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媽」代表著中國軟實力的崛起

2020-12-25 中國日報網

廣場舞已經徵服了外國大媽,金髮碧眼的老外們跟著中國大媽扭起來。(圖片來源:Twitter)

中國日報網8月18日電(信蓮) 綜合報導,近年來,「中國大媽」曝光率頗高。2013年春,國際金價大跌,中國大媽出手搶黃金,完勝華爾街資本大鱷,一戰成名,《華爾街日報》甚至專門為此創造了「dama」一詞。不久後,大媽們又掀起了全民健身的高潮,以廣場舞的英姿徵服了世界。最近,大媽們又殺入法國時尚界,由其發明的「臉基尼」(Facekini)被時尚人士熱捧,迅速風靡開來。而在國內,大媽們更是代表著中國強大消費群體的崛起。

中國大媽拉動內需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一位20歲出頭的銀行理財經理在街頭與跳廣場舞的中國大媽們「打成一片」,其目的是拓展客戶,據說他已經成功發展了一位曾經從事房地產工作的廣場舞大媽,後者在他工作的銀行存入上千萬存款。

中國城市家庭在近幾十年來積累了大量財富,而傳統中國家庭的角色設置使得大媽們在家庭中具備支持財富的權力。在當下,大媽們身體硬朗,有錢、有閒、有熱情,種種機緣成就了「大媽經濟」。

很多商家已經瞄準了中國大媽,多種商業機構開始爭相挖掘大媽們的商業潛能,這其中包括理財保險、家政服務、旅遊觀光、美容保健……

中國早已進入老齡化社會,大媽們有錢且願意消費,正壯大為一股不容小覷的經濟力量。對於中國很多行業而言,「得大媽者得天下」已非戲言。

廣場舞徵服外國大媽

4月下旬,網友「加啡貓在香港」分享了中國大媽們在法國羅浮宮跳廣場舞的場景,照片中,大媽們身著枚紅色舞蹈上衣,搭配緊身黑褲子,動作整齊地扭起來,場面非常歡樂。此舉印發了爭議。

6月中旬,中國大媽又把廣場舞跳到了莫斯科紅場,不幸引來了當地警方。此消息一出,立刻印發眾網友調侃和讚嘆「人類已經無法阻止中國大媽廣場舞全球化的趨勢」、「大媽這也是弘揚中國文化,增加中國軟實力」。

8月中旬,一名推特網友爆料稱,「在新澤西的廣場上看到了廣場舞,三位中國大媽成為領舞者。」照片顯示,最前方是中國大媽在領舞,而後面的美國大媽正一板一眼地跟著做動作。

從一開始的不被理解、孤掌難鳴,甚至於被警方阻撓到擁有了眾多外國粉絲,中國網友驚嘆大媽們完成了文化輸出。果真是「大媽一小步,中國一大步」。

戴著「臉基尼」的模特。(圖片來自:法國時尚雜誌CR Fashion 攝影師:Alexandra Utzmann 設計師:Melanie Huynh)

「臉基尼」靈感來自中國大媽

目前法國時尚雜誌CR Fashion上刊登了一組非常引人注目的照片,本來是常見的模特泳裝照,卻因為模特臉上都戴著中國青島大媽們發明的類似反恐特種兵面罩的「臉基尼」而在網絡上被瘋狂轉發。

在接受中國日報獨家專訪時,拍攝這組照片的法國攝影師亞歷山德拉·烏茲曼(Alexandra Utzmann)承認她的攝影靈感來自中國大媽的創意,而且照片中所用的遊泳面罩也是從中國買的。梅拉妮·黃(Melanie Huynh)是這組照片的設計師,「臉基尼」一詞也正是這位設計師最早發明和使用的。

在時尚雜誌的照片中,五顏六色的中國制遊泳面罩和世界知名品牌古馳、阿瑪尼等搭配在一起毫無違和感,甚至得到一些知名品牌廠商的好評。

(編輯:吳彥鵬 嚴玉潔)

 

相關焦點

  • 希臘媒體:軟實力為中國贏得人心
    希臘《現代外交》在線雜誌6月4日文章,原題:軟實力為中國贏得人心 軟實力比硬實力更容易贏得民心,是國家參與國際政治的先決條件。在數字時代,單純依靠硬實力對國家來說效果適得其反,會損害國家的軟形象,造成破壞,也浪費大量的軍費。
  • 軟實力的中國文化內涵
    □範勇鵬   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學者約瑟夫·奈教授創立了軟實力概念,並積20多年之功搭建起一系列基於軟實力的理論。有趣的是,奈教授本意是要解決美國外交政策面臨的問題,他的概念卻在中國激起了更大的興趣。國人發揮特有的議題泛化能力,將一切看不見摸不著的力量都歸入軟實力,儼然以更「軟」的方式淹沒了軟實力。
  • 為什麼中國需要軟實力
    多年以來,白巖松一直試圖向他的西方同行解釋為什麼中國崛起不同於其他大國,他最終得出一條結論:    一種很複雜的感情與感受,也就在注視中國的目光背後,註定長久停留。    我們可能還得適應,有些人不喜歡中國,更多的人開始喜歡中國人民,但絕對所有的人都喜歡中國人民幣。    白巖松的辯護正好體現了硬實力和軟實力的相互聯繫。
  • 在美國看中國軟實力的變遷
    他們認為,在上世紀90年代末和二十世紀初,中國有官員和學者意識到了要表達中國文化的重要性,即中國文化的復興。而軟實力之義首次在中國高層明確提出,是2007年秋天一次會議上,當時的最高領導人說: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將伴隨著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 美國有學者對我說,這比較明智地把文化與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地位聯起來表述,呼應了中國要表達的「和平崛起」的意思。
  • 新加坡媒體:中國沒有硬實力,哪來軟實力?
    「中國崛起須靠軟實力」,是近年媒體上常見的言論。但其正確性、可行性如何,值得商榷。所謂「軟實力」,是與「硬實力」相對的概念。後者是指一個國家的經濟、政治(含外交)、軍事與科技的綜合力量,而前者則是以精神文明為主體的文化力量,包括語言文字、文學藝術、宗教哲學、價值體系,乃至行為模式、國民素質、生活方式等。兩者合而為一,構成綜合國力,這是毫無爭議的。 然而,在一個國家崛起過程中,硬實力和軟實力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均衡、不對等的。
  • 中國對硬實力和軟實力的態度
    一些觀察人士認為,近一年來,中國外交政策對硬實力和軟實力的關注有所變化。果真如此嗎?其實,這當中既有變化又有延續。中國對硬實力的看法沒多大改變。作為有著百年屈辱近代史的國家,中國已領悟到硬實力對捍衛主權至關重要,並一直竭力通過經濟和軍事現代化來打造。中國人有句口號,「國家尊嚴是打出來的」,顯示了從這種經驗中獲得的智慧。
  • 軟實力:從美國到中國
    後來,軟實力的概念被引入中國,並在近年成為學界和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話題。那麼,軟實力概念的中心意味,到底是「軟硬」之別還是「實力」之爭?在對同一領域問題的適用上,中國和美國的情況究竟是完全相同還是有所區別?這些都是值得我們仔細辨析的重要關節。
  • 於軍:軟實力與大國崛起
    、公共外交與軟實力建設、中國「走出去」戰略。 我特別強調,在歷史成為世界歷史之後,具有全球影響的一些國家,我們比較熟悉是這么九個,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以《保羅甘迺迪》這本書為代表的一大批歷史學的著作、國際關係的著作,都與這些國家的興衰作為主題來討論。 中央電視臺2003年推出了一個大型的電視紀錄片,也是以這9個國家發展歷史線索為主要內容,而名字就叫做《大國崛起》。
  • 軟實力在中國
    「軟實力」的概念源於美國,但卻在全世界流行,這本身就說明美國的話語權很強,而中國還不具備這樣的權力。中國學者和公眾在理解軟實力概念時,出現了「中國化」的傾向。在這一過程當中,我們也看到了中國軟實力的缺失。
  • 提升中國軟實力面臨三大挑戰
    中國成為經濟第二強國的另外一個重要標誌就是中國企業規模也在不斷壯大。《財富》雜誌近期發布了世界500強2016排行榜最新榜單,中國上榜公司數量繼續增長到110家,佔總數1/5。  如果說硬實力是國家、民族、企業崛起的支配和必要條件,軟實力則應是保障國家、民族、企業持續發展的土壤和充分條件。軟硬實力的完美結合就是強實力。
  • 代金平:西方意識形態攻勢與中國軟實力建構
    當然,國際形勢與國際格局的深刻調整,尤其是中國近期以來的迅速崛起對西方構成的直接挑戰,則是其重要的現實原因。其一是中國和平發展勢頭不可阻攔,硬實力的迅猛增強趨勢引起整個西方社會的恐懼和焦慮,擔心中國領導世界。
  • 李長久:和平崛起需要硬實力和軟實力的綜合提升
    《中國經營報》:中國同世界發達國家還有較大的差距,因此,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要實現「和平崛起」,只要把快速發展經濟放在首位就可以了,你如何看這個問題?  李長久:我認為,一個國家的發展,應該包括「硬實力」和「軟實力」兩個方面的內容。所謂「硬實力」主要指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科技實力,這其中經濟實力是基礎,軍事實力是後盾,科技實力是先導;軟實力就是一個國家的凝聚力、文化普及程度和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和作用。
  • 託馬斯·巴克:發展模式是中國軟實力源泉
    《長城》由中美兩國企業聯合製作,目的是把美國的電影製作和營銷技巧與中國的資金結合起來,以便向世界展示中國。影片受到了一些爭議,票房成績平淡。 我們可以把《長城》視為中國獲取軟實力的新努力的一個例子。中國希望通過學習好萊塢,利用其在營銷方面的巨大能力,向世界推銷自己作為一個有吸引力的國家形象。
  • 美媒:中國軟實力的真正源泉是什麼?
    美國《外交學者》11月19日文章,原題:中國軟實力的真正源泉隨著中國崛起,逐漸成為一個能與美國相提並論的全球大國,許多人認為中國也需要發展自己的軟實力。成功的軟實力將令全世界相信中國是友好、與人為善的國家,吸引別國民眾喜歡上中國文化及生活方式。
  • 約瑟夫·奈:文化是中國最大的軟實力
    這是一本廣泛論述國際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歷史的大部頭書籍,作者總結了公元1500年以來大國興衰的歷史,以及在興衰過程中對世界格局等方面造成的影響,認為美國正在衰落,迅速崛起的中國有朝一日將擔當「最後的大國」的歷史責任。約瑟夫•奈並不同意這種觀點。他告訴環球人物雜誌記者:「我想要探討美國是不是真的要沒落了。
  • 中國軟實力提升:問題與出路
    近年來,中國的快速崛起引發了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我們在發展硬實力的同時,必須注重用富有感召力的思想價值觀念提升軟實力,才能贏得其他國家的認可和信服。 (二)話語體系構建相對滯後於內涵豐富的中國道路實踐。只有理論話語具有解釋力說服力,它所承載的思想價值觀念才會有感召力。在當今全球信息一體化時代,誰的話語和敘事更能打動人,誰就更容易在國際競爭中贏得優勢。
  • 漢語熱的背後:漢語熱等於中國軟實力的增強?
    □張志洲 《世界知識》2006年第11期背景與理由如果說中國已經持續了二十多年的英語熱,表明了中國走向世界的堅定願望,那麼最近幾年來興起的世界性漢語熱,則體現了一個正在崛起的中國開始顯示對於世界的日益深入的影響力。
  • vipJr發起「少年說中國」用少兒英語闡釋強國軟實力
    據了解,該主題活動邀請我國34個省、市、自治區(包括香港、澳門、臺灣)小學員代表,通過一分鐘英語短視頻形式講述和介紹本省特色,向世界介紹中國,以此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在第一批祝福視頻中,山西、湖南、河北、河南、內蒙古、四川、江西、浙江、福建、吉林、陝西等多個省份學員代表,展示了優秀的英語表達能力,隻言片語間,更描繪和勾勒出一幅壯美的祖國山川河海和文化風情之圖。
  • 中國「軟實力」亟須「硬」起來
    、原外經貿部首席談判代表、副部長龍永圖就「國際化人才與中國的軟實力」話題暢談個人觀點,認為中國當前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我們的「軟實力」還跟不上我們的「硬實力」。  桂強芳將「國家形象競爭力」歸於一個國家「軟實力」的要素之一,這在G20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口中被賦予更廣泛而深刻的表述: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力。這位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如今不遺餘力地倡導中國要增強「軟實力」,在中南大學110周年校慶之後的「上海論壇2012」上,他發表了相同主題演講,頗受關注。
  • 認識軟實力
    軟實力作為一個國家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的感召力、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的吸引力、基本路線和發展戰略的執行力、國民的凝聚力、民族的創造力、文化的感染力以及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在中國崛起的進程中必然得到不斷增強。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趙磊直面中國崛起進程中的軟實力建設問題,從不同角度為我們作了深入分析和解讀,引領我們在思考中明確戰略,探討熱點,解析難點,尋求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