下很多家長為孩子規劃了以出國留學為目標、長時間跨度的教育路徑,但突如其來的疫情等將這些家庭的教育計劃被打亂,被擱置,家長們的心裡開始產生各種各樣的焦慮:既定留學路線是否需要調整?充滿不確定性的大背景下,孩子的教育方向應該是什麼樣?
  • 疫情之下,銷售人員如何緩解焦慮?
    第 1 則 疫情猶如放大鏡 首先,我們應該清楚地意識到一件事情:就算沒有疫情,銷售人員也面臨著很多焦慮和壓力
  • 如果你因關注肺炎疫情而過度焦慮,試試這些自救方法
    如果你發現自己每天除了刷手機什麼事情都幹不好,甚至變得神經兮兮、情緒化、食慾下降、夜不能寢,甚至出現胸悶、心慌……症狀如同下圖這位微博的朋友,那麼你可能已經被傳染了肺炎焦慮!普通人面對這場可能波及自身及家人生命的嚴重事件時,焦慮是身體的第一反應,尤其是處於急性期時,焦慮的表現是多層次的,包括精神焦慮、軀體不安、認知偏差和「逃避」「偏激」行為等。大部分人面對壓力可以進行自我調整,保證自身處在一個良好的狀態。當焦慮的程度超過了自身能夠代償的部分,就可能出現病理性焦慮,影響生活和工作。
  • 「焦慮」之下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
    劉向兵(中國勞動關係學院黨委書記):當前,中國正在著力化解由高等教育現代化的「追趕者」向「並肩者」跨越、向「領先者」邁進所引發的長期性、深層性的「大焦慮」;全球性新冠疫情又給我國的高等教育研究者、工作者,也包括廣大學生和家長帶來了新的群體性、階段性「小焦慮」,即大規模在線教育能否保障人才培養的質量?
  • 看到疫情消息就焦慮?有人因為恐慌每半小時測一次體溫
    你可以嘗試舉起右手,化掌為刀,用力往下砍,暗示自己負面情緒到此結束。」202名經過嚴格篩選的心理諮詢師深一度:心理諮詢項目是如何開展的?是哪些人在提供心理服務?杜洺君:就像疫情一樣,從零開始。我們向協會和社會同時發出召集令,收到了來全國各地以及海外共900多位心理醫生的響應。
  • 疫情之下,如何安撫孩子「被隔離」的焦慮心理?
    有位讀者朋友留言說,春節之前回了老家一趟,沒想這次的疫情如此兇猛,老家的村裡也實行了隔離措施。雖然距離疫區很遠,村裡也隔離起來,附近也沒有感染的案例,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總會有種莫名的焦慮。最初,她沒有太大的感覺的,但是焦慮卻通過7歲多的孩子身上散發出來。
  • 疫情之下,高考生該如何應對備考焦慮?
    今年參加中高考的考生恐怕是最焦慮的一屆。先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學校停課,考生們猝不及防地被放了一個「長假」,只能靠自己在家裡「雲聽課」「雲自習」。很多人表示,自己在家裡複習備考,「缺少學習氣氛,難以集中精力,也害怕落下複習進度,心裡沒底」。
  • 陪伴,我們在一起 | 第二十五期:疫情之下,做調控焦慮的主人
    ↓點選「設為星標」加上星標 ★我們馬上向你發送愛的光波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處於關鍵時期。疫情的發展一直牽動著我們每個人的心。對不少爸爸媽媽而言,這段居家時間也使得他們暫時放下緊張的工作,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
  • 孕產+疫情,這些焦慮的自測指標,看看你有沒有?
    孕媽們本就在整個孕期經歷著生理與心理上的重大轉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使不少人產生了焦慮、恐慌等負面情緒,尤其是孕媽。在疫情期間,病毒的蔓延不但要擔心自己的身體,也擔憂家人的健康,由於過度的擔憂,心情波動也會越來越大,焦慮的情緒越來越嚴重。
  • 如果因關注疫情而過度焦慮,試試這些自救方法
    當焦慮的程度超過了自身能夠代償的部分,就可能出現病理性焦慮,影響生活和工作。//驚恐發作(Panic Attack)一些本來就高焦慮程度的人在壓力之下,會出現程度更加劇烈的急性焦慮發作,即驚恐發作。常見表現為突然發作的胸悶、心跳加速、胸痛、大汗淋漓、手足發麻、頭暈、窒息感,大多數病人會描述這是一種瀕臨死亡感,非常可怕。
  • 你這麼焦慮,是有多恐懼?
    大學生的思想國壹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感受,有時候事情多到數不過來,想要「全部清空」卻又無從下手,心裡總是很焦急又很煩躁,卻一點都不想動,就那麼乾耗著,結果,耗得時間越長,感覺自己越快要崩潰。有時候也會累,也會熬不住,可是一旦閒下來,就又異常焦慮,總是管不住地要想東想西,往事一幕幕浮現在眼前,醒著的時間裡一直在忙碌,躺在床上回憶卻發現其實什麼變化都沒有。突然襲來的各種虛空包圍著自己,讓我沒有任何可以喘息的機會,所以有時候寧願選擇忙碌,這樣我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煩惱。」不知道一天天忙碌的事情到底有沒有意義?但我只是在這樣向前走著。
  • 疫情之下,謹防把自己嚇成了 「疑病症」!
    我也在網上查詢了相關的資料,說這次疫情很多人都會出現『疑病症』的反應。」那麼,什麼是「疑病症」?疫情之下,如何調節心理呢?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就此採訪了高級心理諮詢師、鄭州福斯特心理諮詢中心首席專家彭熠博士。●過度緊張,會導致疑病症「疫情對我們的考驗不只是身體層面的,還有心理層面的,這一點,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
  • 時尚,在疫情之下
    我們採訪了9位來自時尚行業的專業人士,他們中有設計師、攝影師、公關,還有樣衣物流從業者、線上直播平臺的負責人,他們是這個看似璀璨絢爛的行業背後默默付出的那群人,在疫情的陰霾之下,他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他們對未來又有哪些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