蝨母仙與潮汕陳氏鄉村的故事

2021-02-13 潮汕陳氏

清光緒《潮陽縣誌》卷十三載《蝨母仙》傳記 :明初有蝨母仙者,精於青烏之術。至潮為人擇地而多不扦穴,聽人自得之。矢口成讖,後吉兇皆如券。每遇其蹲坐處,則多吉地,故人往往陰識之以為驗。或曰 :即何野雲也。從陳友諒而敗,佯狂來此,然終不得而詳。居止無定,多在鳳港盧家。其鄉外有冢壘然,傳為所葬處。

民間傳說蝨母仙又名何野雲,本名叫鄒普勝,大約生於元末、活動於明初。元末時加入紅巾軍陳友諒的隊伍,與朱元璋率領的起義軍相互抗爭。後陳友諒兵敗,鄒普勝隱姓埋名,取野鶴雲之意,自名為何野雲,雲遊入潮汕,指導潮汕人民製作日常用品、食品,建寨門看風水等等。現部分潮汕陳氏鄉村還流傳著不少關於蝨母仙的故事。

普寧光南陳氏二世祖媽北山許氏逝世後,適逢地師蝨母仙何野雲流落於此,子孫們便請其為祖媽點地修墓,後遂擇地於鐵山砰硼地山上,名曰「美人獻花」。因為主人家熱情招待。有感於主人的盛情款待,很想再報答主人家。完工之後,何野雲便神秘的問主人:「按貴鄉的地理特點和祖墳的風水靈氣,貴鄉子孫將來定會官貴成群。未知你們想日出千官,還是三年一貴?」主人未經思索,隨口答道:「當然是一日出千官為好。」何野雲扳指一算,知是天機,惋惜萬般地嘆了嘆氣。於是,他根據本地的資源、水土特點,便教給光南村民製作豆乾(潮音「幹」與「官」音同)的技術,以圓「日出千官」之說。從此,光南村的人便製作豆乾到市上出賣,有趣的是,光南豆乾製作完畢後,每一塊豆乾中間皆有一個內凹方形小印,以此象徵官印。而光南村村民製作豆乾剩下豆渣,便用來餵豬。因此,製作豆乾和養豬便成為光南村六百年來的主要副業。

蝨母仙從大南山下來後,便住在山門(今汕頭潮南陳店鎮文光)村,幫助建寨門。蝨母仙在建寨門之餘,想起該為這裡的人做點好事,摸摸袋裡有水銀杉種子,於是便在附近播種,至今,文光鄉裡的水銀杉,聽說便是當年蝨母仙種植的呢!蝨母仙建寨門,不但畫圖紙,還動手幫助施工,和主人越來越熟悉了。主人問他喜歡吃什麼東西?蝨母仙從江浙來,江浙習慣燒乳豬,蝨母仙以為熟人有話便直言,說要吃燒豬,並且親自動手燒乳豬吃。主人當然滿足蝨母仙的要求。一日,主婦偶然來到蝨母仙住處,見他將乳豬殺得嗷嗷叫喊,於心不忍,告訴丈夫,靠這個人建寨門是不能建出好寨門的,理由是殺乳豬無好頭彩,不吉利。主人聽了妻子的話動搖了,便封了幾兩銀子將蝨母仙辭退了。現在的文光寨門只建一半,傳說便是當時留下來的。

在棉城鎮文光塔腳的陳厝溝古(現名平和巷),有一座房屋的圍牆和大門都是呈後仰狀的,被人稱作「陳厝溝古,大門向天」,也有人稱之為「塌肚門樓」。相傳,這奇特的建築物也是蝨母仙的傑作。

《惠來杭美陳氏族譜》載:幸蒙地師何野雲先生路經杭美,關心我陳氏創業地理形勢,在林厝圍池仔田挖一小池,池常流黃水,十姓居不住移往外地,杭美才能統一陳氏一姓,成為四族之稱。何地師看杭美東南方,土名黃頭埔至抹港溝一帶,有沙漠吹帚所破,周圍立四條石丁,寫「來龍進寶」四個字立於各方祭沙,現存坑仔庵後一塊為記。號召開大巷口池,是林厝圍的面前局,自有一片石橋在水溝上,長二米七、寬二米,土名池仔田(即在色頭新厝右側,現以沙壓),歷代凡嫁出送喪,必經過此橋。全鄉風光,前有螺槽溪暨五湖會局,後有五山:獅地山、虎頭山、煙堆山、尖山、大徑山,稱五山落脈。大徑潭,稱龍上天池,隨龍水流至中心區牛車巷水,出面前洋。再有五峰:牛角石峰、疑吳山峰、坑仔山頭峰,山頭頂埔峰、陳厝山頭峰,稱秀麗之五峰。杭美是眠牛吉地,寰房長房長孫十一世確守公,建造坑仔庵,鐘鼓響亮,稱眠牛聽鍾。何地師選全鄉中心區可建祠宇,吉地飛鳳形,後背倚金獅峰,前向頭徑嶺麵包石,成為鞠躬案,稱為印石,太平山稱筆峰,聯一對「印石朝來,五馬堂前呈瑞色;筆峰拱對,八座門外映祥光」。

陳群歆曾撰文《從潮汕「蝨母仙」傳說探究潮人文化心理》指出:「蝨母仙」傳說,映射出潮人不同的文化心理,反映潮人對地理風水學說的篤信,對來自中原地區的優秀先進文化的崇拜與接納,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對神明的虔誠及對超凡能力的嚮往。

參考資料:
《潮陽縣誌》、《普寧民間故事》、《潮陽民間故事》、《惠來杭美陳氏族譜》、陳群歆撰《從潮汕「蝨母仙」傳說探究潮人文化心理》等。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從潮汕「蝨母仙」傳說探究潮人文化心理
    摘要 :「蝨母仙」的故事流傳於潮汕大地,膾炙人口,有口皆碑。本文就「蝨母仙」的部分傳說內容進行剖析論述,探究傳說內容蘊含的潮人文化心理。「蝨母仙」在潮汕的傳說,無法具體統計其數量,因不同的鄉村有不同的版本,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解讀。不同類型的「蝨母仙」傳說,映射出潮人不同的文化心理 :一、替人建寨門看風水,反映潮人對地理風水學說的篤信「蝨母仙」在潮汕的諸多傳說,十之七八是關於替人看風水的傳說。著名的傳說有設計建造潮陽仙城寨。
  • 風水故事:蝨母仙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民間傳說的蝨母仙是怎麼來的呢?這人生活在古時的元末明初,原姓鄒,最早是一名鐵匠,後來成為義軍的軍師。因擅風水,卜天機,習道教,起義勝利後,被當權者封為太師。
  • 亞青會速戰速決與潮汕特產束沙的故事
    這個成語讓我想起一句潮汕特產歌謠:潮州出名椪桶柑,山門城出好束沙。如果是潮汕人一眼就看出是束沙啦,但是知道出產地山門城,還真考倒不少人。潮汕特產連載第11篇,發哥告訴你,山門城位於汕頭市潮陽區西部、大南山北麓、西鄰普寧市。哈哈,其實就是潮陽仙城啦。相傳,古時有蝨母仙建城,是當時出入大南山的門戶,故稱山門城,後人為紀念蝨母仙,改稱仙城。
  • 潮汕傳統老民居
    潮汕傳統老民居 從而流行一句俗語「潮州大厝,皇宮起」,用來形容潮汕民居的獨特風格和建築特色,意即謂潮汕民居是仿製京城皇宮宅院的體制而建造的,可與皇宮相媲美。
  • 這部讓潮汕人集體沸騰的電影終於上映,背後的潮汕故事你知道多少?
    這是一部關於青年奮鬥和父子親情的電影,講述了一對潮汕父子的衝突和羈絆,從誤解對立到互相支持和解,以及兒子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成熟的故事。故事很平淡,甚至有些俗套,但也足夠真實。   2   關於取景,影片中大部分場景發生在潮汕鄉村。
  • 陳氏宗祠大觀 祠堂文化 源遠流長
    在中國南方,鄉村最精美的建築是宗祠;在高樓林立的城市,如能見到一座宗祠,其古樸的建築風格耀人眼帘。在南方的浙、閩、粵陳氏主要聚居省份,諸多鄉村都有大大小小的宗祠,如浙江溫州蒼南,一個縣有100多家宗祠,在廣東潮汕地區,一個鄉鎮就有近百家祠堂。在南方,只要有陳氏聚居地,都能看到宗祠的身影,大的村莊有大宗祠、小支祠、小家廟等;宗祠的涵蓋面十分廣泛。
  • 潮汕千百年來唯一文科狀元林大欽與「狀元坊」的故事,您了解嗎?
    林大欽就是其中的一位,也是潮汕地區千百年來唯一一位文科狀元。 今天,我們就一起了解林大欽與「狀元坊」的故事! 潮汕地區家戶喻曉、大名鼎鼎的才子
  • 潮汕第一大姓「陳」,它都有哪些故事!姓陳的朋友都看看!
    我們關心的是,潮汕陳氏如何從河南中州遷移到這裡,中間經過了多少艱難險阻?有多少可歌可泣的事跡可向後人訴說?有多少精神財富可供子孫繼承?又有多少經驗教訓可供借鑑? 一、「陳氏開閩始祖」陳政、陳元光,「開漳聖王」陳元光潮汕陳氏,跟陳政、陳元光有很大關係。
  • 【禮義廉恥 忠信孝悌】南京陳氏來福建紮根500年的歷史記憶!
    揚正氣  傳家風 鑄族魂團結中華陳氏宗親 凝聚天下陳氏力量我們家族祖居南京,明朝初年遷到這裡,到現在已經有500多年了,這中間有一段陳氏先祖清廉為官的故事。」49歲的陳朝軍是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者,日前,他向記者說起了「南京陳氏宗祠」的故事。南京陳氏宗祠坐落在福州鼓山鎮的一個鄉村裡,建於明朝,因年久失修倒塌,現在保留下來的這座祠堂建於清朝雍正年間。祠堂牆上寫著兩米多高的大字:「禮義廉恥忠信孝悌」,壁畫上是二十四孝的故事。
  • 用潮汕版TED發聲:中國四五線小城市比鄉村更加失語
    2013年年底,李梓新創辦三明治已有快三年,抱著揭示中國社會變化脈絡的想法挖掘了很多中國年輕人的真實故事。大城市對TED習以為常,但從未有人在他的潮汕家鄉做過這樣的事,而潮汕和外部世界似已脫節。潮汕人的集體面貌是怎樣的?
  • 潮汕大型情景劇《母親的夢》首演
    「這麼多年來,我創作的作品都離不開潮汕文化。我總是思考怎樣用獨特的方式,將所思所想融入劇中人物血液裡。」當談到創作「基因」這個話題時,潮汕大型情景劇《母親的夢》編劇、總導演趙曙光這樣說。這位潮汕著名話劇演員曾為潮汕人帶來許多歡聲笑語,其代表作潮汕名劇《夏雨來》廣為人知,「秀才夏雨來」的角色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我很小就從河北老家來到汕頭,之後一直在汕頭讀書生活。潮汕的水土養育了我,潮汕就是我的故鄉。」水還未燒開,趙曙光率先打開了話匣子。
  • 潮汕的喬家大院!一起來聆聽潮汕民屋建築的故事
    來潮汕地區,雖說現在到片高樓林立,但是在一些古村落,很多潮人還延續著以前的建築風格,第一個是傳統,第二個是鄉愁,我們一起來聆聽其中的故事在潮汕地區有這樣一句諺語:「郭來郭來,大厝起好是我個」,>就是這樣一句順口溜,有這樣的一個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郭氏大樓郭來是潮汕地區一個名人,在以前主要是從事糖制業為主郭來賺到錢後,那個時候的潮汕人都有置業的想法,所以有錢的郭來便開始修建自己的郭氏大樓,為了讓自己名聲更加響亮
  • 南七里舖陳氏家族舊事
    南七里舖村不僅歷史長而且故事多。陳氏家族曾是這個村的名門大戶,家族中自然有說不完的故事。先祖隨運河糧船來德    陳氏始祖陳聰一,於明天順年間(1457~1464)由浙江嘉興府的秀水縣隨漕船來德州做糧食生意,落籍德州城南七里舖。三世單傳,四世陳璞時家道漸豐。五世陳良弼時,家庭更加富裕,已經成為德水巨族,並開始注重對子孫的文化培養,逐漸成為書香門第。
  • 「紅頭船」、潮汕情!汕頭金平萬達廣場商場設計講好「潮汕故事」
    昔日,很多潮汕先輩為了生存和夢想,駕著紅頭船遠渡重洋;今天,「紅頭船」成為了汕頭金平萬達廣場,專業商業規劃與設計一線品牌天霸設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品一品汕頭金平萬達廣場商場設計講好「潮汕故事」。1、設計重點:講好「潮汕故事」潮汕地區是著名的「三鄉」——華僑之鄉、文化之鄉和商業之鄉,商業氣息濃厚,地域文化豐富,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眾多。
  • 拜祖:潮汕人最重要的年俗
    普寧市軍埠鎮大長隴村,是一個典型的潮汕鄉村,保存了眾多的潮汕民俗。而過年返鄉拜祖,是眾多鄉俗中的至大。仔細審視這種鄉俗家風的傳承,作為離開家鄉的遊子,慎終追遠之外,或許唯有以此懷念這方哺育過我們的故土。    鄉土·坐標    大長隴位於粵東縣級市普寧,屬於軍埠鎮,偏居軍埠鎮東南一隅。原屬潮陽管轄,1958年方才劃入普寧。
  • 陳氏起源
    前文已經敘述,從姚姓族人衍生出媯姓,再媯姓改姓陳姓、胡姓,部分陳姓再改為田姓,部分田姓族人改為媯姓,其五代孫媯敷,又改回為本族人最早的本姓姚姓,部分田姓族人改為王姓。其它從從姚姓族人衍生出的姓氏沒有改回族人最早的本姓姚姓的,便繼續發展出其他姓。源流二少數民族陳姓,韓國朝鮮族陳氏,韓國的陳氏和中國朝鮮族陳氏實際全部是中國漢族人被同化而形成的。
  • 史上最全陳氏家譜,陳氏轉起!
    」加入陳氏大家庭!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義門陳氏家族」,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和世界各地陳氏宗親交流。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陳氏文化,共建家族新文明!3.少數民族陳姓,韓國朝鮮族陳氏:全部來自中國,本貫有130多個,但現存不到10個,主要是:江陵陳氏、廣東陳氏、南海陳氏、德昌陳氏、羅州陳氏、驪陽陳氏、驪州陳氏、臨波陳氏、梁山陳氏、三陟陳氏、神光陳氏、福州陳氏、楊州陳氏, 這些陳氏的祖上都是從中國遷過去的。4.源於改姓,屬於以帝王賜姓為氏。
  • 陳氏家譜,各地陳氏族譜大全
    陳氏家譜大全包羅了各省各地的陳氏族譜,在這裡不一一列舉。
  • 潮汕記憶,鄉村掠魚
    鄉村掠魚,記憶著潮汕童年,有的是美美回憶。原創作品,版權所有,侵權必究。歡迎關注「人在潮汕文字坊」百家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