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漢語語法研究——詞的兼類

2020-12-08 宛若清兮

現代漢語既是一種語言,又是一門學科,廣義的現代漢語指現代漢民族使用的語言,它不僅包括現代漢民族的共同語,而且包括現代漢語各方面。詞的兼類是現代漢語語法需要研究的詞類分析。

當你讀到一句話你接受的是它的情感傳達,語法要研究的是它的內質規律。

詞的兼類現象

從理想的意義上講,一個詞應該只屬於一種詞類。但事實上,由於詞義的演變,以及漢語形態特徵不明顯等原因,也有一些詞常常在不同的結構中實現了不同類詞的功能。一個詞在不同的結構條件下實現不同類詞的功能的現象,就是詞的兼類。

如「豐富」一詞,它可以受副詞修飾,能夠做謂語、定語)如:很豐富、生活豐富、豐富的材料等,顯然它具備了形容詞的特徵;但它也可以帶賓語,如「豐富群眾生活」,也有了及物動詞的特徵,而且這兩個狀態是該詞常有的,並非偶然,因此,「豐富」應該兼有形容詞與動詞兩類詞的特點。

當然還有一些詞兼名詞形容詞,比如「幸福」很幸福、幸福是指一個人自我價值得到滿足而產生的喜悅。

兼名詞和動詞比如「經歷」他經歷了很多、經歷很豐富。

下面舉個文言文兼類詞的現象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 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史記,陳涉世家)「書」書寫和文字的意思,意義之間相關聯,詞性分別為動詞和名詞。「書」是兼類詞。

「書」迄用到今天在白話文裡是名詞而不是兼類詞。

另外,有的詞在古漢語裡可能屬兼類詞,但由於意義演變的關係,使原本意義有關聯的詞,逐漸走遠,到現代漢語裡已經成為沒有關係的詞了,我們也不將它們看作兼類詞。如:

古漢語裡它兼屬動詞和名詞,前者如:刻碑、刻字;後者如:午時三刻等。因為作為時間計量單位的「刻」本來就來源於沙漏中在木板上的刻條,兩者是相關的。

但到了現代,以鐘錶記時,其中「刻」表示 15 分鐘,在內容和形體上都與原來的「刻」沒有關係了,因此,兩個「刻」應該屬同音詞。

兼類詞與兼詞的區別

兼詞,是指古代漢語中,有的字代表了兩個詞的結合。兼有互相結合的兩個詞的意義和用法,這樣的字便成為兼詞 。常見的兼詞有"諸","焉","叵"等。兼詞與兼類詞的不同,兼詞由兩個詞性不同的詞構成一個單音節詞。

例如:

投諸渤海之尾,隱士之北。——列子.愚公移山

「諸」是「之於」的兼詞。「之」是代詞「於」是介詞

「諸」同時是「之於」的合音詞。「之」的聲母「zh」。「於」的韻母「u」組成「諸」的音節「zhu」。

今人在使用兼詞時,因不了解而錯誤使用。

例如:我要將我的夢想付諸於行動。句中的「諸」是「之於」的兼詞。後面的「於」就是語音重複了。

詞的兼類是少數詞才有的,能被稱為兼類詞也應有其特有的條件。

意義上有相關性

換句話說,成為兼類的基本條件就是具有不同功能的詞,應該是一個詞,如上面所舉的「豐富」一詞就是代表。

如果僅僅是同音詞,或者是同形詞,就不能被視作兼類詞。如:

可以有名詞的功能:花真好看、漂亮的花等。

還可以有動詞的功能:花了半天時間、花了十塊錢等。

但「花」在實現這兩類詞的功能時,表達的意義沒有聯繫,也就是說,它們實際上是兩個不同的詞,應該看作同音詞。

可以有連詞的功能:連接兩個以上成分,成分間可以換位,如:他跟我來過了。

也可以有介詞的功能:依附於實詞,構成介詞短語,充當定語(加的)或狀語,

如:他跟我說過這話,但我不相信。

但「跟」在實現這兩類詞的功能時,語法意義也不同,作連詞的「跟」前後成分構成並列關係,而作介詞的「跟」,雖然其前也可有名詞,但與前面的名詞並無關係,而是與後面的名詞構成介詞結構,因此,「跟」也是兩個詞:連詞、介詞。

如果兩個形式只是形體相同,連聲音都不同,那就只能是同形詞,與兼類無關。

如:

有形容詞的功能:很長、長布條等;也有動詞的功能:地裡長著菜、他又長了不少等。

但「長」在實現兩類詞的功能時,讀音並不同,分別為: cháng 與 zhǎng,因此,它們只是同形的兩個詞。

功能上有排斥性

兼類詞的不同功能必須是分別在不同的結構條件下實現的,如果某個詞在同一個結構條件下能兼備兩種功能,它不屬於兼類詞如:

1.喜歡

有形容詞的功能:很喜歡等。

有動詞的功能:喜歡他等。

但這兩個功能可以在一個句法結構中同時兼備:很喜歡他。因此,「喜歡」

不能算兼類詞。實際上,它是心理活動動詞,與行為動詞稍有區別(後者不受程度詞修飾)。

功能上有穩定性

所謂穩定性是指兼類詞兼有的兩個詞類的屬性,應該是經常性的、穩定的,而不是臨時的;它應是一種語法特徵,而不能是具有個人風格的修辭行為。因此,「轉類」或「活用」就不屬兼類。

詞類活用,是指一個詞在特定語境中臨時改變詞性來使用。詞性是否為臨時性是詞的活用與詞的兼類的根本區別。

例句: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刃」是名詞,這裡臨時活用做動詞「殺」

科長

有名詞的功能:科長來了、歡迎科長等。

似乎有動詞的功能:我已經「科長」了十三年,這個官沒法再做下去了!

我們認為,「科長」反映了它的真正特徵,為名詞,而「科長 2」則是為了使語言表達更加生動、幽默而臨時改變詞的基本特徵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屬詞語的活用或轉類。

兼類詞產生的原因

詞義派生導致一詞多義從而產生兼類現象

對現在漢語而言,詞的多義現象或多義詞正是詞的兼類或兼類詞這種語法現象存在的語義基礎。

一個單義詞,通過派生的方式(包括引申和比喻等多種具體方式)擴張為多義詞,是語言的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人們運用有限的詞語表達豐富多彩的客觀事物的途徑。 儘管我們「對每個詞義是如何引申的,多項詞義之間確鑿而又具體的關係如何,不可能都是一目了然的。期間的過程難於找到可靠地資料作為證據,也是不易具體回答的」,但「本義和引申義之間必有聯繫,這點仍是不能否定的」。

例如: 光: 在現代漢語中是一個典型的多義詞,它的本義是「太陽、火、電等放射出來照耀在物體上,使眼睛能看見物體的那種物質",是名詞。 在這個意義的基礎上先後派生出了「光滑、平滑(地板擦得挺光)」,「淨、盡(錢花光了,一掃而光)」這兩個義項是形容詞;還派生出「沒有衣物遮蓋露出身體或身體的一部分(光著脖子)」這個義項,是動詞; 還派生出「只、僅(光動嘴,不動手)」這個義項,是副詞。正是由於詞義的多次派生,才使「光」成為現代漢語中一個典型的兼有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四種語法功能的兼類詞。

但是,要強調的是:「我們認為兼類詞都是多義詞」,並不認為多義詞都必然是兼類詞。 例如:凝聚。 ⑴本義是:氣體由稀變濃或變成液體。 例:荷葉上凝聚著晶瑩的露珠。 ⑵派生義是:聚集、積聚。 例:這部作品凝聚著他一生的心血。 「凝聚」在這兩個義項上都是動詞,一個詞在本義的基礎上派生出新義,是否就增加了新的句法功能,這要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裡考察。 總之,詞義的派生是詞的語法功能增加的充分條件,也就是詞的語法功能的增加(即詞的兼類)必然以詞義的派生(即一詞多義)為前提(即語義基礎)。

吸收歐化語法導致兼類現象

胡明陽先生的《詞類問題考察》中,明確指出了現代漢語詞的兼類現象的又一成因——因為大量的翻譯作品流入國內讓語言吸收了歐化語法。

大量的雙音節動詞兼名詞是受了翻譯作品的影響,這一點呂叔湘和王力先生也明確地指出過。在西方語言中,如在英語中,相應的兼類詞大多有動詞和由動詞轉來的名詞兩種形式,如build 和building,educate和education等等,當然,也有少數是動名同形的,如work,excuse等等。 漢語沒有相應的形態,所以翻譯過來的動作名詞在漢語中儘管有名詞的功能卻和動詞在形式上毫無區別,這就成了問題。西方語言的語法和漢語語法有不少共同之點,所以必須承認歐化語法的特點,但是這一類歐化語法現象已經成為現代漢語書面語語法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就不得不把這一類現代語法現象納入現代漢語的語法體系中。

兼類詞的利弊

因為語法是最穩定的,而構成語法結構的短語因為某些兼類詞的介入會削弱語法的穩定性。

但兼類詞可以豐富語言,豐富情感表達。

由於詩歌散文的隨意性,作者思想的天馬行空隨意增添了許多跳節的感情,付諸語言就形成語法混亂。

所以文學作品裡一些詞是否存在兼類的問題上,語法學界看法各異,給語法造成了不確定性。

比如文學作品的詞性互用導致詞的臨時改變詞性,不同於詞的活用也無法確定兼類現象

我們在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中可以毫不費力地找到「詞性轉化:

沉重的身影,紮根在大街兩旁, 一簇一簇,象秋郊的禾堆一樣, 靜靜的,孤獨的,支撐著一個大的悽涼。 ——臧克家《難民》

我開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見綠洲的歡喜,我開始了解航海的冒險家望見海面飄來花草的莖葉的歡喜。 ——陸蠡《求綠記》

你的蓬勃是風景中日益明亮的心跳, 於我的胸腔繁衍亙久不衰的活力。 你的明眸啟迪過多少創造者的攀登, 你的色彩鍍亮過多少奉獻者的格言。 —— 趙穎豔《與青春對話》

按漢語傳統的語法觀念,「悽涼」、「歡喜」、「蓬勃」、「攀登」這樣的形容詞和動詞是不能充當名詞性偏正短語(即定中短語)的中心語的,而以上三例中「一個大的悽涼」、「綠洲的歡喜」、「你的蓬勃」、「創造者的攀登」「」這類隨意性的詞性互用組成的短語,既不是詞的活用,(因為詞的活用一般是詞性轉化為動詞,也就是使動用法)也不是具有穩定性的兼類現象。只能用「陌生化」「通感」「意識流」來定位了。不能說它不好,因為讀起來富有感情。

相關焦點

  • 漢語語法沒那麼簡單!讀《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教程》有感!
    通過閱讀《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教程》這本書,了解了當代現代漢語語法研究的最新成果,也從其中學到研究漢語語法的新方法。本文簡略地分析了這本書的特色以及有所欠缺的方面。最後對語法單位分級問題提出了看法,認為應該分為語素、語素組、詞、詞組、句子、句組六級比較合理。
  • 《國際漢語教師證書》筆試:虛詞和兼類詞
    用與不用,用哪個,語法結構和表達功能上往往會天差地別!因此,對學生來說,掌握好虛詞是學好漢語的關鍵之一,對老師們來說,掌握好虛詞也是教好漢語的關鍵! 我們在學習虛詞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 2015教師招聘語文考點:現代漢語基礎知識詳解(四)
    【語法】語法是語言中用詞造句的結構規則。現代漢語的語法是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規範的。現代漢語語法單位有五級;語素、詞、短語、句子和句群。語法是詞、短語和句子等語法單位的結構規律。任何一種語言都有自己的語法規律。
  • 新書丨賈芹:《上古漢語反義詞研究》
    9(二)古代漢語反義詞研究成果    10(三)目前古代漢語反義詞研究存在的不足    12二、現代漢語反義詞研究概述    14第二章  上古漢語反義詞的判斷和分類    17第一節  上古漢語反義詞的判斷標準    17一、義位相反相對
  • 漢語語法有哪些特點?
    眾所周知,漢語的語法與英語大不相同,在教學時,我們可以藉助英語的語法特點,幫助外國學生進行區分,從而使他們更好地掌握漢語語法。漢語語法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1. 漢語表示語法意義的手段不大用形態,主要用語序和虛詞。
  • 書香人文‖「教學語法裡的裡程碑」——《現代漢語八百詞》
    11月4日晚7點30分,我院在陶然樓演藝廳舉行了由人文院教授王麥巧主講的「教學語法裡的裡程碑」——《現代漢語八百詞》主題講座活動。本次活動我們有幸邀請到了人文學院中文系主任方科平老師以及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卜曉梅老師。參與本次講座的主要為人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201、202、203班以及漢語國際教育201、202班的學生。
  • 張誼生:現代漢語副詞的性質、範圍與分類
    將這些詞劃歸實詞總使一些人感到不合語感,難以接受。再加上一旦把副詞歸入實詞,勢必同傳統的虛詞研究和通行的虛詞辭典產生分歧,從而使得現代語法分析同傳統的虛詞研究相脫節,與一般的虛詞辭書相抵悟。這不僅會使廣大學習者感到困惑,而且還會影響到今後的副詞研究與教學。
  • 漢語語法史研究高端論壇(2018)綜述
    塗險峰教授說,武漢大學文學院素有漢語史研究的傳統趣旨,熱忱歡迎各位與會專家的到來。吳福祥研究員指出,漢語語法史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專書語法描寫、斷代語法研究和貫通式的通史研究三個方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漢語語法史研究的工作重心被放在專書語法研究和斷代研究上,通史研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 構建符合漢語實際的語法研究
    20世紀30年代末,王力等學者開始自覺地擺脫印歐語研究習慣的束縛,探索漢語自身的語法規律。從世界範圍來看,要求擺脫印歐語眼光的觀點也由來已久。描寫語言學在其創立之初,就號召人們擺脫傳統語言學的概念和方法,即擺脫印歐語的眼光以突出語言的個性。後來的生成語法,更是要求擺脫印歐語的眼光以突出語言的共性。但時至今日,陸儉明、沈家煊等學者仍撰文呼籲學界在漢語語法研究中要擺脫印歐語眼光的影響。
  • 每日一星 | 張誼生:現代漢語副詞的性質、範圍與分類
    再加上一旦把副詞歸入實詞,勢必同傳統的虛詞研究和通行的虛詞辭典產生分歧,從而使得現代語法分析同傳統的虛詞研究相脫節,與一般的虛詞辭書相抵悟。這不僅會使廣大學習者感到困惑,而且還會影響到今後的副詞研究與教學。
  • 《現代漢語詞典》50年 收入「願景」等詞
    對於國內最權威的現代漢語語文工具書———《現代漢語詞典》來說,今年是頗具紀念意義的一年。50年前,「現代漢語規範問題學術會議」在京召開,正是在這個會議上,提出了編纂《現代漢語詞典》的設想和計劃。
  • 沈家煊: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應當「吸收外來,不忘本來」
    沈家煊: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應當「吸收外來,不忘本來」 --第19次現代漢語語法學術討論會大會總結觀點摘編 2016年10月28日 08:5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王婷婷 字號
  • 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教程(九)
    流派(1)結構主義形式學派(美國描寫主義、布拉格學派、哥本哈根學派)哲學基礎:邏輯實證主義心理學基礎:行為主義S—r…s—R:人類語言是人受刺激後作出反應的一種結果(2) 喬姆斯基轉換生成學派哲學基礎:笛卡爾的唯理主義/理性主義研究目標:探求人類語言機制、人類語言的普遍語法 語法本身有限,
  • 現代漢語語法筆記
    61語法是詞、短語、句子等語言單位的結構規律。語法這個術語有兩個含義,一個指語法結構規律本身,即語法事實;另一個指語法學。語法學是探索並描寫語法結構的科學,是語法學者對客觀存在著的語法體系的認識和說明。語法學分詞法和句法兩部分,詞法的研究範圍包括詞的構成(同時也屬詞彙學範疇)、詞形變化(形態)、和詞類。句法的研究範圍是短語、句子的結構規律和類型。
  • 一隅 | 現代漢語歐化語法現象研究
    歐化漢語,即受到印歐語影響、出現新用法的中文。歐化漢語,發生了由重意會向重形式標誌的轉向,詞類功能和格局受到影響,語法形式的語體分化擴大,新用法表現在構詞法、語法標記、動態成分的用法、詞類的功能、句式的用法、句法結構形式、語序等方面。 逐一來看這些變化吧,括號處為實例。
  • 21世紀現代漢語副詞研究綜述
    21世紀現代漢語副詞研究綜述 2019年04月28日 09:43 來源:《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 作者:張明輝 朱紅雨 字號 關鍵詞:21世紀;專書副詞
  • 漢語語法史研究高端論壇(2019)綜述
    楊永龍研究員對為語法史作出卓越貢獻的蔣紹愚先生出席本次會議表示感謝,對專家們蒞臨會議表示歡迎。會議為期兩天,共舉行六場大會主題報告,二十七位學者進行了主題發言。報告圍繞漢語歷史語法研究,或從專書語法描寫、斷代語法研究和貫通式的通史研究三個方面進行,或宏觀論述,或微觀分析與描寫。
  • 【D27】現漢大題語法
    二、漢語劃分詞類的標準是什麼?詞類是詞的語法性質的分類。劃分詞類的目的在於說明語句的結構規律和各類詞的用法,劃分詞類的主要依據是詞的語法功能、形態和意義。1.詞的語法功能①主要指實詞在語句裡充當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詞的職位;②詞與詞或短語的組合能力。2.詞的形態詞的形態可分兩種:構形形態和構詞形態。3.
  • 陸儉明作品集合,小編力薦《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教程[第4版]》
    所在教研室:現代漢語、研究領域:現代漢語 研究方向:現代漢語句法、現代漢語虛詞、對外漢語教學、中文信息處理以及中學語文教學等方面。國際中國語言學學會會長、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長(曾任)自1981年以來,曾先後應邀赴美國、日本、泰國、新加坡、韓國、挪威、德國、法國、荷蘭、澳大利亞、馬來西亞、葡萄牙、加拿大、越南以及我國的香港、臺灣、澳門等17個國家和地區或任教,或進行合作研究,或進行學術訪問。
  • 掌握現代漢語語法這把金鑰匙1
    從語法角度而言,現代漢語與古代漢語(文言文)具有傳承性、一致性。一段時間以來,國學熱方興未艾,經典讀多了,語感漸漸增強,對文言文的畏懼感、陌生感也漸漸減少。過去,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我們常常被許多的語法專有名詞嚇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