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抱著寶寶走在路上,有人衝過來就搶孩子,並囔囔著「這是我的孩子」,你該怎麼辦?
而這樣的情況,真的在某一小區發生了!
(新聞來源:時間視頻)
(視頻詳情)
10月18日,福州市閩侯縣上街鎮某一小區,外公帶著一歲多的外孫玩滑梯時,一男子衝出來接孩子,還說「這是我家小孩。」
老人打不過於是大喊救命,小區保安和居民聞訊幫忙制服。
目擊者稱,起初以為是家庭爭執,後來才發覺不對勁。
被搶寶寶的媽媽表示,「當時外公帶著孩子從超市那邊的廣場出來,走過來滑梯那邊,那個人就過來了,有可能是已經盯上了。」
還好眾人來的及時,孩子才沒有落入男子手裡,感謝這些見義勇為的保安和路人。
而該男子已被警方帶回,具體情況還在調查中。
警惕冒充家長搶孩子
在我們的印象中,兒童拐賣似乎偷、誘騙的方式居多,實際上,明目張胆的搶孩子案例並不少見,特別是冒充家長或熟人搶孩子,迷惑眾人,混淆視聽。
比如曾經一位爸爸帶孩子出來玩耍,一女人從身後走過來就去抱孩子。
爸爸發現情況不對勁,馬上反應過來抱住孩子。但從四周跑過來的人販子團夥死死按住爸爸。
此時女人快速抱起孩子往車上跑,其他人依舊死死地控制著爸爸。
在此過程中,人販子團夥誣陷爸爸是人販子,而爸爸寡不敵眾,眼睜睜得看著自己的孩子被人販子搶走。
如果遇到這種拐賣手段,一定要引起周圍群眾的注意,大喊:「快報警!他們是人販子!」一定要強調「報警」,表述不清只顧哭喊可能錯過最佳求救時機。
此時特別需要廣大群眾的力量,我們不一定需要第一時間判斷真假父母,也不需要判斷是家庭糾紛還是其他情況,第一時間的做法應該是幫忙報警並將人留住,誰都不能走。你的挺身而出,可以拯救一個家庭!
如果人販子逃跑了,家長和路人一定要記住人販子的車牌號、去往方向以及人物特徵,這可以為警方提供重要線索。
這三種疏忽大意要不得!
除了冒充父母強行搶孩子外,有些時候家長的疏忽大意,也將給人販子留有機會,比如:
粗心家長
粗心有時表現為不自知,家長逛街、過馬路、吃飯時,意識不到孩子所面臨的危險。潛意識中覺得孩子在自己身邊,沒有什麼危險。
但事實並非如此,比如今年5月份,一位母親在超市購物,因疏忽大意,導致母子走散,結果落單的小朋友被逛超市的男子抱走。
(新聞及圖片來源:楚天都市報)
幸好警方行動迅速,快速抓獲犯罪嫌疑人,成功救出孩子。
所以任何時候外出,我們都要牽好孩子,特別是有人叫自己時,也不可鬆手,反而要更緊得抱住孩子。
此外,還有一種粗心是不在意,比如已經懷疑後面有人尾隨,此時不管真假,都最好儘快走進附近的商場保安人員旁、銀行等地方躲避。
特別是女性和老人帶娃,更容易成為人販子的目標,一旦發現危險的兆頭,及時抱緊孩子躲避。
家門口的兒童無人照看
有數據顯示,孩子被拐賣的高發環境中,家門口排第一。
自己家門口向來被人們劃分為「安全地帶」,所以很多孩子在家門口玩耍,家長似乎不需要花費太多的精力照看。而這就著了人販子的道兒~
在一段監控中,在自家店門口,一男子走上來順手就想拉走孩子,若不是旁邊稍大一點的哥哥拽回來,這可能又是一起悲劇。
視頻傳出後,該男子被警方調查,竟然狡辯說該行為是逗小孩玩耍,並非意圖拐騙。
拐賣失敗就以「認錯了」、「逗小孩玩」等理由狡辯,真當別人都瞎嗎?
過分信任熟人
熟人,可能是老鄉、鄰居、共同就事的同事,甚至所謂的「乾姐妹」,面對熟人家長防範意識差,「熟人」真想動手,那就有無數機會。也正因為如此,熟人作案是拐賣成功率最高的手段。
比如在2003年,因為媽媽要帶著女兒去買菜,便將四個月大的兒子託付給工地上的一位熟人,讓他幫忙照顧一下。結果半小時後兒子和熟人都不見了,直到2016年才找到兒子的消息!
所以雨媽不建議家長將孩子託付給他人照看,就是自己家請的保姆,也儘量不要讓保姆單獨帶孩子,家中一定要留人。
防拐賣教育從娃娃抓起
除了家長提高警惕,還要教會寶寶這些:
1
提高孩子的警惕意識
去年江蘇一幼兒園小班進行了一次防拐、防騙演習,發現孩子太容易騙了。
「騙子」以帶孩子外出買零食、買玩具、玩遊戲等理由,在不到20分鐘騙了46名寶寶到了幼兒園大門後。
這個結果令家長感慨不已,孩子對零食、遊戲等新鮮事物的好奇和喜愛,一旦被有心人利用,結果不堪設想。
一定要加強教育孩子不接受陌生人的食品,堅決不與陌生人同行。
2
牢記關鍵信息
從小教導孩子記憶110、120、119電話,並熟背父母的聯繫電話、姓名、單位、家庭住址等關鍵信息。
早期記不住時可以把寫有關鍵信息的紙條放入孩子口袋,或將家長電話縫在衣服裡,一旦發生類似情況,這些信息都可給寶寶帶來一線希望。
3
善良但「帶刺兒」
除了不要跟陌生人走,還要教導孩子不要獨自給陌生人帶路,並告訴寶寶,找人幫忙應該找強者,大人自己都解決不了的事情,找小孩幫忙,很可能另有所圖。
內容來源於網絡,本文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轉載目的在於學習分享與傳遞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立即更正或刪除相關內容。