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部高分美食影視作品推薦,不止《風味人間》

2020-12-20 百家號

食物不說話,但食物講述著一切,構成著我們無數的生活片段,食物遠遠不止外賣、超市、餐廳和廚房,通過屏幕,能向人們傳達食物的不同維度。

下面給大家推薦十部高分美食影視作品:上架三天播放量就破兩億的美食紀錄片、韓國人拍的中國美食、美國人拍的日本壽司、在芬蘭開的日本餐館、吃貨妹紙在農村自給自足的生活...

電影、電視劇、紀錄片、綜藝節目統統都有

看完之後長胖的話 概不負責喔!

風味人間

豆瓣評分:9.3分

《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最新力作。今年10月28日剛上架三天播放量就突破兩億,口碑超好。在朋友圈、微信群上都看見有好友力推這部美食探索紀錄片。

節目採取了遠景加特寫的拍攝方式,隨便一截圖都可以當壁紙。在微距攝影之下,各色食物濃香四溢。阿勒泰大尾羊熬製的濃白湯汁、火腿與母雞清燉的高湯、輕輕翻炒剛從山裡挖出來的嫩筍、鮮香四溢的禿黃油拌飯、奶酪口感超濃厚的瀑布土豆泥、歷經五天才捕撈到的旗魚刺身...每一道菜餚,看了之後都忍不住咽口水。

看之前,請提前預備好口糧!畢竟有誰能抵得住美食的特寫鏡頭呢。只想知道,拍完《風味人間》,攝製組胖了多少斤?

孤獨的美食家

豆瓣評分:9.1分

《孤獨的美食家》劇情並不複雜,沒有那麼多情情愛愛勾心鬥角,講述的就是四處出差的男主五郎,因為肚子餓而四處覓食的過程。有時是特地到某一間店,有時就佛系隨緣在街角的不知名小店。

有人說,本劇最大的主角是「食物」,在食物面前,五郎只是一個「配角」,但是在我看來,最出色的並不是美食,而是吃東西的五郎,仿佛讓人親自感覺到食物的觸感和味道,有一種大叔一吃飯就幸福的感覺。很多人說,一看到五郎,肚子就餓了....

劇中出現的餐廳,都是真實存在街邊小店。是攝製組走街串巷找道德。現在不少人把《孤獨的美食家》列成了日本遊的攻略!開播到現在已有7季之多~每一季的豆瓣評分都高達9.2分。美食番劇的一茬又一茬,只有五郎一直拍到了第七季,名副其實的「孤獨的美食家」。

南極料理人

豆瓣評分:8.2分

日本的美食電影總是別出心裁,從城市到鄉村,從白天到黑夜,而這部電影,直接把吃飯的地點搬到了南極...

講述了在冰天雪地裡廚師,為七個男人做飯的故事,每天變著法子用簡單的食材做出不一樣的料理:厚切三文魚刺身,豐滿的海苔飯糰,熱氣騰騰的拉麵,肉汁四溢的肉排...

這部戲的男主堺雅人,演技好的驚人!之前看legal high和半澤直樹的時候就被了雅人叔圈粉了,要是參加奇葩說的話絕對三屆BBKING!

現實中的他是一個居家好男人~平時喜歡種種盆栽看看書。從劇裡的他認真做飯的樣子就能看出來,真是迷之性感。

小森林

豆瓣評分:9分

「小森,是位於日本東部某個村莊旁的小村落。這裡沒有商店,如果想買東西,就要去村莊中心的公務所,那裡有幾家小店」,隨著電影的開篇獨白,我們的視線跟隨女主角市子,緩緩的穿梭在村莊之中。

電影分「春秋篇」和「冬春篇」,講述了市子每日農耕,烹飪,淡淡的度過每一天。一粥一飯都是大自然的饋贈,也全是自己辛勤勞作的回報。

這部電視劇看完之後簡直想去耕田種地。就是吃貨妹子版的《瓦爾登湖》,烤麵包,做酸米酒,做胡頹子果醬,雨久花涼菜,烤紅點鮭魚,紅點鮭魚湯,西紅柿拌麵,炒通草果皮,核桃飯,糖煮板慄,烤地瓜幹,烤鴨子,煨燉胡蘿蔔,嫩炒菠菜……一粥一飯中都蘊涵了溫情。

無論在哪,努力用心生活都不會錯,食材來自自然的饋贈,美味出自自己的手中,犒勞的是自己的味蕾和內心。

深夜食堂

豆瓣評分:9.2分

一部被無數文青力推的深夜美食劇,講述了在午夜十二點,深夜食堂如期營業,大家喝著小酒,吃著自己鍾情的食物,卸下一天的疲憊,談論著遇到的趣事,或是獨自品味憂愁。

在食物的香氣裡,與深夜特有的幽靜,在深夜食堂裡,一出出充滿人情味的故事被娓娓道來。

仿佛日本的深夜劇有一種調調,節奏緩慢的生活,有好有壞的人生,在不經意間好像有著一些閃光點,一碗茶泡飯、一碗拉麵、一份雞蛋燒,既填飽了肚子也暖和了心,看完之後覺得美食真的可以治癒人心~

人生一串

豆瓣評分:9分

沒有深夜街邊擼串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這部極具市井氣息的燒烤紀錄片,可能才是中國人最熟悉的深夜食堂吧!千萬不要在晚上觀看,絕對是「下飯神器」,自帶「健胃消食片」的功效!

這部由B站出品的燒烤紀錄片一共六集,分別為「無肉不歡」、「黑暗料理」、「來點解藥」、「牙的誘惑」、「骨頭骨頭」、「朝聖之路」。第二集黑暗料理慎看!烤豬眼睛、烤蠶蛹、烤豬鞭、烤豬腦花等等...看完之後決定還是吃點烤肉串烤生蠔什麼的普通食材好了。

除了對不同的燒烤進行介紹之外,還會探尋食材的來源、做法以及背後的故事等等。雖然每集只有30分鐘,但是看完之後能忍住不點外賣的,定力真的很足!

壽司之神

豆瓣評分:8.7分

《壽司之神》是一個從小熱愛壽司的美國人拍攝的關於「壽司之神」小野二郎的紀錄片。現年93歲高齡的老爺子,握了76年的壽司。若要以一句話形容二郎壽司,那就是"極簡的純粹"。

老人一直到70歲心臟病發作之前,都親自騎自行車去市場進貨。他曾經說過:"如果人生的最後,忽然有一天握壽司時,啪的倒下,對我來說就是最好的歸宿了。"

很多人看了這部片之後去日本旅行,特地探訪傳說中的「壽司之神」,這家餐館只有十個座位,藏在一座辦公樓的地下室,連廁所都沒有。需要提前一個月預定,因為熱門再加上座位少,通常1號的上午就能把下個月的位置全部訂出。而且老爺子年事已高,已經93歲高齡了,很多時候你辛辛苦苦預定到,卻是他兒子或者徒弟捏的壽司(攤手),但是如果平時多做好事積攢人品的話,還是有可能可以嘗到壽司之神本尊給你握的壽司的~

主廚的餐桌

豆瓣評分:9.2分

《主廚的餐桌》是Netflix出品的美食紀錄片,除了食物之外,這個紀錄片更大的亮點就是主廚們,比如曾患舌癌的的頂級名廚、打破男權主義的日料女王、貧民窟裡走出來的印度菜大廚...

紀錄片的每一幀鏡頭、配樂、取景、還有劇本的推進,都讓人感覺是在享受。講述著不同的人如何因為堅持和熱愛成為一個偉大的主廚,比食物更讓人沉醉的是主廚們的花樣人生。

一名廚師之所以能成為名廚,靠的不僅僅是日復一日的做菜,他們更多的時候,更像是藝術家和哲學家,有著不可思議的偏執和任性,擁有著獨特世界觀。每一位主廚都有著他們獨一無二的創造力,但是他們對於食物的熱忱,以及對於廚藝的精益求精,都是同樣的讓人敬佩。

海鷗食堂

豆瓣評分:8.3分

芬蘭是最接近日本的歐洲國家,坐飛機只需要十個小時。女主幸惠在芬蘭首都獨自經營一家叫做「海鷗食堂」 的日式餐廳。從一開始一個多月都沒有人光顧,到後面人們慢慢愛上了海鷗食堂樸素而美味的食物。

影片中獨在異鄉的三名日本女子,因為不同的原因來到「海鷗食堂」,一個只是想做自己想做的事的幸惠,一個隨便在地圖上一指而遠行的小綠,一個丟了行李迷失自己的正子,為我們展現了一段的美妙人生。

電影中有著讓人著迷的芬蘭的陽光,森林,美食,笑容,來往的客人。沒有太過於渲染讓人流口水的畫面,就像是一杯溫水,一碗茶泡飯,看上去很普通很日常,吃完之後才發現及暖心又暖胃。

街頭美食鬥士

豆瓣評分:9.3分

街頭美食鬥士是一檔韓國的真人秀節目,這個節目的主持人是一位有點「油膩」的大叔,實則人家不僅愛吃、懂吃,自己還是烹飪大師,在韓國是一名餐飲界的企業家,據說是個土豪。儘管如此 ,大叔還非常的接地氣,懂得「在稍微遠離遊客聚集的小巷,就可能意外的發現當地的美食店」。

更新了8集,其中有3集是寫中國的,分別是成都、香港、哈爾濱。果然是舌尖上的中國!在成都的時候,因為吃東西吃了一整天,而錯過了看熊貓,安慰自己說道「熊貓還是電視機上看比較清楚。」,也是超級可愛了!

大叔在節目中還會科普一些冷知識,比如「麻婆豆腐的來源」、「避風塘菜系」、「紅油的製作方式」等等。有人說看著他吃東西後,覺得自己吃的東西都索然無味,只想趕緊買機票去世界各地跟隨攝製組的腳步吃起來~

對於吃貨而言,最美的情話是:「給你帶好吃的,給你買好吃的,帶你去吃好吃的」,看完今天推薦的這10部與美食有關的影視劇,趕緊帶上你的吃貨小夥伴一起去吃吃吃鴨~

相關焦點

  • 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什麼時候播出在哪可以看
    ­  拍美食的紀錄片有很多,但美食的微觀世界又是怎樣的?10月28日,由騰訊視頻出品,稻來傳媒與企鵝影視聯合製作的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將在騰訊視頻全網獨播。記者昨日獲悉,為創作這部作品,總導演陳曉卿帶領團隊不僅走遍全球20多個地區來尋找全球風味,還採用了許多全新的拍攝方式來探究食物不為人知的一面。
  • 最強下飯綜藝回來了,人間風味,嘗過才知道!
    好融藝:分享影視資訊,感受影視文化在那些與美食相關的影視作品裡,《深夜食堂》撫慰著都市人奔波的身心,《小森林》描繪出一人四季三餐的恬淡和美好。而國內關於吃的文學、影視作品,則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道不盡。當然,其中最為生猛的還是當屬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2012年,《舌尖上的中國》橫空出世,出神入化的旁白文案,犀利直白的鏡頭,讓無數中國觀眾隔著屏幕都能聞見食物的香氣,口水一吞再吞。
  • 《風味人間》開播,美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沉寂了好幾年的陳曉卿終於在昨日回歸,由他總導演的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第一集開播。一個晚上的時間,單在騰訊視頻的播放量就達到1.4億,可想而知「陳曉卿」這三個字在美食界的影響力。當然,這個數據背後也透露出當下的中國人對於美食究竟有多麼喜愛。
  • 豆瓣高分《風味人間2》 鮮活「在地飲食」傳遞美味歡樂
    《風味人間2》裡拍攝的地爐燒豬手藝人。  《風味人間2》劇照。  由騰訊視頻出品,稻來傳媒與企鵝影視聯合製作的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第2季近期在騰訊視頻播出,浙江衛視同步播出。與第一季在豆瓣取得的9.1分相比,第二季播出過半已經拿到了9.4分的高分,可以說是平穩過渡、略帶驚喜的表現。  《風味人間2》延續了「風味」系列世界視角的切入角度,節目遍尋全球25個國家和地區,拍攝超過300種美食,最終選擇了《螃蟹橫行記》《醬料四海談》《雜碎逆襲史》等八集主題的內容對世界美食加以呈現。和上一季相比,外國美食的比例進一步提升,和中國美食達到了一比一的比例。
  • 揭秘:《風味人間》中的美食在哪裡拍的?
    陳曉卿再次「操刀」的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首播近一周,片中雄膏+雌黃合璧的「禿黃油拌飯「在今天的熱搜榜上依舊熱度不減。10月28日,《風味人間》第一集一播出,就在豆瓣拿下了9.4分的高分評價。不同於以往聚焦中國視野,此次《風味人間》的腳步遍布六大洲二十多個國家,在展現中國美味的同時,國外美食也依次亮相,各色美味的拍攝地更是把觀眾帶到了全球視角,僅播出的第一集《山海之間》就出現了13個國家或地區,誘人食物的拍攝地不僅收穫了屏幕前想大快朵頤的「饕餮」型粉絲,還收穫了一批想探索「詩和遠方」的旅遊型粉絲。
  • 《風味人間》:美食背後的故事
    繼《舌尖上的中國》後,中國人胃裡的饞蟲,又被另一部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勾起。但在紀錄片總導演陳曉卿看來,這個節目並不只是美食紀錄片這麼簡單。
  • 騰訊視頻與陳曉卿推出「風味」IP,美食紀錄片的未來在何方?
    作者/刀刀 編輯/費小丑伊朗的報紙饢、安徽阜陽的枕頭饃、衣索比亞的英吉拉餅……打開《風味人間》的預告片,全球各地的美食撲面而來。10月8日,紀錄片《風味人間》宣布定檔,將於10月28日開播。陳曉卿是《舌尖上的中國》第一部、第二部的總導演,這次的作品依然是他擅長的美食題材。《風味人間》和以前的美食紀錄片有什麼不同?積極布局紀錄片領域的騰訊視頻,又能給這部美食紀錄片帶來哪些助力?隨著大眾消費水平和審美需求的提升,美食紀錄片越來越多,表現傳統文化的紀錄片也越來越多。作為嚴肅內容的紀錄片,正一步步走向普通人的生活,既專業又不失溫度。
  • 吃貨最愛的《風味人間》火了,紀錄片收割流量的時代到了?
    美食+IP+紀錄片=吃貨們錢包不保了!看完《風味人間》的觀眾們,都吃下了紀錄片中的安利,看完視頻紛紛打開淘寶開始準備買買買。淘寶商家們也適時的開始蹭熱點,紛紛打起了《風味人間》同款的旗號。目前在淘寶搜索「風味人間」就能出現各種禿黃油和燻馬腸。
  • 冷筍入鏡《風味人間》 來看這些四川高山美食!
    昨日《舌尖上的中國》一、二季導演陳曉卿與其團隊,新推出了大型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該片的第一集——《山海之間》,用50分鐘的時間,講述了世界各地的約20種美食,饞哭了隔壁小孩也讓網友感慨:「看完片子,再也不想說人間不值得」。
  • 家樂福攜手《風味人間》介紹中國美食文化
    人民網訊 今年最值得期待的美食探索記錄片《風味人間》,由陳曉卿導演再操刀。10月28日起每周日晚在浙江衛視、騰訊傲視開播,再掀舌尖盛宴。 該片跨越六大洲拍攝,從全球視野的角度裡審視中國美食的獨特性,在歷史演化的過程中探究中國美食文化的流行和變化,深度探討中國美食和人的關係,立足全球的視角,再一次挑起人們對美食探索的味蕾。 這次家樂福攜手《風味人間》開啟了美食探索之旅,以新鮮食材致敬美食,服務大眾之心致敬美食。從即日起,家樂福推出片中同款菜譜和食材,全渠道同步發售。
  • 《風味人間》探索 中外美食的奇妙緣分
    從中國到世界:「國外美食同樣能引起共鳴」《風味人間》全片共8集,分別為「山海之間」「滾滾紅塵」「落地生根」「餚變萬千」「香料歧途」「江湖夜雨」「萬家燈火」和「風味之旅」,從多種角度探索和解讀食物背後的歷史文化。
  • 龍泉李山頭灰鹼粽霸屏《風味人間》
    閱讀提示   除了香糯可口的灰鹼粽,《風味人間》還介紹了龍泉山區裡,張太保這類農人,以純手工的耕作方式延續傳統農耕文化。節目截圖  本網訊 要說時下哪個美食節目最火,非《風味人間》莫屬。11月4日晚上,《風味人間》第二集「落地生根」中,龍泉李山頭的灰鹼粽作為當集壓軸登場的美食故事,讓無數食客們初次感受到這種不帶「餡兒」粽子的神秘魅力。  當晚的節目以龍泉李山頭村村民張太保的視角切入,講述當地村民慶祝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農曆六月二十一的迎神節。節日期間,當地村民會用稻米製作一種特殊的食物——灰鹼粽。  不帶「餡兒」的灰鹼粽是如何製作的呢?
  • 光影銳評|紀錄片《風味人間》的符號學解讀
    視聽層視聽語言是指影視作品中以畫面和聲音為質料所創造的視聽形象,並由人們的視覺和聽覺進行感知的符號、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所構成的表述系統。鏡頭是影視作品的核心,所有的視聽語言都依靠鏡頭得以表現。不同拍攝方式下的鏡頭所指呈現出不同意義的所指。
  • 《風味人間》溫暖收官 精彩講述中華美食故事
    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在12月16日上線第八集「風味之旅」,將鏡頭對準幕後工作者,揭秘尋找風味過程中的奇遇,帶領觀眾探索美食背後的故事。攝製組在冬牧場拍攝深入無人區、親嘗鯊魚肉 首度揭秘《風味人間》幕後故事在前七集中,《風味人間》向觀眾展示了許多全球風味,有些難得一見,有些獨具特色,第八集「風味之旅」記錄下節目組與這些美食相逢的過程,堪稱「美食紀錄片」的「紀錄片」。
  • 索尼正計劃拍攝10部遊戲改編影視作品
    原標題:索尼正計劃拍攝10部遊戲改編影視作品   索尼
  • 年度最強「餓勢力」:風味人間完美收官!
    說起美食,不得不說起一部美食紀錄片。這部記錄片由《舌尖》原班人馬製作,首播上線 3 小時便點擊量破億,並拿下豆瓣 9.3 的高分。它就是——《風味人間》,美食紀錄片的又一標杆!12 月 16 日也就是上周末,《風味人間》結束第八集完美收官。
  • 上拼多多買「風味人間」?美食紀錄片開始「玩」營銷了
    「在風味的大戲裡,醬,一人分飾兩角,時而是食物的調味劑,時而又是食物本身。讀懂了醬,我們才能真正洞悉人間風味的各種玄機。」 繼蜂蜜、蟹餚後,《風味人間2》的第三期,上線了以「醬料」為主題的「醬料四海談」。
  • 風味人間|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美食和遠方
    過去有「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而今不僅要行走萬裡還得吃遍萬裡的美食才不辜負這美景與美食的魅力美食擁有治癒一切的力量>美食也能抵擋一切的壞情緒沒有什麼煩惱是一頓美食解決不了的如果一頓解決不了那就再來一頓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美當今舌尖上的中國家喻戶曉味蕾的享受,吃下去的幸福記憶
  • 《風味人間》隔屏香氣撲鼻觀眾向「餓勢力」低頭
    由騰訊視頻出品,稻來傳媒與企鵝影視聯合製作的全新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第六集「香料歧路」,將主題聚焦在烹飪中的珍寶——香料上。從四川到廣西、由中國至泰國,各種以「香料」為主烹飪出的美食色味俱佳,守在電腦前的網友表示:明知道《風味人間》是深夜放毒,還是忍不住每周日要「自我投毒」。種種香料背後的奇趣故事,與其製造出的豐富味道,令觀眾感嘆:「風味來之不易,人間氣象萬千。」隔著屏幕香氣撲鼻觀眾直呼向「餓勢力」低頭!
  • 《風味人間》一個秘訣做好醃火腿,風味絕佳,金庸生前最愛
    《風味人間》中介紹了一個做好醃火腿的秘訣,可以讓火腿的風味絕佳,非常出眾。金庸先生生前就特別喜愛這種火腿。《風味人間》中說了很多火腿的做法和吃法,有國內的也有國外的。火腿之所以能成為美食紀錄片的常客,主要是因為火腿承載了人類的歷史文化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因為過去沒有電沒有冰箱,把肉類醃製起來是一種很好的儲存方法。這次《風味人間》講到了火腿在醃製過程中使用的一個訣竅,能讓火腿風味絕佳。最早醃製火腿的時期可以追溯到唐朝,那時人們就已經開始製作火腿並遠銷海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