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少女日記曝光:與安妮日記天壤之別

2020-12-20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6月18日報導 英國《獨立報》6月16日刊登題為《德國少女的二戰日記記錄了德國青少年在戰時柏林不受納粹大屠殺影響的生活》的報導。報導稱,德國少女布麗吉特·艾克對二戰毫不在意。她家所在的居民區遭到盟軍轟炸,附近的猶太人被送往奧斯威辛,蘇聯紅軍對柏林發動了最後的進攻。令她更加感興趣的是看電影,伴著留聲機的音樂翩翩起舞,以及如何處理「慘不忍睹」的燙髮。

報導說,這名暱稱為「吉蒂」的15歲柏林女學生從1942年12月開始寫日記,當時德國首都柏林夜夜都遭到轟炸,而納粹正在對成千上萬人實施屠殺。艾克是一名正在接受秘書培訓的學生,為了練習速記技巧,她將每天的經歷記錄下來。

如今,在70年之後,她的日記在德國首次出版。人們稱讚她的日記是難得的文獻證據,記錄了數千萬德國人是如何憑藉對時事冷漠的態度來忍受戰爭的恐怖並忽視納粹統治的殘暴。這本書名為《轟炸之下的少女》,內容往往是艾克日常生活的流水帳。她比安妮·弗蘭克早幾個月開始寫日記,但兩人日記的內容有著天壤之別。德國《明鏡》周刊評價作者艾克說:「吉蒂不過是維持納粹德國車輪運轉的一個齒輪。她是一名學會掩蓋醜陋真相的年輕女性,願意去相信別人告訴她的事情,最終成為幸運的一員。」

這是吉蒂在1944年2月1日寫下的日記:「我們早晨上學時,看到學校被炸了。我、瓦爾特勞德和梅利塔去了吉塞拉家,打開留聲機跳舞。」1943年3月,她家所在的居民區遭到空襲,2人喪生,34人受傷,1000多人無家可歸。吉蒂在那一天寫到:「空襲是在半夜,好可怕,我半睡半醒。」

1944年12月,希特勒計劃在阿登地區發動一場攻勢,試圖以此消除盟軍在諾曼第登陸之後所取得的進展。但吉蒂更加關心的是她的髮型,那時她已經加入了納粹黨。她寫到,髮型師剛剛給她做了一個「慘不忍睹」的燙髮,她擔心像個「怪物」一樣去上班。

1945年3月2日,蘇聯紅軍已經進軍至柏林以東60英裡處,希特勒的軍隊正在負隅頑抗。已經18歲的吉蒂當天去看了電影。她寫到:「我和瑪格麗特去看電影。電影很好看,但看到一半的時候停電了。真煩人。」

報導指出,在艾克的所有日記裡,柏林猶太人不斷消失這件事僅被提到一次。在描述這件事情時,她也用了這種冷漠的語氣,這令人更加感到不安。在1943年2月27日的日記中,她詳細地講述了她和朋友瓦爾特勞德去看歌劇並且在回家的路上被軍人搭訕的經歷。在這篇日記的結尾,她寫到:「城裡的猶太人都被帶走了,包括馬路對面的裁縫。」

報導稱,布麗吉特·艾克現年86歲。她目前仍然住在東柏林的普倫茨勞貝格區,二戰時她就住在那裡。在她做秘書時,距她上班地點的不遠處便是一個猶太人「收容中心」,在那裡猶太人將被送往奧斯威辛死亡營。

最近在接受採訪時,她說:「我的兒子總是跟我說:『你怎麼能那麼無知?』但我從未看到過那種事情。我們班在1933年第一次拍合影的時候,確實是有一些猶太女孩,但等到第二次照相時,她們就不在了。我問我媽媽她們哪裡去了,我媽媽說她們搬到巴勒斯坦去了。」直到幾十年後她才知道納粹罪惡的深重。她說:「1970年,我參觀了布痕瓦爾德集中營遺址,看到了集中營的照片。事隔這麼多年我才意識到究竟發生了什麼。」

與數以千計的德國年輕女性不同,在蘇聯紅軍佔領柏林時,布麗吉特·艾克似乎逃脫了被強暴的命運。但她的父親和一名叔叔都在東部前線喪命。一些德國評論員說,她之所以用天真、對政治漠不關心的態度來記錄自己的經歷,是因為這麼做是一種潛意識的求生努力。她自己是這麼說的:「我們不過是混日子,我們沒有選擇。」(編譯/沈丹琳)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參考消息》官方網站首頁。網址:www.cankaoxiaoxi.com >>

相關焦點

  • 《安妮日記》新增兩頁文字
    新華社海牙5月15日電 荷蘭戰爭、猶太大屠殺和種族屠殺研究所15日宣布,知名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當年所寫《安妮日記》中兩頁無法辨讀的文字現已被「破譯」。  根據研究所發布的信息,安妮日記本的第78頁和第79頁被褐色紙張粘貼覆蓋,原頁上的字跡被重重塗抹,一直無法辨識。
  • 《安妮日記》被遮頁面內容曝光 竟是——
    《安妮日記》中被遮頁面 (圖片來自路透社)參考消息網5月17日報導英媒稱,安妮·弗蘭克的日記中有兩個單頁是被棕色黏性紙粘起來的,因此留下一個小小的謎題:這名猶太少女——她當時完全沒想到自己的日記會變得多麼出名
  • 推薦書目-《安妮日記》
    同樣是蝸居,看看安妮小朋友是如何度過的,歡迎閱讀《安妮日記》。《安妮日記》是德國德籍作者安妮·弗蘭克十三歲到十五歲時寫的日記,是她藏身密室時的蝸居生活和情感的記載。作為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她在日記中吐露了與母親不斷發生衝突的困惑以及對性的好奇。同時,對於藏匿且充滿恐怖的25個月的密室生活的記錄,也使這本《安妮日記》成為德軍佔領下的人民苦難生活的目擊報導。
  • 記錄人類歷史黑暗一頁:回顧《安妮日記》作者安妮·弗蘭克
    但一場恐怖的災難在安妮少女時期就結束了她的生命。這場恐怖災難有名有姓:納粹主義和種族仇恨。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6月12日報導,安妮·弗蘭克就是那個擁有會笑的大眼睛的女孩,她的形象似乎被時間冰凍起來。在享譽國際的書籍《安妮日記》的封面上,她永遠笑盈盈地看著我們。
  • 《安妮日記》兩頁遮蓋文字「破譯」 作者青春期心理凸顯
    知名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在日記左頁記下了4則被她形容為「讓人害羞」的笑話,在右頁則寫下了她對性的看法   新華社海牙5月15日電 荷蘭戰爭、猶太大屠殺和種族屠殺研究所15日宣布,知名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當年所寫《安妮日記》中兩頁無法辨讀的文字現已被「破譯」。
  • 《安妮日記》破譯新增兩頁曾無法辨讀文字:被作者用紙粘蓋
    《安妮日記》破譯新增兩頁曾無法辨讀文字:被作者用紙粘蓋 新華網海牙5月15日消息,荷蘭戰爭、猶太大屠殺和種族屠殺研究所15日宣布,知名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當年所寫《安妮日記》中兩頁無法辨讀的文字現已被
  • 以色列向東京圖書館捐贈《 安妮日記》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2月27日報導,以色列(Israel)駐日大使在原有書籍損壞後向東京各公共圖書館贈送三百餘本有關安妮·弗蘭克(Anne Frank)的圖書。東京各圖書館共計有一百多本《安妮日記》遭損壞。另有265本日記及相關書籍的書頁被扯下。這到底是何人所為尚不清楚。
  • 《安妮日記》的作者:安妮·弗蘭克
    安妮在成長過程中有很多朋友,她的家庭是猶太人,遵循一些猶太人的節日和習俗,安妮喜歡讀書,夢想有一天成為一名作家,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成為德國的領導人,他是納粹政黨的領導人,希特勒不喜歡猶太人,他將德國的許多問題歸咎於他們,許多猶太人開始逃離德國。
  • 靜謐的生長與偉大的沉寂——《安妮日記》
    小姑娘的名字叫做安妮·弗蘭克,世界名著《安妮日記》的作者。阿姆斯特丹老城幾百年了,沒有太大的變化,見證了這片土地上發生的每一個故事。1929年的6月12號,安妮·弗蘭克生於德國法蘭克福一個富裕的猶太人家庭,1933年希特勒上臺了,在德國掀起了迫害猶太人的浪潮,安妮一家被迫遷居荷蘭。
  • 你可能不知道的《安妮日記》
    1947年,一本天真爛漫的青少女日記出版問世,它首次發行時的書名為《密室:1942年6月12日至1944年8月1日的日記》,即為後來的《安妮日記》。十三歲的安妮法蘭克(Anne Frank)在日記中描寫了自己經歷的特殊處境:每天東躲西藏只為了逃過納粹的魔掌,尋求一線生機。
  • 二戰期間遭納粹毒手的波蘭少女,她的秘密日記將於近日正式出版
    她生前的日記將會首次出版,日記裡記錄的主要是她14-18歲的生活縮影。二戰期間,這位波蘭猶太少女蕾妮婭·斯皮格爾記錄的關於秘密大屠殺的日記,一直被封存在美國紐約銀行的保險庫裡,直到70多年後的今天,她的這本日記才終於重見天日。
  • 淺談《安妮日記》帶給我的震撼
    今天正好是周末,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接著看完最近一直在看的《安妮日記》,它帶給了我很多震撼。現在我想和大家聊聊看完這本書的感受。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沒想到這本書的作者竟然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孩子。她的文字和表達,讓你似乎很難相信這些文字出自一個十幾歲孩子筆下,很感謝她用這種特別的方式,讓我們了解了二戰時期德國納粹黨對猶太人實施的「殘暴行徑」,她是那個時代的親歷者、受害者,同時也是歷史的見證者和記錄者。她小小的身軀裡有著巨大的能量,她帶來人們的感動和震撼是沉重的,也是長遠的。安妮雖深處逆境,卻始終向陽生長,這是多少成年人都沒辦法做到的。
  • 《安妮日記》|一本令人悲傷的日記,後世人竟懷疑它為偽作!
    對了,忘了說它的名字,它是《安妮日記》。在初高中階段,甚至小學時期,很多人最討厭的事情之一就是「寫日記」,有的老師很變態,他要求學生每天都寫,學生們就為難了,有啥可寫的呢?天天流水帳有意思嗎?但如果你看完下面這個故事,可能就不會覺得寫日記是件比登天還難的事了。安妮·弗蘭克是一位出生在德國的猶太女孩,她出生於1929年6月12日。
  • 《安妮日記》作者紀念館遭納粹分子破壞,銅像被貼上「萬字貼」
    【南方+12月11日訊】據美國媒體報導,名著《安妮日記》作者的紀念館美國當地時間12月8日遭到納粹分子破壞,紀念館中的許多銅像上都被貼上了納粹標誌和「我們無處不在」的紙條。《安妮日記》是由安妮·弗蘭克幼年時與家人一起躲避德國納粹時所寫,記錄了藏身密室時的生活和情感。
  • 紀念《安妮日記》作者誕辰90周年 谷歌推出安妮之家VR線上遊覽
    去年的這個時候,博物館為了紀念《安妮日記》作者誕辰 89 年,攜手遊戲開發商 Force Field VR 推出了「安妮·弗蘭克之家」的虛擬實境(VR)遊覽項目。 轉眼一年時間過去,搜索巨頭谷歌也推出了紀念安妮誕辰 90 周年的 VR 特別企劃。
  • 德媒:激勵反思《安妮日記》作者荷蘭故居重開
    (路透社)參考消息網11月29日報導德媒稱,安妮·弗蘭克的《安妮日記》打動了全世界,如今她位於荷蘭的故居重新布置開放。據德國之聲網站11月25日報導,阿姆斯特丹王子運河大街263號就是安妮曾經寫這些日記的地點。
  • 「檔案」今日22:10播出《她為全人類留下共同記憶——安妮日記作者...
    妙齡少女,花季年華,卻為何被禁密室兩年有餘?一本日記,揭秘了這位少女的隱秘生活。安妮·弗蘭克,一位猶太少女。她,如何在密室中躲避納粹搜查?安妮禁錮秘密小屋,經歷一個個二次世界大戰重要節點,安妮的日記中,對此有著怎樣的私密記錄?而她,又為何在二戰即將勝利之際,深陷殺人魔窟——奧斯維辛集中營?從樂觀向上到絕望赴死,納粹集中營怎樣摧殘一個少女的身心?歷經周折,安妮父親是否能找到安妮姐妹的下落?
  • 《安妮日記》究竟帶給了我們什麼?
    這其中就包含了一位少女——安妮。《安妮日記》的主人公,作為一部反法西斯題材作品,面世70多年以來,是什麼原因讓它經久不衰呢?內容簡介,安妮出生在一個富有的德籍猶太人家裡,父親奧託·弗蘭克是位商人, 母親艾蒂絲,姐姐瑪格,四人過著平靜而又幸福的生活。
  • 東京300餘冊《安妮日記》被毀 或同一案犯所為
    原標題:東京300餘冊《安妮日記》被毀 或同一案犯所為 破損的《安妮日記》畫本(攝於東京都新宿區大久保的區立中央圖書館)   中新網2月25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25日報導,有關東京多家公立圖書館館藏《安妮日記》及相關書籍遭蓄意破壞一事
  • 一個15歲小女孩的日記,卻成了二戰最重要證據,被一億人反覆閱讀
    從此,寫日記成為了安妮生活的一部分。二戰期間,德國納粹開始了對猶太人的殘忍迫害。為了生存,安妮一家搬到了奧圖公司的三樓與四樓,開始了極其隱蔽的躲藏生活。在這個八人的隱蔽空間內,安妮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能高聲說話、不能跑跑跳跳,食物單調又有限,八個人的擁擠生活帶來很多不便與矛盾,這一切讓這個活潑好動的女孩倍感壓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