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18歲前,家長一定要培養4項能力,會讓他受益一生

2020-09-23 樂樂恬恬勇往直前

我們一直想培養孩子們的各種能力,其實以下四種能力,這對孩子的未來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在孩子成年之前,父母越早培養這些能力,孩子越早受益!

1.分析總結能力

分析和總結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這種能力決定一個人是否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我們所有人都是普通人,在新領域和新知識面前,我們不可避免都會犯錯誤,而且犯錯誤的地方也相似。

但是犯錯後該怎麼辦卻大不相同。如果您有分析的能力,則可以從錯誤中總結,從錯誤中學習,不斷進步並脫穎而出。

2.總體規劃能力

總體規劃是為了合理安排時間並協調人員和事物以實現您的目標。這項功能聽起來讓普通人難以企及,但實際上,甚至連兒童每天都在鍛鍊這項技能,那就是「我選擇先做作業還是先玩遊戲」。

完成家庭作業不僅是兒童學習知識的方法,也是兒童學習協調性的方法。

因此,父母不僅要看作業是否完成,有多少是對的,有多少是錯的,還要觀察孩子是否安排時間。幫助他逐步學習安排自己的遊戲和學習時間。


3、和朋友相處的能力

每個人的成功,都離不開別人的幫助。當自己遇到困難時,別人是否願意幫助你,就看你的交際能力。

孩子的交際能力,其實天生就有。孩子小時候,很容易和年齡差不多的小朋友玩在一起,這是因為孩子的天性使然。心理學上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官。但當孩子逐漸長大,有的孩子這項能力卻逐漸變弱。

如何能保持孩子的交際能力?

建議多給孩子時間和獨立的空間,不要只考慮學習成績只顧學習而忽略了和同齡朋友交流。

4、自我接納

我們都喜歡並欣賞具有高情商的人,具有高情商的人都能做到自我接納。

自我接納能力強的孩子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不會沉迷於自責,也不會對別人抱怨太多。做事不糾結,不拖泥帶水,無懼風雨。

孩子如同是一張空白的紙,如何給它上色取決於父母。並非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學習尖子生。與其苛求孩子,不如先自我成長。

相關焦點

  • 18歲前,父母一定要捨得讓孩子,做這三件能讓他受益一生的事
    不管什麼關係,什麼人,什麼事,都是有有效期的,父母和孩子的有效期,最多在孩子18歲前。所以18歲前,父母一定要捨得讓孩子,做這三件能讓他受益一生的事。一,去兼職。兼職不僅能鍛鍊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和適應能力,還有語言能力外。更能讓孩子了解金錢,懂得理財,測試能力,提升自信,獨立自主,擁有最簡單的價值觀。
  • 3歲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孩子將受益一生,家長要選對方式
    孩子之間的競爭也不再是入學之後的考試成績,很多孩子在入學前就已經開始競爭,甚至一些學校會通過專門的測試來把他們認為的「差生」拒之門外。3歲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孩子將受益一生,家長要選對方式一些私立學校在招收幼兒園升小學的學生時會對報名的孩子進行一些測試,以此來選取一些他們認為的優秀學生。一般來說,學校主要測試的是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些學校會認為缺乏邏輯思維的孩子是潛在的差生。
  • 李玫瑾:家有男孩,6歲前一定要教會孩子四種能力,孩子一生受益
    3~6歲是性格培養的關鍵期,孩子將來什麼樣,6歲前的教育基本上就確定了。」  李玫瑾老師的建議並非沒有道理,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0~6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階段,這時的孩子能對周圍的事物產生初步的認識。
  • 李玫瑾:在孩子12歲前,要教會他「四個能力」,受益終身
    作為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各方面能力強,但其實孩子是否優秀、能力是否強,是需要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培養的。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12歲之前是孩子培養性格、品行的重要時期;此後的結果,都是早期教育埋下的種子」。
  • 孩子三歲前,家長需要給孩子養成這幾個好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這是寶寶的吃飯習慣存在問題,家長一定要狠下心來,即使是寶寶哭鬧,也不要讓他在吃飯的時候有這些壞毛病。,一定要讓寶寶看到自己是如何講衛生的,這樣寶寶就可以跟著大人學習,逐漸變成一個講衛生的孩子,同時家長做家務的時候,也讓寶寶分擔一點,他們會非常樂意。
  • 李玫瑾:家有男孩,6歲前培養他這「4項能力」,長大以後更優秀
    義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說過:孩子的性格養成,在3歲已經完成了60%,在6歲就完成了80%!養男孩的家庭,要培養他這「4項能力」李玫瑾建議:養男孩的家庭,在孩子6歲前,要教會他「四個技能」!1.獨立,自理能力雖然社會提倡男女平等,現在的女生也越來越獨立能幹,但是社會上男人的壓力並沒有減少,未來也一樣是一個家庭的頂梁柱。
  • 李玫瑾:這4個能力孩子受益一生,12歲前你要學會
    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曾說:「十二歲之前,是孩子培養性格、品行的重要時期。此後的結果,都是早期教育埋下的種子。」在孩子十二歲之前,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這四種能力,受益一生。此時,老師提議小朋友們一起圍著他,為他加油鼓勁。接下來,男孩再次衝了出去。他一躍而起,跨過了原本橫亙在面前的坎兒。在孩子遇到挫折時,最好的教育也許就是如此。教會孩子面對,給予他堅持的勇氣,孩子會迸發出超越想像的能量。
  • 李玫瑾:孩子7歲前擁有4項能力,家長基本不用愁了
    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三歲看大,7歲看老,說的就是在孩子7歲的時候基本就已經定型了,所以才能看出孩子長大以後是否有出息,因此父母們更要注意,孩子在7歲之前是培養的關鍵時期,只有擁有了好的習慣,才能幫助孩子成就未來。
  • 孩子缺乏4項能力,去幼兒園等於「受罪」,家長一定要「未雨綢繆」
    所以孩子上幼兒園的之前,家長要培養孩子4項能力1、自主上廁所的能力一般在一歲半到兩歲之間,是父母培養孩子自己如廁能力的關鍵時期。家長要在孩子熟練掌握如廁能力的情況下,將孩子送入了幼兒園。家長在將孩子送入幼兒園之前,一定要努力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以及良好的性格。3、獨立學習生活的能力兩三歲的孩子模仿能力非常強,很多孩子都可以將父母的行為模仿地很相像。
  • 李玫瑾:這4個能力孩子受益一生,12歲前必須學會
    ,是孩子培養性格、品行的重要時期。在孩子十二歲之前,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這四種能力,受益一生。抗挫力,人生的底牌李玫瑾教授說:挫折訓練對於孩子的性格形成非常重要。信中說:「我25歲了,可是感覺自己還沒有成年,因為我媽管得太嚴了,讓我沒有獨立的感覺。」來信者說,他已經讀研了,可仍被要求每天23點前回家。
  • 李玫瑾:這4個能力孩子受益一生,12歲前必須學會!
    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曾說:「十二歲之前,是孩子培養性格、品行的重要時期。此後的結果,都是早期教育埋下的種子。」在孩子十二歲之前,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這四種能力,受益一生。抗挫力,人生的底牌李玫瑾教授說:挫折訓練對於孩子的性格形成非常重要。
  • 寶寶三歲之前,以下習慣家長要早點開始培養,讓娃一生受益
    為什麼才20多歲的年紀,就出現了「心梗」的症狀呢?醫生認為,還是跟日常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而在這些年輕人看來,熬夜、吸菸、喝酒無傷大雅,但是真要發生什麼事情,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覷。,我們陪伴他的時間畢竟有限,而想要他以後的人生過得更好,我們有責任提前為他鋪路,而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也成為越早開始也早受益的事情。
  • 家長越懶孩子越棒,學會4種「偷懶」,孩子受益一生
    執筆:楊十一編輯:楊十一定稿:歐陽比文但這樣只會把我們自己弄筋疲力竭,心裡也變得更加焦慮。其實這樣「勤快」,不但我們自己受累,孩子也並沒有從中受益。這樣「費力不討好了」的帶娃要不得,教你4種偷懶的辦法,家長越懶孩子越優秀。
  • 想培養出色的孩子,父母要捨得在3方面投資,會讓他受益一生
    俗話說&39;捨得一詞,就是先捨去再獲得&39;,在對孩子的培養上,父母也要捨得一些事,才會收穫更加優秀的孩子。想培養出色的孩子,父母要捨得在3方面投資,會讓他受益一生!1、多帶孩子去運動都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家長們在孩子的身體上適當的進行投資是十分必要的,經常帶孩子到戶外鍛鍊,散步、跑步,投資的只是時間,而不需要金錢。
  • 孩子6歲前,家長要培養他這3項能力,比學習成績重要得多
    讓孩子快樂成長,把孩子培養成才,這無疑是所有父母最大的心願,也是父母們最費心,最焦慮的一件事。有人不惜花錢,用半年工資養活孩子的一個暑假班;有人到處找關係,絞盡腦汁為了孩子搶一個學區房;甚至如春晚小品上演的那樣,連孩子的座位,都要全家興師動眾地去爭搶。
  • 15歲前,父母一定要讓孩子養成這3個一生受益的好習慣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孩子的「習慣養成」。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好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身。英國著名哲學家普德曼曾說:「播種一個行動,你會收穫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你會收穫一個個性;播種一個個性,你會收穫一個命運。」我們的習慣和命運緊密相連。
  • 5歲前,一定要培養孩子這7大「核心能力」,早養成,孩子早受益!
    仔細想想,孩子的這些不良行為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慢慢養成了,是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及時的引導、規範孩子的行為而導致的結果。那麼,針對孩子存在的這些陋習,父母要如何引導孩子甩掉這些壞毛病呢?在育兒過程中如何培養孩子才能儘量避免這些壞毛病上身呢?最近看過的一本育兒書籍讓我感觸頗深,受益良多!
  • 李玫瑾:家有男孩,家長在孩子6歲前,要教會孩子「5項技能」
    針對這一問題,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也曾表示說:對於家有兒子的人來說,孩子的教育格外重要,在孩子6歲前,我們必須要教會孩子「5項技能」。6歲前,需教會孩子「5項技能」1.獨立技能家中有男孩,家長首先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技能。因為沒有哪個家長會陪伴自己的孩子一輩子,一旦父母離開了孩子,如果孩子不具備獨立能力的話,孩子就很難繼續生存下去。
  • 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孩子3歲前接觸的事物,會決定孩子的一生
    李玫瑾教授在和青少年罪犯的接觸中,發現這些他們的生長生活和家庭教育都存在著問題,李教授指出,"孩子三歲前接觸的事物,甚至會影響他們的一生"。影響孩子一生的因素孩子的愛好、性格等方面,有可能是先天的,但是更多是後天形成的。
  • 帶娃須知道,孩子6歲前,這樣培養思維邏輯能力,他會更優秀
    孩子6歲前幫助孩子幼兒啟蒙,對於孩子未來的成長將會越來越優秀!幼兒啟蒙,主要以思維邏輯為主,這會讓孩子終身受益,而且這個階段是孩子思維與邏輯能力發展的關鍵時間,大部分能力都是從這開始的。尤其這個階段的孩子大腦處於還沒有完全定型的階段,可塑性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