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收入9000元,固定支出僅700元,一年存下9萬元「很輕鬆」……
近日,一則網絡攢錢神帖引發網友豔羨。尤其是「生活用品啥的我們單位都定期發」、「一個月去父母那15次」,連吃帶拿的表述,讓網友不服不行。
「體制內加啃老」是不是攢錢的不二法門?不同身份、不同職業的「80後」,曬出了自己的家庭帳本。
神帖
「月開支1000,年存90000的方法,其實也沒什麼難度」
錢該怎麼攢?日前,一對南京小夫婦曬出了自己月固定開支700的攢錢神帖,並稱「生活質量很好」,不過想要極限存錢,也少不了各種限定條件。
帳本
餐費:不足450
「早飯都有草雞蛋、牛奶(豆漿)、稀飯、麵包(或包子、燒賣之類),在家吃,這些我們都是提前在超市買好後(一般晚上去超市,草雞蛋打折,散稱有時不到6元一斤,兩個草雞蛋不過1元,有時盒裝的草雞蛋還會買一贈一,比如7.8一盒8個的贈一就是16個;原價八九塊的很好的麵包,晚上超市到點都打折兩個6元,一般買一次夠我們吃3天都吃不掉,太多了。午飯在單位吃不要錢,休息天午飯有時懶得做,有時早飯多吃點,有時在父母家吃。一個月30天左右晚飯,我基本10天左右在外應酬,5天左右晚上在單位加班,單位給解決,這一起15天晚上老婆通常在家自己弄飯,一個女孩能吃多少啊?另外15天左右我們都到父母家吃的,他們不用我們給生活費。油鹽醬醋米麵等等因為不怎麼在家吃,買一次有的用呢,就算一個月50吧」
水果:50
「我們一個月去父母那15次,都有水果吃,而且父母都會一次買好多水果,我們每次離開都會帶好多回來,很多,夠吃很多天,偶爾自己買,所以自己買的話50一個月是足夠的了,而且通常用不到」
話費:50
「我們和家人有親情號,在單位都有短號,所以一個月話費都不高,兩人50左右」
交通水電:150
「我們都有小電動車,公交卡每人充50都可以用大半年的。寬帶一年是移動的480,一個月40;有線電視一個月24;水、電、氣一個月100(夏天和冬天4個月多100)」
生活用品:0
「生活用品啥的我們單位都定期發,什麼毛巾、香皂、洗衣粉、衛生紙、飲料、糖、冷飲、內衣、女職工用品等等!」
非固定支出(每年):25000
「過年過節給兩邊老人平均每節1000,一年3000,共計6000,我們每年旅遊雜費4000,人情往來2000,零花錢人均1000,添置衣服、鞋、褲等人均2000,緊急支出待用:5000」
「不能孝順爸媽,還總去拿這個拿那個,很鄙視。」
每月帳本:
餐費:1000(早飯通常就是喝包牛奶,吃個小麵包之類。午飯在單位的食堂吃,算是免費。晚飯在住處附近吃,是一天中花錢最多的,燒烤、快餐、麻辣燙,有時只吃水果。周末不去單位,有時和朋友聚餐)
服裝:1000(總覺得衣服不夠,常常這周買完了下周又買,一個夏天已經花了3000買衣服,冬天的衣服更貴)
租房:250(和另外兩個同事一起住單位宿舍,水電氣和網費三人均攤,每月平均100元,網費50元,房費100元)
交通:200(出行基本都是公交和地鐵,偶爾打車。每年回家四五次,火車票總共需要3000元左右)
孝敬父母:500(平時我不在父母身邊,就逢年過節給他們買點禮物,多少算是我的心意。今年的母親節和媽媽的生日,我給媽媽買了兩個金飾,花了2800,爸爸生日給了800元)
娛樂:500(比如看電影、唱歌、買書,夏天報了遊泳班,入秋買了健身卡)
其他:500(手機費、護膚品、日常生活用品,還有不固定的隨禮錢)
個人總結:
因為我的出差機會很多,所以旅遊這方面沒有單獨的開支。算下來每月要花四千多,幸好單位提供宿舍。不過就算月光我也不想像那個網友發帖的那樣存錢,啃老啃得太嚴重了吧,不能孝順爸媽,還總去拿這個拿那個,很鄙視。再一個,買地攤貨我接受不了,年輕的時候不打扮,什麼時候打扮啊,結婚以後肯定會後悔的。就算攢了錢,再被丈夫甩了,哭都沒地兒。
「在北京,一年收入20萬-30萬總消費至少在12萬-15萬左右。」
每月帳本:
餐費:2000-2500(每天平均至少50塊的吃飯錢,再加上外面吃,我覺得這數可能都保守了)
服裝:500(老婆節儉我更節儉,這個就算全年平均數吧)
交通費:400(老婆有班車,我不坐班但需要偶爾打車)
養車費:1000(剛買的車,一個月連罰款帶油費正好1000)
房貸:4000(公積金貸款80萬,目前最低還款額還款中)
孝敬父母:2000(兩邊各意思1000塊,雙方父母也不指望我們)
水電氣通信:500
娛樂:800(看電影,每次得100,再加上買書之類)
其他:1000 (這個就打個富裕,其實花沒花我也不知道,平時沒那麼精細的記過帳)
個人總結:
這些加一起,就是13000了,不算房貸是9000,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啊。另外還有每年出去玩,和購買一些大件如電腦手機之類,一年也得2萬-3萬,所以一年總消費至少在12萬-15萬左右。
我個人小富即安的心理,覺得這個消費不算高,但是也能滿足需求,但對個人收入不滿,不敢增加其他消費。前一陣老婆突發奇想,想買個翡翠手鐲,我們猶豫再三,就覺得還不是我們消費能力的範圍內,就取消了。
這還沒算養孩子,父母生病等重大開銷,所以從某種程度看,在北京,一年收入20萬-30萬,雖算不上「奴」,但你想一年多出去玩玩,來個大溪地之類,基本就是妄想……
「『省錢大法』裡面最節約的地方就是不掏房租,單位有免費的飯,還可以到父母家蹭。」
每月帳本:
餐費:2500(單位沒有食堂,基本都在外面吃,附近的快餐一人份大約30元左右,每天算上水果、牛奶等約50元。有時還會和朋友、同事聚餐,互相請客)
服裝:300(換季的時候買幾件,有固定的幾個牌子)
租房:2800(在西直門租兩居室中的一間,每月2600元。水電網費與另一租戶均攤,每月約200)
交通:150(基本都是地鐵出行)
孝敬父母:2000(說是給爸媽,其實相當於他們幫我存起來了,免得我真的成了「月光」)
旅遊:2000(每年我大約會安排兩次國外遊和一次國內遊,這是放鬆身心的一個好方法。雖然平攤到每個月開銷比較大,但我覺得很值得)
其他:500(話費、看電影、隨禮、突發奇想買個什麼,平均到每個月裡)
個人總結:
我最大的三項開銷就是吃、住、玩,這不就是所謂的「省錢大法」裡面最節約的地方嘛。不掏房租,單位有免費的飯,還可以到父母家蹭。我父母不在身邊,自己不怎麼會做飯,就只能在外面吃,房租也佔了一大塊。要沒這兩項,我不也能省下五千多。
能湊成這麼一對夫妻概率挺低的,單位都得是國企,啥都發。父母退休金多,有條件讓他們左蹭右蹭。最重要的是夫妻倆三觀一致,都清心寡欲,男的願意呆家裡,女的願意買地攤貨。倆人每年旅遊經費才4000,夠去哪的啊?不過我的樂趣在於旅行,沒準他們的樂趣就在於存錢。我看他們覺得沒意思,人家可能還覺得自己過得挺滋潤。吳楠 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