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閉症日:中國專家強調對孤獨症患者的救助是社會問題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4月2日電 (記者 王祖敏)4月2日是「世界自閉症(孤獨症)關注日」。北京市孤獨症兒童康復協會會長、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任醫師賈美香教授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稱,對孤獨症患者的救助不只是醫療問題,也不僅僅是殘疾人事業的一部分,更是一個社會問題。

資料圖:自閉症兒童。劉棟 攝

相關資料顯示,孤獨症起病於嬰幼兒期,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約有3/4的患者伴有明顯的精神發育遲滯。目前,孤獨症已成為世界上人數增長最快的嚴重性病症,佔中國兒童精神殘疾首位。當前中國孤獨症患者中0-14歲的兒童患者數量在300萬—500萬之間。

賈美香是中國最早從事孤獨症康復工作的專家之一,見證了30多年來中國在孤獨症康復領域的起步和發展。她稱,中國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後期才開始涉足孤獨症康復領域,而孤獨症患者真正引起關注是在最近10年裡。近幾年,無論是政府層面還是社會各界都對孤獨症給予極高的重視,各地都有專項撥款,以保證患兒的早期康復和幹預訓練。各種康復和特教機構也應運而生,在前兩年的統計中,針對孤獨症兒童的相關機構達到1700多家。這些基礎保障,極大提高了孤獨症患者的治療和康復效果。

但賈美香亦指出,中國孤獨症患者的康復情況仍不容樂觀,主要原因有兩點。

一是一些家長對孤獨症缺乏認知,或者不願面對現實。他們要麼因為不了解而將孩子的一些異常行為理解為發育晚,或是天性孤僻、好動等,要麼明知「不對勁」,卻幻想孩子長大一些會有改變,由此耽誤甚至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時期。

二是相關機構的數量與質量不成正比。由於目前尚無針對孤獨症兒童康復和教育等機構的統一標準,加上人才匱乏,很多機構存在不規範、不專業的問題,在患兒家長「病急亂投醫」情況下,也導致了一些孩子的康復效果不理想,甚至耽誤、加重病情。

「孤獨症患兒康復治療的黃金期是在6歲以前,而且越早幹預效果越好。」賈美香表示,她還呼籲出臺針對孤獨症兒童服務機構的國家標準,以創造更規範、更專業、更系統的康復治療環境。

作為醫療工作者,賈美香稱自己常有「力不從心」之感。她認為,對孤獨症患者的救助不僅僅是醫療問題,更是社會問題。孤獨症很難治癒,這就意味著絕大多數孤獨症患者一生都需要有人照顧,有人「安排」。「0-6歲是早期幹預訓練和康復治療,6歲後面臨教育問題,成年後有就業問題,踏入社會後更面臨生存環境的問題,未來還有養老問題等等。如果早期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必將給未來社會增加更大的負擔。」

她希望,全社會對孤獨症患者能從了解到關心,從包容到接納,關注他們的生命全程,讓這些生而不幸的群體未來不再「孤獨」。(完)

相關焦點

  • 世界自閉症關注日|在康復與教育之外,為什麼強調家庭救助?
    2020年4月2日是第13個「世界自閉症關注日」,今年的主題是「格外關心 格外關注 - 推動建立孤獨症家庭救助機制」。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自閉症群體,關注自閉症家庭。1/ 自閉症並不是罕見疾病!
  • 由仲:建立長效救助機制 給自閉症患者終生關懷
    「自閉症患者經過早期診斷和康復治療,生活是可以自理的,也是可以自立的。」山東省政協委員、香港安安國際自閉症教育基金會理事長由仲在接受中國山東網採訪時說,他今年帶了關於對自閉症人士義務教育和職業培訓的提案,倡導建立長效救助機制為自閉症患者提供終生關懷。
  • 洛陽加大自閉症患者救助力度 探索居家、社區託養照料模式
    他們不聾不啞,卻不善言辭;他們內心澎湃,卻寂寞地躲在自己的小世界裡……他們是自閉症患者,被稱為「星星的孩子」。他們的內心世界,對很多人來說,就像星星一樣遙不可及。今天是第12個「世界自閉症日」,讓我們走近他們,傾聽他們的故事,共同了解和關愛這群「星星的孩子」。
  • 世界自閉症日;了解自閉症;讓他們不要再孤獨!
    不喜歡看繁瑣的文字介紹;可以觀看以下五分鐘動畫視頻;全面了解什麼是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本文使用自閉症名詞。 2007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2008年起,將每年的4月2日定為"世界自閉症關注日",以提高人們對自閉症和相關研究與診斷以及自閉症患者的關注。
  • 世界自閉症關注日:愛因斯坦可能是艾斯伯格症候群患者,這說明了什麼?
    從2008年起,聯合國將每年的4月2日定為「世界自閉症關注日」,希望提高大眾對自閉症群體的關注和關愛。明天,我們將迎來第13個「世界自閉症關注日」。 可為何我要在今年「世界自閉症關注日」來臨之際推出這篇文章?是因為我想著重談一下我對自閉症譜系障礙其中一種類型的了解和獨特思考——艾斯伯格症候群。
  • 中國孤獨症患者可能超千萬 孤獨症怎麼治療
    2019年4月2日是第12個世界孤獨症日,據《中國孤獨症(自閉症)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推算,目前中國的孤獨症患者可能超過1000萬,0~14歲患者或超200萬,並以每年近20萬的速度增長。孤獨症兒童家長對於孩子未來就業生存問題表示擔心:她不長大,我不敢老。
  • 「星星的孩子」值得被溫柔以待:多維度探析上海市自閉症兒童的救助...
    上海作為中國發展的一線城市,得到了許多醫療與教育方面的資源,從而在自閉症兒童進行初步的鑑別與後續的康複方面相較領先於全國水平。在這次調研中,筆者走訪了上海市閔行區婦幼保健院、長寧區特殊職業技術學校,並採訪了沙盤遊戲治療師肖福芳老師與心理專家吳迪老師。
  • 世界自閉症日——認識「星星的孩子」
    (圖片來源於網絡) 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自閉症日,對自閉症的多點認識,有助於消除對自閉症患兒的歧視、偏見和排斥。低功能性自閉症」,高功能自閉症患者通過一些外部支持可以過較為獨立和充實的人,比較正常的融入社會;而那些低功能自閉症患者可能長期需要父母和他人的幫助,任由其發展而不進行幹預訓練,甚至可能會出現認知溝通退化現象。
  • 自閉症2012年中國十大新聞
    2012年,是中國最為關注自閉症的一年,無論從政策上還是從社會宣傳上,都達到了空前的程度。 在政策層面,國家繼制定《貧困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項目實施方案》後,再次出臺《殘疾兒童康復救助「七彩夢行動計劃」》,將自閉症的救助金額從每年10000元提升到12000元。
  • 孤獨症救助,十八年的堅守
    原標題:孤獨症救助,十八年的堅守——訪天津宜童自閉症研究服務中心理事長張原平文/申宏磊 劉萌 葉飛文章來源:《中國市長》雜誌2020年10期編者按:2020年9月7日,採訪組一行出了天津南站,往東南方向行駛20餘公裡,抵達天津宜童自閉症研究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宜童」)。
  • 安徽省孤獨症研究會成立 致力於孤獨症育療方法研究
    這也是一個數目不斷增加、亟待全社會了解和關愛的群體。2017年1月15日,安徽省孤獨症研究會正式宣告成立。據介紹,該研究會成立後將主要開展孤獨症育療方法和康復實踐的研究,為全省孤獨症患者提供更科學有效的服務,解決孤獨症患者家庭的實際困難。  內向的他原來是孤獨症  今年6歲的曉峰(化名)是一名孤獨症兒童。
  • 自閉症的歷史,如同一部人性簡史丨世界自閉症關注日
    今天是4月2日,第13個世界自閉症關注日。2020年聯合國提出的世界自閉症日宣傳主題是:向成人期過渡/長大成人(The Transition to Adulthood)。中國精協也根據中國實際,發布了2020年世界自閉症日的中國宣傳主題:「格外關心 格外關注」——推動建立自閉症家庭救助機制。這兩個議題都有些姍姍來遲,但意義卻是格外重要。
  • 孤獨症和自閉症的區別?
    孤獨症就是自閉症,孤獨症即為自閉症學名兒童發展性精神障礙。 自閉症是一種廣泛性發展障礙,以嚴重的、廣泛的社會相互影響和溝通技能的損害以及刻板的行為、興趣和活動為特徵的精神疾病。
  • 4·2世界自閉症日,讓孩子們的天空藍起來!
    今天是 4 月 2 日,「世界自閉症日」。希望你能通過這篇文章,了解到一個不被美化也不被妖魔化的「自閉症」人群。01.認識自閉症自閉症,也稱孤獨症,準確的說是孤獨症譜系障礙 (ASD) ,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
  • 中國自閉症患者世界第一?數字背後的秘密究竟隱含著什麼真相?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表現為社會交往、交流障礙和行為異常。據2016年12月發布的《中國自閉症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Ⅱ》中數據顯示,我國現有自閉症人數超過1000萬,並以每年十幾萬的速度遞增,其中14歲以上人群約為800萬。
  • 世界自閉症日走近「星星的孩子」:你可知我的感受?
    中新網呼和浩特4月2日電 (記者 張林虎)「我很想衝出去跟他們說,不要用異樣的眼神看我。」4月2日,在密閉透明房子裡呆了不到15分鐘,志願者張偉說出如是感受。圖為康復中心向愛心機構敬獻錦旗。 張林虎 攝  4月2日是第12個「世界自閉症日」,今年的宣傳口號是「消除誤區·倡導全納」。
  • 呼籲更多人關愛「星兒」 「世界提高自閉症意識日」亮藍燈公益活動...
    -第11個「世界提高自閉症意識日」亮藍燈公益活動昨晚在海滄舉行  -由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省自閉症康復教育協會、廈門晚報社主辦昨晚,位於海滄大道的廈門中心大廈亮起藍色夜景燈,呼籲公眾關注自閉症群體。這是第11個「世界提高自閉症意識日」亮藍燈公益活動的重要儀式之一,由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福建省自閉症康復教育協會、廈門晚報社主辦。  除了廈門中心大廈亮藍燈,在該大廈四樓觀景平臺參加公益活動的嘉賓、小朋友也拿起藍色螢光棒,共同完成儀式。
  • 自閉症患者孤獨長大,成年後再遇尷尬困境
    記者 王鑫 攝3月31日,齊魯晚報以《圖書一天整理好多遍,能工作很開心》為題,對青年自閉症患者峻實的工作經歷進行了報導,這也讓不少小齡自閉症患者家庭看到了希望。4月2日是「世界自閉症關注日」,記者調查發現,成年後的自閉症患者,通常面臨無處可去的尷尬困境,他們想要融入社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世界自閉症日:他們都是來自星星的孩子
    2020年3月26日,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發布了最新的《美國孤獨症譜系障礙的患病率報告》。報告結果表明,每54名兒童中就有1名在8歲前確診為ASD(即孤獨症譜系障礙)。他們是這樣一群孩子:在溝通交流的世界裡,似乎有著一套不被常人所理解的來自遙遠星球的思維模式,孤獨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他們像星星一樣純淨,像星星一樣孤獨。
  • 世界自閉症關注日丨守護來自星星的孩子
    今天是4月2日,世界自閉症關注日。可這和來自星星的孩子又有什麼關係呢?在告訴你答案之前,我首先要給你講一個小故事。作者為了能夠將這個故事更真實的帶給讀者,在島上生活了三年,這個故事一經發表,便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人們也開始對自閉症有所了解。《中國自閉症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顯示,目前中國自閉症患者已超1000萬,0-14歲的自閉症兒童可能已超2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