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張樹旗老師為大家帶來了《「百家之首,大道之源」易經探秘(一)》的精彩課程,天使特整理出乾貨供大家學習。再次感謝老師的分享,同時特別感謝志願者們(@塵寰一小仙 @燕子 @李娜 @黑糯米 @晴空一鶴)的付出。
如需聆聽易經探秘(二),請公眾號內回復v2報名;
如需課程錄音,請公眾號內回復「5001」獲取。
各位同道易友晚上好,很高興和大家在天使在線的平臺上相遇相識。我想我們的緣分首先是始於對國學、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然後是源於我們對中國國學之最,被認可為眾經之首,文化之源的《易經》的酷愛。多數朋友一直存有學習《易經》的夢想,有的欲學而無師,也有的學而不得要領。易經真的是那麼神秘莫測嗎?真的那麼難學嗎?首先,我們來說說為什麼易經難學?
1、不知易之源頭,也就是不知道易經的源頭是什麼。不知陰陽卦象而解易,那就是舍本求末。
3、錯在自古學易一大抄,急功近利,大家你抄我抄,最後是都不知所云。
《易經》到底是一本什麼書呢?我用這麼幾段話概括《易經》的核心:
《易經》是一部描寫宇宙自然現象及其規律的書;是一部科學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綜合的百科全書;易經是一部知往察來明未來的天書;是一部儒林百家、發源眾祖的開山鼻祖之作。所以《易經》的繫辭有這麼一句話: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
在康熙年間,要求所有的王子都要從小學習《易經》。太子太傅們就編纂了一部《御製日講易經講義》,當然這本書也被收錄在《四庫全書》。這本書的《序言》裡有這麼兩段話:「易之為書,自包犧、神農、黃帝、堯、舜,王天下之道,鹹取諸此。蓋《詩》《書》之文,《禮》《樂》之具,《春秋》之行,無不與 《易》會通焉。
漢班固:六藝具五常之道,而《易》為之源」。
那麼大家就會問:《易經》這麼好,為什麼大家都忘了呢?為什麼都學不懂呢?這就是千古之迷,首先周文王演繹六十四卦的時候,發現《易經》是治國之道,得《易經》者得天下。所以他要周家天下萬古長青,就不能讓世人知易明易。只能口傳心授於皇世子孫。所以他在作卦辭爻辭的時候就故意隱而諱之,儘量的晦澀難懂,以達到迷惑他人的目的。另外,清末易學大家尚秉和曾經說過:「悲哉,易之為書也。自東漢迄今幾兩千年,總九經之注不如易一經之多,而易義之晦自若也。誤解相承如故也」。清初大學者李剛主也曾說:「易兩千年在漆室中」。由此可見,我們學習易經何不難哉?
例如,我到全國全世界各地,大家介紹我說:張老師是研究《易經》的,你們認識張老師有什麼想問的問題嗎?這個時候,就會有人馬上會說:老師,你能不能給我佔個卜,算個卦?我這個時候只能笑一笑,為什麼呢?因為我理解,我在全國各地遇到所有讓我給算卦的人。
大概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真的讓我算個卦,他是真心的;
第二類,他是假意的,他根本不相信卦;
第三類,就是半信半疑。為什麼他們會完全不信或者半信半疑呢?因為他不知道卜是什麼,卦是什麼。
現在我給大家展示「卜」這個字。各位易道朋友,看看這個「卜」,誰能告訴我這個卜是什麼意思?大家可以踴躍發言,沒問題。
XX說得好,叫與太陽有關。對,大家看一看,這個「卜」,那一豎就是我們古人豎立一個杆子,測量的太陽的影子,那一點就是這個影子的長度。我們的古先賢就是根據這個影子的長度來判斷這一天從早到晚時間的變化和這一年的季節變化,所以才有了後來的日晷。再後來就有了今天的鐘表、手錶。
所以。」卜「和」卦「都不是迷信,它是我們古先賢們做的一項科學研究。這項科學研究就是形成今天《易經》的最早踐行。
我不知道大家到目前為止明不明白時間的來歷。時間和空間是不可分割的,宇宙形成就有了時間和空間。地球的時間首先來自於太陽和太陽系的整個運行規律。這個時間的單位名稱就是祖先們觀察研究出來的,非常厲害。
說到計時,可以考慮一下,如果我們以地球為觀測點,觀測太陽的運行變化規律是個什麼樣子的呢?觀測一年,會是一個什麼現象呢?觀測一天,太陽的變化又是一個什麼樣的現象呢?
大家看一看這張圖
我現在發了一張以地球北半球為觀測點,太陽在一年中的運行規律圖。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看懂?我們的四季春夏秋冬的變化就表現在這張圖上。春分這一天,太陽在赤道線上,從理論上講這一天白天和晚上的時長正好相等(時差最小)。然後它會逐漸向北回歸線靠近,當太陽運行到北回歸線時,這一天這就是夏至,夏至這一天白天最長晚上最短。然後太陽再向赤道運行,和赤道平行的時候這一天就是秋分。秋分和春分一樣,也是白天和晚上的時差最小的一天。接著,太陽離開赤道向南半球運行,運行至南回歸線時,這一天就是冬至,這一天和夏至相反是夜最長晝最短的一天。圖中發現太陽在一年中的運行線,正好是個「S」線。
大家再看這一幅圖,這是一幅以地球東半球赤道以北為觀測點,太陽在一天中的運行規律圖。早上太陽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午時到達正南方的最高點,然後慢慢西落,直到從西方落下;接著太陽向著地球的另一邊(西半球)運行,12小時後又回到了我們的東方地平線,此為一個晝夜。這個一晝夜的太陽運行線路,正好也是個「S」線。這個時候,我們的古先賢們進一步進行哲學的思考,理性的歸納。結果發現:地球上有白天,也有黑夜。有冬天,也有夏天;有秋天,也有春天。這些都來自於太陽的運行,奧妙在這個「S」線上。天有晝夜,人有男女,物有雌雄……,或陰或陽。萬物非陰則陽。於是,他們用一個圓代表整個宇宙天空,一個」S「線代表宇宙陰陽變化的規律。太極圖就這樣產生了。所以,太極圖就是宇宙的縮影,就是宇宙運行規律圖。
太極圖告訴我們,第一,陰陽是對立統一的整體,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正如我們的地球上如果只有男人沒有女人這個世界早就滅亡了。同理,如果只有女人,天下也滅亡了。這一點也是馬克思主義的對立統一規律的理論來源。第二,陰陽不可偏頗,陽極必陰,陰極必陽,物極必反。這一點啟發了馬克思主義的質量互變規律。
我認為太極圖是大道,有太極圖衍生了八卦易經,當然也是大道,大道,即自然之道。明白了自然,就理解了大道。就是說,《易經》研究的是自然大道,所以說它是最根本的大道。我們通過太陽的日出日落,太陽的四季變化,就可以理解孔子所說的一句話「易由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兩儀是什麼呢?
兩儀就是白和晝,兩儀就是黑天和白天,兩儀就是男人和女人,兩儀就是剛和柔,兩儀就是陰和陽,兩儀就是事物的兩個方面。這就是《易經》的第一個理論。
四象是什麼?
四象就是春夏秋冬。四象就是春,木旺,春天的時候萬木復甦,百花爭豔,那就是木,它五行屬木,所以木旺。到夏天我們感覺特別熱,酷暑難當,這就是火旺,夏天屬火。到秋天,秋天秋風蕭瑟,萬木落葉,金克木,所以秋天屬金。到冬天,我們知道零度以下的水有一個大的變化,叫熱縮冷漲,所以冬天屬水。
我們的古先賢根據日出日落,白天黑晝,四季的變化,用太極圖概括出來了,我覺得古人太厲害了。伏羲氏帶領著先人是在八千年前就畫出了這個圖。為了表達的更加簡單易懂,他就用一條直線代表屬於陽的性質和物質,用一條虛線來代表屬於陰的性質和物質,代替了太極圖裡面的白和黑。接著伏羲氏又發現了天地人三才,他把陰和陽兩條線放置於天地人三個空間裡,正好有八種組合方式,這就是後人稱為的八卦。
如果在今天只要用2的三次方等於8就再簡單不過了。但是伏羲氏生在八千年前啊,他不可能有這個智慧,他不可能有2的3次方這個智慧,他只能一二三一二三的這樣排出來,這不容易啊!我們佩服我們的古人。自然生陰陽,陰陽生八卦。八卦就代表萬物,這既簡單又複雜。八個卦象代表萬物不複雜嗎?那麼八個卦象就能代表萬物他不簡單嗎?所以說,
易有三易,即簡易,不易,變易。
好了,今天的課程就上到這裡,謝謝大家。大家有什麼疑問可以隨時和我溝通。今天講的時間比較短,說實話易經通過微信的方式講解很難,我考慮了很長時間才能夠用這種方式介紹易經的魅力。我就想把我的所學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傳授給大家,或者說我們溝通一下。一個目的就是我們共同學習、傳承、發揚、光大中國的傳統文化。
下周二,我們繼續相約【天使在線】平臺,一起來深入聊聊八卦和六十四卦。
易經第二講預告
備註:課堂乾貨與錄音版權歸海淘天使和老師共同所有,如需轉載,請公眾號「海淘天使幸福部落」回復轉載即可申請。老師觀點與當時當景有關,不承諾永久適用,請自行判別和理性學習!
【天使在線】V課堂——最大的公益在線家庭教育平臺
周二(12/1)晚上20:30
【公益大課】「百家之首,大道之源」易經探秘(二)@張樹旗老師,已發預告,公眾號回復V2報名;
【公益大課】教你自製毛線玩具@梁燕Jenny老師,未發預告,敬請期待;周五(12/4)晚上21:00
【公益大課】小兒咳嗽與發熱@燕少恆老師,未發預告,敬請期待。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往期課程乾貨與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