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1.關注,持續更新。
2.本文已開啟原創保護,任何形式的抄襲、搬運、截取等等都是侵權行為。
3.文中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告知刪除。
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繁重,紀律管理是班級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班級紀律管理應該是一個體系,包括前期紀律制度的制定(有法可依)、日常紀律制度的落實(執法必嚴)和違紀問題的處理(違法必究)。
做過班主任的老師都有體會——班主任工作繁忙,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要面對頻繁的各種違紀情況的處理。我們可以想像,如果一個班級幾乎沒有學生違紀,每個人都能很好遵守學校、班級的各項規章制度,那麼,這個班的班主任的工作將會有多麼的輕鬆。我們還可以想像,一個幾乎沒有違紀的班級,在現實中可能存在嗎?所以,要想成為一個合格(暫且不說「優秀」)的班主任,必須具備處理各種違紀情況的能力和策略。
在此,僅就違紀的原因和常規處理辦法發表看法,新班主任可以參考,老班主任請繞道。
我個人認為,違紀問題的處理應該分三個步驟。
第一,調查違紀的原因,以便能夠區分對待,對症下藥,那種什麼違紀情況都「一刀切」的做法,不符合人文管理的思想,不符合現在的學生的心理接受能力。
常見的違紀情況有遲到、早退、曠課、擾亂課堂或自習秩序、頂撞老師、打架、私自外出上網、考試作弊等等,每種違紀情況的發生都有內在原因。經過簡單分析,我總結了常見的違紀發生的原因如下:
- 1.客觀原因:比如因身體生病、下雨、交通問題、睡過了頭等造成的遲到。
- 2.習慣原因:經常拖拖拉拉、沒有時間觀念、生活習慣差、不能合理安排時間導致的遲到。
- 3.性格原因:有些學生天生活潑好動,經常幹擾其他同學學習,自制能力差,或者性格偏執,不能很好處理同學間的矛盾而引發打架等等。
- 4.心理原因:有些學生的違紀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是,由於僥倖心理作祟,猜想自己的違紀行為不會被老師抓住,屬於故意違紀。而有些學生本來不想曠課或早退,由於盲從或從眾心理作祟,看到其他本班其他同學曠課、早退也跟著違紀。
- 5.綜合原因:單一原因的違紀很少,幾乎大部分違紀都是以上各種原因的綜合造成的結果,這正是違紀處理之後反覆發生的原因所在。比如,同樣是遲到,每個同學都有不同的原因,有些是偶然遲到,而有些同學經常遲到,難道他或她的時間總比別人少嗎?
因此,要想妥善處理各種違紀情況,深入調查違紀背後的原因才是關鍵。作為班主任,應該不斷積累提升調查、判斷各種違紀的原因的能力。
第二,針對不同的學生的年齡、性別、脾氣、性格、身體狀況、違紀次數等,採取制度範圍內的不同的處理方法,有些要嚴肅處理,有些要輕描淡寫,有些則根本不需要處罰。
我對學生的違紀一般分幾種情況:
- 1.第一次違紀,只教育,不處罰,給違紀學生提供改錯的機會,儘量做到仁至義盡。
- 2.不可抗拒的客觀原因造成的違紀一般不處罰,但要教會學生要儘量做好預案。比如,學生周末到校,沒有坐上公交車而遲到,這種情況經常發生,我教育學生,凡事都要做好提前量,要把各種情況預想清楚,做好預案。
- 3.明知故犯必定重罰。對於一些反覆強調的情況,比如早退、曠課等情況、私自外出上網,誰都知道是違紀,但是還是故意違反,那麼必定要重罰,否則不能對其他同學產生警示作用。
- 4.任何處罰都要有根據,有限度,冷靜之後再處罰,儘量做到心服口服,如果我的處罰學生不服,我要麼會拿出班規校紀進行對照,要麼會讓學生提出處罰方式,由班委裁決執行。
我對待違紀學生的心態:「四不」原則
對違紀學生的行為「不發怒」。因為學生的心理思想不成熟,因此違紀很正常,不違紀才不正常。
對違紀學生的人格「不歧視」。違紀學生也有人格尊嚴,你善待他,他就很可能成為你很好的朋友。
對違紀學生的身體「不傷害」。任何情況下不動手打違紀學生,這也是保護班主任自己。
對違紀學生的教育「不放棄」。對待違紀學生要有持久戰的準備,違紀學生不可能一次性教育好。
第三,每次處理違紀情況都要有「善後」工作:詢問學生對處理結果的認同感、處理結果的執行情況、收集相關的材料(反思、檢查、感悟)、將記錄違紀情況和處理結果詳細記錄在案,相當於留下「案底」,讓違紀的學生有所忌憚,也為以後其他違紀學生的處理提供參考和依據等等。
如果你想讓自己處理違紀學生時能夠理直氣壯,證據確鑿,仁至義盡,讓學生心服口服,最好的辦法就是做好善後工作。
- 1.心平氣和地詢問學生對違紀處理的認同感。如果你的處理結果能夠得到學生的認同,那麼學生心中就沒有怨氣,就不會認為老師故意和自己作對。
- 2.督促檢查處理結果的執行,讓你的處理真正能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不能讓制度成為一紙空文,讓你對違紀的處罰成為全班同學的笑料。
- 3.有處罰就有反思、檢查或感悟。受到處罰的同學都應該寫出或多或少的反思、檢查或感悟,這既是對他們的一種自我教育的督促,也是為以後再次違紀進行處罰的提供重要依據。
- 4.最重要的一項善後工作就是將違紀情況詳細記錄在案,並讓學生籤字。包括違紀的時間、原因、經過、談話內容、處理結果等等,這樣一次一次的記錄,才能為以後再次違紀的處理提供依據,口說無憑,立字為證,把這些材料積累起來,用的時候拿出來,既可以防止一些學生抵賴狡辯,也可以讓學生明白老師的良苦用心,還可以為班主任積累教育的素材,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呢。
簡而言之,學生違紀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處理違紀情況的原則、預案和程序,遇到違紀情況,要麼不問青紅皂白,統統「一刀切」,要麼不依據班規制度,只憑班主任的憤怒,隨意處罰學生,要麼是處罰之後沒有記錄,下次學生違紀,百般抵賴,而班主任又氣又惱,苦於缺乏證據,無法嚴肅處理,有失班主任的威信,反而助長了學生的囂張氣焰。所以,處理違紀既是一項工程,繁雜而龐大,又是一項藝術,要講究策略和方法,才能從容面對層出不窮的違紀,得心應手,讓學生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