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易經》地位為何如此之高?

2020-12-13 江少我釣魚

《易經》:

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經典中經典,哲學中哲學,智慧中智慧。

一:變易。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相合則六十四卦生。

一陰一陽之為道,一道一德之為知。

一捭一闔之為言,一動一靜之為行。

易經曰: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有禮儀。

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

仁者見之仁,智者見之智。

百姓日用而不知。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二:簡易。

易有三易,易分三分。

人更三聖,世歷三古,三才三卦。

1)三易:

伏羲《連山易》,

黃帝《歸藏易》,

周文王《周易》。

變易: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是變化!

簡易:一陰一陽之為道!

不易:永恆之道!

2)三分:

孤陰不生,獨陽不長。

一陰一陽之為道,陰陽合則萬物生。

3)三聖:

伏羲:伏羲畫八卦。

文王:周文王演六十四卦。

孔子:孔子作傳解經。

4)三古:

上古:三皇五帝

中古:夏商周(春秋戰國)

下古:秦漢三國魏晉南北唐宋元明清。

5)三才三卦:

天道,地道,人道。

天才:天之道,利而不害!

人才:人之道,為而不爭!

地才:地之道,厚德載物!

乾卦:天行乾,君子以自強不息!

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謙卦:人為謙,君子以上善若水!

註: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三:不易。

道/陰陽/三分/五行/八卦/天幹地支

1):道生陰陽,一陰一陽之為道!

2)陰陽:孤陰不生,獨陽不長。

3)三分:陰陽合則萬物生。

4)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5)五行:金木土水火。

五行,相生相剋,相輔相成!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6)八卦:乾坤坎離震巽艮兌

乾南坤北,離東坎西,

兌東南,震東北,巽西南,艮西北。

天乾地坤,天南地北;

陰坎陽離,東陽西陰;

雷震風巽,春生夏長;

山艮湖兌,秋收冬藏。

7)十天幹

甲、乙、丙、丁、

戊、己、庚、辛、壬、癸。

8)十二地支

子、醜、寅、卯、

辰、巳、午、未、

申、酉、戌、亥。

善易者不卜,為何?

精通易經者,無所不通,為何要卜?

相關焦點

  • 《易經》開卷有益,無愧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易經》可以說是中華文明的起源,中華文明的一個至高無上的高度,在此之前雖然有天地,但無人理解天地,人對宇宙的理解懵懂而無知的,直到出現了一個「神」,這個「神」就是伏羲氏,他總結前人經驗,將前人口傳心授、結繩記事的行為用符號的形式加以深化歸納,一畫開天,創造了八卦,使人類有了天地的概念
  • 《易經》是中華文明之源和諸經之首,有人說它難,究竟難在哪裡?
    只是《易經》在人們意象裡早已先入為主了,易經幾乎成了高深莫測的玄學代名詞。那麼《易經》究竟難在哪裡?如何克服難度?《易經》涵蓋領域廣,對讀者要求高《易經》在我國歷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中華傳統文化難以逾越的高峰和總綱領,是中華文明的源頭、諸經之首和大道之源。
  • 【課堂乾貨】「百家之首,大道之源」易經探秘I@張樹旗老師
    11月25日張樹旗老師為大家帶來了《「百家之首,大道之源」易經探秘(一)》的精彩課程,天使特整理出乾貨供大家學習。再次感謝老師的分享,同時特別感謝志願者們(@塵寰一小仙 @燕子 @李娜 @黑糯米 @晴空一鶴)的付出。如需聆聽易經探秘(二),請公眾號內回復v2報名;如需課程錄音,請公眾號內回復「5001」獲取。
  • 「好書推薦」《周易》:群經之首 大道之源
    《周易》:群經之首 大道之源好書推薦★★★★★在中國五千年悠久的歷史上,流傳千古的經書可謂汗牛充棟,燦爛奪目,經久不衰。《周易》是中華萬千經書的群經之首,是中國諸思想派別的活水源頭,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脈之根。儒家視之為「六經之首」,道家奉之為「大道之源」,佛家尊之為「三十二相之用」,諸子百家都曾從《周易》寶庫中各取所需、為其所使。無論俱往矣的歷代帝臣學者還是看今朝的數風流文人墨客,對《周易》的精彩詮釋應用對中華燦爛文明的演變發展產生的影響博大而深遠。
  • 【V課堂預告】」百家之首,大道之源「易經探秘(二)@張樹旗老師
    只有驚嘆中華先輩貫通千古的大智慧,從觀測宇宙自然之現象,演繹出適應萬物的普識真理。瞅瞅第一堂課大家的積極回饋吧:「哦,原來這就是八卦」、「易經太智慧了」、「老師,我瞬間開竅了,太感謝您了」、「古人真是太偉大了,期待下一期」。課堂上熱烈的師生互動徐徐解開易經深奧的內在秘密:地球自轉成就白天黑夜即《易經》中的陰陽,地球公轉成就四象春夏秋冬。
  • 零基礎如何自學大道之源《易經》?這5本書你一定不能錯過
    《易經》是我國古老的書籍,如今的人們將《易經》普遍認為是周文王所著的《周易》。此書被人們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因其具有佔卜之能,所以從《易經》當中也衍生出了一門學問,那就是玄學。我國古人十分重視玄學一說,將其分為五個部分:山、醫、命、卜、相。
  • 易經被稱群經之首,根本原因來自於國人的勇氣
    算天算地算人生之變化。易經是怎麼樣的一本「書」呢?易經是講生生不易的書,是討論「變化」規律的書,是算計命運的書,或者是一本探索人生宇宙哲理加推導小到雞毛蒜皮家長裡短的書。擅長易經的人,很多人莫名其妙地當上算命先生!
  • 群經之首-易經!4月22-24日李安綱教授詳解【易經 黃帝內經】
    直接探究宇宙真相,不讀易經不知上古文明之奧秘,超越教派之桎梏,尋根問祖,探本求源。不讀黃帝內經不知生命之神奇,生命力、自愈力、免疫力不可思議的一一展開。易經是宇宙觀,世界觀,內經是生命觀,人生觀。真實感悟天人合一,人身小宇宙,宇宙大人身之終極智慧。
  • 易經解道德經之三十四 大道就是萬物的總導演
    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三 十 四 章大 道 泛 兮 , 其 可 左 右 。大道就是易經所講的太極。大和太本一體同源。太極無所不在,物物有太極。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我在講河圖公理的時候說,太極運轉陰陽。而陰陽卻運轉萬物。所以大道泛兮。泛就是廣泛,無所不在,無物不有。
  • 《易經》為什麼被尊為群經之首?它是永恆、變化而又簡明的真理
    這在於六合之道儘管遮蓋本身,但又鮮明本身,似乎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如此的天道並不雜亂,而是簡明。作為如此,易理容易被人所認知,也容易為人所實踐。我國儒家的經典一貫有六經之說,亦即《詩》、《書》、《禮》、《易》、《春秋》和《樂》等六本書。它們從各個不同的方面表達和闡釋了儒家之道。但《周易》 在我國歷史上被尊為群經之首,具有至高無上的位置。這並不是沒有理由的。
  • 《易經》是封建迷信之書?愛因斯坦:《易經》是科學迷宮的金鑰匙
    《易經》是古代經典巨著,距今已經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了。對於這本書,中國的評價有三個關鍵詞:1.大道之源、2.群經之首、3.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正如國學大師、新儒家開山祖師熊十力所言:「中國一切學術思想,其根源都在《大易》,此是智慧的大寶藏。」
  • 算卦的《易經》為什麼成了「萬經之首」?總結下來共有四大原因
    稍微接觸到傳統文化的人,想必都接觸過《易經》,一串又一串神秘的符號,一個又一個玄乎的卦象,為何歷來受到這麼多人的追捧,讓很多人都對《易經》投來了崇拜的目光,沒有人敢質疑《易經》的深奧,看不懂的人只能處於自我懷疑的狀態。就這麼一本類似於「算卦」的書,為什麼被人稱為「萬經之首」呢?
  • 考點分析之四書五經
    所以,朱熹把它列為「四書」之首。《中庸》在南宋前從未單獨刊印,一般認為它出於孔子的孫子子思之手,《史記·孔子世家》稱「子思作《中庸》」。《孟子》是記載孟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到南宋孝宗時,朱熹編《四書》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2.五經五經是儒家作為研究基礎的古代五本經典書籍的合稱,相傳它們都經過儒家創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編輯或修改。
  •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127)旅卦上 行旅之道​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一百二十七)旅卦上行旅之道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坤卦上 陽極成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十五) 夬卦上 決其當決
  • 《易經》人生的答案之書,教會你做人之道,這3種人才最有福氣
    《道德經》?《詩經》?全錯了。答案是《易經》。它是中國文化的「源頭之書」:儒家、道家均深受其影響;它也是人生問題的「答案之書」:這本包羅萬象的神書,其實把你可能遇到的絕大多數問題,都回答了。《易經》做人要做這3種人才有福《易經》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諸子百家都從其中汲取營養。《易經》告訴我們,往往這三種人最有福。
  • 《道德經》為何被稱為百經之首?其影響深遠,被翻譯成多國語言
    作為道家的傳世經典,《道德經》以洋洋灑灑的五千餘字,將大道以一種「玄而又玄」的方式,講述給了世人。現如今,在國學熱風靡的當下,但凡對國學經典有所了解的人,都不會讓孩童過早地去閱讀《道德經》。甚至就連國學大師南懷瑾老先生,也曾言世人不會明白《道德經》的內涵。而在學說界,還有這樣一種說法,那就是有部分學者認為,諸子百家的思想歸根結底都與道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我們都知道《易經》被稱作是「群經之首」,而《道德經》在古代則被世人稱作是「百經之首」。這又是為什麼呢?
  • 3000年前,有人在監獄寫了一本中國曠古奇書,被譽為「群經之首」
    還有一本最為神秘與奇特,它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易經》 。3000年前,這本書誕生於羑裡城,這是一座文化古城,但同時又是一座恐怖之城,因為有文字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座監獄就建在這裡!據說最早寫易經的是伏羲。
  • 真正的人中之龍,明白易經4字天條,善用易經3條錦囊
    因為人是不安分,人作為天地人三才中的萬物之靈,生來就有著不甘於平凡的本質和屬性。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在如此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也在一次次地上演著平凡到卓越,草根到輝煌的逆襲故事。那麼一個人能成大事,能有大的作為的人,就是我們常說的人中之龍,他們究竟靠的是什麼?智慧、信仰和格局。
  • 天人合一之道---誰都能讀《易經》嗎?
    既然這本《易經》如此難學,那麼我們就要好好的考慮考慮了,《易經》真的是誰都能讀嗎?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看看《易經》之中到底有些什麼值得人們去探索領悟的東西了,翻開整本《易經》,人們在前人們的著述中,看到了各種各樣的見解,五花八門,紛繁耀眼。但是,歸根結底,《易經》中的內容總結起來只有三條:天道、地道、人道。
  • 理數|智慧之源的《易經》為什麼有人卻視其為迷信、糟粕
    好在幾千年前,聖人們便已反觀過去,把人生的經驗,用六十四卦進行了描述,用以知曉未來,這就是《易經》。《易經》是我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六經之首」,是華夏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