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茂友:提出「墨分千層「理論 探索水墨藝術的「精氣神

2020-12-11 財經直播間

藝術家蔡茂友

文/閒品京華

牡丹素有「國色天香」之美稱,是繪畫中常見的題材。我國歷代畫家有不少以牡丹為題材畫作。最早的記載是南北朝時楊子華畫牡丹。此後,唐代邊鸞畫、五代徐熙、明代徐渭、清代惲壽平,近代齊白石、張大千等均有牡丹畫佳作。

今天介紹的江西九江籍書畫家蔡茂友,他苦研水墨牡丹畫,以「墨分千層」理論的獨特表現技法來突破傳統水墨牡丹創作,在當代畫壇堪稱獨樹一幟,屬時下為數不多的水墨牡丹畫名家。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多年來,從書法到繪畫,蔡茂友先生做了哪些研究與探索,並最終形成了屬於自己的藝術風格?帶此問題,記者日前採訪了蔡茂友,聆聽他講述迄今30年藝海生涯中的點點滴滴。

蔡茂友與他老師啟功先生

求學北師大愛上書法,師從啟功先生

蔡茂友1963年出生於江西九江瑞昌一個工薪階層家庭。父親在當地從事家具油漆繪畫工作,內容為牡丹、山水等寓意著美好生活的題材。一個平常的家具,只要父親用油漆畫上畫稍加點綴,立馬好看多了。在父親耳濡目染的影響下,蔡茂友自幼就對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然而他真正開始鑽研藝術,則是在1982年考入北師大中文系之後的求學期間。1984年,北師大成立了學生書法協會。揭幕之日,時任北師大教授啟功先生應邀到現場為學生們寫下「積健為雄」「筆成塚,墨成池」等名句,勉勵京師學子們要學好書法這門藝術瑰寶。「先生揮毫潑墨好比春蠶吐絲,綿綿不絕……我在現場一下子就看呆了!」蔡茂友說:「也就是從那一刻起,我決心要苦練書法,以先生作為人生之榜樣。」

「有了目標後,我就像被打了雞血一樣,渾身充滿了力量!」蔡茂友說,他先在學校圖書館借閱了一本啟功先生寫的《詩文聲律論稿》,屬於先生毛筆手寫稿影印本,回到寢室後,他就照字帖開始練習,有課的時候課餘練習,沒課的時候他往往能從早上8點練習到晚上11點關燈,宿舍關燈但是樓道不關燈,於是他就執筆沾上罐頭瓶盛的清水,在樓道地板上一筆一划臨摹,經常一練就是一宿還不知疲倦。

苦練啟功先生等名家作品,蔡茂友受益匪淺。一年後他當選了北師大學生書法協會會長。在一次在學校組織學生書法展覽上,啟功先生看到蔡茂友臨摹自己的書法作品後問到:「你練了多長時間?」,蔡茂友說:「練習了一年多」。啟功先生頗為驚訝,並邀請蔡茂友在周末之時,到他家裡為其講授書法知識,從結字、筆法、章法開始,囊括楷書、行書、魏碑、草書等內容。經啟功先生親自指點,成為親傳弟子,蔡茂友茅塞頓開,刻苦勤奮下練就了一手頗具啟派風範的書法,被當時北師大學子稱為「小啟功」。

從書法到繪畫,提出「墨分千層」理論

大學畢業後,蔡茂友先是留校,後供職於教育部培訓中心、全國人大辦公廳新聞局、中殘聯、臺盟中央臺海出版社。工作期間,他在出版界闖出了一片天地,先後編著了《中外文學名著速讀全書》《三國演義與經商謀略》《書聖神品》《四大楷書臨摹技法》《唐宋書法精品》《歷代書法精品》《蔡茂友鋼筆書法叢帖》《快寫鋼筆字》《蔡茂友書法叢帖》《蘆葦蕩與孩子王》等300餘部,共計3億餘字著作。

2000年,時年36歲,蔡茂友卻萌發了下海的想法。辭職後,他先在北京從事房地產投資工作,賺了個盆滿缽滿後,被時任九江市市長招商引資回到家鄉,投資文化和旅遊產業。

2001年,蔡茂友投資廬山西海旅遊開發,圖右二是時任九江市市長蔡曉明帶領九江市黨政領導考察廬山西海觀音島。

一半時間在北京,一半時間在九江。在商界摸爬滾打10年期間,蔡茂友對自己的要求絲毫沒有鬆懈。每天一有空就練習書法,是他多年來雷打不動的習慣。只不過,這種藝術追求慢慢地從書法到繪畫,蔡茂友過渡的非常自然。更重要的是九江廬山西海這片熱土上靈秀的山水為他日後勇攀書畫藝術高峰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

事實上,早年在北師大讀書時,蔡茂友選修過北師大郭興華教授主講的公共美術課。蔡茂友至今仍清楚地記得,當時他畫的螃蟹、蝦、葫蘆、白菜,深受郭教授表揚。只不過那時候,受制於宿舍空間的限制,自己光顧練習書法,忽略了繪畫。

進入2010年後,蔡茂友決定將文旅公司經營權下放給職業經理人,自己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藝術創作之中。這十年來,他不斷在藝術創作上進行創新。比如,他的青花瓷書法,筆意灑脫、筆力雄健;青花瓷花鳥畫,筆精墨妙、生動傳神,形成了獨特的個人藝術格調。更難能可貴地是,在繪畫創新中,蔡茂友在認真總結前人的經驗技法的同時,更加重視水與墨的作用,視水墨為花鳥畫創作最活躍的因素。為充分調動這一因素,提出了「從墨分五色到墨分千層」的學術理論,並在他的水墨牡丹創作實踐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這一貢獻堪稱當代水墨界的裡程碑。

深耕傳統文化,探索水墨藝術的「精氣神」

綜觀蔡茂友水墨牡丹系列作品,它充分展現了「墨分千層」的畫面效果,他採用先著墨色後勾皴枝杆,再畫出花頭及枝葉,然後進行潑、點清水,使畫面滿溢清新氤氳之氣。為了表現花朵晶瑩剔透,他用淡墨或筆洗水,襯託花朵;在構圖上,它不是立足於某個固定的空間或時間,而是以靈活的方式,打破時空的限制,把處於不同時空中的物象,依照主觀感受和藝術創作的法則,重新布置,構造出一種畫家心目中的水墨牡丹境界;在透視上它也不拘於焦點透視,而是採用多點或散點透視法,以上下或左右、前後移動的方式,觀物取景,經營構圖,具有極大的自由度和靈活性,充分地展現水墨牡丹獨特的藝術魅力。

在水墨牡丹繪畫領域取得如此成就,這與蔡茂友以書法最高境界——草書入畫水墨牡丹的藝術創新是密不可分的。觀其草法入畫,涉筆瀟灑,神韻雋雅。在墨花橫溢中但見花瓣疊絡,層感立透。再配以草書題跋,雲煙滿紙而不失濃厚的書卷氣。「茂友的水墨牡丹水潤冰心,水色鮮嫩欲滴,給人一種愉悅感,一種積極向上的情緒。」當代著名藝術家、蔡茂友的恩師秦永龍先生如此評價。

近年來,蔡茂友藝術作品頗受當代藝術市場關注。自2014年9月6日,民生銀行藝術民生俱樂部為其舉辦「青花如夢--蔡茂友陶瓷書畫作品展」以來,蔡茂友作品先後陸續在揚州八怪紀念館、北師大學珠海分校圖書館、蘇州名城藝術館等各大城市文化地標盛大展出,與此同時,其作品在國內重要的拍賣機構——北京保利、瀚海等精品拍賣會上高價落槌成交,多次創下他個人作品的價格新高,更是在學術上為中國書畫的未來發展提供一種新的可能。

中國水墨畫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形成了鮮明的民族藝術風格。從書法到繪畫,蔡茂友表現出他對藝術最純粹的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藝術家必須要深耕傳統文化,才能夠茁壯生長。」早已實現財務自由的蔡茂友坦言,自己人生的最終歸宿就是藝術,現在乃至今後的狀態就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習墨千層。」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青山矗立,不墮凌雲之志」。在這個文化自信的時代,我們衷心祝願蔡茂友先生,立足傳統文化,永攀藝術高峰,推出更多力透紙背的經典大作,進一步探索中國水墨藝術的「精氣神」!

相關焦點

  • 墨韻意境 千層心性——庚子年蔡茂友水墨花鳥扇面作品欣賞
    畫家蔡茂友所畫花鳥題材作品中,令人稱道的是其水墨牡丹,畫作中的情馳神縱,瀟灑飄逸,而不失富貴風韻,已突破了原有的筆蹤,把妙在其首創「墨分千層」之法,拓寬了水墨花鳥題材的藝術表現力,並推向另一創作新高度。
  • 鮮豔欲滴 含蘊凝練——庚子年蔡茂友水墨花鳥扇面作品欣賞
    畫家蔡茂友的筆下花鳥,重審寫意花鳥畫的當代格趣及其深層動因,重啟當下對於自然、對於季節的樸素的感知。相對於前人,他的筆墨線條更具個人特色,設色也更為單純。欣賞他的近作《喜上眉梢》,畫中梅花花卉造型樸實,不求繁複奇異,而是平淡天真,單純而不簡單。其渲染也是簡潔大方,體現了水墨畫平面化造型的美感。這種不求繁複而追求清新格調的氣質正是當代花鳥畫創作的新風。
  • 亦書亦畫——庚子年蔡茂友水墨花鳥扇面作品欣賞
    畫家蔡茂友的筆下花鳥,充分體現了「書畫本來同」的觀點,更是畫家始終所追求的藝術創作方向,如他所畫梅花枝幹挺拔俊朗,花朵自然有序的排列,筆墨濃淡相宜,既有畫面的層次感,又生動有致,畫面雖用筆不多,但筆筆利落,筆筆體現書寫之勢。亦書亦畫,這種觀察方式是畫家留存在畫面裡的一種對生活的思考,所謂「化生活之態為藝術之態」。
  • 書寫之意 圓潤秀勁——庚子年蔡茂友水墨花鳥扇面作品欣賞
    畫家蔡茂友的作品屬於「半工半寫語體」或稱作「小寫意」畫。雖不如工筆那樣精謹,也沒有刻意雕飾的處理,但是展現有花鳥結構明朗的動態,又富於墨色澄明趣味。他的作品以筆墨的豐富性,表現花鳥的鮮活性而見長——畫面裡大面積的水墨氤氳與留白、飛禽與花草、水與墨之間的動靜、虛實對比之中,並以有力多變的筆觸將花鳥的形態幻化於豐富多彩的空間中,更著意於繪畫性的追求,直指本心的視覺語言,給觀者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生命力。
  • 雲觀萬象 墨韻千尺
    達美藝術中心三層美術館內,一場兼具東西方特色的藝術展如約而至。這是江屹分維新水墨展的世界。這個世界充盈著自由與奔放、探索與啟迪。我們將在這裡,與你,一起與江屹相聚。下午三點,由達美藝術中心聯合現代東方畫廊共同舉辦的「雲觀萬象,墨韻千尺——江屹分維新水墨展」,於達美藝術中心三層美術館恢宏開卷。
  • 水墨、雕塑、藝術裝置的碰撞 「墨與玩」水墨實踐展亮相紅立方
    11月2日,墨與玩——文禎非、非預設藝術工作室水墨實踐展在深圳·紅立方公共藝術與城市規劃館開展。11月2日,墨與玩——文禎非、非預設藝術工作室水墨實踐展在深圳·紅立方公共藝術與城市規劃館開展。文禎非40幅水墨作品,以及相關雕塑、影像以及藝術裝置在同一個展廳內融合式進行了呈現。展覽將持續至12月2日,感興趣的市民可前往觀看。展覽由深圳市美術家協會、關山月美術館主辦,龍崗區文化中心、深圳•紅立方承辦。
  • 開宗指墨書法,接續正統文脈——記「太璞如琢——崔如琢水墨精品...
    ,探索無限藝術空間此次「太璞如琢——崔如琢水墨精品」專場中,指墨書法《六條屏》最終以6900萬元成交。其實,早在自唐代,就有張璪提出指墨的相關理論「手摸絹素」,且後世沉研指墨畫者無數,然而直至清代高其佩、高鳳翰才讓指墨畫始放光彩,又到近代潘天壽攀至高藝術高峰。時至當代,也有很多藝術家在指墨藝術的創作上不斷探索。
  • 「筆·墨」解讀中國繪畫藝術的核心,直指傳統也面向未來
    「筆·墨」,復星藝術中心展覽現場,2020有別於復星藝術中心以往的展覽調性,11月11日由中國著名藝術家、美術理論家、美術教育家潘公凱先生,及其工作室主導策劃展覽「筆·墨」正式拉開了帷幕「筆·墨」,復星藝術中心展覽現場,2020展覽由「圖畫真解:書畫筆墨演進概覽」和「草篆之境:潘公凱筆墨探索案例」兩部分構成,通過文獻資料+藝術作品+互動體驗的方式,邀請觀眾多維度地走進中國傳統繪畫
  • 畢卡索「鋼筆水墨」作品藏著對中國水墨的探索
    這幅畫作於1932年10月,那是畢卡索私人生活充實、藝術作品高產的一年。這張畫是畢卡索一系列「鋼筆水墨」作品中的一幅,反映出他對瑪麗·泰蕾茲·瓦爾特的愛意。瓦爾特是他在1927年至1935年間的伴侶,並為他生下女兒馬雅。從佳士得官網上可以查到,這幅鋼筆畫估價在25萬歐元到35萬歐元之間。買家是一位歐洲人,成交價並沒有達到最高估價。
  • 山吟澤唱——王澤水墨作品展在北京歌德藝術中心開幕
    點擊播放 GIF 0.0M12月21日,山吟澤唱——王澤水墨作品展於王府井金茂萬麗酒店歌德藝術中心開幕。展覽展出王澤山水、花鳥、書法系列精品力作五十餘福,全面反映他近年來的藝術探索及成果。榮寶齋畫院院長唐輝談到:王澤一直痴迷書畫篆刻藝術,併到榮寶齋畫院進修,通過學習和自身的努力,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他善於學習與思考,努力學習傳統經典,並注重理論修養上的提高,積極的面對生活,並從中得到了許多感悟。他的近期作品用筆用墨大膽潑辣,色彩濃鬱亮麗,既有傳統的形式又具有他的個人追求。
  • 馭墨:布魯塞爾水墨周2019 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建築學院開幕
    馭墨:布魯塞爾水墨周2019」(INK BRUSSELS2019)開幕活動。這是一個以當代水墨藝術研究為中心,包含了為期一個月的展覽和為期一周的研討會以及工作坊的藝術活動。水墨由此成為了連接東西方藝術家和學者的橋梁。開幕現場在開幕式中,張強, 現任四川美術學院藝術史教授,藝術家。
  • 錦繡小學「墨韻錦繡」工作坊在碧津美術館開展啦!百餘件少兒水墨...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6月4日5時45分訊(凃小義)近期,重慶市渝北區2019年「學生藝術活動月」系列活動之中小學生藝術實踐工作坊展示活動,在重慶市渝北區碧津美術館舉行。值得一提的是,重慶市渝北區長安錦繡實驗小學「墨韻錦繡」工作坊亮相活動現場,12生肖、56個民族、校園風景、《山海經》等系列上百件水墨作品,吸引了眾多市民前去參觀、體驗。
  • 從哲學思維意境看水墨山水之美:塵光墨道——2019.李江航水墨山水...
    寫意,是中國畫中最具繪畫風格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它集中體現了「吾道一以貫之」、「天地人合一」的中國哲學思想,是對東方美學的重要闡釋。李江航的水墨山水,達到了寫意中的極致境界。展覽現場福大怡山青年創新創業中心於2019年11月11日展出的《塵光墨道—2019.李江航水墨山水畫展》,讓我們得以領略李江航哲學思維意境之中的水墨山水之美。
  • 重彩藝術理論談之五:模糊畫種邊界
    多畫種的混合體即是重彩藝術 王合多首次提出《重彩藝術》概念並對其定義為:重視中西色彩;體現當代意識;融入中國元素;模糊畫種邊界。這種藝術表現形式就是:重彩藝術。 傳統的中國繪畫標準從南齊的謝赫(六法論)到現在已經一千四百年了,一個標準用一千多年有什麼意義?
  • 有一種藝術叫中國水墨畫,有一種水墨畫叫畫竹!水墨畫中的經典
    具象畫寫意畫工筆畫潑墨畫水墨畫中國畫的一種指純用水墨所作之畫。基本要素有三:單純性、象徵性、自然性。用中國特製的煙墨構成的「水墨畫」成為中國畫特有的一個畫種。墨可分作墨、淡墨、濃墨、極淡墨和焦墨五墨,即焦墨(原墨)一濃墨一重墨一淡墨一清墨五層次。墨是寒色,由五墨構成的畫應該有寒感,它的調子應該是灰暗的。但又為何好的「水墨畫」會使人有溫感而不感覺它的調子灰暗呢?
  • 杜大愷水墨作品展亮相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2017年7月20日-8月31日,「杜大愷水墨作品展」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舉辦。出版有:文集《藝術帚談錄》、《2006-2007杜大愷硯邊絮語》;畫集《杜大愷水墨作品集》、《2006-2007杜大愷水墨作品》、《2006-2007杜大愷水墨人體》、《2006-2007杜大愷人體速寫》、《杜大愷水墨作品2008-2009》、《杜大愷水墨作品2009-2010》、《杜大愷水墨作品2010-2011》等。
  • 水墨畫的技法規則——用筆要點與設色方式
    水墨畫的用筆要點在五代時期荊浩首次提出中國畫的"筆墨"概念,自此之後,基本上它都被後來的畫家或者是理論家討論和論證過。想要透徹的理解水墨畫的審美構造,自然就少不了對它的研究。水墨畫家和美術理論家以為,人的情感和性格以筆墨為寄巧,因此筆墨不僅有雅、俗,還有正、邪之分。
  • 如何使小孩子產生學習水墨畫的興趣
    藉助水墨畫表達心中的興奮之情,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些作品將成為孩子心中的珍寶,蘊含著東方美學的高雅墨趣 ,筆墨既能協調手部肌群,促進兒童大腦發展,又可以鍛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感。因而,在當代美術教育中應更加重視水墨畫的教育教學。水墨確立的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創造原則,「氣韻生動」的審美標準,並有「以形寫神」「得之象外,緣物寄情」等藝術理論,這一特點為學生提供了張開他們想像的翅膀。
  • 呈現水墨內外的對話,「新海派水墨藝術文獻展」將展
    澎湃新聞獲悉,11月28日,「新海派水墨藝術文獻展」將在上海「Tart淘藝術空間」拉開帷幕,策展人陶華、範曉楠邀請丁立人、王劼音、陳九等九位藝術家參展,這一展覽旨在梳理與研究新世紀以來上海畫壇當代實驗水墨藝術家所呈現的新面貌。
  • 展訊|墨言味——2018中國水墨九人邀請展(4.29~6.1 北京)
    海報  展覽名稱:墨言味——2018中國水墨九人邀請展  策 展 人:楚尋歡  參展藝術家(年齡排序):杭法基 純空 杜覺民 車前子 高宏  2010年跨入觀念性當代藝術《消解》的拓展與探索,作品曾在北京《今日美術館》舉辦個展。近年來遵照「無象」法門,「兩條腿」走路,在現代水墨與當代藝術《消解》作品上,廣為納取多種形式與手法,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邀請聯展。  至今對抽象實驗水墨的探索與研究已有30多年,是國內抽象實驗水墨最早的開拓者之一。至今一直沿著自己的追求沉埋於較為純粹的藝術求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