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地名、商標名等名詞,應該怎麼翻譯才是正確的?

2020-12-11 廣州八熙翻譯有限公司

大家好!這裡是廣州八熙翻譯有限公司!

有關人名、地名、商標名以及機構名等名詞等翻譯方式,根據標準 《GB/T 19682-2005 翻譯服務譯文質量要求》Target Text Quality Requirements for Translation Services 5.2.1 人名、地名、團體、機構名商標名的翻譯方法如下:

使用慣用譯名(有特殊要求的按雙方約定)。無慣用譯名的,可自行翻譯,必要時附註原文。

人名、地名、團體、機構名譯為拼音語言的,按漢語拼音法或採用歷史沿襲譯法譯出。譯為非拼音語言的,按目標語言既定譯法和慣用譯法譯出,譯出後可附註漢語拼音名稱。

商標名應優先採用目標語言地區的註冊名稱。

相關焦點

  • 品牌名起源盤點:NOKIA是地名還是人名?
    Nokia的商標名是憑空臆造的嗎?依雲(Evian)瓶裝水是地名還是人名?   (一)採用普通詞彙   在生活中,人們會發現大量的商標詞和品牌名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或數詞構成。7-Eleven是全世界最大的連鎖便利商店集團,以數字命名的商標表明其營業時間從早展7時至晚間11時。   (二)使用專有名詞   這一類的商標詞和品牌名多源自產品創始人的姓名,產品的產地,或文學作品和神話故事中的人名或地名。
  • 乾貨|外語人名翻譯規則
    人名翻譯也很有學問,我們也不研究那麼多,各取所需吧,看看自己的語言怎麼翻譯,遇到其他語種的時候儘量能查一下相應語種的翻譯規則,爭取翻譯做到更準確,少歧義,這大概就是我們的目標了吧。粗略看下面文章就提到了很多種語言,是比較適合留存以備不時之需的。
  • 一句話記住這些包含人名或地名的專有名詞
    最近給大家做了許多翻譯碩士英語的「專有名詞填空」題,其中涉及到不少地名和人名,如「京都議定書」(the Kyoto Protocol)、「巴黎協定」(the Paris Agreement)、「馬爾薩斯人口論」(the Malthusian theory of population)和「馬太效應
  • 騎馬與砍殺21.4版本為何要修改地名人名家族名
    騎馬與砍殺21.4版本為何要修改地名人名家族名,很多玩家抱怨新的1.4更新後一些人名地名都變了,很不適應,那麼我們來看看官方的說法吧。 我們在進行初版翻譯時,手頭沒有遊戲,並不知道這些名詞的文化、風格,所以統一按照英音音譯。在文化背景明朗後,為了體現文化的差異,提高遊戲內的辨識度,漢化組便開始對此進行修訂。
  • 漢語人名、地名在英語中的拼音應該這樣寫!
    這些句子都是Carlyn老師自己編造的,要求大家用本單元的所學詞彙進行翻譯。按照慣例,首先隆重表揚152班應恰恰同學,她的30個單詞全部正確!通過這麼一個小小的突擊測驗,Carlyn老師還真發現了不少問題。
  • 以及與人名、地名相關的一二有趣話題 - 白話英語202023
    其實道理也很簡單,這樣的地名,相當於人名,在人們日常交流、認知的範圍內,輕易不會有重名,所以無需加the。我們平常使用人名,的確是不加the的。有的朋友會說,Hyde、Madison都是人名,Hyde Park、Madison Square Garden怎麼能算「由普通名詞構成的專有名詞」呢?你這兩個例子舉得不對!
  • 韓國人的糾結:漢字人名地名該怎麼念
    這一幕其實提示了一個問題:韓國人希望中國人用漢字的韓國發音來念他們的人名和地名。進而牽出了一個有趣的話題:韓國人該怎麼念漢字人名和地名?譬如「樸鍾國」這個名字,中國人很自然就會讀出來,「Piáo Zhōngguó」,聲韻調齊整,抑揚頓挫、琅琅上口。可名字的主人若是一位中老年「阿加西」(大叔),他聽了可不一定樂意:你怎麼能用漢字的中國讀音來讀我的名字呢?
  • 韓國人糾結:漢字人名地名該怎麼念
    這一幕其實提示了一個問題:韓國人希望中國人用漢字的韓國發音來念他們的人名和地名。進而牽出了一個有趣的話題:韓國人該怎麼念漢字人名和地名?譬如「樸鍾國」這個名字,中國人很自然就會讀出來,「Piáo Zhōngguó」,聲韻調齊整,抑揚頓挫、琅琅上口。可名字的主人若是一位中老年「阿加西」(大叔),他聽了可不一定樂意:你怎麼能用漢字的中國讀音來讀我的名字呢?
  • 英文裡的中國人名地名怎麼念,才不栽跟頭?
    英文裡的中國人名,存在著因方言、拼寫系統而產生的歷史遺留,可能會讓人栽跟頭,譯者宜多方查詢,小心求證。然而眼下我比較關心的是,現在我們中國的人名放到英文的脈絡裡,究竟該怎麼念為宜?首先是順序的問題。如「孔乙己」作Yiji Kong(乙己孔),本來姓「孔」名「乙己」的,換了英文,卻似乎成了姓「乙」名「己孔」。自古以來,中國人講究「行不改名,坐不改姓」,這個原則碰上英文就轉了個大彎,令人費解。事實上,英文媒體在提及中國的人名時,反而是尊重我們「姓在前,名在後」的順序,提及領導人如此,講到平民百姓亦復如此,幾無例外。
  • 美國的西語地名應該怎麼讀
    美國亞利桑那州電視新聞12頻道的主播瓦內莎·魯易斯最近莫名其妙地火了,有人罵她,有人贊她,只因她在播報西班牙語地名與人名時使用了「與眾不同」的口音——標準西班牙語。觀眾們很快就注意到,她播新聞時雖然講一口標準美國英語,但是在播報源自西班牙語的人名和地名時,總是使用標準西班牙語,而不是使用美國觀眾習慣聽到的美國化的「洋涇浜」西班牙語。以亞利桑那州第三大城市梅薩(MESA)這個詞為例。美國人習慣的發音近似於MAYSSUH,而瓦內莎一直讀作MESSUH。
  • 四川教育廳副廳長建議奧運前規範人名地名拼寫
    人名混亂  張山翻譯成「ShanZhang」  「姓名具有獨特的中華文化特色,姓在前,名在後,是漢族等民族的姓名構成方式。但在近年舉辦的一些國際體育比賽中,我國體育團組人員、特別是運動員姓名拼寫卻比較混亂。」
  • 人名翻譯釋例
    從英漢譯音表來看,/s/通譯「斯」,而/θ/通譯「思」;此外,「巴斯納特」和「巴斯奈」均與該名發音相去甚遠,無可取之處。查閱《英語姓名譯名手冊》和《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均無此名,但有近似人名Basnett「巴斯尼特」,Basnight「巴斯奈特」。由此可見,「巴斯奈特」不能用來翻譯Bassnett。按英語讀音規則,ss與s發音相同,因此Bassnett與英語姓名Basnett發音應該相同.
  • 雙語 | 中國的地名都是怎麼翻譯的?
    在信息化社會中,地名在國際政治、經濟、外交、外貿、科技、文化交流、新聞出版以及社會生活方面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用漢語拼音字母拼寫中國地名,不僅是中國的統一標準,而且是國際標準,全世界都要遵照使用。當翻譯過程中遇到中國地名該如何處理呢?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 專名翻譯工作實務——兼談科技名詞術語的查證
    (一)人名人名譯名參考資料的優先順序(1)外國科學家人名譯寫,以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相關學科的規範定名為準。可在其「術語在線」網站進行查詢。另外,隨著名詞審定工作向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拓展,今後越來越多的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知名學者的規範譯名也將可以通過該網站查得。(2)查詢相關學科的國家標準。
  • 中國地名翻譯混亂的成因分析———以江西「廬山」英譯為例
    而按國際慣例,中國人名應該按姓和名拼寫,如果遵照西方拼寫法,ZhangHuangfeng就只能縮寫為「ZhangH.」或「ZHANGH.」,很顯然這種拼寫丟失了信息,即名中的「feng」(在漢語中是一個字)根本沒有體現出來。因此規定,中國人名如果是兩個字,中間用連字號(-)的辦法來處理。
  • 譯論|| 人名、地名的翻譯與方言:從加拿大幾本華裔英語小說的中譯...
    本文來源:國際漢學研究與資料庫建設 人名、地名的翻譯與方言:從加拿大幾本華裔英語小說的中譯說起* (加拿大)梁麗芳 【
  • 各地「中英混搭風」鬧笑話 陝西規範地名翻譯
    有網友認為,這麼翻譯沒什麼問題,矽谷那些孵化器公司也用這個詞,只是習慣用的是Business incubator(商業孵化器)或Incubator(孵化器),而不是Incubation(孵化)這個名詞。
  • 陝西地名翻譯混搭 大明宮譯為Daming Palace
    有網友認為,這麼翻譯沒什麼問題,矽谷那些孵化器公司也用這個詞,只是習慣用的是Business incubator(商業孵化器)或Incubator(孵化器),而不是Incubation(孵化)這個名詞。
  • 地名和人名的翻譯
    司享  看到報上的一篇短文,談及「好萊塢」的電影,這裡的「好萊塢」指的應該是Hollywood
  • 談專有名詞的兩條翻譯原則
    關於國名、地名、人名、機構名等專有名詞的翻譯(包括「漢譯外」和「外譯漢」),「名從主人」和「約定俗成」一直被學界視為需遵循的兩條基本原則。本文嘗試以地名為例作出分析。絕大多數地名在翻譯時習慣上採取音譯,即狹義上的「名從主人」。通常情況下,各國國名或地名的譯音通常以該國或該地區通用語言的發音為依據,如漢語中,柬埔寨是由高棉語的發音「Kampuchea」而來的;英語中,「Hongkong」(香港)是依據粵語發音拼寫的;印尼語中,「Tiongkok」或「Tionghoa」則分別源自閩南語裡「中國」和「中華」的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