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中小學生作熬夜到十一二點是家常便飯,尤其是到迎考期,堆積如山的作業,資料,更是讓學生無法應付。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個小學生作業熬夜到12點還沒有做完,家長怒懟老師:「孩子沒睡,你憑什麼睡?」
可見,家長認為老師是加重學生學業負擔的「罪魁禍首」。
其實學生的負擔來自「客觀」和「主觀」兩方面。
首先,客觀方面——教材的改變。以語文教材為例
數量上:新老教材都由六個單元組成,而且篇目由每單元五篇減成四篇,從數量上看每冊減少了六篇文章,的確像是在「減負。」但是:
內容上:(1)古詩文量加大。以八年級為例,老教材上冊中第六單元古文《孟子二章》改為新教材中的《孟子三章》,下冊中《唐詩二首》改為《唐詩三首》。詩詞背誦中加大了巜詩經》中的選詩,而且把老教材中九年級的內容提至新教材中八年級,依次類推,高中的篇目下放至九年級。教材難度加大。
(2)綜合性學習難度加大。老教材側重於基礎的「語文表達準確連貫得體」,新教材除了這些,更偏重學生的綜合素養。如,九年級下冊中第六單元「有創意地表達」,意在把學生的思維從課堂引向生活,作文要做到選材新穎,從大的方面講,要寫生活中的新事物,讓人感受時代的特點。從小的方面講,要體驗感受個性特徵的東西,今年的中高考語文試題也是這個走向。
(3)課外閱讀量加大。00年代以前是不考名著閱讀的,以後加考名著,教育部規定的十二部名著,如今加到十四部,還加了自選篇目(↓↓↓詳情見下圖)
綜合所得:教材篇目減少,但古詩文量加大且內容更深;綜合性學習更具重應用能力的培養;作文深度加大,這是學生課業負擔重的客觀原因。
其次,主觀方面
①學校以分數為核心考察老師的教學水平。使得老師想方設法提高學科成績,甚至出現各科之間爭時間的現象。一到假期,都不示弱地發試卷,布置教輔書上的作業。
②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各種輔導資料應買盡買,各種補習班應報盡報。
③社會對學校的評價以升學率為主。家長選擇的都是升學率高的學校,即使多出幾萬「贊助費」也在所不惜。
④中高考擇高分錄取。分數高低與學校級別對等。
「人為」是學生課業負擔重的主觀原因。
我是 本文從客觀和主觀兩方面分析了學生課業負擔重的原因。希望能解開你心中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