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6月18日報導 英國《獨立報》6月16日刊登題為《德國少女的二戰日記記錄了德國青少年在戰時柏林不受納粹大屠殺影響的生活》的報導。報導稱,德國少女布麗吉特·艾克對二戰毫不在意。她家所在的居民區遭到盟軍轟炸,附近的猶太人被送往奧斯威辛,蘇聯紅軍對柏林發動了最後的進攻。令她更加感興趣的是看電影,伴著留聲機的音樂翩翩起舞,以及如何處理「慘不忍睹」的燙髮。
報導說,這名暱稱為「吉蒂」的15歲柏林女學生從1942年12月開始寫日記,當時德國首都柏林夜夜都遭到轟炸,而納粹正在對成千上萬人實施屠殺。艾克是一名正在接受秘書培訓的學生,為了練習速記技巧,她將每天的經歷記錄下來。
如今,在70年之後,她的日記在德國首次出版。人們稱讚她的日記是難得的文獻證據,記錄了數千萬德國人是如何憑藉對時事冷漠的態度來忍受戰爭的恐怖並忽視納粹統治的殘暴。這本書名為《轟炸之下的少女》,內容往往是艾克日常生活的流水帳。她比安妮·弗蘭克早幾個月開始寫日記,但兩人日記的內容有著天壤之別。德國《明鏡》周刊評價作者艾克說:「吉蒂不過是維持納粹德國車輪運轉的一個齒輪。她是一名學會掩蓋醜陋真相的年輕女性,願意去相信別人告訴她的事情,最終成為幸運的一員。」
這是吉蒂在1944年2月1日寫下的日記:「我們早晨上學時,看到學校被炸了。我、瓦爾特勞德和梅利塔去了吉塞拉家,打開留聲機跳舞。」1943年3月,她家所在的居民區遭到空襲,2人喪生,34人受傷,1000多人無家可歸。吉蒂在那一天寫到:「空襲是在半夜,好可怕,我半睡半醒。」
1944年12月,希特勒計劃在阿登地區發動一場攻勢,試圖以此消除盟軍在諾曼第登陸之後所取得的進展。但吉蒂更加關心的是她的髮型,那時她已經加入了納粹黨。她寫到,髮型師剛剛給她做了一個「慘不忍睹」的燙髮,她擔心像個「怪物」一樣去上班。
1945年3月2日,蘇聯紅軍已經進軍至柏林以東60英裡處,希特勒的軍隊正在負隅頑抗。已經18歲的吉蒂當天去看了電影。她寫到:「我和瑪格麗特去看電影。電影很好看,但看到一半的時候停電了。真煩人。」
報導指出,在艾克的所有日記裡,柏林猶太人不斷消失這件事僅被提到一次。在描述這件事情時,她也用了這種冷漠的語氣,這令人更加感到不安。在1943年2月27日的日記中,她詳細地講述了她和朋友瓦爾特勞德去看歌劇並且在回家的路上被軍人搭訕的經歷。在這篇日記的結尾,她寫到:「城裡的猶太人都被帶走了,包括馬路對面的裁縫。」
報導稱,布麗吉特·艾克現年86歲。她目前仍然住在東柏林的普倫茨勞貝格區,二戰時她就住在那裡。在她做秘書時,距她上班地點的不遠處便是一個猶太人「收容中心」,在那裡猶太人將被送往奧斯威辛死亡營。
最近在接受採訪時,她說:「我的兒子總是跟我說:『你怎麼能那麼無知?』但我從未看到過那種事情。我們班在1933年第一次拍合影的時候,確實是有一些猶太女孩,但等到第二次照相時,她們就不在了。我問我媽媽她們哪裡去了,我媽媽說她們搬到巴勒斯坦去了。」直到幾十年後她才知道納粹罪惡的深重。她說:「1970年,我參觀了布痕瓦爾德集中營遺址,看到了集中營的照片。事隔這麼多年我才意識到究竟發生了什麼。」
與數以千計的德國年輕女性不同,在蘇聯紅軍佔領柏林時,布麗吉特·艾克似乎逃脫了被強暴的命運。但她的父親和一名叔叔都在東部前線喪命。一些德國評論員說,她之所以用天真、對政治漠不關心的態度來記錄自己的經歷,是因為這麼做是一種潛意識的求生努力。她自己是這麼說的:「我們不過是混日子,我們沒有選擇。」(編譯/沈丹琳)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參考消息》官方網站首頁。網址:www.cankaoxiaox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